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集校释(上下)》收集并校释了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几种。王弼的主要著作老子道德经注和周易注都是以注经形式出现的,离开所注经文是无法了解注文意义的。所以本书将周易及老子道德经原文一并录入。论语释疑是对论语的注释,所以在辑录其佚文时也将论语有关原文录入。
《王弼集校释(上下)》内容简介:魏晋玄学发生于魏正始年间《公元二四〇-二四九年》。当时,在一批门阀士族地主阶级执政者和知识分子中,以极大的兴趣反复讨论关于有无,本末、体用等理论问题。他们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论理的基本思想数据,崇尚虚无,出言玄妙,因.而人们称这种讨论为「玄谈」,有所谓「正始玄风」之称(以后,老子)、《庄子》、《周易》三书被称为[三玄」,一时成为知识分子必读之书。这般「正始玄风」的出现,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首先,从政治上来讲,经过东汉末年的黄巾农民大起义,摧垮了两汉王朝四百多年统一的政治局面,给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以后,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也使得地主阶级一时无力重新建立起一个统的封建政权,因而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暂时分裂局面,它反映了经过农民起义的打击,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深。《王弼集校释(上下)》适合中国思想史研究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