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始终(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
分类
作者 郑锦杭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师者的成长印记;

一个教育者的人生感悟;

从自然、建筑、音乐、电影…… 理解教育, 以及人生。

正如哲学家德波顿所说:“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他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与《始终》的相遇,会让你,一如看到了,在繁杂喧闹的人群涌动中,那个久违的自己!

《始终(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由郑锦杭编著,《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教育文摘周报》《新闻出版报》《青年时报》《钱江晚报》等媒体热力推荐!

内容推荐

《始终(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由郑锦杭编著,《始终(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试图从时代现实感出发,提倡符合本意的教育动念,探讨自然、精神格局、教师、学校、教学、童年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于教育、之于人的影响和意义,解释了“自始,至终”的教育心意和价值态度,从教育的角度关切人性和信仰的问题。

目录

序 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一章 自然的营养

安藤忠雄的建筑理解

林语堂和谭盾的“酵母”

寂静的《瓦尔登湖》

走路上学

第二章 不止于艺

丘成桐和数学之美

建筑家和建筑工

爱电影

阅读,越读

第三章 老师们

黑泽明和他的老师

我的老师们

为人师

第四章 学校的坚持

在德国

——也记德国的学校

日本细节

——也记日本的学校

一种芬芳

——记武义县新宅镇中心小学

第五章 教学:全部人格的总和

为什么会有《微观世界》?

不可复制的课堂

“FR”的情怀

从《十里长街送总理》到《议“少年不识愁滋味”》

第六章 童年,天真未凿

女儿“一粟”

父母的修为

留白的美

后记

试读章节

有一次应邀讲座,对象是当地全县的数学老师。

我是小学语文教师出身,后来的工作也和数学教学毫无直接的关联,怎么给数学老师讲座?

我师范时的同学唐彩斌,目前已经是浙江省内颇为知名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因为去讲座的县正好是他的老家,去之前,和他说起的时候,他和我开玩笑说:“你去讲数学?不要误导我们家乡人民啊!”

我还冷静。

这些年,自己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专业很重要,但是,只有专业,往往就会流于狭窄、自大,适当甚至大量的非专业补充,其实会让你有一种宽广的精神,可以帮助你见识自己的专业在大社会、大世界中的位分,让你能够建立起既深刻又谦卑的专业态度。

几乎所有的在自身领域有所成者,都有超越专业的情怀。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向王梦白和齐白石两个大画家拜师学画,对于自己学画的动机,他说:我感觉到作画色彩的调和、布局的完整,与戏曲艺术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因为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妆、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一幅活动的彩墨画。再如,建筑学家梁思成学贯古今,兼通中西,他常常说作为一个建筑师要广而博,眼光要宽一点,知识面要宽一点,他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就常常涉及中外历史、语言、艺术、书法、音乐、佛教哲学、工程技术、城市规划等和建筑有关联的外围领域。

我以为,教学的修为其实是更为广泛而综合的。我不懂数学,但是,我可以尝试着和数学老师们交流、探讨一些非数学而实际又是大有益于数学的态度和认识,这对自己也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打开。

于是,我就按这样的意旨准备这次讲座。

其中,我想起自己曾经在媒体上,看到关于数学家丘成桐的一次访谈,涉及“数学之美”——这让我有极深的印象。在我看来,枯燥、麻烦的数学,和“美”从来没有干系,可是,这位数学家竟然说,数学是美的。这是让我很讶异的一种视角。而且,在访谈文章中,还大致了解到这位数学家很有国学的功底,甚至以诗为名讴歌数学,这在我自己的经验中是罕见的,因此,对这位数学家存有了一定的记忆。

我想,以这次讲座的对象和意旨而言,这应该是很必要的素材。

由此,我开始查阅、参考关于丘成桐的资料,在其中,不但进一步学习到这位数学家的情操,更进一步体认到,一个人如果要有所成,乃成一个大家,一定是有远不止于专业的深厚素养的。

丘成桐的数学成就自然让人望其项背,而他在人文世界显示出来的造诣,理和文集于一人而产生的强烈的反差美,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他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描述自己一生从未放弃追寻至真至美的努力。

他用“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以及“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勉励遇到困难时的自己。

他喜欢看《史记》《汉书》,并认为是这些历史书启发了自己做学问的方向。因为做学问的道路往往五花八门,走什么方向会影响学者的一生,复杂而现实的历史和做学问有很多类似之处,历史的事实教导了他在重要时刻如何决断。

P60-62

后记

《始终》,收笔以后,影院正值淡季的沉寂,一直没有吸引到自己的电影。

买来李玉导演的《二次曝光》的影碟,连看两遍。

又等到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及冯小刚导演的《1942》,也都连看两遍。

这些电影中涉及的生命的伟大与轻微,时代的汹涌与急促,人性的柔软与罪恶,以及成长,创伤,疼痛,救赎,生存,信仰,爱……以及导演表达出的对族类的同情,体恤,冀望,都让我沉浸。

一边,也继续读书。

马良先生的《坦白书》,很有意趣,也有忧伤,捣着人心,他坦白说:我读小学的时候总不做作业/但都会给老师一个合理的解释/例如作业本掉进井里了/我把它藏到缝纫机下面的洞里不见了/或者我妈烧饭时厨房着火烧掉了/还有写完了字迹自己消失等/那位老太太老师从不戳穿我侮次都微笑着等我给她一个理由/记得当时很得意自己的聪明/可是如今想起来就想哭/真的。他简直坦白出了最为朴素而让人动容的教育真义。

《建筑·城市·思想——库哈斯&奥布里斯特中国访谈录》,让我接触到中国当代社会精英的关切与思想,觉悟到,人生其实无非两种,一种随波逐流了,一种选择成为了时代洪流的中流砥柱。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后风景》,以及《十年一(观)》,记录一个人可以为着仅仅一件事情,投入十年,甚至几十年,让我惊叹。

还重读了原来所有的杨绛先生的作品,以及《杨绛传》,重新体味先生为妻的贤惠,为母的慈爱,为人的自然朴素,为学者的深湛纯洁,敬慕先生“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终于感知到自己最为希望的,是可以像先生这样活着,老去。

电影及书,一如既往,如长河,滔滔不绝地为我指引。

感谢电影的导演,书的作者,总以他们的识见、情怀、热爱,洗礼着人生的情操。

我写作《始终》,也希望抱持这样的心意,只恐不尽意。

感谢李东总编的无私、厚爱。

感谢责编刘灿和池春燕的认同、建议,以及他们字字句句的审读、修正。

感谢装帧设计田震坤的倾力操刀。

感谢施成铎老师的期许、勉励。

感谢刘惊铎、祝新宇、娄振山、戴国文、潘薇、王稼毓、胡一凡、杜鹏叶、罗芳草、张海静、鹿伟等师友、同事的关心、协助。

感谢先生杜渐全心全意的支持、照顾。

感谢女儿一粟天真无邪的陪伴、激励。

姐姐郑慧君想要先睹书稿不得,是因为我希望聊以完整的《始终》,略微回奉父母深爱,手足同情,补上歉意。

我大体宿命,对于自然、生辰、属相、血型、星座、佛旨,都有信望。

本命年,周围人事仿佛真的跌宕绵缠,我却仿佛因为倾注到几乎贯穿全年的《始终》中,置身事外,趋吉避凶。

人生的折返,也许,真的是大福佑。

2012年初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