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曾国藩家书(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编著的《图解曾国藩家书(精)》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到同治十年的翰林院经历和从武的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体现了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内容推荐

曾国藩编著的《图解曾国藩家书(精)》讲述了:曾国藩,一位在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不论为师、为将、为相皆十分出色,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他打败太平天国,是清王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他是中国传统持家教子的典范,其家族一百多年来没有纨绔子弟,代代有英才。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其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表现了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图解曾国藩家书(精)》对《曾国藩家书》所蕴藏的睿智权谋进行了详细解读,可使广大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走进曾国藩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正确评价这位“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

目录

修身篇

 一禀父母:述赴京及抵京后事宜皆顺

 二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三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四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除去骄傲习气

 五致诸弟:切勿恃才自傲

 六禀父母:谨守保养身体之训

 七致九弟:勿长傲多言,不可强充老手

 八致九弟:愿共戒骄傲、多言二弊

 九致九弟:毋存郁损之怀

 一〇致两弟:早起乃健身的干金妙方

 一一致沅弟:切忌骄矜之气、悖谬之语

 一二致沅弟:古今庸人皆以惰败、才人皆以傲败

 一三致两弟:满招损,谦受益

 一四谕纪泽:毋滥服药、饭后散步乃养生要诀

 一五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一六致沅弟:天下事常由命不由人

 一七致两弟:望速来营忘身报国

 一八谕纪泽:稳慎图之,不敢骄矜

 一九致两弟:做人需谨记劳、谦、廉三字

 二〇致两弟:刚柔并用、不可偏废.

 二一致两弟:治身应以“不药”为药

 二二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

 二三致沅弟: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二四致沅弟:处事修身全在明强二字

 二五致九弟: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二六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二七谕纪泽纪鸿:所看之书可放言详问

 二八致澄弟: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二九谕纪鸿:谨记修身三戒,力除傲、惰二弊

 三〇致四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深化阅读】——用静心伏住“妄念”

劝学篇

 一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二致诸弟: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三致诸弟:勉在孝悌上用功

 四致诸弟:进德修业全由自主

 五致诸弟:勉读书行事以有恒为要

 六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

 七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八致诸弟:读名人文集足以养病

 九谕纪泽:读古文之要义

 一〇谕纪泽: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一一谕纪泽:望雪父平生三耻

 一二谕纪泽:宜习天文,以慰我心

 一三谕纪泽:谈读书作文之要义

 一四谕纪泽:教导用笔、作文之法

 一五致诸弟:就纪泽所问作复

 一六谕纪泽:论书法南北两派之长

 一七谕纪泽:看书要有所择,了解治学之道

 一八谕纪泽:读经要胸怀博大,不可无恒

 一九谕纪泽:读书要求个明白

 二〇谕纪泽:作文写字,应以珠圆玉润为主

 二一致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二二致诸弟:习字须先摹欧字

 二三谕纪泽:文章雄奇之道

 二四谕纪泽:全靠尔自己扎挣发愤,扬长避短

 二五致两弟:论沅弟字及季弟挽联

 二六谕纪泽:尔须读唐宋诗,作五言诗

 二七谕纪泽纪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二八谕纪泽:手抄与摹仿宜并进

 二九谕纪泽:洁身自持,应效法王、陶

 三〇谕纪泽:钻研古义望读顾江等六家之书

 三一谕纪泽:诗文立意,须超群脱俗

 三二谕纪泽: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三三谕纪泽:好文章须熟读成诵

 三四谕纪泽纪鸿:少年文字,总归气象峥嵘

 【深化阅读】——读书是生命的重要部分

从政篇

 一禀祖父母:与英国议和事宜

 二禀父母:详述国库巨案

 三禀父母:欣喜诸弟皆得中试

 四致两弟:堂上诸大人已受封

 五致诸弟:得派为举人复试阅卷

 六致诸弟:办盗匪案须相机图之

 七致诸弟: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

 八致诸弟:为政不可骄奢淫佚

 九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宫阶

 一〇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

 一一致九弟:军事无常、危疑之际愈当澄心定虑

 一二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报亲

 一三致四弟:总以谦谨为主

 一四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

 一五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深化阅读】——为人处世的藏露智谋

治军篇

 一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二致九弟:带兵治军要得法

 三致九弟:带勇以能打仗为第一义

 四致九弟:目前须重濠工巡逻之事

 五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六致九弟:宜以求才为急

 七致沅弟:为政优于统兵

 八致诸弟:殷望沅弟速来商定大局

 九致两弟:目前敌势尚不足制

 一〇致四弟:心无愧悔可生可死

 一一致四弟:宁国被围仍不能援救

 一二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人才

 一三谕纪泽:若克复大局必有转机

 一四致四弟:愿死疆场,不愿死于牖下

 一五致两弟:目下不可言战,应勉守待机

 一六谕纪泽:不急得失,寻转旋之机

 一七致沅弟:公牍中须有一记事册

 一八致沅弟: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

 一九致季弟:询巢县贼是否有意投诚

 二〇致两弟:望沅弟来援,力保上海重地

 二一致沅弟:可分可合,不伤和气

 二二谕纪泽: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二三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金

 二四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

 二五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二六致沅弟:宜休养锐气不遽进兵

 二七谕纪泽:推诚相与,吏治或可渐有起色

 二八致沅弟:积劳而使人不知其劳为佳

 二九谕纪泽:各路请援,应接不暇

 三〇致沅弟:治事勤军之外须豁达冲融

 〇三一致沅弟:三城可构成犄角之势坚守

 三二致沅弟:无形之功不宜形诸奏牍

 三三致沅弟:商军情并鼓励磨炼文笔

 三四谕纪泽:审问李秀成已毕,于初六正法

 三五谕纪泽:查明战功,论功行赏

 三六谕纪泽:无一人独坐之位,无一刻清静之时

 三七谕纪泽:酬庸之典,此次最隆

 三八谕纪泽纪鸿:驻临淮先救皖北之急

 三九谕纪泽:皖南闹饷竟日忧灼

 【深化阅读】——行军之道贵在人和

处世篇

 一致诸弟:告兄弟相处之道

 二致诸弟:交友拜师以专一为要

 三致诸弟:良友须殷勤接近

 四致诸弟:常存谦虚敬畏之心

 五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

 六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

 七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八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九致九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

 一〇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为要

 一一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一二谕纪泽:读书当勤勉,做人需忠恕

 一三谕纪泽:岳家凋败,宜往宽慰

 一四谕纪泽:做人要有气量

 一五致两弟:交人带回字帖等物各得所用

 一六致两弟:人无完人,不可强求完美

 一七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一八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

 一九谕纪泽:安危之际,不可为一己之身名计

 二〇谕纪鸿:凡岁考科考,须有老成者照应

 二一谕纪鸿:船行沿途不可误挂帅旗

 二二谕纪泽:如涉外事请子密作缄相告

 二三谕纪泽:凡认证皆发给盘川,以示体恤

 二四谕纪鸿:为人以谦敬二字为主,择交要慎重

 二五谕纪泽纪鸿:须按月接济邵宅

 二六谕纪泽纪鸿: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二七致沅弟:与他人交际,须省己之不是

 二八谕纪泽:构怨太多将毁仕途

 二九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三〇谕纪泽:勿与权贵相交及银两用度事宜

 【深化阅读】——为人处世,刚柔并济

齐家篇

 一禀父母:闻九弟不作归计

 二禀父母:询所寄之物及试帖温习

 三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四致诸弟:药品要慎用,银两安排要得当

 五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

 六禀父母:禀近服补肝之品

 七致诸弟:劝四弟须奉勤为先

 八致诸弟: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

 九致诸弟:钱物可由叔父收存

 一〇致诸弟:勤敬方能兴家

 一一谕纪鸿:读书明理、勤俭自持

 一二谕纪泽:勿浪掷光阴,应勤劳持家

 一三致诸弟:诸事不可不尽心

 一四谕纪泽:思将儿女婚嫁早早料理

 一五谕纪泽:应早起、有恒、举止厚重

 一六谕纪泽:时记勤敬二字

 一七致两弟:修建祠堂等具体事宜

 一八谕纪泽: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一九致两弟:时以子侄辈骄傲为虑

 二〇谕纪泽纪鸿:须努力读书,不可积钱买田

 二一致四弟:子侄须教以谦勤

 二二致四弟:继承祖父“三不信”家风

 二三谕纪泽纪鸿:屋后栽竹,复其旧观

 二四谕纪泽纪鸿:谨遵八本、三致祥

 二五致四弟:傲为凶德、惰为衰气

 二六谕纪泽:处乱世须以戒奢侈为要义

 二七谕纪泽:惟勤俭可以持久

 二八致季弟:弟妇仙逝兼述长江厘卡太多

 二九谕纪泽:望宽待袁婿,俟其改过

 三〇谕纪鸿:衣食起居,勿沾富贵习气

 三一致沅弟:勿望各逞己见

 三二致两弟:宜早起、务农、疏医、远巫

 三三致澄弟:盛时宜作衰时想

 三四致澄弟:望教子侄习劳早起

 三五致沅弟:所得赐物概藏于先大夫庙内

 三六谕纪泽:劝诫大妹三妹以耐劳忍气为要

 三七致澄弟:累世俭朴之风不可尽改

 三八谕纪瑞:勿忘专心读书、勤俭持家

 三九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

 四〇谕纪泽纪鸿:撑持门户,宜自端内教始

 【深化阅读】——齐家之道,家和万事兴

附录

 曾国藩小传

 曾国藩遗嘱

 曾国藩经典语录

试读章节

九弟回家之后,一定会去各处拜访亲戚好友,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同情况,新鲜事也不会少,为何不写信一一告知呢?

四妹小产之后再生育就是很困难的事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小视,但也绝不可刻意勉强。家人要劝慰四妹不可急躁不安,听其自然即可,万万不要因此事过于拘谨。听说现在四妹在家往往很晚才起床,起床之后还经常要婆婆在旁服侍她,这可是最要不得的事情,不仅对其身体无益,而且会折福的。天下从没有不孝的妇人会得到好报的,所以弟弟们务必多加劝导,让她通晓大义。

诸位弟弟们在家读书习字,不知每天用功程度如何?自十月一日以来,我立志改过自新,完善自己,虽不时有懒惰之意,但每天用楷书写日记、每天读十页史书、记茶余偶谈一则,这三件事倒是一直坚持,从未有丝毫的间断。自从十月二十一日发誓永戒水烟算起,已两个月有余,一直远离水烟,渐渐地就成了自然之事,无须刻意强制了。我这一生所立之志甚多,只有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楷书体日记这三件事,发誓终身坚持,绝不让其有一日的间断。弟弟们也应该自定几件事情并坚持不懈地去做,每天不间断地努力,即使行船走路,也时刻随身携带,不能有一刻的懈怠。除上述我所说的那三件事之外,其他事情即使坚持长久也未必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但若此三事能够坚持下去,定将终身受益匪浅。

前不久我曾立下志愿,打算编写一部曾氏家训,而且与九弟就此事做过详谈。后来翻阅了各部经史才发现,若不能把经史烂熟于胸,反而会显得支离破碎,找不到一个鲜明的主线若要采集摘选诸子各家之言,则显得更为浩繁,即使费力地抄上几百卷书,也无法将材料尽数收齐,这时方才懂得古人编著《大学衍义》、《衍义补》等书,实乃胸有成竹、水到渠成之作,都是自有一套体例、一组观点的,然后在创作的过程中随意引书为证,而不是逐个翻书拼凑而来的。从这之后我才懂得了著书之难,所以暂时不准备创作曾氏家训。待日后胸中积累的道理够丰富了、议论够贯通了再写也为时不晚。

自到了京城之后,所交的朋友越来越多。其中身体力行者,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研究经书探求道理者,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而技艺用于表现古人的“道”者,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向大、神态安详,则有黄子寿;另外还有王少鹤(名锡振,任广西主事,年二十七岁,是张筱浦的妹夫)、朱廉甫(名琦,广西乙未年翰林)、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这四君子,都是慕名而来拜访我的。虽然这些人的学问深浅各有不同,但都是胸怀壮志的有识之士,不甘平庸之人。

 京师乃人才集中之地,学问渊博之人济济一堂,不去追求则无从发现,但若有心,越去追求朋友就会越多。近来听说可交朋友的人很多,但我并不打算主动去拜访别人,只怕那样对做学问无益,反而只会落得个自我标榜的虚名。访求好友的目的是匡正自己的过失,这才是交友的最大益处;而借此标榜谋图虚名,则是最大的害处。天下间凡是有益的事,其中便有足以造成致害的因素掺杂,一定要审慎,不可不细心分辨。

黄子寿最近作了一篇《选将论》,此文共有六千余字,他可真称得上是奇才。此人从戊戌年起才开始学作文之道,六年之中就做出如此大学问,实属罕见。不过这也与他的天资有关,并不是常人轻易企及的。弟弟们不必为此震惊,我并不是强求弟弟们都具备如他一样的成就,只愿你们以吴世兄、何世兄为榜样。吴竹如世兄现也效仿艮峰先生,每曰写日记,谈论有规矩,行为有法则,其安详自得的风采实在让人心生爱意。何子贞世兄,每日从早到晚不停地温习各家之书,一年三百六十天,除了作诗写文章的时问之外,无时无刻不在温习书本,真可称得上是有恒心的人。所以我从前教导弟弟们的学业时,总是会给你们限定功课,而近日来的信中,却从不另外开列课程,只是警示你们读书做学问要有恒心而已。

士人读书做学问,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远大的志向,则必然不会甘心屈届人下;有了超然的见识,则明白学海无边的道理,就不敢因某一方面的成功而自足自满,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目光短浅之人的做法;有持久的恒心,则绝对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三者缺一不可。诸位兄弟现在想有见识的目标不是一下能达到的,至于有志向有恒心,就是你们自己努力的事了。

我最近身体愈加虚弱,无力思考,苦思则头晕目眩;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只能……

P69-70

序言

曾国藩,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由于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叱咤于清朝末年的风云人物,他打败太平天国,是清王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作为为官、治军、治家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为官之道参深悟透,在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治军有方,认为“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用封建伦理观念将军法、军规与家法、家规结合起来,使士兵或下级易于遵从官长的命令;他是结交、培养、推荐和使用人才的高手,他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最著名的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虽资质一般,但志向远大、意志超强、勤学好问,待上、待下、待同僚谦恕自抑、豁达大度,朋友极多;他自始至终坚持个人道德修养,克己复礼,更有传世家书成为家教样板,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他是中国传统持家教子的典范,其家族一百多年来没有纨绔子弟,代代有英才……

其门生故吏颂之日:“德埒诸葛,功迈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实为一代名臣、名将、名相。”晚清政府旌表他:“学问纯粹,器识宏深,秉性忠诚,持躬清正。”梁启超称赞道:“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蔡锷将军对其治兵思想推崇备至: “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毛泽东也曾有言: “愚干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认为其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在其逝世后,经后人整理,他的著述文字总计超过1 500万,包括了书信、奏稿、诗文、日记、案牍、散文、书札等多种文体。其中尤以成功心法《挺经》、传世良言《家书》、识人秘要《冰鉴》、治家方略《家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而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则要数《曾国藩家书》。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就曾说道:“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一部书信集,是后人从曾国藩的书信中收集了极具教育意义的一部分内容编纂而成的,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书中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表现了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不多,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家书》的首次编刊,是在光绪五年由传忠书局印行,据查考,编校者为曹耀湘。后来又出现了多种版本,其中以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家书》最为有名。

由于《曾国藩家书》内容涉猎非常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也有人生处世之谈,本书特选其中189篇,从修身、劝学、从政、治军、处世、齐家六个方面,分别对《曾国藩家书》蕴藏的睿智权谋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结合曾国藩一生做官、处世、用人等方面的具体事例对其精要部分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点评。每一封信编者都注有准确的日期和详尽的翻译,并且在每一部分的深化阅读中都结合曾国藩说过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做过的事迹进行具体分析,可使每一位渴望了解曾国藩的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走进曾国藩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正确评价这位“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