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
——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
尹超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面对人的生命,因此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应仅仅是学生学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号陕乐,让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阳光灿烂的心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兴趣与习惯,开阔的胸怀与包容的心态,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应源于生命、基于生命而又为了生命;应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涌动生命的活力、跳跃生命的律动。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附属小学堂,学校内花木繁茂,古树参天,奇石美池,相映成趣。附小栖身于北京大学校园之中,耳濡目染北大的风气,一贯秉承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自由民主的学术精神犹如春风化雨,在附小的土地上润物无声。冰心老人的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饱含了老人对附小的殷切希望,同时也开启了附小人追求“幸福教育”之门,成为学校办学之宗旨。
一、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幸福教育的源泉
北大附小几十年来十分重视人文思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附小就提出“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的今天,更是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理念。90年代,又把附小的办学思想总结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求通过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美育人的校园环境,创设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资质和潜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2002年,在继承发扬北大附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光荣传统的基础上,紧跟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我校“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办学方向及“以人为本,快乐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每一个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也是我们为之追求的目标。
二、宽松民主的管理机制——幸福教育的保障
我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幸福教育融人管理机制之中,实行以“人和”为契机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民主管理平台,将学校的意志变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将教职工的管理智慧、发展愿望和合理的心理需求上升为学校的管理策略,从而形成全校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坚定不移地实现校务民主
我校管理团队共10人,老中青相结合。市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及获得市区级荣誉的有7人,全部为大本学历,其中一人是特级教师、一人双硕士。我们坚持每一个班子成员都是管理的主体,都是支撑学校的大梁。在班子里,学校的任何事情都公开讨论研究,因此,大家口径一致,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了坚强的、追求卓越的战斗集体。在大小事上都积极调动群体的参与意识,所有大事及时向全校教工通报,政务财务一向公开;使大家心知肚明。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全体教工都具有高度认同感,能自觉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配合默契,从而使学校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驾驭的组织。
2.努力激活和优化内部管理体制
学校以慎重的态度对教职工队伍进行了优化重组,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教师的转岗、解聘,学校“给时间,留余地,垫台阶”, “一碗水端平”,因此做到了人人心服口服,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也很好地强化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工资方案涉及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学校坚持了科学的态度,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坚持了民主运作,调动了员工的参与,稳步推进,使工资调整方案逐步完善。北大附小实行的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了管理,调动了积极性,加大了竞争力度,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学校成熟的有生命力的人事机制。P1-2
我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造物主造人,差不多都是给了活生生的灵性的。天下母亲生下的孩子,愚拙、滞钝的大概并不多。但为什么到了后来,倒是有灵气的越来越少了呢?这可能要检讨教育。“教育”并非总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有些教育是启发人心智的,是导人走出荒野的,是召唤人拾级而上、往人生的精神大殿攀登的。而有些教育,则可能损伤人的创造力,导人往僵硬、往死板、往毫无生机和雅趣、往庸常、往毫无境界可言的地方去。
打个比方,人的原创力如火,而好的教育则如风,风能吹得火四面张扬、熊熊燃烧、呈现出一派壮观景象。我们一直期待这样的旺火之风,终于有一天……
这本名日《隐形的翅膀》的集子,让我一次又一次走近了北大附小,走进了这里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们,我发现了这样的“旺火之风”,我感到欣慰。
从这些出自北大附小教师、学生、家长之手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一种自由,一种放松,一种单纯,一种率真。这些文字使我感慨的是:时代和环境的质量对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是多么的重要。我发现,因为接受知识的渠道增加了,单一的课堂教育,其垄断地位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这个集子的编排很有意思,真诚的文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祝愿这个世界里的更多的人都能够拥有一双美丽而有力的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隐形的翅膀
把爱找回来
“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
鬼拿去了我的作业
“孩子比工作重要多了”
和孩子们的心灵对话(一)
和孩子们的心灵对话(二)
和孩子们的心灵对话(三)
关于2012最有智慧的解答
我和安琪的故事
执教《草原上》所感
寻找进驻孩子心灵的机会
莫道付出无回报,只问关爱有几许
阳光,偎依在我们心上
当他摔门而去之后
赏识是一枚火种
石榴上的笑脸
应该让他接受这样的教训
Give Bob a big hug(来个大大的拥抱吧!)
墙角的那朵小花
一块橡皮,擦掉心中的阴影
不经意与举足轻重
一视同仁才是最美的师德
等待成长
班级文化,从书开始
自习就是自己学习!
“做自己的事”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进修灵魂
夏天·童年·生日快乐
为孩子们留住童年的文字
两张奖票
摔核桃
养花记
较量
喜欢,就会有奇迹
班里有棵“小小草”
改变他的时机
军训日记
我们都是好朋友
一个都不能少
再走近一些
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说说这些事儿
这小子真“坏”
数星星的故事
与春天拉拉手
爱在指尖儿流动
化青色为浓郁
破解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让我们和“蜗牛”同行
孩子,我该怎样帮助你?
把爱伸向被遗忘的角落
不要急
一颗牙齿
冲动留下的遗憾
风筝的故事
俯下身去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我差点错怪你
和平鸽的希望
手表白己丢了
爱他就让他开心
娇宝宝失宠了
女生的秘密
教孩子“学会示弱”
课间风波
两个胖墩健身记
“自我减负的小标兵”
量身打造“整改策略”
每临“大事”有静气
沐浴阳光,快乐前行
圣诞节感悟
平心静气,创造神奇
让爱散发灵魂的香味
书是导师,亦是同伴
书中自有大世界——让孩子们享受阅读
“竖起班规的大旗”
童“画”中的童“话”
我也是明星
美术课上的“自助餐”
童心闪光
温柔的惩罚
我的“教育兵法”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在教育中的妙用
笑容像花儿一样美丽
信任是给学困生最好的良药
星星指引我前进
我会让你慢慢地喜欢我
“老师也是孩子”
玩火柴的小男孩
口号与行动
悠悠球又回来了
“硬性规定”硬得有道理
在玩耍中前行
用心抚动学生爱的心弦
“五彩缤纷”的秋雨
以书献艺,以书会友
做个有长远眼光的智慧教师
语文教什么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转变观念做起
“我不同意作者观点!”
点点头,微微笑,试试看,你能行
爱的旅程
美丽的心灵
夸他勇敢
写在家长会后
做有智慧的教师
用心做教育
儒雅教育的金玉良言
读《妈妈再生你一次》启发与鼓励
我们能提供给孩子们什么
让反思成为习惯
让梦想照进现实
寻找教师职业的灯塔
震撼教育把我震撼
赞扬的力量
藏在蛋壳里的世界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后记
成长是人生中一件美丽的事情。教育是促进人成长的事业,对孩子来说如此,对老师来说,亦复如此。
两年前,当我无意中与学校几位老师谈及出版教学研究专著的想法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应承得是那样雀跃,而其后的写作过程,也竟是这样充满欢喜。在我看来,一位与学生朝夕相伴的老师,身上担负了太过繁重的教学任务,要独自写下皇皇二十余万字的研究性专著,这个过程几乎是苦不堪言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还是如往常一样进行课堂教学、听课评教、教育孩子,心有所思、意有所动,这些文字也即是在这种细节的沉迷与思考中信笔写下的。尽管也曾挑灯夜战,但从他们带有温度的文字中,我分明感到了一种十年积攒、锱铢以成的快乐。我相信这是成长的力量,也是教育的召唤。
著名教育家麦金泰尔曾说:“教师是现代社会中的勇士。”这话是丝毫不错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环境泥沙俱下,传统尊崇信念、遵守常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教师时常感受到世俗社会的功利与无奈,因而如何在课堂上勇敢地抵制,并对孩子进行策略性的教导,这种使命已变得愈发艰难。事实上,教师的身份是一个困惑的存在。有些老师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和有些职业相比,他们不仅待遇不佳,而且工作时间没有界限,沉重的课时和加班、各种非理性的制度要求已让老师们疲惫不堪。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坚持理想,坚守信念,就不仅需要经验与智识,更多的则是爱心和忠诚。
摆在面前的这三部专著均出自三位平凡的老师之手。他们与北大附小相濡以沫,最长的已近三十年。数学教师李宁,血气方刚之年就来到附小,他为人诚恳谦和,对数学钻研缜密有致。在漫长的积累中,他带领孩子们一起思考数学,开辟了一条综合数学、综合成长、综合发展的新路。英语教师范冰,一个猛子扎进课堂,一潜就是十七年。她勤奋聪慧,善学善悟。她所创造的一整套“小学英语学与玩”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是她个人教学风格的浓缩,更是北大附小整体教育观和学生观的注解。信息技术教师何立新,质朴无华,讷言敏行,很早就是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的名师。多年来,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培养,如今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方法体系,经由他辅导的学生,参与国际国内各种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摘金夺银者无数。
三位老师都是从实践一线中成长起来的,如今依然醉心于课堂。尽管他们气质秉性各不相同、教育教学风格各有差异,然受学生爱戴的程度、受家长欢迎的程度、受学校老师们尊敬的程度却是一样的。如果说学校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舞台,那么这个舞台,是用孩子们无数迷恋的眼光、惊喜的成长垒筑的。他们的生命在课堂,他们的满足也在课堂。与孩子们对他们的赞誉与奖赏相比,作为校长,我和学校所做的一切,着实微不足道。
都说教师要有爱心。但我认为,任何一种爱都是需要回流的。爱之回流让师爱稳定,爱之回流也让师爱绵长。在教育实践中,孩子们对老师爱的回流,便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终的源泉与动力。孩子们对老师毫无保留的追随与喜爱,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朝气与光芒也是教师内心深处最珍藏的感受与情感。当然,这更加挑战了老师的智慧与付出。如果没有耐得住的坚持,没有忘我的追求与努力,这种来自于学生的爱是不可能回流的。真实的课堂远不如理想中的美丽。我们身边不乏不爱学习的学生,亦不乏视学习为煎熬、视学校为苦痛的学生。然当老师的爱心与智慧经由努力化作双方的成长时,这种教育过程,才是一种真正的美好。
今天,三部书历经两年努力终于付梓了。阅读全稿,如果要说它们有什么特色,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个发现、每一处论述都是从孩子喜爱的教育艺术出发,呈现了一种真实的教育情感与智慧,它来源于孩子,受益于孩子,又造福于孩子。这便是教育的迷人所在。尽管初次尝试,还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还是忍不住为他们的成长欢呼喝彩,为他们骄傲!
尹超主编的《隐形的翅膀(第2辑讲述北大附小的故事)》记录了八十多位北大附小教师的教学心得,汇集了北大附小许多鲜活的教育经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和点滴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这是一群普通的老师用青春与激情编织的教育故事;这些文字饱含理想,传递真情,既带着鼓舞心灵的力量,又凝聚着生命成长时的欣喜;这些发生在教学一线的故事,一点点地为我们舒展开每个北大附小教师精神深处的隐形翅膀。
《隐形的翅膀(第2辑讲述北大附小的故事)》通过撷英的笔触,勾勒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爱”的重要意义。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希望能够成为广大教师的励志读物,也为家长打开一扇理解孩子的窗户。
尹超主编的《隐形的翅膀(第2辑讲述北大附小的故事)》记录了八十多位北大附小教师的教学心得,汇集了北大附小许多鲜活的教育经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和点滴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本书可供小学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