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编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然而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回顾过去,而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揭示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对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贪婪愚蠢等,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美国幽默小说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年),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菜门斯。这位出生于密苏里州佛罗里达小镇的伟大作家,只读过几年小学,他当过排字工人、记者、淘金人、领港员等。1865年他因幽默故事《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蛙》而一举成名,而1876年出版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更是其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及其伙伴的种种离奇经历。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对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以及种族歧视等作了辛辣的讽刺。故事情节紧凑,惊险生动,引人入胜;语言诙谐、流畅,同时又极具严肃性。书中所描绘的十九世纪美国生活图画,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经典部分。
“这可恶的小东西,”老妇人看上去气急败坏,“汤姆!”她大声叫喊,可没人答应。
“汤姆!”她又喊一次,显然很生气。
“这小东西躲到哪里去了?汤姆!”
屋子里一片寂静。
“这小东西一定是躲在哪个角落里,正偷偷地盯着我呢。”在她看来,孩子的存在只会添麻烦,甚至没有自己脸上的眼镜有用。
发现四下无人后,老妇人推了一下眼镜,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然后又开始大叫了,声音大得在西伯利亚都听得见:
“你别让我抓到,否则……”
家里的猫突然蹿了出来,吓了老妇人一跳。
“这孩子真让人伤脑筋!”
她走到门口,四下里搜索,但视野里并没有汤姆的踪影。她又大声叫道:“汤姆!”
一个小男孩儿的背影闪过,发出不经意的、但她十分熟悉的声响。
“该死,你藏在柜子里干什么?上帝啊,我早该想到的。”
“没千什么!”汤姆回答。
“你还敢说没干什么,你瞧瞧你那脏兮兮的嘴巴,沾的都是些什么?”
“非常抱歉,我看不见自己的嘴巴,亲爱的姨妈。”
“我可清楚得很,你又偷吃果酱了。我已经警告你多少次了,这次我绝饶不了你,看我不剥你的皮,拿鞭子来。”
老妇人那气得发抖的右手,已经把鞭子高高举起。汤姆盯着老妇人严肃的脸,灵机一动,说:“亲爱的姨妈,您在有客来访的时候用这种方式教训我,会不会有损于您高贵的形象?”
老妇人连忙转头,向门口张望。汤姆一看,机不可失,拔腿便跑,边跑边喊着:“姨妈,好好照顾您的客人,今天天气不错,我出去散散心!”话音刚落,他已经翻过了高高的木篱笆墙,不见了踪影。
他的波利姨妈愣了愣神。脸上的怒意慢慢褪却,随即露出温和的神色。
“可恶的小东西,我又上他的当了,看来我真老了。这小东西的花招,让我防不胜防,可每次我要发火的时候他就会说些俏皮话,逗得我无论如何也狠不下心打他。哎,上帝,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对这孩子我一点儿也没尽到自己的责任,我真是对不住妹妹临终的托付。妹妹生前是那么美丽、善良,看到这孩子,我就会想起我那可怜的妹妹!
“说是要打他,我哪里舍得,可每次放过他,又觉得良心上过不去。为这孩子,我真是操碎了心。但愿他别像他母亲那样薄命。今天下午他肯定是要逃学的,我必须帮他改正错误才行。明天是星期六,我得罚他干一整天的活儿,让他感受一下辛苦的滋味,今后不敢再逃学,否则这孩子就彻底完了。”
对于汤姆来说,逃学是他一定要做的,至于逃了学去干什么,似乎无关紧要,他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刺激的男孩儿。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