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注定悲剧,请带孩子离开。
这本《西伯利亚的眼泪》由拉塔·塞普提斯著,王红婴、牛曼漪译:一段无法复制的幸福时光,一次惊心动魄的寒冷旅程。一幅牵动人心的儿童画作,一份刻骨铭心的父女亲情。
这是一本注定会被改编成电影的书!
对人性,战争,历史的反思,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伯利亚的眼泪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拉塔·塞普提斯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注定悲剧,请带孩子离开。 这本《西伯利亚的眼泪》由拉塔·塞普提斯著,王红婴、牛曼漪译:一段无法复制的幸福时光,一次惊心动魄的寒冷旅程。一幅牵动人心的儿童画作,一份刻骨铭心的父女亲情。 这是一本注定会被改编成电影的书! 对人性,战争,历史的反思,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内容推荐 当人们都入睡的时候, 我在西伯利亚的月光底下画画。 在这严冬里, 我终于发现, 我的心里有个不可征服的夏天。 这本《西伯利亚的眼泪》由拉塔·塞普提斯著,王红婴、牛曼漪译,讲述的是一个叫莉娜的立陶宛女孩的故事: 成长有两端,一端是15岁以前一家团圆的美好生活,一端是15岁以后父亲被投入监狱、自己与其他家人被流放的残酷现实。 命运有两端,一端是神赐予的绘画天赋,一端是寒冷艰苦的囚徒生涯。 画笔有两端,一端是苍白单薄的纸张,一端是美好甜蜜的希望。 于是莉娜开始偷偷作画,画从西伯利亚到爸爸的监狱的路线,希望爸爸能收到地图找到她。 从一端到另一端,她画出了整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小女孩画出的生命地图。在这张图上,有求生的悬崖峭壁上,开着的绚烂小花。 《西伯利亚的眼泪》适合小说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小偷与妓女” 第二章 地图与毒蛇 第三章 冰雪与灰烬 试读章节 1 他们揪住我的睡衣,把我带走。 往事历历在目。那时家里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全家人的照片都被扔进壁炉里烧掉;妈妈在半夜里把最值钱的银饰和珠宝缝进大衣内衬;而爸爸上班离家,一直没有回来。弟弟乔纳斯不停地问东问西,我也向妈妈问问题,也许我无法接受眼前这些变故。后来我才意识到父母是在谋划全家出逃,可我们最终也没逃掉。 我们被捕了。 那天是1941年6月14日。我换上睡衣,坐在书桌前打算给堂姐乔安娜写信。我翻开一本新的白色信纸簿,打开一盒钢笔和铅笔,那是姨妈送给我的15岁生日礼物。 窗户敞开着,晚风徐徐,书桌上方的窗帘随风飘动。轻风送来溪谷里的百合花香气,那些百合花是我和妈妈两年前在山谷里栽种的。我写下第一行字。 亲爱的乔安娜: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急剧的响声,不是敲门声,而是咚咚的砸门声。我吃了一惊,从椅子上跳起来。有人用拳头重重地砸着前门,房子里的人都一动不动。我离开书桌,从门缝中向客厅里窥视。妈妈面对立陶宛地图,背靠着墙,笔直地站着。她闭上双眼,脸色凝重,脸上显现出我从未见过的焦虑神色。她正在祈祷。 “妈妈,”乔纳斯把他的房门拉开一条缝,从门缝里露出一只眼睛,“你去开门吗?他们好像要把门砸坏了。” 妈妈转过头,看着我和乔纳斯从门缝里露出来的眼睛,努力挤出一丝微笑,回答说:“对,亲爱的,我去开门,不能让别人砸坏我们的门。” 妈妈的脚步声在木地板上回响,修长的裙子在脚踝处摆动。她美丽优雅,气质非凡,脸上总是露出很开心的笑容,她周围的一切都富有情趣。我很幸运,因为我有跟妈妈一样的蜜色秀发和明亮的蓝眼睛,而乔纳斯的笑容简直是妈妈的翻版。 有人在门厅高声吼叫。 “是内卫军!”乔纳斯脸色发白,悄悄地说,“塔达斯说内卫军把他的邻居们塞进卡车里拉走了,他们正在抓人。” 我对他说:“不会的,他们不会到这儿来抓人。”苏联秘密警察怎么会光顾我们家呢?我向客厅走过去,从墙角里偷偷看他们,偷听他们的对话。乔纳斯说对了,我看见内卫军军官们把妈妈围在中间。这群人戴着镶红边的蓝帽子,帽子边缘上方有一颗金色五角星。其中一个高个子军官手里捏着我们的护照。 “我们还需要更多时间,到早晨才能准备好。”妈妈在说话。 “给你们20分钟,否则你们别想活着看见早晨。”军官的声音。 “求求你小点声,孩子们在家里。”妈妈低声恳求。 “20分钟。”军官厉声说道。他把点燃的香烟扔在干净的客厅地板上,又用靴子踏上一脚,把香烟踩到木地板里面。 我们也会成为他脚底下的香烟。 2 我们是不是被捕了?爸爸在什么地方?我跑到卧室里,看见窗台上放着一块新鲜面包,从窗框下面塞进来一大捆卢布。妈妈站在我的卧室门口,乔纳斯紧紧地跟在她身后。 “可是,妈妈,我们要去哪儿?我们做了什么事啦?”他问。 “这是个误会。莉娜,你在听我说话吗?我们得快点行动,把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都装起来,倒不一定是值钱的东西。你明白吗?莉娜!我们最需要的当然是衣服和鞋子。尽量把你的所有东西都塞到一个手提箱里。”妈妈向窗户看去,然后把面包和钱迅速抽出来滑到桌子上,啪嗒一声关上窗帘。“答应我,如果有人打算帮你们,别理会他们,我们得自己解决这件事,千万不能把家人或朋友卷进纷乱中来,明白吗?即使有人大声喊你们,你们也不能回答。” “我们被捕了吗?”乔纳斯说。 “答应我!” “我答应,”乔纳斯轻轻地说,“可是爸爸在哪儿?” 妈妈停顿了一下,眼里闪烁着光芒。“我们会跟他见面的。还有20分钟时间,收拾好你们的东西!快点!” 我感觉自己的卧室在旋转,妈妈的声音在我的脑海中回响。“快点,快点!”发生了什么事?10岁的乔纳斯咚咚地跑进自己的房间,拽出一根绳子。我从壁橱里把手提箱拖出来,放在床上打开。 就在一年前,苏联军队越过边境,进驻立陶宛。随后立陶宛官方在8月宣布成为苏联的附属国。当时正是晚餐时间,我抱怨了几句。爸爸立刻喝止,并且叫我以后永远不要说贬损苏维埃的话。他把我送到我的房间里。从此以后,尽管我的想法很多,但我再也不会大声宣扬出来。 “带几双鞋,乔纳斯,再拿几双袜子,一件外衣!”我听见妈妈在客厅里大声喊叫。我从架子上将全家福照片拿下来,使它的金色相框正面朝上,放在空箱子底部。我与照片中的面孔互相对望。照片中的人看起来很幸福,对即将发生的变故毫无知觉。这是两年前复活节时全家的合影,祖母当时仍然在世。如果我们真的要被关进监狱,我也想带着她的照片一道去。可是,我们决不至于遭受牢狱之灾,因为我们没做什么错事。 房子里响着砰砰的撞击声。 “莉娜,”妈妈叫着我的名字,冲进我的卧室。她的胳膊里抱满了东西。“快点!”她猛地打开我的壁橱和抽屉,疯狂地把里面的东西扔出来,塞进我的手提箱里。 “妈妈,我找不到速写本,你知道在哪儿吗?”我惊慌地问。 “不知道。我们再买新的。把衣服都装起来,快点!” 乔纳斯跑进我的卧室。他穿着上学时要穿的制服,系着领带,背着书包;金色的头发整洁地梳到一侧。 “我收拾好了,妈妈。”他声音颤抖着说。 “不……不行!”妈妈看见乔纳斯穿着制服,惊愕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她倒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说:“这样不行,宝贝,拿着手提箱跟我来。”妈妈拉着他的胳膊跑进他的卧室。“莉娜,穿上鞋袜,快点!”她把我的夏季外衣扔过来。我立刻穿上。 我穿上凉鞋,抓起两本书,还拿起发带和梳子。速写本在哪儿呢?我拿起信纸簿和装着钢笔铅笔的盒子,又从书桌上把那捆卢布拿下来,然后把这几样东西放在箱子里的一堆物品中间。我啪嗒一声关上门闩,冲出房间。窗帘随风飘动,拍打着仍放在书桌上的那块新鲜面包。P002-006 后记 “在严冬里,我终于发现,我的内心里有个不可征服的夏天。” ——阿尔贝·加缪 1939年,苏联占领了波罗的海的三个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随后克里姆林宫迅速列出一份反苏维埃名单,其中有人被杀死,有人被投入监狱,还有人被放逐到西伯利亚的奴隶集中营。医生、律师、教师、军人、作家、商人、音乐家、美术家,甚至是图书管理员,都被列入反苏维埃名单,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列入大规模种族灭绝的预备名单。第一次放逐行动发生在1941年6月14日。 我父亲是立陶宛军官的儿子。他的情况与乔安娜一样,随同父母一起途经德国逃入难民营。他家的其他亲戚与莉娜的遭遇相似,被放逐,被监禁。被放逐者的恐怖经历无比惨痛。而此时,苏联人蹂躏着被放逐者的家园,他们烧掉图书馆,拆毁教堂。波罗的海各族人民被苏联和纳粹帝国抓捕,被世人遗忘,就那样从地图上消失了。 为了写这本书,我有两次专程去立陶宛。我在那里拜访了一些亲戚。他们都是幸存下来的被驱逐者,曾经在前苏联的古拉格劳改集中营服役。他们之中有心理学家、历史学家和政府官员。我在小说中描述的许多情节都是幸存者及其家人所述的亲身经历,那是许多西伯利亚流放者共有的遭遇。但是书中的萨莫杜罗夫医生是虚构人物。在小说中,他及时来到北极,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幸存下来的流放者在西伯利亚的劳改期长达10年至15年。立陶宛人在20世纪50年代回到家乡,才发现苏联人侵占了他们的家园,享用他们的一切财富,甚至盗用他们的名字。他们变得一无所有。归来的被放逐者仍然被视为罪犯,他们只能生活在受限制地区,处于克格勃(从前的内卫军)的监视之下。他们一旦谈起以往的遭遇,就意味着将被立即关押或者被送回西伯利亚。长此以往,恐惧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成为数百万人心中骇人的秘密。 有些被驱逐者在流放地结婚,比如莉娜和安德留斯。他们彼此温存关心,找到一些安慰。像乔纳斯和莉娜那样漂亮的孩子们在劳改营里长大,等回到立陶宛时已是成人。还有无数母亲和妻子在放逐期间死去,艾琳娜就是其中一个。而有些勇敢的人担心真相永远被雪藏,于是在波罗的海岸边的土壤中埋下文字和图画。一旦克格勃发现这些字画,他们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许多人像莉娜一样,把自己的情感和恐惧都倾入绘画和音乐中,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宣泄感情,心怀祖国的方式。这些文字和图画当时没有公开传阅,只能在人群中秘密传递,用其中的隐语和代码传送各个监狱和营地的消息。来自家乡的几笔草图和符号往往足以使流放者振奋精神,为明天而努力生存。 据估计,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杀害的有两千多万人,超过1/3的波罗的海人民死于非命,其中包括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和爱沙尼亚人。当时的放逐区域甚至波及更远的芬兰。时至今日,俄罗斯人仍然否认他们曾经有过放逐行动。不过,大多数波罗的海人民并没有对俄国人心存愤恨和仇视,而是对那些有同情心的俄国人心怀感激。他们珍惜自由,逐渐习惯于在自由的氛围里生活。对于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自由,皆以其他人的生命为代价,而牺牲者正躺在西伯利亚的无名墓穴中。莉娜被放逐,换取了乔安娜的自由;同样,牺牲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自由。 在有些战争中,炮弹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对于波罗的海人民来说,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信仰。1991年,波罗的海的三个国家结束了被苏联野蛮侵占50年的历史,他们的国民重获独立、和平与尊严。他们心怀希望,摒除怨恨,向世人昭示:即使经历最黑暗的寒夜,光明依然会到来。请谨记此语,并说与世人知道。这3个小小的民族教会我们一个道理:爱是最强大的武器。无论是对朋友之爱,对国家之爱,还是对上帝之爱,甚至是对敌人之爱,爱能够使我们领会人类灵魂中真正奇妙的本质。 拉塔·E·塞普提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