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卓宏、张婍编著的《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集结了国内最权威的心理研究机构——中科院心理所十几位专家的智慧,集中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第一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深入探索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例如,小悦悦事件中,路人为何如此漠视生命?达芬奇天价家具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密码?“穿越剧”走红荧幕,反应了大众什么样的心理?“鹰爸”的逆商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等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祝卓宏//张婍 |
出版社 | 龙门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祝卓宏、张婍编著的《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集结了国内最权威的心理研究机构——中科院心理所十几位专家的智慧,集中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第一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深入探索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例如,小悦悦事件中,路人为何如此漠视生命?达芬奇天价家具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密码?“穿越剧”走红荧幕,反应了大众什么样的心理?“鹰爸”的逆商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等等。 内容推荐 小悦悦事件中,路人为何如此漠视生命? 达芬奇天价家具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密码? 社交网络能否作为识别抑郁情绪的手段? “新婚姻法”让未来的婚姻何去何从? “鹰爸”的逆商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穿越剧”走红荧幕,反应了大众什么样的心理? …… 这些人们极度关注的社会事件背后,或多或少的,都隐藏着一些心理学规律?祝卓宏、张婍编著的《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集结了国内权威的心理研究机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的集体智慧,从心理学视角,对2010年至2012年初国内发生的45例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内容涵盖社会管理、经济消费、心理健康、婚姻情感、家庭教育、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 《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中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解析、妙趣横生的心理学经典实验、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科学可行的生活指南,汇集成了一部生活中的心理百科全书,让我们能更清醒地生活,更轻松地学会心理学。 目录 序 社会管理篇 助人为乐,谁帮助了谁 谁动了我的火车票 我们为何不相信“辟谣” 路人为何如此漠视生命 从“八毛门”看医患信任关系的建立 逃离北上广 VS逃回北上广,究竟如何选择 拾荒老人被拒公交,心理透视“以装取人” 动车事故后的心理关爱 听证专业户为何“逢听必涨” 舍己为人,“最美妈妈” 经济消费篇 近视一族,小心被“框架”挟持 年终奖的小秘密 CPI涨了,心理底价也在涨 达芬奇天价家具背后的“心理密码” 抢购 iPad背后的消费心理动机 心理健康篇 世界睡眠日,谈谈睡觉那点事 认识自杀预警,也许“走饭”能不“走” 漫画人熊顿的“幽默”处方 “无肢勇士”尼克:自我接纳的美妙人生 勿让“路怒症”掌握“方向盘” 剖析乞丐“谈判专家”:他其实很幸福 烫伤幼儿背后的情绪“魔鬼” 世上真有“后悔药”吗? 揭秘富豪自杀背后的“心魔” 色彩是否能减肥 整容之前需整“心” 晒隐私和窥隐私的心理动机 婚姻情感篇 谨防受骗,网络相亲要 hold住 解读裸婚时代:细节是如何打败爱情的 解读新婚姻法,未来婚姻何去何从 家庭教育篇 “男孩危机”来了,要不要“因性施教” “鹰爸”暴雪训子,逆商培养惹争议 打架能否让孩子学会自强 打工子弟上学应在父母身边 反社会人格的家庭因素解读 网瘾少年的弑母悲剧 药家鑫一案引发青少年犯罪反思 生活娱乐篇 流金岁月,怀旧心理 微博实名制将带来什么 你身边有“男闺蜜”吗 “穿越剧”走红荧幕的心理揭秘 你有环游世界的梦想吗? 姚明退役,“明谢”心解 “炫富一族”究竟在炫什么 奇妙的群体心理学 试读章节 路人为何如此漠视生命 ·新闻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年仅两岁的女孩小悦悦在佛山一五金城里玩耍时被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并两次碾压,两名路人先后经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几分钟之后,悦悦又被一辆小型货柜车再次碾过。而令人吃惊的是,在事故发生后7分钟里,先后有18名路人从小女孩身边经过,竟无一人出手相助,甚至无一人拨打求救电话。直至事发后6分27秒,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小女孩。小悦悦先是被送到佛山的黄岐医院,后转入广州军区总医院;因为伤情太严重,10月20日,小悦悦病情逐渐恶化;10月21号凌晨32分,因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停止呼吸和心跳,最终离开了人世…… 路人为何如此漠视生命 ·心理解读· 为何先后经过的18名路人都如此“没有人性”?国人居然能如此漠视生命?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我相信看过新闻后“愤怒”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然而愤怒之余,我们回顾历史才发现:原来这样的事件并不是头一次发生,也不是只在中国发生。让我们把目光转向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的美国。一位年轻女子在回家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发出“有人要杀人!救命!”的呼喊声后,附近有住户亮起灯、打开窗户,凶手只能作罢。没想到这之后凶手又返回来继续作案。在这个过程中,她大声呼救,至少有38位邻居到窗前观看,但竟无一人来救她。事件发生后迅速引起了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们的深入思考,之后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的说法被更多人熟知。一边是38位邻居,一边是18名路人,两个事件何其相似! 那么到底什么是责任分散效应呢?简单来说就是指随着人数的增多,每个人的责任就相对变小,最后责任被分散以至于“无人负责”。为了说明责任分散效应是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我们设想这样一种情境:有人病危需要帮助,并且只有一个人在场。这时候,这个人如果不帮助对方则会产生很强的道德上的内疚感,于是他会意识到“如果这个人出事了,那就是我的责任”,所以施与援手的可能性会很大。然而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加,个体的认知就会发生变化,“这么多人总会有人帮他,即使这个人出事了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这样不帮助对方并不会产生很强的道德内疚感。从众倾向(我先不动看看大家怎么办)也会在这个时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大家都不帮我也不帮!”甚至于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个体还会觉得“这么多人都不帮忙,也许情况并不是很严重吧!” 责任分散效应可以解释一些现实问题,例如,为何人数过多的小组中,任务的完成质量反而会降低?而且为何小组人数越多,不干活“混日子”的人也就越多?再例如,在空无一人的高速公路上和在车辆比较多的郊区公路上相比,你认为在哪搭到顺风车的概率更大?相信看完本文你将会有更理性的认识。人数过多的小组中,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少了,总有人视生命?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我相信看过新闻后“愤怒”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然而愤怒之余,我们回顾历史才发现:原来这样的事件并不是头一次发生,也不是只在中国发生。让我们把目光转向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的美国。一位年轻女子在回家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发出“有人要杀人!救命!”的呼喊声后,附近有住户亮起灯、打开窗户,凶手只能作罢。没想到这之后凶手又返回来继续作案。在这个过程中,她大声呼救,至少有38位邻居到窗前观看,但竟无一人来救她。事件发生后迅速引起了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们的深入思考,之后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的说法被更多人熟知。一边是38位邻居,一边是18名路人,两个事件何其相似!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责任分散只是社会心理学中用来解释某些情况下群体反应倾向性(注意:只是一种倾向性,并不是100%的行为指南)的一种心理学效应。对于每个具体的个体而言,这并不能成为见死不救的借口。同时,我相信这18名路人如果遇到实验中“一对一”的情境也一定会积极主动帮助他人,他们在得知小悦悦生命垂危时也一定心有愧疚。 感性的愤怒过后,我们应该有更多理性的思考。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让自己对这个社会更有责任感,这样的悲剧就能不再发生! ·相关研究· “责任分散效应”实验 小悦悦事件的情境就与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1968年发表的一个经典实验非常类似。实验共有72名大学生参加,参与者们被告知要和他人讨论大学生活中的困惑或难题,为了避免因为尴尬而不能畅所欲言,所以他们不需要面对面交谈,而是通过一种对讲机交谈。然后,每一位参与者都被带到实验房间,并给他们每人分配一副耳机,告诉他们实验的指示都将通过耳机公布。 P16-18 序言 当今信息社会,我们每日接受海量信息,新闻事件如同大海的浪花,升腾又退却,即便是像5.12汶川地震这样的新闻事件,曾经震撼心灵,催人泪下,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也逐渐失去影响力,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和记忆。但是,当我每天打开网络,总会有触动心灵的事件从海量的新闻标题中跳跃出来,读过之后,难免会有情绪的共鸣和思潮的涌动。然而自己能做的,或者只是简单评论一两句后转发到新浪微博上,或者是把它变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我想,这些情绪共鸣、思潮涌动的背后是什么?不正是各种心理学规律使然吗?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应该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事件背后的心理学意义,并有责任把这些心理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尤其是更为广泛的普通读者。 年初的时候,我和课题组成员终于决定编写一本通过解读社会热点事件来传播心理学的书。课题组的几位成员都踊跃参与,张博士后更是积极投入此事。此书分为社会管理、经济消费、心理健康、婚姻情感、家庭教育、生活娱乐六个篇章。每篇包含若干主题,每个主题均是从介绍新闻事件开始,先进行心理学解读,后介绍相关心理学研究,最后提出专业的建议。 虽然此书架构很简单,但是为了选择典型的新闻事件、恰当的心理学原理、相应的心理学研究,我们还是煞费苦心。由于考虑到时间效应,选择的新闻尽量是发生在最近两年、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心理学解读尽量老少咸宜、通俗易懂,心理学研究尽可能经典可靠。每篇文章都是经过大家多次讨论、反复修改而成。如果新闻事件是生活汪洋中的潮汐浪花,我们希望在此奉献给读者的是一粒粒珍珠,虽然很小,但都是用心血凝练而成。 尽管如此,由于篇幅有限,又是一家之言,解读之时难免失于偏颇,加上水平有限,成稿匆忙,付梓之时若有错谬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指出,多提宝贵意见。 祝卓宏 2012年6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