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说春秋道战国系列历史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礼权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系著名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礼权博士所著。

荆轲是侠客,荆轲刺杀秦王是拚却一命酬知己,是义举。为义而行侠,岂能不深受中国人的推崇?所以,荆轲刺杀秦王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那种不畏强暴的英勇之举,那种为知己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侠义风骨,一直激励着中国古代无数的侠义之士为正义而前赴后继。

内容推荐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作者:吴礼权)为长篇历史小说。荆轲是很多人自中学时代就熟知的历史人物,我们了解荆轲大都从司马迁的《史记》或者《战国策》,史家眼中的荆轲似已定型,但是《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却是以李白《侠客行》中的侠客形象为题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刺客荆轲,具有较高出版价值。

目录

卷首语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归计

 1.风雪午后

 2.咸阳惊变

 3.鞫武之计

第二章 聚客

 1.鞫武荐贤

 2.双雄会

 3.兄弟同心

第三章 召田光

 1.客栈奇遇

 2.太子待客

 3.田光荐贤

第四章 荆轲受命

 1.召荆轲

 2.田光殉义

 3.荆轲来见

第五章 山雨欲来

 1.樊将军来投

 2.华阳台之宴

 3.李牧之死

第六章 易水送别

 1.置酒交心

 2.樊将军授首

 3.风雪壮行

第七章 刺秦王

 1.阳翟争肉

 2.咸阳求托

 3.行刺秦王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五章山雨欲来

1。樊将军来投

秦王政十七年,燕王喜二十五年(公元230年)。九月初三,秋高气爽。一大早,太子丹就陪荆轲骑马出行。在燕都蓟城南郊,二人游猎到日中时分,已是大有收获。

满载而归的路上,荆轲与太子丹骑在马上并排而行,一边走一边聊。聊着聊着,突然迎面一匹骏马飞奔而过,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

“这人不知是何人?他骑的这匹马一定有来历,肯定是一匹千里良驹。”望着远去的那人那马,太子丹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道。

“据说,千里马的肝非常美味。”

荆轲似乎说得漫不经心,但太子丹却听得非常认真。

第三天,也就是九月初五,一大早,太子丹与往常一样,前往荆轲的住所问候他。陪他用完早餐,告辞而出时,太子丹回头对荆轲说了一句:

“大侠,今天不要走开,中午我请您过去喝酒,就咱们二人。”

说完神秘地一笑,走了。

荆轲觉得太子丹笑得诡秘,但也没多想什么。上午,荆轲没有出去,只在住所附近练了练功,看了一会儿花草。

“大侠,太子殿子请您过去。”午饭时间快到时,太子丹差遣的一个小厮准时来请。

平时三顿饭,都是太子丹亲自过来陪着吃,今天却郑重其事地请到太子那边吃,好像是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但是,荆轲是武人,没想那么多。于是,也没问小厮,就跟他来到了太子住所。

太子丹早就等在门口了。二人相见互相施礼后,便携手入室。

分宾主甫一坐定,酒菜就陆续摆了上来。太子丹首先给荆轲斟了一盏酒,然后自己再斟了一盏,举盏在手,说道:

“平时一直怠慢大侠,都是粗食淡饭,也没什么美味佳肴招待。所幸大侠也不嫌怠慢,多所宽容。今日,设法得一美味,所以要请大侠过来尝尝。”

说到此,太子丹对一旁侍立的小厮使了个眼色,小厮立即退出。太子丹见此,说道:

“大侠,丹先敬您一盏。”

荆轲见太子丹先喝了,遂也爽快地一仰脖子,一盏酒也进了肚里。

接着,太子丹又开始给荆轲斟第二盏酒。刚斟好,小厮领着一位厨子进来了。只见那厨子手里捧着一个木盘,上面遮盖了一层布,还热气腾腾地冒着烟。荆轲看太子丹与厨子都显得神秘兮兮的,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心里虽有疑问,但却冷眼旁观,并不追问。

厨子轻手轻脚地弯腰走到太子丹与荆轲共食的食案前,先慢慢地跪下,然后把盘子小心翼翼地摆放在荆轲的面前,最后才慢慢地揭去上面遮盖的一层布。这一下,荆轲终于看清楚了,不禁莞尔一笑道:

“殿下,荆轲以为这是什么神秘的食物呢,原来不就是一盘牛肝吗?难道这牛肝与一般的牛肝有什么不同吗?”

“大侠,您再仔细看看。”太子丹微笑地望着荆轲说道。

荆轲遂又低头仔细地向盘中看了看,然后以不容置疑地口气说道:

“殿下,这确实是牛肝啊!荆轲以前也吃过,并不怎么可口。”

厨子这时憋不住了,脱口而出道:

“这是千里马的活肝。是太子殿下花尽府中所有黄金搜求来的。”

荆轲一听,顿时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望着太子丹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太子丹对厨子挥了挥手,厨子便起身退了出去。

看着厨子远去的背影,荆轲这才从吃惊中慢慢清醒过来。良久,望着太子丹认真地问道:

“殿下,这果真是千里马的肝吗?”

“当然是。大侠不记得了吗,那天我们出郊游猎,看到一人骑了一匹骏马飞驰而过,丹感叹其马有千里之能,大侠说千里马的肝是天下美味。所以,丹回来后就派人出去搜求千里马,侥幸重金购回。今日早上送到,上午活杀后取肝,蒸熟奉上。”

荆轲一听,立即感动得热泪盈眶。良久,起身绕席,伏地向太子丹称谢道:

“殿下待轲恩义如此,轲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得殿下之恩于万一。”

太子丹一见,连忙起身扶起荆轲。二人礼让了好一会,这才重新坐回席上。

“大侠,快趁热吃!”太子丹热情地劝着。

荆轲望了望太子丹,小心翼翼地从盘中掰了一块送到嘴里,还没来得及细嚼,品出什么味道就吞了下去。然后,一个劲地夸说:

“美味,美味,天下美味!”

太子丹看了,不禁莞尔一笑,道:

“大侠,要醮着酱吃,才是美味。”

于是,宾主相视一笑,举起酒盏一饮而尽。

喝了大约有一个时辰,马肝已吃尽,一坛酒也快喝空。就在这时,太傅鞫武急急进来。

太子丹见他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的样子,便急切地问道:

“太傅有什么急事吗?”

鞫武见荆轲居上席巍然端坐,犹豫了一下。太子丹心知其意,立即说道:

“丹与大侠每日同案而食,同席而眠,情同手足,彼此没有什么秘密。太傅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鞫武见太子丹这样说,遂开口说道:  “刚才府前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想求见太子殿下。门者问他是什么人,他执意不肯说。武到府前相探,开始他也不肯说,后来知武乃太子太傅,这才肯透露了点消息,说他是秦国大将,名叫樊于期,因为得罪了秦王,所以潜逃在外多年。今听说太子礼贤下士,招求天下侠士,故相投。”

“樊于期?丹在秦国多年,未曾听说有一个叫樊于期的大将啊!”太子丹颇感困惑。

“秦国的将军成百上千,武不可能都知道,但秦国有名的大将,还是能数得出来的。所以,武进一步试探。最后,他附耳对武说,他其实是叫桓齮。”

“桓齮?”太子丹一听,差点从席上跳了起来。

“太子殿下知道他吗?”鞫武看太子丹的反应如此强烈,遂好奇地问道。P114-117

序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在中国,稍稍读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这首《易水歌》。而且一读到它,眼前就会浮现出两千多年前荆轲风雪之中于易水之畔挥别燕太子丹,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赢政的悲壮一幕。

荆轲刺秦王,结果大家都知道,没有成功;非但没有成功,自己命丧秦王剑下,而且还加速了燕国灭亡的历史进程。

其实,即使荆轲刺杀秦王赢政成功,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不会逆转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时代大势。因为统一大势犹如大江东去,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因此,从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荆轲刺杀秦王的举动,犹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实乃不自量力,毫无价值。

虽然如此,但是荆轲刺秦之举本身却富有一种象征意义,这便是弱者对强者欺压的奋起抗争。因此,荆轲刺杀秦王虽然失败,却博得了历代文人的同情。如晋代大文豪陶渊明专门写下《咏荆轲》一诗表达了同情之意: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有《于易水送人一绝》诗日: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既然荆轲刺杀秦王是以失败告终,不仅徒劳无功,反而连累了燕太子丹身首异处,燕国迅速走向灭亡,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还有那么多人对荆轲予以同情并热情讴歌其行为呢?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两个字:“侠”与“义”。

在中国,“侠”与“义”,自古以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字。但凡“行侠”者,必是出于“仗义”。因此,自古以来,侠客都是深受中国人推崇的。不仅底层民众如此,甚至很多文人也如此。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一首著名的诗,名日《侠客行》,就是对战国时代侠客的热情讴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炬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在李白的眼中,侠客的人格是如此高尚,值得推崇。而在普通中国人的眼中,侠客行侠仗义的形象更是伟大,并对之顶礼膜拜。

正因为如此,隋末劫皇纲的绿林强人在历史小说《隋唐演义》中成为被歌颂的好汉;《水浒传》中杀人越货的山大王都是中国人喜爱的英雄;《三国演义》里关羽在华容道违抗军令放走孙刘联军的死敌曹操,不仅后世读者没有异议,就是在当时也没有受到军法严惩。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呢?仔细思考一下,不都是因为“侠”与“义”二字吗?因为在中国人特别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只要是劫富济贫,杀人越货也是义举;拔刀杀人,杀谁杀多少,并不打紧,只要是出于路见不平,那就是行侠,不仅不受谴责,反而是应该颂扬的。这便是中国人特别是古代中国人的是非标准。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的是非标准呢?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有关。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并不讲究法律,而是人情大于国法。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不健全,即使有些王朝制定了煌煌法典,但是,一遇到王侯将相、权贵达人,统统作废。在权力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的社会土壤中,必然缺失公平与正义。为了弥补公平、正义之不足,就必然要仰赖仗义的行侠者替呼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的弱者出头。于是,便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行事风范,最是底层弱势民众所推崇的。自从太史公在《史记》中为游侠立传以来,中国文学中侠客的形象在各体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尤其在小说中。武侠小说自古及今,都是中国民众的最爱,最能反映中国民众热爱侠客、推崇侠义的心理。

荆轲是侠客,荆轲刺杀秦王是拼却一命酬知己,是义举。为义而行侠,岂能不深受中国人的推崇?所以,荆轲刺杀秦王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那种不畏强暴的英勇之举,那种为知己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侠义风骨,一直激励着中国古代无数的侠义之士为正义前赴后继。

荆轲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是远去的历史影像。再加上对于荆轲的历史记载,也仅止于《史记·游侠列传》中有关荆轲的一段文字,以及《战国策》中的相关记载。因此,荆轲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自然是见仁见智,在各人的心目中有所不同。古代小说《燕丹子》作为描写荆轲形象的唯一小说作品,只是提供了荆轲形象的一种模式。但因为篇幅的限制,《燕丹子》中所呈现的荆轲形象与《史记》、《战国策》所记载的荆轲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因此,如何以长篇小说的规模呈现一个血肉丰富的刺客荆轲形象,就成为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易水悲风:刺客荆轲》的使命了。

后记

荆轲其人,是我初中时代就已熟悉的历史人物。从《史记.游侠列传》中读到的荆轲,以及后来从《战国策》、《燕丹子》中读到的荆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骨子里也是非常喜欢侠客的,对于李白《侠客行》一诗所呈现的侠客形象尤其喜欢。

但是,以侠客为题材,特别是以荆轲为主人公而创作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计划,却始终没有在我的脑海中闪现过。我对武侠小说,其实读的非常少。就是中学时代已经非常流行的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我也没有真正读过一部。只是前年,有一次开车出外旅游,我十岁的儿子带了一本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我在无所事事的间歇,偶尔翻看了半册。这就是我阅读现代武侠小说的全部阅读经验了。

我之所以长期以来不读武侠小说,这一方面有客观的原因,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拿博士学位,升教授,当博导,做学术研究等,没有时间阅读或研究武侠小说;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我早已变得非常理性,没有什么读武侠小说、迷武侠小说的激情。也就是说,没有多少主观上的积极性去读武侠小说。

可是,几乎从未阅读过武侠小说的我,如今却动笔写起了武侠小说,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是的,确实是笑话。不过,这笑话之所以会发生,那并非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原因的。

2005年至2006年,我在日本京都做客座教授,因有一段空暇,少年时代萌发的创作欲望重新唤起,心愿开始有了实现的机遇。于是,就一口气将两部蓄谋已久的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写完了。2009年2月到6月,我应邀到台湾东吴大学做客座教授,住在台北外双溪东吴大学的半山公寓,每日推开门窗就见到外双溪对面近在咫尺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遂又顿时发起千古之幽思,将在日本杀青的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拿出来作最后的修改。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修改五次了。2009年6月底,我完成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任期,准备回上海前,前往台北重庆南路拜访台湾商务印书馆主编李俊男先生。我在日本做客座教授时就一直与他联络.他是我的一部学术著作《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的责任编辑。这次相见,主要是谈几部约定的学术著作的交稿日期问题,并送交签好的合同文本。谈到最后,偏了题,说到了历史小说。越谈越投机,最后提到我那时已经修改好的两部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问他台湾商务印书馆有没有出版历史小说的先例。他说没有,但又说也不妨突破惯例。于是,我便将我的创作计划跟他说了,李先生竟然非常感兴趣,并当场给我定了书系的名字《说春秋,道战国》。2011年我的两部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2012年这两部历史小说的繁体字版也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在台湾出版发行。接着,李俊男先生来函要我接着写《说春秋,道战国》书系的第二组,并给我指定了所写历史人物,这就是孔子与荆轲,一文一武。

孔子的资料我准备得非常多,写孔子的计划也早在日本就已确定。当李俊男先生来函催促时,《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差不多已经脱稿了。但接下来准备要写的另一本却不是这本《易水悲风:刺客荆轲》,而是《澄怀悲情:书生孟子》。因为孔孟是一路人,作为《说春秋,道战国》书系中的同一组人物,最合适不过了。没想到,李俊男先生的思路却出乎我的意料,他竞将孔子与荆轲拉到了一起,使他们二人配对,成为书系中的一组人物。一开始,我有点想不通,但后来仔细一想,觉得这个思路很有创意,孔子是文人,荆轲是武士;孔子是儒者,荆轲是侠士。韩非曾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正好说的就是这两种人。所以,将孔子与荆轲放在同一组来写,确实是有合理性的。除此,我还想到另一点:孔子是个和平主义者,而荆轲则是一个暴力主义者,这两种不同理念的人物形象放在同一组,不仅可以形成对比,而且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这样一想,我便愉快地接受了李俊男先生的建议与命题,写完了《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后,立即投入到《易水悲风:刺客荆轲》的写作中。因为战国史我非常熟悉,在写《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之前,我已经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过战国史。写《易水悲风:刺客荆轲》所要用到的史料,事实上不必费时间再找了。这也是当初李俊男先生建议我写一个书系的原因,可以提高史料利用的效率。除此,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让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荆轲是侠客,侠客要武打,会涉及武打动作。我少年时代学过武术,还颇有爱好。金庸完全不会武功,他都能写武侠小说,我相信我也行。我喜欢挑战。所以,不妨就此先试一下,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在此方面发展。当然,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历史事件,不能写成普通的武侠小说,所以这本《易水悲风:刺客荆轲》我没有放开手脚写武打场面,而主要专注于铺叙历史事件,写成历史小说。

而今书已写成,到底写得如何?我自己不敢说,就让读者诸君来评判吧。如果觉得还能读下去,那我就深受鼓舞了,今后继续写下去。如果觉得还不行,那我就要继续修行,闭关练功了。

最后,衷心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破例为我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并且是以一个书系的形式,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领导与人文事业部杜小陆主任的大力支持!感谢许多学界前辈与时贤多年以来对我创作历史小说的关注与支持!感谢在此之前读过我的历史小说或其他学术著作的广大读者多年来的厚爱与鼓励!感谢我的太太蒙益给予的支持,她是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某德国公司中国区的财务老总,日忙夜忙,却还承担起儿子课业的辅导任务,这样我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在学术研究与历史小说创作两条战线上左右开弓!感谢我的岳父蒙进才先生与岳母唐翠芳女士,他们从高级工程师与国有大企业领导岗位上退休下来后,十多年来一直帮助我们,替我们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劳动,这样我才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安心地坐在书斋中做学问和写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