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探索教育新理念
分类
作者 徐新华//石其兵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教师的工作,注定是默默无闻的。书是默默的教,人是默默的育,文是默默的撰。教书育人,读书育己,写书育世,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成败与得失撷取下来,连缀成文,相互学习与激励,相互借鉴与促进,以期共享资源,共同进步。这本《探索教育新理念》(作者徐新华、石其兵)分为“创新教育”、“新课改教育教学探索、实践”、“教学反思”和“德育教育工作”四部分。

内容推荐

《探索教育新理念》主要围绕如何创新教育理念展开论述,新世纪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我国千百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更新和教学方式是否改变。

《探索教育新理念》的作者是徐新华、石其兵。

目录

第一辑 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活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构建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创新教育的认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谈组织学生间的课堂合作

强化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自然教材的优化处理

第二辑 新课改教育教学探索、实践

《草船借箭》文本细读

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

浅析小学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几点体会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学习心得

改进评价方法深化素质教育

论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操作艺术

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第三辑 教学反思

《月光曲》合作探究式教学尝试

《火烧云》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小珊迪》教学反思

对学习评价改革的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的思考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实效性与思考

第四辑 德育教育工作

本子不翼而飞

从细微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老师,你不要走

民主选举班干部

由网瘾小浩我想到了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点及其培养

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健全、完善人格素质的新人

试读章节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创新性的思维模式。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贯穿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多角度感知、认识事物,扩大观察视野,发现新问题;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习作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发现新事物,发表新见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学习的天地中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挖掘教材内涵,激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教材是施教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源泉,只有对教材有全方位的理解,创新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深挖教材的文化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感悟教材。

首先,通过多项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思维定势,启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分析问题,注意多项思维的培养。

其次,放飞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就是放飞理想的翅膀,而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注重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专门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是善待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好方法。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正襟危坐被动学习的状态,把课堂教学核心置于学生讨论探究中,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正是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另外,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更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索“新知”的尝试。

三、完善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传统教学评价侧重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要求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我们要科学确立教学评价标准,对于卷面性的考核,侧重灵活性和综合性,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能力性的考核,要设计灵活多变的考核方法,检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创新性的考核,更要注重平时考查,把学生日常的创新表现、获取的创新成果、个人的创新思维与专项考核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提高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及时的鼓励、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

四、重视思维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中就要重视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创造性,而我们多数教师都让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认为本堂课与这个问题不相关,就不讨论,这样就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的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困难。但我没有拒绝学生,而是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自己找答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一定要坚持多鼓励、多表扬的态度,千万不要在学生答错问题时一味地否定和批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正确的引导,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的勇气,对不同的知识的看法只有经过实际的操作才能定下准确的结论的习惯,这样,既能激励学生下工夫认真钻研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学习兴趣能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上课时我尝试着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资料来讲授这一课,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在课下认真准备,课堂上旁征博引,讲述大量关于地球、宇宙方面的知识,课堂上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效果非常好。这样学生解决了问题也获取了如何自学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兴趣自然也就有了。他们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学生说话能力大大提高,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P2-5

序言

教师的工作,注定是默默无闻的。书是默默的教,人是默默的育,文是默默的撰。教书育人,读书育己,写书育世,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成败与得失撷取下来,连缀成文,相互学习与激励,相互借鉴与促进,以期共享资源,共同进步。这本文集分为“创新教育”、“新课改教育教学探索、实践”、“教学反思”和“德育教育工作”四部分。论文集里有精辟的教学论文,有对小学语文、数学创新教育和评价方法的探讨,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探索,有对文本的细读和心得,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研究,有对自然教材教法的看法,有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见解,还有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总结,有真实的教学事例;有深邃的教学反思:《<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小珊迪>教学反思》、《对学习评价改革的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和《合作学习实效性与思考》等。有教学中值得研讨的鲜活的德育案例:《本子不翼而飞》、《民主选举班干部》、《由网瘾小浩我想到了……》和《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健全、完善人格素质的新人》等。还有德育工作的体会:《从细微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点及其培养》……虽然这些文章并不一定篇篇经典,但值得肯定的是,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在一定程度或不同层面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新课程给教育教学带来浓浓的春的气息,带来的勃勃生机。每篇文稿,都是我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都是我们亲历新课程后上交的一份答卷。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智慧,是一项智者的工作。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然从事了这一伟大而神圣的工作,就让我们像魏书生老师一样,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在教言教,乐在教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在求索中发展,在求索中创新,继续谱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篇章。

由于编辑时间匆促,不足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同仁和读者不吝赐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