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与博弈论一个产于本土,一个来自西方,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从本质上看,厚黑学与博弈论都对人性的真相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揭示,虽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大相迥异,却殊途同归。厚黑学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成败得失,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下虚伪的伦理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深刻地揭示了人自私的本性,并提出了在中国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取得人生成功必须遵循的一整套法则。博弈论是在西方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思维利器。常言道:世道如棋,人生如戏,在社会人生的博弈中,人性的种种真相会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而博弈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其通过规则、身份、信息、行动、效用、平衡等各种量化概念对人性进行了精妙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当下社会中人们的各种互动行为和关系背后的人性规律。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厚黑学与博弈论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帮助读者将两套学问的精髓结合起来,掌握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生存竞争武器,一手厚黑学,一手博弈论,该用厚黑时用厚黑,该用博弈时用博弈,甚至双管齐下,二者兼用,从而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厚黑学是透析中国历史和文化、深掘人性的中国式成功秘诀,博弈论是在西方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思维利器。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人性的真相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揭示。以厚黑学与博弈论的眼光看,人生处处都是战场,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险象环生的人性丛林之中,时刻都面临着挑战。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每个人都时刻站在自己的战斗序列当中,每件事情都处在明争暗斗之中,稍一疏忽就会被人运用谋略加以利用、欺骗、构陷、挤倒,甚至消灭。面对险恶的人性,厚黑学并不是教我们厚颜无耻、心狠手辣地干坏事,博弈论也不是教我们滥用心机算计他人,它们只是现实中一种必要的生存智慧和手段,完全可以用在正途:官场中人可以利用它们平步青云,商场中人可以靠它们发财致富,普通人也可以靠它们出人头地……
本书通过历史上大量正面或反面的事例,从说话艺术、求人办事、恋爱、职场生存、经商、权力斗争等方面,归纳、诠释了立足社会、为人处世的厚黑之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模式,并就博弈论对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清晰地揭示了当下社会中人们各种互动行为和关系背后的人性规律,帮助读者将厚黑学和博弈论两套学问的精髓结合起来,掌握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生存竞争武器,一手厚黑学,一手博弈论,该用厚黑时用厚黑,该用博弈时用博弈,甚至双管齐下,二者兼用,从而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厚如城墙,黑如煤炭
厚黑学是一门异常有用,同时也是非常高深的智慧。学者们研究任何学问都要循序渐进,研究厚黑学也是一样,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渐渐领悟的过程。李宗吾将厚黑学分为三层境界,这三层境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第一层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李宗吾说:“起初的脸皮就像一张纸,但由分到寸,由尺到丈,慢慢地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到炭色再到青蓝色,再进一步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的功夫,因为城墙虽然厚,用大炮轰,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令人讨厌,众人都不愿靠近它,所以只能算是初步的功夫。”
对于中国人来说,面子问题十分重要,有时甚至比利益或者性命还要重要。别人的评价,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根据,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根据。初识厚黑之术的人,往往会因为可能受到别人的责难和非议而感到很尴尬。他们运用厚黑智慧,往往是出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并且也认为这是一种卑鄙、邪恶的行径,无法将厚黑之术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价值中来。实际上,求生和追求幸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自私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既然如此,又何必满口仁义道德,披着道貌岸然的外衣呢?进入厚黑之门,第一步就是要扔掉面子,把别人的评价放在一边,不理睬他人的风言冷语,绝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样才不会因为其他的扰乱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行动计划,从而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
行使厚黑,在未能纯熟之前,不管你了解、使用了多久,终究也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厚黑学不同于其他智慧,比如学习数学,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顶多学不会高级知识而已,原来打下的基础还在。但厚黑学却不一样,使用厚黑学,就好像走钢丝一样。初识厚黑之人,必须随时都小心谨慎,贸然行使厚黑,就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无异于自掘坟墓、自毁前程。最好的方法是,随着经验的慢慢积累,逐渐认识到厚黑之术无可厚非,在实践中把脸磨厚,将心炼黑,循序渐进,才能将厚黑之术融会贯通。
厚黑学入门并不难。它的道理看起来很容易,谁都可以了解;它的做法其实也并不难。然而,厚黑学的真正精深奥妙之处,却不是随便就能了解和实行的。踏入厚黑之门后,一定要从接触厚黑学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坚定的信念,将一切为人处世的原则都用厚黑的原理加以指导和印证,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这样才能有所进步。另外,厚黑之人,其理论和行为都要用厚黑的原理解释,否则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厚黑初始者很容易在一开始就碰到了一些疑惑,自己一时没有想清楚,就贸然认为厚黑学根本不起作用,于是放弃厚黑,这样半途而废,终归是要一无所得。在实行厚黑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定厚黑的信念,否则变得不够黑也不够厚,最终误了自己的事业就悔之晚矣。
有人自以为掌握了厚黑学的理论精髓,就达到了厚黑学的最高境界。这当然也是错误的。掌握理论并不容易,但是比起真正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融会贯通,这还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实践和理论不同,它有太复杂的因素和不断变化的形势,光靠单纯的理论自然无法胜任。历史证明,世间学问的道理其实都是如此,那些只做嘴皮子功夫、处处纸上谈兵的人,往往无异于自掘坟墓。研究厚黑学也是一样,有些人终生都在研究厚黑理论,讲起来口若悬河,然而,一旦让他到实践中加以运用,他却只会闹纸上谈兵的笑话。理论上研究厚黑学,和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同等重要的两回事,将厚黑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厚黑智慧。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韩信被誉为西汉初“三杰”之一,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年轻时不好劳作,衣食无着,有时候不得不典卖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带着家传的宝剑拿出叫卖,但是卖了很久,却卖不出去。一天,他正把宝剑挂在腰中,在街上行走,遇到一个屠夫。屠夫有意给他难堪,他站在街心,挡住了韩信的去路,并嘲笑他说:“我看你身材高大,其实十分懦弱。你有种的话,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不敢刺,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吧。”韩信打量了一会儿屠夫,就趴在地下,径直钻了过去。别人都耻笑韩信懦弱,他却不以为耻。其实当然不是韩信不敢刺他,只因为他胸怀大志,不愿与小人多生是非。如果当时韩信为了不被众人耻笑,竟真的把屠夫刺死,他的确也能够赢得一些勇敢的名声,但是自己势必难以逃脱。所以,他审时度势,甘受胯下之辱。
韩信早年追随项羽,但是项羽并没有重视他,于是他转而投靠刘邦,并被刘邦拜为大将。韩信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逐步增大了自己的力量。汉四年(前203年)十月,韩信奉刘邦之命引兵东进,进攻支持项羽的齐国,但还未渡平原就听到刘邦谋士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投降。韩信听齐人蒯通之计偷袭齐国,并一举攻克齐国都城临淄,并派人向刘邦上书,要求刘邦立自己为齐王。
韩信要挟刘邦,想要成为齐王,尽管刘邦很是不悦,但是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荣阳,情势危急,刘邦不得不答应,而且这实际上并不是很大的要求。当时,楚汉相争陷入胶着状态,占领齐地之后,韩信实际已经在楚汉相争中占有主动权,他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对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齐国失利后,项羽非常恐慌,于是派人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不忍背叛刘邦,于是谢绝。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也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但韩信却终不忍,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不过,等到危险真正解除之后,刘邦就立刻把韩信从齐王调为楚王,因为楚地对韩信来说是陌生之地,相对来说没有他做齐王时那么强大的实力。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逮捕他。高祖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但刘邦知道自己无法战胜韩信,于是用陈平的计策,以天子出外巡视会见诸侯之名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擒获韩信。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刘邦,刘邦必定高兴。韩信竟拿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怒斥他说:“刘邦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你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你的死期也不远了。”说完之后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会见时还是被刘邦抓了起来。
回到洛阳,刘邦赦免韩信的罪,改封其为淮阴侯。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他在家中闷闷不乐,心生怨恨,对于和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并且还常常表现出来。这一切的不如意让他心生造反之意,不过却已经措过最佳时机了。结果,造反不成,反倒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杀死了。
韩信的悲剧可以算是古代大多数身为人臣者的普遍遭遇。在古代,钻人裤裆可算是奇耻大辱,可韩信却能忍辱而钻,其脸皮不可谓不厚;后来,他靠自己的实力说话,在关键时刻要挟刘邦封其为齐王,其心不可谓不黑。但是通观他这一生,不够厚黑的地方却太多了。尽管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但是在政治上却犯有严重的错误,在几次关键时候都优柔寡断,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权力斗争惨烈的年代,这样的失误往往就决定了其失败的下场。用厚黑学的观点看来,韩信只不过到了“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境界而已,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厚黑高手,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P9-11
20世纪初,东西方学术界相继发生两件石破天惊、影响至深的大事:在中国,一代国学大师李宗吾于1912年发布厚黑学,对历史和人性的真相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示:在西方,冯·诺依曼于1928年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厚黑学与博弈论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一个土学问,在地球这头;一个洋学问,在地球那端。一个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从历史事件中进行综合归纳;一个植根于西方文化,注重从抽象假设中进行逻辑分析……但从本质上看,厚黑学与博弈论都对人性的真相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揭示,虽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大相迥异,却殊途同归。
人的本性究竟是怎样的?几千年来东西方的哲人都给出了四种答案:孟子与卢梭主张“性善说”、苟子与基督教学派主张“性恶说”、告子与伊拉慈莫斯主张“性无善无恶说”、韩愈与亚里斯多德主张“性亦善亦恶说”。各种学说各据一理,相互争论,难分高下。
而近代以来兴起的厚黑学与博弈论正是分别站在东西方文化肩头的新论证、凝结人类前沿思考的大智慧,更是超越既往时代的策略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厚黑学与博弈论堪称“中西双璧”、“人性姊妹篇”。
李宗吾的厚黑学从一开始就是从揭示人性的真相而来,深刻地认识到人自私的本性。他从“厚黑”的角度分析了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成败得失,对中国专制制度下虚伪的封建伦理和圣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把封建专制统治者给历史糊上的仁义道德一把撕了个干干净净。在他看来,“厚黑”二字就是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他在《厚黑学》开首即一语道破天机:“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千百年来从来没人说破的话,却被李宗吾说了出来,真可谓石破天惊,“一语惊醒梦中人”。
博弈论在产生之初并非为揭示人性而来,它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是一门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虽然博弈论是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出现的,但其理性人的假设从根本上承认了人自私的本性。所谓理性人就是自利的人,在决策时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个根本点上,博弈论与厚黑学正好吻合相通。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在特定条件下争取其最大利益。博弈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某个参与者的行动,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因此,在社会人生的博弈中,人性的种种真相会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常言道:世道如棋,人生如戏。博弈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其通过规则、身份、信息、行动、效用、平衡等各种量化概念对人性进行了精妙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当下社会中人们的各种互动行为、互动关系。
在当前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我们的生活需要智慧,处世需要权谋。因此,厚黑学与博弈论越来越显示其极大的实用价值,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成就大业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
厚黑学就像一把为人处世的利刃,上至庙堂、下至市井,可以说无往不适,无往不利。从古至今,因为行使厚黑而成功者不可胜数,在这些成功者中,道德情操高尚者有之,低下者也有之;利国利民者有之,祸国殃民者也有之。很多人更多地看到后者在使用厚黑学,因此以为厚黑学就是让人学会如何厚颜无耻、心狠手辣地干坏事。其实,厚黑之道,有时候只是现实中必要的方式或手段而已,对错并不在厚黑学自身。即使在那些只是为了一己之利而大行厚黑之道的人身上,我们也能学到许多有用的、正面的东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厚黑学,主要是要吸收其精华,将厚黑的侧重点放在中国文化心理下的为人处世之道,详细分析各种为人处世的技巧和经验,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有更大的作为,因此,使用厚黑学完全可以是一种正面、光明的姿态,而不是一味地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李宗吾自己也说:“用厚黑来谋求一己的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去谋求众人的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
当下社会,网络发达,社会的基础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人与人的关系日益博弈化了。不管懂不懂博弈论,每个人都处在这世事的弈局之中,都在不断地博弈着。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不停的博弈决策过程。每天都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各种选择中进行适当的决策。去单位工作,总要关注领导、同事的举动,据此采取自己适当的对策。平日生活里,结交哪位当朋友,选择谁人作伴侣,其实都在博弈之中。这样看来,仿佛人生很累,但事实就是如此,博弈就是无处不在的真实策略“游戏”。在博弈论不断发展过程中,其思维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帮助具有理性的参与者找到他们应采用的最佳策略。
《孙子兵法》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穷也。”又曰:“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这里的奇正可以理解为博弈论中竞争参与者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同样,处世也是厚中有黑,黑中有厚,厚黑相生,如循环之无端。总之,厚黑学与博弈论二而一,一而二,殊途而同归。
社会是人们互动的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险象环生的人性丛林之中。尤其在当前,我们的社会舞台越来越国际化,我们每天要与之打交道的不仅有受本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同胞,还有来自西方文化圈的外国人,他们虽然有着相似的人性,但在思维方式上可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为此,我们必须把厚黑学与博弈论两套学问的精髓结合起来,中西合璧,各取所长,互为补充,该用厚黑时用厚黑,该用博弈时用博弈,这样,才能在各种人际互动之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