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纠结,也别太不纠结》由程琳编著。
物价不断上涨,纠结;交通越来越堵,纠结;房价迅速飙升,纠结;加班不加工资,纠结……你的生活是不是每天都被大量的“纠结”充斥着?你的幸福感是不是越来越少?怎样生活才能更“给力”呢?繁杂的社会常常会使我们每一个人烦躁、不安、甚至抑郁,适当的时候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整理一下被散落了一地的零乱情绪,把不必要的丢掉,你就会发现当你处理好了心情,再去处理事情,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理就是如此简单:决定成功与失败的,不在于我们是谁,不在于机遇的多寡,更不在于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正在做什么,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处理事情。
《别太纠结,也别太不纠结》由程琳编著。
《别太纠结,也别太不纠结》是一本让你迅速摆脱负面情绪、实现个人成长的必读书!
我们的软肋,是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因此,常常迷失在找不到出口的迷宫,不断纠结。
然而,真正有活力、健康的人,他们和自己的情绪充分融合在一起,从来不会担心一旦情绪失控会影响到生活。因为,他们懂得协调、驾驭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为自己服务。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适时整理心情,就是遗弃对我们处理事情不利的坏情绪。
繁杂的社会常常会使我们每个人烦躁、不安、甚至抑郁,适当的时候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整理一下被散落了一地的零乱情绪,把不必要的丢掉,你会发现当处理好了心情,再去处理事情,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你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没必要按照别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甚至约束自己,你就是你自己,你无须总是效仿他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自我本色。
在加利福尼亚,有一位伊丝·欧蕾太太,她从小就很容易害羞,她的身体有些胖,再加上一张圆圆的脸,使她看起来显得更胖了。她的妈妈非常守旧,认为伊丝·欧蕾太太无须穿得那么体面漂亮,只要宽松舒适就行了。所以,她一直穿着那些朴素宽松的衣服,从没参加过什么聚会,也从没参与过什么娱乐活动。即使上学以后,也不与其他小孩一起到户外去活动。因为她怕羞,而且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她常常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受人的欢迎。
伊丝·欧蕾太太长大以后,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但她害羞的性格依然如故。婆家是个自信、平稳的家庭,他们的一切优点似乎在伊丝·欧蕾太太身上都无法找到。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她总想尽力做得像他们一样,但就是做不到。家里人也想帮她从禁闭中解脱出来,但他们善意的行为反而使她更加封闭。渐渐地,伊丝·欧蕾太太变得紧张易怒,躲开所有的朋友,甚至连听到门铃声都感到害怕。她知道自己是个失败者,但她不想让丈夫发现。于是,她总是在公众场合试图表现得十分快活,甚至有时表现得太过头了,以至事后她又非常沮丧。因此,她的生活中没有了快乐,她看不到生命的意义,最终她只能想到自杀……
伊丝·欧蕾太太后来并没有自杀,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位不幸女子的命运呢?竟然是一段偶然的谈话!
欧蕾太太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这一段偶然的谈话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
有一次,婆婆给大家讲起她是如何把几个孩子带大的。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秉持本色。”“秉持本色”这句话像黑暗中的一道闪光,一下照亮了我。我终于从困境中明白过来——我原来一直在勉强自己去充当一个不大适合的角色。我整个人一夜之间就发生了改变,我努力寻找自己的个性,并开始让自己学会秉持本色,尽力发现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开始观察自己的特点,注意自己的外表、风度,挑选适合自己的衣服。我开始广泛结交朋友,加入一些小组的活动,第一次他们安排我表演节目的时候,我简直吓坏了。但是,我每开一次口,就增加一点勇气。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身上终于发生了变化,现在,我又重新感觉到了快乐,这是我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此后,我把这个经验告诉孩子们,这是我经历了多少痛苦才学习到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秉持自己的本色!
我们选择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我们找准位置,我们就能克服一切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这一切都需要勇气。
我们可以把周围的人作为评估自我意象的一个标准。我们会接近那些用我们自认应得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人。一个自我意象健康的人,会要求周围的人尊重他;这种人善待自己,并且让身边的人表示,这就是他希望被对待的榜样。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差劲,就会容忍所有的人践踏你、鄙视你。你心里只有诸如此类的念头:“我根本不算什么”“都怪我”或“我总是受这种待遇,说不定是我罪有应得”。
你也许要问:“我能受这样多久?”
答案应是:“看你会轻视自己多久。”
一般情况下,别人只是根据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我们。跟我们交往的人,很快就会知道我们是否尊重自己。只要我们尊重自己,别人就会如法炮制。假设你负责照顾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在给他喂奶的时候,你是否会无条件地哺喂这婴儿?你当然会!你不会说:“除非你做些聪明有趣的事,或者你坐起来,给我数100个阿拉伯数字,或逗我笑,否则就不给你奶吃!”你喂孩子是因为他值得你爱他、照顾他、好好待他,是因为他该喂。他值得这一切,因为他跟你一样,是人类的一分子。
你也值得这样的对待,你自出生以来就具备这样的资格,现在也依然未变。世上有太多人以为,除非自己既聪明又英俊,领有高薪,而且比所有认得的人擅长运动、谈吐幽默,否则就不配受人爱与尊重。
你值得让人爱,让人尊重,只因为你是你自己。
很多人都很少想到自己的内在美与内在的力量。记得有这样一部爱情片,剧中男主角和女主角同甘共苦,为生活而奋斗时,我们为他们祷告,希望一切都顺利。她离开家庭,他去从军。当他返乡时,她却不见了。他找到她,她的家人却要赶他走,她也要赶他走,而我们一直都希望他们能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落幕时,他们终于结了婚,手牵手漫步在夕阳下。我们擦干眼泪,走出电影院。
我们看这类电影时会伤心、会流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最美、最真、最单纯的心,这份心情理藏有多深,端视一个人所受伤害有多深而定,但它确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灾难或饥荒的新闻报道,内心都不由得感到痛楚。每个人对于如何帮助这些受苦的人,都有不同的主张,但每个人都一样地关心。
P15-17
物价不断上涨,纠结;交通越来越堵,纠结;房价迅速飙升,纠结;加班不加工资,纠结……你的生活是不是每天都被大量的“纠结” 充斥着?你的幸福感是不是越来越少?怎样生活才能更“给力”呢?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恶劣的时代;这是个信仰的时代,也是个怀疑的时代。”我们可以大声地说,这是一个纠结的时代!生活中五味杂陈,纠结在所难免。生活有时像玫瑰花,羡慕又怕伤手;生活又像绝色女子,惊艳又怕是个美人计。生活总是在纠结中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杏花疏影,长沟流月,无限延伸。李白在《古意》一诗中写道:“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一语成“谶”,不想成为今天的生活写照。
对某些人来说,纠结这个字眼不啻于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妻子常常对丈夫说:“不要把情绪带回家。”领导常常对员工说:“上班时间不要把家里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这无形中表达出我们对情绪的无奈和恐惧。所以,在纠结的坏情绪来临时,很多人处理不当,莽莽撞撞,轻者影响日常工作的发挥,重者使人际关系受损,更甚者导致身心疾病的侵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 是靠IQ(智商),80%是凭借EQ(情商)而获得。而EQ管理的理念即是用科学的、人性的态度和技巧来管理人们的情绪,善用情绪带来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帮助人们成功。
真正有活力、健康的人,他们和自己的情绪感觉充分在一起,从来不会担心自己一旦情绪失控会影响到生活。因为,他们懂得协调、驾驭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为自己服务。
法国名将拿破仑,统兵数百万,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他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情绪,正如他所说:“我就是胜不过我的脾气。”所以说,人要战胜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我们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要懂得给心情换跑道,不让自己永远处于坏情绪的包围之中,不让坏情绪的癌细胞扩散,如果坏情绪跑掉了,我们就可以全心全意地做好手头的事了。
那么,怎样才能赶走我们纠结的坏情绪呢?我们每天都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可是我们也许很少想到过要整理自己的心情?整理房间,我们可以遗弃很多不需要的东西,同样,整理我们的心情,也可以遗弃对我们处理事情不利的坏情绪。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繁杂的社会常常会使我们每一个人烦躁、不安、甚至抑郁,适当的时候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整理一下被散落了一地的零乱情绪,把不必要的丢掉,你就会发现当你处理好了心情,再去处理事情,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理就是如此简单:决定成功与失败的,不在于我们是谁,不在于机遇的多寡,更不在于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正在做什么,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