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道格拉斯·肯里克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格拉斯·肯里克是现代进化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还是社会科学界最卓越、最富创造力和亲和力的学者之一。但他不是一个传统的学者:他是一个学者,一个喜剧演员,也曾是纽约皇后区的街头小霸王,在他的时代,肯里克颇令某些人不安。他干净利落、充满机智的写作以及把科学的正确性置于政治正确之上的学术精神,会让读者在同一时刻思考、发笑和脸红。《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一书让我们了解了自身复杂、古怪和多变的人性。人类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迷人的旅程,在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人性方面,道格拉斯·肯里克不啻是一位大师。

内容推荐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简介:我们的头脑中充斥着简单自私的偏见——它们在人类的进化中至关重要,我们的祖先籍此得以幸存。然而,现代人类却绝不是浅薄而自私的野人。肯里克认为,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这些心理机制,最终导致了当今人类多层面的社会生活,并产生了人性中最具正面意义的特质,包括慷慨、艺术创造力、爱,以及家族纽带等。一切社会复杂性也是由这些简单的机制生发的,诸如国际冲突和全球经济市场等等。通过探索社会心理学的精深见解及其本人的惊人研究结论,肯里克详细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关心他人、充满创意和复杂性——换言之,究竟是什么令人充满人性。

肯里克从他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经验中撷取故事——从他住在贫民区的爱尔兰裔亲戚的犯罪倾向,他本人多次被中学开除、婚姻破裂,以及杀人的幻想,到他最终成为一名演化心理学家,获得个人的成功,并成为两个男孩(其年纪相差26岁)的慈父——道格拉斯·肯里克所著的《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是对人类的心理偏见与偏差,以及人脑伟大成就的探讨。

目录

序言 你、我、查尔斯·达尔文以及苏斯博士

第一章 身陷阴沟

第二章 为什么《花花公子》对你的心理机制有害

第三章 杀人幻想

第四章 瞬间即对圈外人生出敌意

第五章 大脑像填色画图本

第六章 次级自我

第七章 重建马斯洛金字塔

第八章 心灵是如何被扭曲的

第九章 孔雀,保时捷,以及巴勃罗·毕加索

第十章 性与宗教

第十一章 深度理性与演化经济学

第十二章 坏群体,“混沌吸引子”,以及蚁群般的茫茫人海

结语 仰望星空

注释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三章 杀人幻想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过至少一次杀人的幻想?

史蒂夫·洛利(Steve Lowry)是曾与我一起坐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道旁,讨论哲学、饱览美色的朋友之一。乍看之下,史蒂夫和我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都是高个、长发、穿喇叭裤的白人男性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我们都爱玩吉他,也都喜欢在深更半夜讨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之类的话题。但实际上我们的文化背景迥然不同。史蒂夫在俄亥俄州上中产阶级郊区的环境中长大,他声称自己平生从未与人打过架。而在我从小生活的那片纽约社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爱尔兰裔和意大利裔混混人数远超纽约各区的不良分子平均数,我因此很难相信史蒂夫的话。我小时候有好几个时期每天都与人打上一架。我周围的人都比我粗暴得多,我爸在蹲班房,当时看来,我的很多朋友和亲戚早晚也都会进去。

我的继父鲍勃有着成为中产阶级的抱负,我感谢他把我从皇后区弄出来,远离了那个流氓窝。但鲍勃也是在同样的环境里长大的,所以即使我们搬家到了《完美家庭》中呈现的那样的地界之后,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偶尔还是拳脚相加。鲍勃是美国步枪协会的光荣会员,在厨房显眼的位置挂着他的枪架;他酒醉以后就会一改平时的随和态度,如果我和我哥企图干预他和我们母亲之间的争吵,他就会威胁着要朝我们开枪(至于我母亲,她也是个酒鬼,还时不时会很在行地挑衅鲍勃两下子)。

有一个晚上,我的继父特别出格,他挥舞着拳头来到我面前,威胁说要干掉我。我冲他挥出了我拳击生涯中最漂亮的一击——结结实实地打在他的下巴上,把他打得飞了出去,摔在房间那头的地上,不省人事。我哥看了看我,指着鲍勃刚才威胁我们用的枪问:“咱们是不是该干掉他?”我认真地想了一分钟,然后很不解气地说:“得了,还是算了吧。”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我对杀人的想法可并不陌生。的确,当同事诺伯特·施瓦兹对我提出的“每个人都有杀人幻想”的假说表示质疑时,我觉得他摆明了是在跟我过不去。我甚至还在当时与诺伯特和我一起吃午饭的其他同事中间做了一次调查,他们分成两派:一派自称从未有过杀人幻想,而另一派则指责前一派说谎。对于实验心理学家而言,这种争论意味着存在一个有趣的假说亟待验证。所以我决定做一个更加系统化的研究,合作者是我指导的研究生维吉尔·希茨(Virgil Sheets),他也来自美国中西部,但他的成长背景比史蒂夫·洛利不幸得多。

日常的杀人想法

在和同事们展开辩论的几天之后,我讲了一堂关于攻击性的课。在课上,我请学生们填写一个有关其暴力幻想的简短调查问卷。我知道人们一般都会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反社会倾向,因而对他们说,即使是正常人偶尔也会有对他人的发怒和暴力相向的想法,程度不等,从“叱责某人”或殴打某人到杀死某人都有。随后,我请学生们描述最近一次他们想杀死某人的情形,如果他们从未动过此念,就报告一下他们曾经有过的最为暴力的想法。

接下来的一年,我和维吉尔·希茨向760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结果很清楚:这些面带笑容、完全适应环境、全是美国人的学生,大部分都乐于承认曾经有过杀人幻想。实际上,76%的男性表示曾有过这样的幻想,这与我的悲观设想相当一致。然而,我有些惊讶地发现,在所谓更加温顺的性别中,同样有62%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谋杀企图。

亚利桑那州的学生是否特别暴力?大概不是。戴维·巴斯和乔希·邓特利(John Duntley)稍后在得克萨斯大学学生中进行了一组样本调查,结果发现也有相当高比率的男人(79%)和女人(58%)承认有过杀人幻想。这些比率看上去已经很高了,但我猜想有过杀人幻想的正常人的数量应该比这还要多。社会心理学家早已研究证实,人们倾向于讲他们认为的最符合社会标准的话,我们都倾向于选择性地忘记自己不是好孩子这个事实。根据阿尔弗雷德·金赛关于承认手淫的人数的著名数据,大概可以大胆假设,杀人幻想的实际发生率至少不低于人们公开承认的比率。

人们想杀死的都是些什么人?两性都倾向于把男人作为目标;85%的男人和65%的女人都幻想杀死一个男人。这倒没什么稀奇,实际的凶杀案统计数据显示,男人成为凶杀受害者的可能性的确更大。不过杀人幻想还是存在着几个有趣的性别差异。我们发现,有59%的男人幻想杀死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女人中这一比率只有33%)。的确,有33%的男性最近的杀人幻想就跟陌生人有关(女人中这一比率只有10%)。女人只有在幻想杀死亲密爱人这一类别行为中的比例超过了男人:有27%的女人表示她们最近的杀人幻想与亲密爱人有关,而男人中该比率只有7%。这并不完全是因为男人从未打算实施极端的伴侣间暴力(他们也时有此类想法),而是因为男人更经常幻想杀死其他各类人。当然,女人的伴侣是男人,而男人似乎能够激发他遇到的每个人心中更多的杀人幻想。

尽管存在上述差异,但两性之间的相似性却让我深感意外,即女人有杀人幻想的概率与男人如此接近。我曾经以为,女人不太可能有杀人幻想。想想看,实际的凶杀案中性别差异极大。在美国,每年的谋杀案有大约90%是男人所为,而且该差异绝非美国独有。马丁·戴利(Martin Daly)和马戈·威尔逊(Margo Wilson)核查了其他国家和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数据,他们发现,在现代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苏格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迈阿密市以及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市,凶杀案的嫌疑人中,男人都占压倒性的多数。在遥远的塞尔塔尔的玛雅部落也是如此。戴利和威尔逊还找到了英格兰牛津地区1296~1398年杀人案件的数据。同样,当中世纪的英国人在自相残杀时,挥舞着刀剑和斧头的人中,大多数还是男人。

P29-32

序言

你、我、查尔斯·达尔文以及苏斯博士

我们很可能素昧平生,但如果你知道我们彼此之间有多熟悉,我们彼此的生活又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许会大吃一惊。

拿我们的生活做个比较,可能你更会对这个说法感到特别意外。举例来说吧,也许你的祖父母是意大利人、伊朗人或立陶宛人,跟我那来自贫民区的爱尔兰祖上毫无关系。也许你所有的亲戚都是遵纪守法的会计师或警官,不像我爸和我哥,都在兴格一兴格监狱(Sing Sing)吃过牢饭,我叔叔据说也是一个混黑道的。也许你没有继父,即使有,也压根儿没想过要干掉他。也许你一直是个好学生,有着完美骄人的学业记录,而我却被两所中学开除,还差点被社区学院踢出来,之后却又莫名其妙地成为大学教授,还写了一些有关人类行为的科学论文(这事儿连我自己都觉得吃惊不已,大概也会吓着当年给我判不及格的某些老师——老实说,那时我的确“罪有应得”)。也许你从未这样浑身不自在地看到自己上了电视,成为某些科学纪录片的主讲人,还上了《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电视节目。即使你有类似经历,那也是操着无可挑剔的牛津腔讨论英国文学(不像我,唉,一口纽约土腔),才华横溢、口若悬河。谈点最无关紧要的事儿吧,你脑海中回响的音乐或许是优美的勃拉姆斯(Brahms)、贝多芬和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经典作品,而整日在我脑海中翻腾的音乐却是”迪昂和贝蒙”、“电子梅干”、“索普维斯骆驼”、阿里·法卡·托热以及“旁遮普语MC”的音乐。

尽管我们的家庭背景、教育、职业,甚至欣赏的音乐如此迥异,我仍然坚持认为我们联系紧密。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人性。无论你我的成长环境有多么不同,如果施个魔法,把我们调换一下,就像《王子与贫儿》(Prince andthe Pauper)中描述的那样,我们对彼此身处的景况所做出的反应很可能会惊人地相似。在本书中,我会用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近年来取得的革命性进展,来阐明我们之间的这些联系。

你、我、珍妮弗·洛佩兹,还有此刻正走在乌兰巴托市某条小街上的那位蒙古老兄,我们所有人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共享同一部进化史。每一天,你我的各种决定都会汇入一个社会影响力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把我们与近邻联系在一起,而且让我们与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乃至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休戚相关。的确,所有的人类都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相互联系,就像一个巨大群落中的数百万只蚂蚁一样。新兴的科学革命——复杂性理论,简洁有力地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运作的。你将会在本书中看到,复杂性科学与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相结合,会带给我们全新的领悟,启迪人们重新理解自身,乃至明白作为人类种族的一员对每个个体而言意味着什么。

本书内容梗概及索引摘要

或许你曾对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odwell)的著作《眨眼之间》(Blink)中提出的观点深信不疑,不过,眨眼之间获得的第一印象很可能会把你引入歧途。如果你快速地翻看本书,来个快速阅读,会觉得全书差不多都在讲我本人的故事。我的确在每一章都以个人经历来开篇:我开始研究向美女抛媚眼的坏处,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在这上面花了大把时间。我开始调查炫耀性消费和非理性经济决策,因为这两种事我都干过不少。在开始研究杀人幻想之前,我本人就有过几次这种经验。但是,如果你继续读下去,我相信你会发现这本书讲的其实也是你的故事、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以及你每天都要面对的重要决策。

同样,如果只读前几章,你可能会误以为本书只是探讨有关性、暴力和偏见问题的进化心理学。但是在后几章里,我会清楚地阐释有关性、暴力和偏见的利己主义心理与家庭价值观、宗教、政治乃至全球经济等利他主义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的确,本书讨论的是我们所能提出的最宏大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时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在探索生命、宇宙和万物是如何相互协调的。如今,通过将一些现代科学知识融入进化、认知和复杂性理论,我们实际上可以开始回答这个宏大问题了。然而,事实上我们更想知道的是,“我怎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人会为此阅读励志书籍、加入宗教团体、学习冥想,或寻求精神分析结果。学术界里整日思考跨学科整合的胸怀大志的人,通常会不屑于探讨如何活得更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指南”式问题。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写”禅”、“肚脐眼冥想之道”之类的庸俗心理学大师们才会干的事儿,还认为那些人头脑混乱,说得很玄乎,搞得人摸不着头脑。但我认为,我们学过的关于大自然统一性的科学知识,或许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度过更有意义的一生。

这是一本讨论伟大科学思想的书,但也不乏解决智力难题的有趣一面——很像是嬉闹着前去探访人类头脑中的野性,并适时载兴而归、回到现实。这不是大学课本,读完了也不会有考试。但是,鉴于总有人喜欢在阅读正文前先读摘要,我不妨也写个简明提示卡,列出本书的5个关键要素:

1.简单自私规则。在进化论的背景下研究人类的行为,会发现在每个人的日常决策背后,都隐藏着一系列简单而自私的规则。传统看法是,这些规则仅仅适用于性和进攻行为,该进化分析并不适用于更加复杂的决策。但我会讨论一些令人兴奋的新发现,证明同一套规则适用于所有的人类行为,包括艺术创作、经济消费、宗教和政治以及求爱和性的方方面面。

2.遵守简单规则的并不一定是简单的人。与大众的看法不同,人脑中不断演化的决策规则并非僵化不变的;相反,这些规则能够不断调整适应环境。我从实验室研究工作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具有多重人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在若干个次级自我之间转换,每个次级自我都能够随机改变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以应付突然出现在社会生活七个重要领域中性质不同的威胁和机遇。在第六章,我把这些次级自我分别命名为合作者(关注的是结交朋友)、实干家(关注的是取得成功)、守夜人(关注的是保护自己免受他人侵犯)、强迫症(关注的是让自己免于罹患疾病)、快乐单身族(关注的是寻找配偶)、佳偶(关注的是留住配偶这一全然不同的问题)以及家长(关注的是照顾亲属,特别是自己的孩子)。这些不同的次级自我在我们生命的不同时期依次出现,并且,我在第七章通过思考这些次级自我与基本目标之间的联系,重建了亚伯拉罕·马斯洛经典的人类动机金字塔。

3.简单并不意味着非理性。尽管有时我们默认的决策规则会使我们的行为看似失矩,我的实验室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简单的规则本身就能表现出我所谓的“深度理性”。表面看来,我们做出了非理性的判断,而在骨子里,就连最为理智的经济学家也远不如我们聪明。我在第九章(“孔雀、保时捷以及巴勃罗·毕加索”)和第十一章(“深度理性与进化经济学”)中,将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经济心理学。

4.自私规则不会造就自私的人。尽管这些规则服务于自私的目的,但简单的决策规则并不一定会激发我们的利己主义行为。相反,每个人头脑中的规则都经过精确校准,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本书最后,我会描述这一新论断如何彻底颠覆了人们没有仔细琢磨进化心理学关于自己和朋友、情人、家人关系的论断,而想当然假设的陈词滥调。我还会讨论这一新观点是如何引我深入思考怎样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的。  5.简单规则可以延展至社会的复杂层面。不可思议的是,人类社会的一切复杂事物——宗教和政治运动、经济市场及其他——都源自每个个体头脑中运转的这些简单规则彼此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本书第十二章(“坏群体、‘混沌吸引子’以及蚁群般的茫茫人海”)会谈及所有这些规则是如何运作的。拖延技巧入门

大约35年前,我第一次起念要写一本科普书籍。从那时算起的二十多年后,我才提笔开始撰写如今各位正在读的这本书。9年前才写完第一章的草稿。耽搁的原因当然可以归咎于我的工作需要:备课需要时间,申请经费需要时间,设计和进行试验需要时间,就研究成果发表论文也需要时间。但事实是,这三十多年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我用在拖延上了。

从长期来看,我的拖延是一件好事。每当我想拖拉的时候,我并没有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些老掉牙的节目,而是偷偷溜到书店去,找一些和我的研究项目完全不相干的书来看。而我找到的一些书碰巧都是科普类的,是我这些年来认识或共事过的一些优秀的研究人员写的,他们包括约翰-阿尔科克(John Alcock)、戴维·巴斯(David Buss)、斯蒂文·平克(Steve Pink)、杰弗里·米勒(Jeoffrey Miller)以及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Sonja Lyubomirsky)。随着本书内容的徐徐展开,你会看到其中某些人的观点。

不过,我的这种拖延并不总是有益的。当我纯粹为拖延而拖延的时候,我还读了另一类书: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人物的传记。其中一些让我分心的好书有安东尼·布尔丹(Anthony Bourdain)的《厨房秘事》(KitchenConfidential: Adventures in the Culinary Underbelly),玛丽·卡尔(Mary Karr)的《说谎者俱乐部》(The Liars'Club)以及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nt Sapolsky)的《一只灵长类动物的回忆》(A Primate's Memoir)。从这些书中,我隐约得知世界上我从未去过的一些角落的情况,汲取了一些让我获益匪浅的教训,如果没有读这些书,我将永远无从获得这些教训。除此之外,由于这些第一手资料令我印象深刻,我决定以一种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来撰写本书,描述科学研究和我自己一生的复杂经历之间的联系,从琐碎而非理性的经济决策,到杀人幻想和被中学开除这些我生活中的大事儿。

因为我有两个儿子(我撰写本书三十年,两个儿子分别出生于这三十年时间的头尾),我也曾大声朗读过苏斯博士(Dr,SeHss),道格拉斯·亚当斯(Donglsa Adams)以及马克·吐温的几乎所有作品。在下文中,我希望你会看到这些阅读对我的所有影响都已经完美地融入了我的思想——表面上看来是个人历险记,实际上却是更为深刻、普适的论述。并且,我还希望读者会发现,整个故事的细节中有一两个普遍的经验教训,同样适用于你的个人经历。但我要预先警告一下:本书内容中含有性和暴力,所以,即便本书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我还是不建议你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听。

书评(媒体评论)

肯里克用个人趣事、基本科学事实和引人注目的实验组成了这部桀骜不驯的著作,让进化社会心理学显得既有趣又深奥。《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一书既令人不安又让人着迷。它会让你一时间陷入迷茫,浑不知自我为谁。

——理查德·兰厄姆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一书让我们了解了自身复杂、古怪和多变的人性。人类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迷人的旅程,在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人性方面,道格拉斯·肯里克不啻是一位大师。

——丹·阿雷利

道格拉斯·肯里克是研究人类动机和情感进化过程的顶尖科学家之一。本书着重讲述了作者本人的研究,在统一的框架内,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人脑如何运作的最新科学证据。

——斯蒂文·平克

几十年前,道格拉斯·肯里克将进化生物学与社会心理学结合起来,从那时起,他一直是这一重要领域的领导者。与很多科学家不同的是,他能够用幽默、智慧和热忱的笔触,为读者展示一幅宏观的图景!

——丹尼尔·吉尔们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