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读了一些心理学类图书,了解了不少心理学概念和原理,但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你需要的是:首先学会批判性思考!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心理学专业各层次的学生学习普通心理学、方法学和实验心理学等课程的补充和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社会大众了解心理学的普及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唐纳德·麦克伯尼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也许你读了一些心理学类图书,了解了不少心理学概念和原理,但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你需要的是:首先学会批判性思考!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心理学专业各层次的学生学习普通心理学、方法学和实验心理学等课程的补充和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社会大众了解心理学的普及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以娓娓道来的对话方式,从问题出发,以生动鲜活的例子和富于逻辑思辨的语言分析了心理学中一些最常见的和最容易引起疑问的问题。 本书共有12个部分,49个常见问题。它在心理学与科学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生理基础、发展、感知觉、意识、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动机和情绪、心理测试和智力、人格和异常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层面上,就心理学是否是科学、心理学是什么、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身心关系、天性与教养、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的意义等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似曾相识、巧合、巫术、占星术、惩罚”等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从而澄清人们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加深对心理学科学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事物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本书可作为心理学专业各层次的学生学习普通心理学、方法学和实验心理学等课程的补充和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社会大众了解心理学的普及读物。 目录 序言 ix 导言 1 第一编 心理学与科学 5 思考1 为什么这门课这么难?只不过是心理学! 6 思考2 为什么心理学家使用大量的行话 10 思考3 为什么不跳过理论,多讲点事实 14 思考4 这只是你的理论 18 思考5 你太有逻辑了 21 思考6 你竟然不留下一点神秘感 25 思考7 但科学和我以前的信念有矛盾 28 思考8 如果存在自由意志,心理学还是科学吗 31 第二编 方法 35 思考9 为什么我要学习所有这些研究方法?我只是想帮助他人 36 思考10 为什么我还要学统计学 40 思考11 但是书上是这样说的…… 43 思考12 我可是在书中看到的 46 思考13 这可是心理学图书 50 思考14 可是人人都知道…… 54 思考15 我想心理学是人的科学,而不是数字的科学 57 第三编 生理基础 61 思考16 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关于大脑的知识 62 思考17 如果我们不了解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还能真正理解行为吗 65 思考18 心灵怎样控制身体 68 思考19 我们为什么不探讨心灵到底是什么呢 71 思考20 人不是机器 75 思考21 我们真的只使用了大脑的10%吗 78 第四编 发展 81 思考22 为什么心理学家不相信惩罚 82 思考23 心理学的大部分内容不是常识吗 86 思考24 我自始至终一直知道 89 思考25 人类行为以天性还是以教养为基础 91 第五编 感觉/知觉 95 思考26 你能证明ESP不存在吗 96 思考27 怎样才能使你相信ESP 98 思考28 设想一下ESP为真的后果 101 思考29 为什么心理学家如此多疑 104 第六编 意识 107 思考30 怎样解释似曾相识现象 108 思考31 催眠不是曾被认为是伪科学吗 112 第七编 学习与记忆 115 思考32 为什么心理学家研究这些人为情境 116 思考33 老鼠是怎样理解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的 118 思考34 这怎么可能是巧合(一) 122 思考35 这怎么可能是巧合(二) 125 思考36 这怎么可能是巧合(三) 128 第八编 思维与语言 131 思考37 从倒放的音乐中能听出邪恶信息吗 132 第九编 动机与情绪 135 思考38 我找到的这本自助书太棒啦 136 第十编 心理测验与智力 139 思考39 如果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心理学还是科学吗 140 思考40 生理节律是如何运作的 143 第十一编 人格与异常人格 147 思考41 如何看待占星术 148 思考42 为什么心理学家不能准确预测谁会出现暴力行为 151 思考43 我妈妈向心理学家求助,却没有一点用 154 思考44 为什么心理学家回避重大问题 157 思考45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罪犯因精神病而免罪 160 第十二编 社会心理学 165 思考46 为什么心理学家如此开明 166 思考47 心理学解释往往与常识相矛盾 170 思考48 我可不买演化心理学的账,它竟然为一夫多妻制辩护 173 思考49 我不买演化心理学的账,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在尽力传递我们的基因 176 试读章节 人们乐于接受科学事实,这些事实看来既直接又具体;而理论则相反,它们似乎在不断假设、充满推测。正如电影《法网》(Dragnet)中弗莱德中士所说的著名台词:“告诉我事实,妈妈,我只要事实。”心理学家恰恰截然相反,他们似乎总是在谈论理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等,有些理论甚至彼此冲突。这容易使学生认为,心理学中没有确定可靠的内容,我们所以要发展理论,是因为对事实把握不定。 事实上,对科学来说,理论比事实更重要。理论是用以解释特定研究领域诸多事实的相互联系的概念体系。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摇铃的同时给狗喂以食物,之后狗只听到铃声也能分泌出唾液。巴甫洛夫提出了理论来解释为什么没有食物只有铃声时,狗仍然分泌唾液,他的理论是对事实的一种解释。 科学的首要目标是要理解自然现象,而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预测和控制,这正是科学与其他人类活动的区别。驯兽师或许知悉很多让狗跳过圆环的实践信息,事实上,在这方面大多数驯兽师都比没有实际经验的心理学家懂得更多。驯兽师的目标是让动物跳过圆环,而心理学家的目标是要提出理论来解释狗学习跳过圆环所涉及的学习过程。 驯兽师的目标是实践,科学家的目标是理解。这就是厨师和化学家、电工和物理学家、医师和生理学家以及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区别。我提到的最后两对职业的区别需稍加解释,医师和工程师在培训过程中学习了许多科学知识,他们有时还参与科学研究。然而医师的目标是治愈病人,工程师的目标是发明创造。这些职业的实践性和科研性有很多重叠,因而我们常把科学和工程技术归成一类,以便于教育、就业等实践活动。然而,我们有必要知道,一般只有科学家的主要目标才能导致理解他所从事的任何实践活动。 你或许要反对,认为科学家和从事实践工作的人都有理解世界的目标。但是实践者的目标是操作性的知识:实践性或“怎样做”的知识;科学家的目标是理论性或“为什么”的知识。有一次我在心理学导论课上讲到人格理论,一位学生提出要从她工作的部门带一些优秀的视频资料,她认为这些材料有助于人格知识的学习。通过询问,我才知道这些是关于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如何成为出色的经理人等主题的培训项目。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对她的公司和员工也很有益。但它们的目的是传授实践知识,而非理论知识。 科学家钟情于理论的原因很多。完善的理论能把先前看似没有关联的事实联系起来并加以解释;能提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发现新的事实;能揭示解决人们面临的难题的新方法。有人说过,没有什么比完善的理论更具有实践性了。对学习过程的理论解释改进了动物训练和课堂教学;对疾病过程的理论了解发现了新的疾病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等。 或许我太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让你不耐烦了。我们不能直接证明理论就是事实吗?实际上,即使被大家公认的理论仍然还是理论。我们仍在谈论疾病的病原学理论、遗传的基因理论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使没人怀疑这些理论的真实性。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解释理论的这一特点,有位学生问道:“你的意思是理论绝不会完善成熟而变成事实吗?”这位同学说到点子上了。一些理论是错误的;一些理论比其他的理论有更好的证据支持。但理论绝不会完善到变成其他的事物,因为即使再发展也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最后一点易被宗教原教旨主义者误解,他们主张,神造论应和进化论齐肩列入学校教育,因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只是一种理论。美国堪萨斯州有段时间曾把进化论从生物学的州考中删除,因为进化论只是理论假设而不是科学事实。而今,进化成为“事实”,因为它的确发生了。(也就是说,进化论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可以解释许多事实。)但它仍然只是理论,因为它是对大量观察的解释(惟一的符合科学的解释)。正如堪萨斯报专栏评论员们所指出的:科学即理论。没有理论,我们得到的只是一堆事实,不是科学;没有理论,我们无法教授地球围绕太阳转或病菌引起疾病的事实。 P15-17 序言 刚学习心理学的人往往会发现,心理学入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与他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部分原因在于很少有人在中学时就学过心理学,即使有人中学时学过,也对心理学敬而远之,甚至有很多误解。我在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已逾30年,发现很多同学对科学存在误解,尤其是心理科学,这妨碍了他们对心理学的正确理解。 有感于此,我在课堂上用了很多时间来澄清这些误解。方法之一是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我再一一作答。这能让我处理那些和心理学不太相关的细节,它们是理解心理学本质的绊脚石。 本书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很普遍的问题。从而通过直接解答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动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彰显了心理学的原则和科学之哲学,展示了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障碍物。 写作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热衷于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技巧。许多教材和学生都把科学特别是科学的入门课程,当成了应熟练掌握以备考试的零散知识的大杂烩。无疑,心理学导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介绍广泛的专业术语、研究范例和实证资料。但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把这种批判性思考技能应用于对人类行为的研究。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包括多种技能和态度的集合体,许多教育家都想把这种思维方式灌输给学生(如Brookfield,1987),古代的大教育家们也有着这一教育目标。然而最近对学习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Rosnick,1987),在心理学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有两条重要法则:(1)通过形而上的方式并不能学会批判性思维,只有在不同学科的具体学习材料中才能学会;(2)不同学科间批判性思维所需的技能并不相同: 一个人无法进行抽象的推理,推理的对象必须是具体的事物。……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考和推理方式。……例如物理学上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就受到归纳和演绎推理的特定组合方式、数学验证以及大家公认的事实的影响,并要提出新理论来解释这些公认的事实。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严密的推理和问题解决更多受到修辞论辨、权衡替代方案案例构造传统的影响。……更高水平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只能在具体的学科中才能学会。(p.36) 我相信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对同学们形成像心理学家一样的思维技能大有裨益。 本书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书中各个主题,并不像通常的说教那样把批判性思维的各种特征简单罗列成技能表格,这样显得太泛泛而谈了。恰恰相反,在书中我们要模拟批判性思维的动态过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麦克匹克(Tohn McPeck,1990)说过: 我认为“批判性思维”这个词是指主动性或倾向性(你也可称它为“态度”)、和特定的知识、技能的某种结合体,以一种反思性的怀疑主义态度从事实践活动或解决问题。(p.42) 但这种反思性怀疑主义的态度,它并不为我们的教育系统所鼓励,其中的原因我会在导言部分讨论。 本书在某些有争议的议题如超自然现象上立场鲜明。我相信本书阐述的原则及采纳的观点与学术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性心理学——是统一的。所以,本书当然会与经典心理学人门教材以及心理学教师的观点一致。然而心理学包罗万象,本书不可能反映心理学上的所有观点,并且有些观点还相互矛盾。 我试着在批判性思维和兼容并蓄上取得平衡。保罗和诺西奇(Paul&Nosich,1997)列出了批判性思维的部分特点:“公平心,不耻下问,……乐于听到反对意见,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并认识到自己的自我中心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p.5)。即使我做不到这些,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学生们很欣赏我在具体问题上的立场。他们都很成熟,并且不会不加思索地接受我的所有观点。 书中还要描述心理学家赖以进行研究的普通哲学传统,但我并不想反映哲学的最新发展。这本书是为心理学的初学者而写,更高深的知识留待今后学习。 各节主题的安排遵循心理学导论教材通常的章节顺序。教学材料随课堂发放,并及时在课堂上或复习环节中解答。每节最后的练习题,可让读者应用刚学习过的内容。本书也适合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历史以及其他高级心理学课程的学生。 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我尽可能列明某些观点和思想的出处。我吸纳了许多观点,甚至他人几年前用到的一些例子和词语,确切的出处我已忘记了。对未注明出处的引用,我在此对其作者深表歉意。 唐纳德·麦克伯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