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我们树立的一个光辉榜样。五十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也就开展学雷锋活动作过重要题词和指示,对全国学雷锋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热心的支持,致使学雷锋活动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一个人对雷锋的记忆——从疑问到真实》从不同侧面论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历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和丰富内涵,从理论上浅析了《雷锋日记》中的辩证思维和人生哲学,重新扼要地撰写了雷锋先进事迹选编。本书由夏孝栋著。
《一个人对雷锋的记忆——从疑问到真实》从不同侧面论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历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和丰富内涵,从理论上浅析了《雷锋日记》中的辩证思维和人生哲学,重新扼要地撰写了雷锋先进事迹选编。
相信《一个人对雷锋的记忆——从疑问到真实》的出版发行,对于正在全国掀起的学雷锋活动,探讨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学雷锋,摸索学习雷锋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途径;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对于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奉公守法,诚实守信,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的社会主义新风,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书由夏孝栋著。
1960年,全国开展“两忆三查”活动(即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雷锋是沈阳军区工程兵有名的忆苦典型,曾经到沈阳、大连、吉林、通化、长春,丹东、本溪等地做过数十场忆苦报告。当时,我担任雷锋生前所在团三营营部书记,团里安排雷锋到我们营做忆苦报告,营里领导让我全程陪同。一天下午,我还在午睡,雷锋就早早地来到我的办公室,看到我办公室里的报纸杂志摆放得杂乱无章,桌椅板凳也不大干净,便帮助我把书报杂志整理得整整齐齐、摆放得有条不紊,又打来一盆清水帮助我把窗户和桌椅板凳擦洗得干干净净。上厕所时,发现粪坑里不大干净,便从炊事班找来一双水桶,挑了两担水将粪坑冲洗干净。
又一次,我乘雷锋驾驶的13号汽车,去抚顺市购买办公用品。当时,我们部队正在沈阳市新城子区铁背山地区施工,离抚顺市约有二三十公里。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位农民拦车,雷锋将车靠边停了下来,和蔼地对这位农民解释说:“我的驾驶技术不高,山路弯道又多,怕不安全。再说我们团里规定,不准带人,我不好违反团里的规定。”说着,从兜里掏出两元钱塞到这位农民手里,对他说:“对不起了,请你去买张票,乘公共汽车回去吧。”这位老农民拿着两元钱愣在那里,感动得手足无措,不知说啥好。你可别小看了这两元钱,它可是雷锋当时10天的津贴费啊!
还有一次,雷锋开车给我们营部送粮食。当时,我们营部住在一个叫后房身沟的山沟里,路很不好走,天气又热。当他来到我们营部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我倒了杯开水给他,让他歇歇喝点水。可是,他硬要和我们一起卸车。我见他个子小,一百多斤重的米袋子压在他背上很吃力,便让他去休息,说啥他也不肯,硬是和我们一起卸完了满满一车粮食。午饭后,我们营部的同志集体上山去刨地瓜,雷锋知道后对我说:“我今天下午没有任务了,和你们一起去刨地瓜好吗?”我说:“没有任务,你就不能休息休息吗?”他说:“劳动不就是最好的休息吗?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呢。老牛拴在树底下还不是一样老吗?”说罢,他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把镢头,和我们一起上了山,他一边干,一边和大伙儿唠嗑,干得非常卖力。晚上,我们营部吃地瓜,我硬是留他吃了地瓜再走。天快黑了,他才开车回了连队。
有人问:“雷锋的事迹是不是真的?”我可以肯定地回答说:“雷锋的事迹是千真万确的。”他不是黄继光,没有用胸膛堵过枪眼;他不是董存瑞,没有舍身炸过碉堡;他不是罗盛教,没有跳进冰窟中抢救过落水的儿童;他也不是欧阳海,没有拦截过惊马。一句话,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冲锋陷阵的英勇行为。他是从平凡小事中孕育出来的伟大战士,他的伟大是寓于他的平凡之中的。他生前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人们都夸他说,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所做的好事都很平凡,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首先,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是经过认真核实的。宣传雷锋的初期,特别是毛主席给雷锋题词之后,各种报道风靡全国,所有雷锋工作过的单位以及和雷锋有过接触的同志都在写文章回忆雷锋的生平事迹。一时间,报刊上、杂志上、电台上、银幕上、舞台上,雷锋的名字响彻四面八方,宣传雷锋的文章铺天盖地。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出现鱼目混珠、以讹传讹的现象。为确保雷锋事迹的真实性,防止出现虚假不实的报道,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沈阳军区政治部和雷锋生前所有部队联合组成三个调查组,分头对雷锋事迹进行调查核实,一个组赴湖南长沙望城县雷锋的故乡,对雷锋的苦难家史和他在家乡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对;一个组赴雷锋生前工作过的鞍钢和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市,调查核对并挖掘雷锋的生平事迹;一个组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负责调查核实雷锋的先进事迹。这些调查组对雷锋苦难童年的史实和他的生平事迹,一件一件地进行了核实,对报道中出现的一些失实之处,及时地进行了更正。当时,我被分配在部队调查组,具体负责调查核实雷锋在自己连队发生的一些故事。在《雷锋送月饼》的故事中,原来是这样描写的:“八月十五,一轮明月高挂中天,连队俱乐部里传出《良宵》一曲,雷锋手捧月饼,不由得两行热泪滚落下来。”经过调查,雷锋送月饼确有其事,但俱乐部里传出《良宵》一曲却是虚构的,问遍了全连每一个战士,不仅没有一个会演奏《良宵》,而且连《良宵》是个什么样的曲子也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后来的报告和报道中,便取消了《良宵》一曲的描写。在最初的报道中,天津一家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题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宣传画,其中有雷锋把脚插在牛粪里取暖和雷锋贴在老母猪肚皮下睡觉的画面。湖南调查组在雷锋家乡调查时,老百姓对此很有意见。因为雷锋成了孤儿之后,是由他的六叔奶奶收养的,晚上跟六叔奶奶睡。老百姓说,把雷锋说成和老母猪睡,用老母猪的肚皮温暖身体,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不是在污辱雷锋的六叔奶奶吗!说雷锋把脚插进牛粪里取暖,也是违背事实的,一双脚怎么能插进牛粪里去呢?还有雷锋出生的时间,他自己也记不大清楚。在起初的报道中,说雷锋是生于1939年,后来听雷锋的舅舅杨庆生说,雷锋的小名叫庚伢子,因为雷锋是庚辰年生的,是雷锋的祖父给取的。庚辰年应该是1940年。调查组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很快作了纠正。在后来的宣传报道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描写。
其次,对雷锋的宣传是十分严肃和慎重的。雷锋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1958年出现的浮夸风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在1960年代初纠正了浮夸风之后出现的典型。因此,各级领导和各新闻媒体对宣传雷锋都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当时,沈阳军区政治部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凡是宣传雷锋的稿件,必须统由军区政治部新闻科审查把关,任何人不得乱写乱投。这里讲一个例子。当时,和我同在政治处宣传股工作的一位老领导,是1947年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参加过晋南战役、临汾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以及贵州剿匪,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过贡献,文字水平较高,人也很厚道,事业心很强。1963年,我们团在辽宁省营口市驻防,当时,正是全国宣传雷锋的高潮时期,《营口日报》的同志再三找他约稿。他在盛情难却的情况下,写了一篇题为《雷锋连党支部是怎样培养雷锋的》的文章,未经军区新闻科审查,发给了《营口日报》,很快被该报发表了。军区领导发现后,不仅召开会议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给了处分,而且作出决定,不让他参加宣传雷锋的任何活动。因为培养雷锋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个重大的题材,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写出来的,也不是一般小报可以任意发表的。后来,这篇文章由《解放军报》组织专门班子进行撰写,并以《解放军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题目叫《培养教育雷锋成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经验》,全国各大报纸都进行了转载。
再次,雷锋从学校到机关、到农场、到鞍钢、到部队,结识了许多老教师、老领导、老学友、老农友、老工友、老战友,这些人和雷锋都有过面对面的接触,他们都是雷锋和雷锋事迹的见证人,他们都可以证明雷锋事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雷锋生前死后,曾有数百名记者、作家、文学家、艺术者和电影工作者采访过他的事迹,有的还亲自采访过雷锋本人,他们也都可以证明雷锋事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他们曾经为雷锋著书立传,赋诗作画,写歌编剧,用各种形式为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的作品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通过艰辛的采访,挖掘和提炼,真实地反映了雷锋的本来面貌。再则,雷锋因公殉职后,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亲自为雷锋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外,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华国锋、叶剑英、杨尚昆、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数以千计的元帅、将军,各级党、政、军和社会团体的主要领导,社会贤达,知名学者,艺界名流,著名英模等也相继为雷锋题词,这也足以证明雷锋和雷锋事迹的真实性。P25-27
此书从不同侧面论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历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和丰富内涵,从理论上浅析了《雷锋日记》中的辩证思维和人生哲学,重新扼要地撰写了雷锋先进事迹选编。相信此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正在全国掀起的学雷锋活动,探讨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学雷锋,摸索学习雷锋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途径;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对于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奉公守法,诚实守信,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的社会主义新风,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雷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我们树立的一个光辉榜样。五十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也就开展学雷锋活动作过重要题词和指示,对全国学雷锋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热心的支持,致使学雷锋活动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把开展学雷锋活动写入《决定》,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发出的伟大号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措施。我们一定要坚决响应,认真贯彻落实。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解放前,雷锋一家人受尽了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吃人的旧社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吞噬了雷锋的父亲、母亲、哥哥、弟弟一家四口,刚满七岁的雷锋成了一名可怜的孤儿。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了,党和毛主席使他获得了新生,让他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为了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他以火一般的革命热情忘我地劳动,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生前经历过农工兵三条战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的全部事迹表明,他确实不愧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红色战士,不愧为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
雷锋精神形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伟大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理论武装的科学精神,它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类优秀思想品质的完美结合,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雷锋身上所体现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之奋斗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热爱人民、关心他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文化科学、军事技术的“钉子”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为国分忧的主人翁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雷锋精神是飘扬在共和国大地上一面鲜艳夺目、光彩照人的旗帜,它将引导和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奋勇向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