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雨夜所著的《全唐镜影:<全唐诗>中的大唐缩影》带你品味全唐诗,让我们更加贴近一千多年前那个让我们无法忘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以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的恢宏气度包容着四面八方的外来文明,我们的祖先以奔放、热情、勇敢和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让四夷八方心悦诚服的灿烂文化,这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大唐!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大唐的结束而死去,她浸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如薪火相传,直到永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唐镜影(全唐诗中的大唐记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江湖夜雨 |
出版社 | 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江湖雨夜所著的《全唐镜影:<全唐诗>中的大唐缩影》带你品味全唐诗,让我们更加贴近一千多年前那个让我们无法忘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以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的恢宏气度包容着四面八方的外来文明,我们的祖先以奔放、热情、勇敢和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让四夷八方心悦诚服的灿烂文化,这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大唐!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大唐的结束而死去,她浸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如薪火相传,直到永远! 内容推荐 每一首唐诗都是一面唐代的铜镜,可以映出当年真实、鲜活、广角的大唐意象。如今,让《全唐镜影:<全唐诗>中的大唐缩影》以《全唐诗》为镜,从中窥得玉京丹阙中的历史风云,官街坊巷间的衢市车声,红楼深院里的秋千人语。 盛唐的精神,保存在浩瀚的全唐诗中,这里面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朝大国的形象,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光辉,有“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赫赫武功,有“一生大笑有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迈气概。 《全唐镜影:<全唐诗>中的大唐缩影》由江湖雨夜所著。 目录 君如铜镜明,万物自可照(代序)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出众风流旧有名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 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依倚孟尝君,自知能市义 百年离恨在高楼 枕席临窗晓,帷屏向月空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大明御宇临万方 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受天命,报天成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气初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何必珍珠慰寂寥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可怜王孙泣路隅 凝碧池头奏管弦 试借君王玉马鞭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篱外黄花菊对谁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 纵使君来岂堪折 路人遥指凤凰楼 由来日月借生光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金貂玉铉奉君恩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 草殡荒山白骨寒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山河长在掌中看 君归泉路我飘蓬 阴符多术得非奸 可怜寥落送春心 相传妖物此潜身 天街踏尽公卿骨 争表梁王“造化功” 长相思,在长安(后记) 试读章节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大唐重臣们的娱乐节目 与欧阳询互嘲(无忌嘲询)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这两首诗据说是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兴致很好,就命大臣们做诗互相嘲讽为乐。看来唐太宗不但文治武功出众,还有做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天分。当然,后来昏君唐中宗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让老大臣们拔河玩,但治国上和太宗差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国舅爷长孙无忌就拿欧阳询来开玩笑。说起这欧阳询,也是贞观年间的名臣,书法尤其出众。但由于在书法界经常一说就是“颜柳欧赵”,不少人误认为欧阳询所处的时代要在颜真卿和柳公权之后。 欧阳询字写得相当漂亮,到现在他的《九成宫醴泉铭》的碑帖还是青少年书法通用培训教材之一。不过欧阳询的相貌却长得实在丑陋奇特,活像一只大猴子。唐代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一书中就说欧阳纥(欧阳询的父亲)率军南征,至长乐,妻为白猿精劫走。欧阳纥率兵入山,计杀白猿,而妻已孕,后生一子,状貌如猿猴。这个猴孩就是欧阳询。当然此事未必是真的,但欧阳询恐怕也长得实在太像猴了。所以诗中长孙无忌讥笑欧阳询“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活脱脱地一个猿人形象。 欧阳询虽然丑陋,却也机敏聪明,他马上反唇相讥,长孙无忌长得比较矮胖,一张大圆脸,所以欧阳询说他“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索头,是说头戴大厚皮帽,也有说是后脑勺上的头发,总之是说长孙无忌脖子粗短,帽子或头发直接盖满了后背,所谓“漫裆”,古人的袍服里面裆是开着的,也没有拉索什么的,可能是由于长孙无忌太胖,大肚子一撑,裤裆就开得太厉害了,于是长孙无忌不得不缝紧了裤裆。 接下来这两句说的有点过,长孙无忌的诗中只是嘲笑欧阳询的相貌而已,而欧阳询却攻击得更过分:“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溷,是肮脏污浊的意思,长孙无忌就算长着一张大饼子脸,和心地肮脏不肮脏有什么关系。而且长孙无忌身居高位,本来就有不少人猜忌他,所以说这样的话,确实有点过分了。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最得力的鼓动者和协作者,李世民曾感慨说:“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所以他位列凌烟阁功臣的首位,并升为左武侯大将军,后任吏部尚书,晋封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但正因为如此,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权势过重,一旦有不臣之心,难以制御。 但李世民一直对长孙无忌十分倚重,有人密奏其权宠过盛,不利于国,李世民召集百官,重申对长孙无忌的无比信任。 所以,欧阳询此话一出,李世民见闹得比较过分了,马上来了个刹车动作——李世民沉下脸来说,你难道不怕皇后(长孙皇后)听见吗?(“太宗敛容曰:‘汝岂不畏皇后闻耶!’”)抬出长孙皇后来,比较恰当地中止了两人的争执。有的文章说,从此事看出,唐太宗还是偏袒自己的大舅子,他大舅子嘲笑人家可以,人家说他舅子两句就不行了。江湖夜雨觉得,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欧阳询那句“只因心溷溷”,确实有点越界犯规了。 另外,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虽然欧阳询和长孙无忌在《全唐诗》中都存诗不多,但他们俩的诗才还都是不错的。长孙无忌的这二首诗写得也还不错,请欣赏一下: 新曲二首 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 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 玉珮金钿随步远,云罗雾觳逐风轻。 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 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 长愿今宵奉颜色,不爱吹箫逐凤凰。 这两首似乎早早就有了宋词中的风味,权倾一时的重臣长孙无忌,心中也有儿女柔情的一方天地。 P6-8 序言 君如铜镜明,万物自可照 千年前的大唐盛世,是一个神话般瑰丽辉煌的时代,大唐的光芒像一轮新生的太阳笼罩着世界的东方,又以海一样宽阔的胸怀容纳着九夷四蛮的各族人民,都城长安也成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国际性大都市。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论疆域,唐朝或许并不是最大,如果论武功,唐朝也并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开放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影响和征服了八方四夷,并且一直让后人景仰不已。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美丽纯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诗篇,那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 唐朝的诗人中,有着林林总总的各色人物,正象少林寺中烧火的和尚也许就是内力惊人的高手一样,唐朝的将士、贼寇、船工、农夫、和尚、道士、妓女、仆人,一些看来不起眼的小人物那里不时也会冒出惊人之句,为后世叹服。 然而,正所谓“兵火焚诗草,江流涨墓田。长安已涂炭,追想更凄然。”到如今,辉煌壮丽的长安城、大明宫,都已荡然无存,大唐当年的盛世繁华也散如秋云,对于像我这样痴爱唐朝的人,实在是一种折磨。除非能像现在流行的穿越小说里的“猪脚”(主角)们一样能穿越时空,不然这盛唐的华美之境只能在梦中憧憬了。 好在还有《全唐诗》。虽然如上面所引诗中说的那样,唐代文字资料也随着无情战火和岁月风尘湮灭了不少,但毕竟还保存了五万首之多。《全唐诗》.是一个宝库,这里面保存着我们唐朝祖先留下来的思想珍宝。很多人惊羡于法门寺里出土的金银与琉璃,永泰公主墓室中的壁画和陶俑,其实,《全唐诗》一样是唐代先人们留下的东西,这是当年他们惮精竭虑用心血写出来的文字。在这里,我们可以体味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豪情逸兴;感受千年前的草风沙雨,冷月寒霜,感受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唐风韵。 可惜,我们经常读到的唐诗,选来选去,常常总是只占《全唐诗》百分之一还不到的那些首。虽然,这些诗正是唐诗中的精华,是前辈们千百年来的公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唐诗》中的其他诗句就没有了读一下的价值。每个选本都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唐诗三百诗》偏重于格律诗,这可是当年科考时必备的功夫,所以像李贺的诗就一首没有选。 再者,人们一般读唐诗,往往是从艺术角度来读的,但是,如果我们细心一下,就会感觉到,唐诗中记载的历史在某些方面比枯燥的正史更鲜活、细腻和真实。唐朝几乎人人能诗,作为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天子堂的朝官们更是如此。这些黑白忠奸各异的官吏们在诗坛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他们在宦海沉浮中的大喜大悲又是在诗中如何体现的呢?唐朝历史风云上演出多少幕惊心动魄的活剧,这些事情在诗中又是如何反应的? 还有,李杜这样的大诗人果真字字珠玑,篇篇上佳吗?就没有类似于围棋中“昏招”的平庸之作或应付之作吗?所以,我想从《全唐诗》中选一些现行的读本中并不大常见的诗句来品读一下,不单单是品读诗句的精粗巧拙,而且打算借诗读史,和大家一起品‘读一下唐诗背后凝结了千年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朋友,请我看他收藏的唐代海兽葡萄镜。经历了千年的时光,这个镜子早已昏黯无光,无法映出影像。不过,我还是神往畅想了好久。这面镜子毕竟来自于唐代,大唐女子的倩影曾经在这里面出现过。我对他说,我也有唐镜——文字的唐镜,那就是全唐诗。每一首唐诗都是一面唐代的铜镜,可以映出当年真实、鲜活、广角的大唐意象。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诗人元稹曾说:“君如铜镜明,万物自可照。”如今,让我们以《全唐诗》为镜,从中窥得玉京丹阙中的历史风云,官街坊巷间的衢市车声,红楼深院里的秋千人语。 后记 长相思,在长安 接近三百年的大唐就此结束,岁月的沧桑让我们已经无法再走在宽得可以让四十五辆车同时行驶的朱雀大桥上,辉煌壮丽如北京故宫三倍大的大明宫早已成了废墟遗址,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的太液池也埋入污泥。遍洒郊原的热血,早被无情的冷雨洗刷干净,横陈旷野的白骨,也被漫漫的黄沙掩入地下。乐游原上的晚风,可会吹来华清宫中霓裳羽衣曲的乐音?大雁塔角上的冷月,再难映出开元天宝年十二官街的灯火。 正所谓“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多少次烽烟滚滚,多少次人嚎马嘶,多少次寒去春来,多少次花落花开,金戈铁马威镇四夷的大唐雄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太真仙姿,都成为黄粱一梦。 然而,留下来的,难道仅仅是一张张暗黄发脆的书页,一块块斑驳剥落的古碑?难道盛唐的袅袅余音,就此沓不可闻?难道盛唐的繁华,只凝聚成那落日西风中渭北高原上的一座座帝王高冢? 不!大唐的风韵仍在,我们并非只有从“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大雁塔上才能领略到些许盛唐时的气象。她不只存在于法门寺的绝世珍宝中、龙门石窟中庄严微笑的卢舍那大佛中。颜筋柳骨的神韵中有她,吴带当风的风采中有她,流光溢彩的唐三彩中有她,神秘的敦煌宝库中也有她。 盛唐的精神,更多地保存在浩瀚的全唐诗中,这里面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朝大国的形象;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的光辉;有“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赫赫武功;有“一生大笑有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迈气概。 品味全唐诗,让我们更加贴近一千多年前那个让我们无法忘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以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的恢宏气度包容着四面八方的外来文明,我们的祖先以奔放、热情、勇敢和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让四夷八方心悦诚服的灿烂文化,这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大唐!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大唐的结束而死去,她浸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如薪火相传,直到永远! 长安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长安,似一壶醇郁的老酒,有着浓洌的滋味。这里埋藏着秦砖汉瓦,沉淀着全唐诗篇。吟不尽西风渭水,落叶片片。让我们展开时间的画轴,绽放那朵盛世中灿然夺目的牡丹。 最后,让我们重读一下《全唐诗》中的这十二首《忆长安》,在唐人的诗句中梦回大唐,梦回长安: 忆长安·正月 忆长安,正月时,和风喜气相随。献寿彤庭万国, 烧灯青玉五枝。终南往往残雪,渭水处处流澌。 忆长安·二月 忆长安,二月时,玄鸟初至禖祠。百啭宫莺绣羽, 千条御柳黄丝。更有曲江胜地,此来寒食佳期。 忆长安·三月 忆长安,三月时,上苑遍是花枝。青门几场送客, 曲水竞日题诗。骏马金鞭无数,良辰美景追随。 忆长安·四月 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尝酎玉卮更献, 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 忆长安·五月 忆长安,五月时,君王避暑华池。进膳甘瓜朱李, 续命芳兰彩丝。竞处高明台榭,槐阴柳色通逵。 忆长安·六月 忆长安,六月时,风台水榭逶迤。朱果雕笼香透. 分明紫禁寒随。尘惊九衢客散,赭珂滴沥青骊。 忆长安·七月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罳。七夕针楼竞出, 中元香供初移。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 忆长安·八月 忆长安,八月时,阙下天高旧仪。衣冠共颁金镜, 犀象对舞丹墀。更爱终南灞上,可怜秋草碧滋。 忆长安·九月 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上苑初开露菊, 芳林正献霜梨。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忆长安·十月 忆长安,十月时,华清士马相驰。万国来朝汉阙, 五陵共猎秦祠。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 忆长安·十一月 忆长安,子月时,千官贺至丹墀。御苑雪开琼树, 龙堂冰作瑶池。兽炭毡炉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忆长安·十二月 忆长安,腊月时,温泉彩仗新移。瑞气遥迎凤辇, 日光先暖龙池。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 江湖夜雨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