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纸质的货币逐渐被电子货币替代,银行卡日益成为支付结算领域的重要载体,成为主流的支付结算工具,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诸如制造业、服务业等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银行卡双边市场作为新兴的双边市场也成为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界广泛研究的热点课题。董媛编著的《基于外部性的银行卡双边市场研究》从外部性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上存在的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归纳出转接机构产生的诱因及其市场效应,运用数量济学的方法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发卡市场中借记卡吸收存款的外部性效应是减少银行卡发卡市场利润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双边市场的价格结构非中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跨平台交叉网络外部性效应的综合利用策略,以及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来自现实生活的触动
1.1.2 舆论热议焦点引发的思考
1.1.3 在导师的激励下进发了深入研究双边市场问题的热情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的界定
1.2.1 银行卡双边市场的研究对象
1.2.2 银行卡双边市场的特征与本书的研究机会
1.2.3 本书所涉及的主要概念
1.3 研究的架构体系与逻辑关系
1.3.1 基本思路
1.3.2 逻辑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2 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
2.1 国内外针对银行卡双边市场的研究
2.1.1 国外针对双边市场的专题研究
2.1.2 国内针对银行卡双边市场的专题研究
2.1.3 银行卡双边市场的含义和范畴
2.2 国内外针对外部性理论的研究
2.2.1 关于外部性的研究
2.2.2 关于银行卡市场外部性的研究
2.2.3 外部性的分类
2.2.4 银行卡双边市场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3 发卡市场的特点与外部性作用
3.1 发卡市场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1 信用卡成本一收益模型分析
3.1.2 借记卡成本一收益模型分析
3.2 外部性在发卡市场的作用表现
3.3 发卡市场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与处理原则
4 收单市场的模式选择与外部性作用
4.1 收单市场的基本模式
4.2 收单市场的外部性作用表现
4.3 新兴业务收单市场及外部性作用表现
4.3.1 互联网收单业务
4.3.2 手机支付业务
5 银行卡转接机构的作用与双边市场绩效分析
5.1 银行卡组织的产生
5.2 银行卡组织的职能
5.3 银行卡组织的价格体系与福利分析
5.3.1 垄断卡组织的价格结构
5.3.2 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拉姆齐价格结构
5.4 外部性与卡组织的作用
5.5 银行卡双边市场的市场效应
6 发卡市场的策略优化与技术分析
6.1 内部转移计价法
6.2 信用记分法
7 收单市场的策略优化与技术分析
7.1 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法
7.2 收单补偿机制
7.2.1 补偿机制参与主体
7.2.2 补偿的模式
7.2.3 补偿的标准与测算依据
7.2.4 补偿机制策略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7.3 巧用交叉网络外部性效应
7.4 风险防范联盟
8 中国银行卡产业政策评价与发展策略优化
8.1 基本理论研究
8.1.1 双边市场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8.1.2 外部性与产业政策和监管的关系
8.2 对中国银行卡产业政策的评价
8.2.1 有关银行卡双边市场的制度规定
8.2.2 对双边市场发展制度规定的分析
8.3 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建议
8.3.1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
8.3.2 公司治理方面
8.3.3 监管机构监管方面
8.3.4 制度创新方面
8.3.5 银行卡产业发展方面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