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神猴孙悟空为主人公,将社会矛盾和自然力量幻化为一个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书中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白骨精、铁扇公主等众多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为广大人民熟知。作品熔幻想情节和真实生活于一炉,规模宏伟,故事曲折,文笔诙谐,妙趣横生。书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勇往直前、嫉恶如仇、为民除害除暴的英雄。唐僧是一位集中了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并且受到作者讽刺的一个人物。猪八戒是全书中最重要的喜剧性的陪衬人物,他憨厚纯朴,虽对敌斗争有时畏缩不前但从不屈服投降,他也有明显的不足,好吃嘴馋、自私偷懒、拨弄是非、弄巧成拙等,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小私有者的性格特征,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崎岖漫长的西天取经途中的曲折经历,极度夸张地创造了一个神异的世界。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原著进行重新编写,配以精心绘制、栩栩如生的插图,适合学生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他们的心智成长大有裨益。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世界被分为四大部洲。在东胜神洲有一个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座花果山,山顶有一块仙石,每天感受天地的灵气,吸取日月的精华,时间长了,便通了灵性。
有一天,仙石突然裂开,从中进出一个石卵,被风一吹,化成一个石猴。石猴能爬能走,和真猴没什么区别。这石猴一出生两眼就直射金光,惊动了九天之上的玉帝。玉帝便派千里眼、顺风耳打开南天门察看,得知是凡间一石猴,便不放在心上。
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口山泉,整日嬉戏玩耍,生活得十分逍遥自在。一天,天气炎热,石猴与群猴在树荫下嬉戏玩耍,玩了一阵,就去山涧中洗澡。群猴看涧水奔流涌溅,十分好奇,就顺着涧水一窝蜂地往上跑,爬上山,才发现源头原来是一股飞泉瀑布。
群猴拍手赞道:“好水!好水!”又说:“谁有本事能钻进去找到瀑布的源头,又不伤着身体,我们就拜他为王!”连喊了三声,石猴忽然跳了出来,大声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眼睛一闭,纵身跳进瀑布中,睁开眼睛,抬头一看,里边无水无波,只有一架铁板桥。桥下的泉水,倒挂着流出来,遮闭了桥门。石猴躬身上桥,边走边看,只见里边就像有人家居住一样,什么都不缺,真是一个好住处。石猴左右观看,见正当中有一个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禁,急忙抽身往外走,再闭上眼睛,蹲下身子,跳出水外。
群猴一见他出来,立刻将他围住,问:“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笑着把见到的情形详细描述了一番,又说:“里面十分宽敞,住得下千百口老小,真是我们安身的好地方。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的气。”群猴听了,欢喜得抓耳挠腮,说:“你在前面走,带我们进去!”石猴大叫一声:“都跟我来!”于是率领群猴进了水帘洞。群猴进了水帘洞,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累到力倦神疲才停止。
石猴端坐在上面说:“各位,你们刚才说谁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又不损伤身体,就拜他为王。我现在能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给大家找了这么一个好地方享福,你们应该拜我为王呀!”众猴听了,个个论资排辈,朝上礼拜,口呼“千岁大王”。从此,石猴高登王位,称做美猴王。
美猴王领着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白天在花果山上游玩嬉闹,晚上就回水帘洞安心睡觉,如此逍遥自在地过了三五百年。
一天,美猴王突然忧愁烦恼,落下泪来。众猴见状,慌忙问道:“大王为什么烦恼?”美猴王说:“我们现在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可是将来年老了,阎王老子就要来管。要是死了,不就看不到这大好世界了吗?”众猴听了,也都捂着脸哭了起来。
忽然,群猴中跳出一个通背猿猴,高声说道:“当今世上,只有佛、仙、神能够长生不老,与天地山川同寿。”美猴王听后,满心欢喜,对群猴说:“我明天就下山去,哪怕是天涯海角,也一定要找到神仙,求得长生不老。”于是众猴采来仙桃异果,美草奇花,搬了石凳石桌,摆上盛宴,为美猴王送行。第二天,美猴王登上用松枝编成的筏子,漂漂荡荡地出海找神仙去了。
他找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他来到一座秀丽的高山前,山上奇花异草,鸟啼虫鸣。美猴王正欣赏美景时,忽然听到林中有人唱歌,一听歌词里尽是神仙之事,他满心欢喜:“神仙原来藏在这里!”赶忙跳进树林一看,原来是个打柴的人,于是走上前叫道:“老神仙,弟子有礼啦!”那打柴人慌忙丢了斧头,转身答礼道:“哪里!我吃都吃不饱,哪敢当神仙?”美猴王说:“你不是神仙,为什么要唱神仙的歌?”
打柴人笑道:“我不是神仙,可我的邻居是神仙,那歌是他教的。” 美猴王说:“我千里迢迢来寻访神仙,还请你指引方向。”打柴人道:“不远,不远。这山叫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个神仙,叫菩提祖师。你顺着那条小路,向南走大约七八里,就是他家了。”
美猴王谢了樵夫,顺着小路往前走,果然来到一座洞府前。只是洞门紧闭,一个人都没有。他回头看见崖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果然写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个大字。美猴王十分高兴,但看了半天,不敢敲门;就跳到松树枝上,摘松子吃。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清秀的小仙童走了出来。那童子大声叫道:“何人在此喧哗?”美猴王跳下树来,上前行礼说:“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的弟子,哪敢在这喧哗?”仙童笑道:“我家师父刚要登坛讲道,也不说原因,就叫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人来了,快去接待接待。’想必那个修行的人就是你了?”美猴王忙说:“是我,是我!”童子说:“你跟我进来。”
猴王随着仙童进到洞内,见菩提祖师法台上端坐,倒身下拜,不知磕了多少个头,口中说道:“师父!师父!弟子我诚心学道!”菩提祖师说:“你叫什么?”猴王说:“找是石头里生的,无父无母,我也不知自己叫什么。”菩提祖师听了,心中暗喜,说:“这么说,你是天地生成的了。你起来走走,让我看看。”美猴王纵身跳起来走了两遍。
菩提祖师笑道:“你像个吃松果的猢狲,我就从你身上取个姓,你就姓孙吧。”
美猴王满心高兴,叩头道:“好!好!好!今天才知道有姓。请师父再给我起个名字,叫起来也方便。”菩提祖师说:“我的徒弟排到你这里,是第十辈,正是‘悟’字,你的法名就叫‘孙悟空’吧。”美猴王得了姓名,向菩提祖师拜谢行礼,又到门外拜了众位师兄。
第二天,悟空就跟着各位师兄学习礼节,念经讲道,写字焚香,天天都这样,不知不觉在洞中过了六七年。P13-17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艺术星空中最璀璨的四颗明星。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花园里最瑰丽的四朵奇葩。
四大名著凝结着人生的智慧,蕴涵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占据着最为显赫的地位,在世界文林中亦代表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文学成就。它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后世具有无法估量的影响。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四大名著经得起时代的变迁,经得起人们再三咀嚼和回味,值得我们一代代人从中汲取精华。
当生命的脚步不再停留在原点,当生命的征程从另一个高度出发,当求知被赋予另一种意义时,生命的视野在刹那间变得开阔。看那经典名著的大潮汹涌激荡,它让生命更加充满力量;听那经典名著余韵悠长响彻云霄,它将让你体会余音绕梁般经久不息的感动。你可以轻松地走进它,然而当你离开时,心中将载满生命的积淀。它是生命的经典,它是生命的永恒,它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美丽。
为了让孩子们从少年时期就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神奇而独特的魅力,提高古典文化的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这套《中国儿童成长大书》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进行重新编排,希望这些知识性与故事性相结合的经典名著能够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名著的殿堂,品味不朽的中华文化,欣赏经典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