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的犁镜》作者次仁卓嘎深情地回忆了她在党和人民群众的教育与呵护下,由一个农奴女孩成长为一位国家高级干部的人生经历,侧面反映了西藏人民卫生事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艰难的发展过程,展现了西藏跨入21世纪前后政府工作和政协工作的片段,热情讴歌了祖国的温暖与西藏人民事业的进步,史料翔实,感情真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拓荒者的犁镜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次仁卓嘎 |
出版社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拓荒者的犁镜》作者次仁卓嘎深情地回忆了她在党和人民群众的教育与呵护下,由一个农奴女孩成长为一位国家高级干部的人生经历,侧面反映了西藏人民卫生事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艰难的发展过程,展现了西藏跨入21世纪前后政府工作和政协工作的片段,热情讴歌了祖国的温暖与西藏人民事业的进步,史料翔实,感情真挚。 内容推荐 次仁卓嘎,1943年生于西藏山南泽当镇。西藏和平解放后结束了童年的苦难与农奴的身份。13岁参加工作,曾任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副厅长、厅长、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等职,今离休在家中。 次仁卓嘎在这本《拓荒者的犁镜》中,回忆了她在党和人民群众的教育与呵护下,由一个农奴女孩成长为一位国家高级干部的人生经历。 《拓荒者的犁镜》从侧面反映了西藏人民卫生事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艰难的发展过程,展现了西藏跨入21世纪前后政府工作和政协工作的片段,热情讴歌了祖国的温暖与西藏人民事业的进步。 目录 第一部 我的家世与我的青少年时代 凄苦的童年与我的新生 从西藏团校基础学习到西北民院专门学医 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 家庭幸福与人生缺憾 第二部 22年自治区卫生厅厅长工作(上) 民改前夕西藏社会的医疗卫生发展简况 西藏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初具规模 民改至20世纪90年代初西藏人民卫生事业在发展中 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全民积极动员起来塑造人民城市新貌 结核病防治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 卫生防疫工作成绩突出 带着激情来抓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我区地方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看护我区国境卫生检疫局22年 编外医护人员入编问题基本解决 高原医学科研的组织管理与课题、论文设计 探讨人才成长规律多渠道培养卫生人才 继承发展藏医藏药遗产积极抢救藏医名著 兼职西藏红十字会会长 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挂职在国家卫生部工作一年 考入北京医科大学深造 第三部 22年自治区卫生厅厅长工作(下) 参加华盛顿世界初级卫生保健大会 出席第二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 作为西藏代表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奉命接待韩淑英女士等来藏的外国客人 我区卫生外事工作后来居上 我区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改革的初步设想 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医学伦理学的再教育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提高医护服务质量 人才培养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关于协助卫生部赴西藏农牧区开展卫生工作调查的报告 在宣布卫生厅新一届领导班子暨交班会上的讲话 第四部 10年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工作 概述我在政府班子十年的工作 参加第22期中央党校省部级学习班 文艺、文化工作 自治区新闻出版工作 体育工作 广播影视工作 教育工作 残疾人工作 文物工作 科技工作 旅游工作 妇儿工委工作 民族宗教工作 精神文明工作 社会科学工作 齐心协力筹办第六届全国民运会 担任孔繁森事迹报告团团长 在我与孔繁森同志共事的日子里 1994年春奔赴阿里指导抗灾工作 圆满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交给的抚慰任务 远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办文化周活动 率领“中国西藏文化交流团”去瑞、法进行文化交流 接待来藏考察的泰国公主斯林通一行 穿针引线跑成了太阳能新能源项目 第五部分 5年自治区政府协副主席工作 追述我在政协五年里的工作 当了一回慰问团分团长 (政协提案1)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区的建议 (政协提案2)关于加强卫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 着眼国家安全战略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民改砸碎了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故乡,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本是一块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史载:山南这方开阔而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藏民族古代文明。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与天灾病魔顽强抗争,农耕牧养,生息繁衍,逐渐形成了“蕃”部落,产生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个藏王,开垦出第一块农田,营造了第一座宫殿,修建了第一处寺庙,写出了第一部经书……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以雅隆河谷为基地,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与内地的封建王朝唐朝结成了亲密关系,加强了藏汉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所以在内地人们的眼里,西藏是遥远而神奇的布达拉宫,是碧波粼粼的雅鲁藏布江,是巍峨壮观的珠穆朗玛峰,皑皑雪峰之间,蓝天白云下面生活着淳朴厚道的农牧民,奔跑着漫山遍野的牦牛和藏羚羊……似乎是人间一块乐土。殊不知,由于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长期统治着西藏社会,占总人口95%的广大劳动人民没有生产资料,没有人身自由,遭受野蛮的奴役和苛重差赋的盘剥,我们的父辈们任凭终日劳作,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瘦骨嶙峋、面呈灰色,祖祖辈辈都在死亡线上挣扎,于是就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菩萨或寄托于来世;而农奴和牧奴所创造出来的绝大多数社会财富却为占总人口不足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三大领主所拥有、享用,这是极大的社会不公,因此,劳动人民没有劳动积极性,社会生产方式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经济社会发展极度落后。统治阶级“不问苍生问鬼神”,把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不是用于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解除百姓的各种病苦,而是耗尽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一个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事实上控制着藏民族的思想意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现实世界极其原始,充满着贫穷与苦难,而构筑其上的这个精神世界却富丽堂皇,俨然是富足而安乐。尤其是近代西藏社会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渗透、染指,内外反动势力共同奴役与压榨着广大的农牧民,西藏社会民不聊生,疾病丛生。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与寺院里的雕梁画栋在西藏百万农奴伤痕累累的心灵上和饥饿忧郁的眼里早就变得黯淡无光了。 我同我的家乡一起获得新生是在共产党派来的“金珠玛米”之后,一直处在社会最下层的我们农牧民翻身得解放,从此彻底摆脱了封建农奴制的奴役。1943年我出生在一个被称为“堆穷”的家庭里,听大人们讲,我妈妈生过七个孩子,但自我记事起只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听父亲说,前面的三个哥哥和姐姐都被病魔带走了,我的母亲刚生下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我一眼、喂我一口奶就因产后大出血离开了人世,我是在我父亲艰辛的养育和姨姨的照料下长大的。后来因我父亲身患炭疽病,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于是托人把我的大哥送到拉萨郊区的乃琼活佛宅里当佣人,二哥也依靠大哥维持其生活,同时我的姐姐也通过亲戚送到拉萨当侍女,我便和父亲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借了钱,租了别人3亩地,但租后无力耕种,还不了地租。在我七岁那年,我就去了当地的一个混血儿头领家当佣人,因我人小,干不了重活,就做保姆的活儿,成天背水、带孩子、洗尿布,冬天里洗尿布我的小手被刺骨的寒风冻得红肿麻木,更多的时候双手皲裂了,出血了,还得忍疼干活,而且稍有失误便遭受毒打。父亲看到我小小年纪吃这般苦,不忍心,自己不顾疾病折磨坚持下地干活,还债交租,维持艰苦的生活。就在生活难以支持的时候,我听大人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我的头人对我也好一点了,领主逼债索租也不那么急迫了。1951年的7月、8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进驻泽当镇。我第一次看到汽车,也第一次看到解放军军医们为当地穷苦人免费看病,而且对病人是那么和蔼可亲。我赶紧跑回家,拉着瘦弱的父亲到解放军军医处看医生。经过一个多月的打针吃药,我父亲的病治好了,当时我就想,如果解放军早来几年我的母亲就有救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当一名医生。 同其他乡民一样,我和我家人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折。1954年,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河谷的小镇泽当,一改往日的愁容与冷漠,透出笑颜与温馨。共产党派来的“金珠玛米”,是祖居泽当的藏族民众从来没见过的部队,纪律严明,步伐整齐、坚定,歌声嘹亮,每一位战士都是和蔼可亲的,我亲眼看到“金珠玛米”大哥哥们帮助老百姓收割、打场,还为生病的老阿妈老阿爸治病,我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参加革命,要像他们一样穿上军装,像他们一样当一名医生。 1955年秋,我的家乡还来了一大批的地方干部和医生,泽当镇的老百姓手持彩旗、敲锣打鼓,举行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仪式。压抑不住的喜悦与激动,我竟然第一个冲到前面去,扛着大红的横幅标语迈步走在欢迎队伍的最前面,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自豪,获得解放原来是这么好啊!不久就听说卫生队招收劳苦大众的藏族青年做学徒,我拉着父亲的手,央求他陪着我去报名,结果如愿地参加了山南医疗队(现在的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前身),当上了小护士。医疗队开始是在帐篷里为病人治疗,后来从一个夏鲁的商人那里借了几问房子,布置成临时医院,虽说简陋,但穿梭在其中的我,虽忙得脚不沾地、满头是汗,却踏踏实实地感到自己就是一位医生,一位我梦寐以求的白衣天使了,心中的快乐无以言表……P2-4 序言 我于1955年参加工作,2008年元月离休,工作生涯穿越了半个多世纪。我一生下来就失去了妈妈,襁褓中的我是由父亲和姨姨抚育成人的。7岁那年盼到了解放,告别了凄惨的童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悉心培养与家乡父老乡亲的关爱下,由一个很不起眼的农奴女孩成长为国家的高级干部,我深深感受到党对民族干部培养可谓无微不至、呕心沥血,家乡父老乡亲无私宽厚的胸怀,以及对儿女们的体贴、鼓励与理解。有人说,在父母与儿女之间,儿女永远都是自私的,我可能也没有例外,但我只想知道,在我履职期间我能如饥似渴地学习、废寝忘食地工作,经常与我的同事跋山涉水深入农牧区问医问药,多次率团奔向异国他乡访问卫生组织或向政府征集资金项目,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农牧民的各种病痛与缺医少药的无奈……我已经做到的这些是否尽了一点乌鸦反哺之孝、披肝沥胆之忠?我时常诘问自己,尤其是离休待在家里的时候。我写回忆录没有摆功自伐的意思,只是想通过检索我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检讨自己有无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地方。 我不会忘记,在我参加工作初期汉族老师手把手教我学会了汉字和医疗技术。1956年山南兴办藏干校,派我到那里学习,1957年,国家选派大批翻身农奴子女到内地学习,我也是其中之一。1960年我被选派到西北民族学院医疗系学习医学,1963年我毕业后在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卫生处工作半年。1964年初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从机关选拔思想品质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藏族干部参加西藏自治区社会主义教育一团(日喀则分团)。当时筹备委员会卫生处定的是我,领导找我谈话时说,这是政治任务,也是你在基层工作锻炼的好机会,一定要服从领导。于是我就参加了自治区社教一团。在日喀则一干就是两年,回到原单位,由于文化大革命已分成了两派,我们所在的人委大院也分成两派群众组织。我回单位后不可能不参加群众组织,于是参加了单位的“大联指”。那段时间除了参加学习之外,我很少参加其他活动,总感觉到农牧区基层那么缺医少药,我们卫生部门应该狠抓基层卫生工作,特别抓好农牧区的卫生机构建设,努力改善区、乡、村的卫生设施,提高乡村医生诊治水平,挖掘与发展农牧区的藏医药以解决农牧民群众缺药与防病治病难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在农牧区进行宣传与提倡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为保护农牧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而推广新法接生,这都是卫生局的工作任务。后来我把在日喀则农牧区看到的缺医少药情况向卫生局领导做了汇报,但是卫生局的几位领导刘恩沛、郑伯龄、郑华民、潘修身等同志已身不由己,只是说“现在不好说话”,叫我多抓抓业务工作。从此我很少参加派别活动,把主要精力放在农牧区卫生建设上,乘去北京参加全国卫生会议的机会,找国家民委、卫生部领导反映情况,最终将西藏农牧区的乡医和有培养前途的青年近千人送到中央民院、西南民院举办的医学医语班,主要学习文化,然后选送到山东泰安、河南开封卫校继续深造医学专业,学成后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经自治区同意,从我区汉族干部子女中招收100名初中毕业生送到沈阳卫校专修放射专业和药剂专业,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地市及部分县医院,现在这部分人已成为我区医疗战线的骨干力量。 狠抓卫生宣传,改变农牧区各种陈规陋习。我们于1975年在山南乃东县坡章区格拉公社召开全区卫生宣教及“两管五改”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会,向全区推广其经验。在江孜县召开全自治区的乡妇幼卫生交流会,向全区推广江孜县实行的新法接生、提高妇女和儿童健康水平的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农牧区基层卫生工作。 我于1978年去广西桂林南西山医院参加医学科学管理进修班学习,1984年到中央党校第一批西学班学习,后来又进入北京医科大学开始为期三年的专业脱产学习。1987年赴中央党校22期省部班学习,2007年迈入我国最高军事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参加第31期学习班。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的实践锻炼中得到汉族老同志的言传身教。任荣书记、杨东生书记、天宝书记、阴法唐书记等老领导对我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与我一起工作的老领导刘思沛厅长、李本信书记、潘修身、王鼎琴、王跃坤、马瑞华、郑柏林等副厅长,还有柳兴仁、尹波、刘仲乾、张芝怒等处级干部,他们的思想境界与工作能力都此我强,却把我推荐到厅长位置上,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上所花费的心血,要比培养汉族干部所花的心血多得多。 我亲历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下旧西藏向社会主义新西藏蜕变的艰难历程,参加了从平息叛乱、民主改革到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见证了西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与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说西藏的人民事业是从零开始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其群体拓荒者,各族群众是党指挥下的挽犁者,像我这样的卫生战线的业务管理者,扮演着这架耕具上的一个部件——犁镜的角色,起到了将犁铧掘起的泥土打碎、推向一边的作用,我知道这个角色备受重用与厚爱。我不知道我是否有愧于这个体面而重要的角色,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经过一年多的收集整理,拙作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本书追述了我大半生所经历的西藏,我们可爱家乡的历史变迁;旧西藏的一个小农奴的我,翻身做了主人后成长的难忘岁月,我内心充满了对党的无比崇敬与无限热爱。在即将迎来可爱祖国60华诞、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完成此书,凭借此书抒发我对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新西藏的无限情怀。也希望该书能为年轻的朋友们了解西藏现代史,特别是人民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史提供一些真实的感性的资料片段。 在整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我翻阅了40多年来的工作笔记和相关的报刊杂志,力求做到回顾有据可查、忠实于历史。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内容占据了书的大量篇幅,从童年时代我立志从医到当上卫生厅厅长,直到1992年被调离卫生厅工作岗位,这期间30年一直从事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可以说为我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从1992年到2007年的15年里,在政府部门工作了10年,分管的工作涉及邮电、交通、文化、文物、科技、旅游、教育、体育、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社科、精神文明、妇儿工委等方面,接手了众多不曾接触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迎接着一个又一个的新挑战。为能尽快地适应、胜任工作,我始终抱着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并且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同时收获了成功和喜悦。随着年岁的增长,2003年我被调整到政协部门工作了5年,虽然工作不及在政府期间那么忙碌,但是我忙碌的习惯却一直被保持着。到了政协所碰到的又是新的课程、新的领域,我应对的法宝依然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全面熟悉人民政协工作的准则和程序,尽力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按照“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的工作要求,主动下基层广泛开展视察调研,认真书写提案报告。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所提交的众多提案中有的获得自治区优秀提案奖,有的得到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为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真实而有价值的相关资料,令我备感欣慰。 2007年西藏政协换届时,我离开了工作岗位,个人可支配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宽裕了,但是,怎么也闲不住,也不敢懈怠,我认为退职不能退党,不从事行政工作了,党员的义务还要继续履行。况且我区处于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用我亲身经历来做一做亲属和身边同志的思想工作,为维护西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点有意义的工作,尽到我有生之年最后的责任。亲爱的读者朋友,您说呢? 后记 本书付梓之际,备感欣慰,内心充满感激之情。从策划到成稿历时7年有余,期间得到了自治区有关领导和同事们的亲切关怀,提供了出版基金;区新闻出版局和西藏人民出版社给予了充分重视,及时组织编校人员进行认真细致地审读,责任编辑在加工整理、润色提高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家人及亲朋好友给予鼓励与支持,老伴罗桑友杰全力帮助我做这件有意义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周到的服务,又非常关心我的健康状况,一再提醒我要“量力而行”,不要透支体力;我的兼职秘书孔德清,在电子文稿录入、照片筛选、书稿校阅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资料浩繁、头绪繁多、加之我体力、精力所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09年12月写于西藏拉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