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1 网络应用与服务的发展历史与轨迹
1.1.1 2000年网络发展状况
1.1.2 2006年网络发展状况
1.1.3 2010年网络发展状况
1.2 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成为未来网络应用的必然趋势
1.3 本章小结
2 移动网络学习内容界定
2.1 移动网络学习与移动网络教育的区别
2.1.1 教育的本质特征
2.1.2 学习的真正含义
2.1.3 移动网络学习更符合当前时代特征
2.2 移动网络学习的研究现状
2.2.1 移动网络学习的理论研究
2.2.2 移动网络学习的可行性研究
2.2.3 移动网络学习的资源开发研究
2.2.4 移动网络学习的平台研究
2.2.5 移动网络学习的应用模式研究
2.2.6 移动网络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
2.2.7 其他
2.3 移动网络学习研究内容的界定
2.3.1 问题的由来
2.3.2 移动网络学习的内容体系
2.4 小结
3 移动网络学习标准与协议
3.1 移动通信标准
3.1.1 CDMA2000标准
3.1.2 WCDMA标准
3.1.3 WiMAX标准
3.1.4 TD-SCDMA标准
3.2 移动数据编码压缩标准
3.2.1 语音压缩编码
3.2.2 图像压缩编码
3.3 移动通信网络协议
3.4 本章小结
4 移动网络学习终端设计
4.1 国外移动网络学习核心定义及其相关研究
4.1.1 移动设备的教育可行性研究
4.1.2 移动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
4.1.3 短信息服务
4.1.4 WAP教育站点的建设
4.1.5 典型应用范例
4.2 国内移动网络学习核心定义及其相关研究
4.2.1 技术中心定义
4.2.2 与E-Learning相关的定义
4.2.3 其他相关定义与研究
4.3 移动网络终端设计研究
4.3.1 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简介
4.3.2 移动网络终端设备设计原则
4.4 本章小结
5 移动网络学习关键技术
5.1 多址技术的演化发展
5.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多址传输技术
5.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短中期演进系统多址传输技术
5.1.3 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系统多址传输技术
5.1.4 WiMAX系统多址传输技术
5.1.5 IEEE 802系列系统多址传输技术
5.1.6 IMT—Advanced系统多址传输技术
5.2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
5.2.1 频分多址(FDMA)
5.2.2 时分多址(TDMA)
5.2.3 空分多址(SDMA)
5.2.4 码分多址(CDMA)
5.2.5 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
5.2.6 跳频码分多址(FH—CDMA)
5.2.7 跳时码分多址(TH—CDMA)
5.2.8 混合码分多址(HCDMA)
5.3 多址接人技术
5.3.1 邻道干扰与同道干扰
5.3.2 地域覆盖
5.3.3 多址接入
5.4 本章小结
6 移动网络信道编码
6.1 线性分组码
6.1.1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方程
6.1.2 监督方程组
6.1.3 校正(伴随)子方程
6.2 卷积码
6.2.1 离散卷积法
6.2.2 码多项式法
6.2.3 状态图
6.2.4 树图
6.3 级联码
6.4 ARQ和HARQ
6.4.1 ARQ引入原因
6.4.2 ARQ分类
6.4.3 HARQ基本原理
6.5 本章小结
7 移动网络学习模式
7.1 基于短信业务的移动网络学习模式
7.1.1 短信业务体系架构和接口
7.1.2 基于短信移动网络学习类型
7.2 基于WAP的移动网络学习模式
7.2.1 Pull业务模型
7.2.2 Push业务模型
7.2.3 WTA业务模型
7.3 多媒体消息移动网络学习模式
7.3.1 终端到终端业务模型(MO-MT)
7.3.2 终端到应用(MO-ET/AT)/应用到终端业务(EO/AO/MT)
7.3.3 点对点业务
7.3.4 非MMS终端的支持
7.4 定位业务学习模式
7.5 OTA下载学习模式
7.6 其他模式
7.6.1 移动流媒体模式
7.6.2 移动支付模式
7.6.3 视频电话模式
7.6.4 手机搜索模式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