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知识与趣味、学术与普及、史学与文学于一体,记述了从秦王赢政建立秦开始至东汉末年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把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这一时代,英雄辈出,历史事件风起云涌。班固将带你走入这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班固讲述历史故事/名家讲史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李文澜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集知识与趣味、学术与普及、史学与文学于一体,记述了从秦王赢政建立秦开始至东汉末年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把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这一时代,英雄辈出,历史事件风起云涌。班固将带你走入这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为止,440年间的历史,从中可了解到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对外交流的情况,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 目录 秦朝 大一统 世代忠良 焚书坑儒 指鹿为马 丞相李斯 三世而亡 农民起义 战神项羽 西汉 刘邦建汉 汉初三杰之韩信 汉初三杰之萧何 汉初三杰之张良 吕后专政 文帝登基 文景之治 七国叛乱 夺嫡之战 张骞通西域 李陵和苏武 相如与文君 将星璀璨 推恩令与盐铁官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传奇东方朔 汉武帝的迷信 戾太子之乱 丞相田千秋 啼笑霍光 昭宣中兴 和亲之路 成哀之衰 汉宫飞燕 王莽篡位 新朝 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 光武中兴 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豪族 明章之治 道教的产生与白马西来 科学家张衡 无神论者王充 班氏一门英杰 清议与党锢 宦官专权 十常侍之乱 黄巾起义 奸雄董卓与少年曹操 最后的挽歌 蔡邕与蔡文姬 东汉的科技 试读章节 大一统 秦兼并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即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希望把他所开创的帝业世代传下去。 实行郡县制 关于统一后的政治体制问题,秦朝内部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多数官员主张在燕、齐、楚等地区,另外设立封国,立秦始皇的儿子为王,以便控制这些边远的地区。重臣李斯不赞同这种做法,认为周朝初年所封子弟同姓很多,结果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连周天子也无法制止。李斯建议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用赋税赏赐秦始皇的儿子和有功劳的大臣,不应该再分封诸侯,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宁。秦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决定全面推行郡县制,从而开创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根据这种政治体制,秦朝在全国设立中央、地方两级统治机构,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的行政机构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即秦汉时代统称为“三公”的高级官吏。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推行的是郡县制。郡县制不是秦朝才创立的,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已经设立了郡县。但是秦朝建立后,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才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这种行政机构也更加完善了。当时全国分为36郡,后来因为边远地区陆续开发,郡所管辖的区域不断调整,全国郡的数目增至40多个。秦朝的郡比县要大,郡统辖县,是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负责管理那一个郡的政务。 总之,秦在统一全国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崭新的政治制度,开创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律法严明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了1000余支秦简,多数是秦朝法律文书,大约写于战国末年至秦朝初年期间。它们所反映的是从秦王赢政继位一直到秦统一初期的某些法制内容。简中抄录的法律条文,只是秦律的一小部分,但法律的名称多达29种,表明秦律种类繁多。这些法律条文涉及的面相当广,有些甚至相当琐碎。这里举一个例子,如《廊苑律》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饲养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饲养这头牛的农民酒一壶、干肉10条,免除他的一次更役,成绩低劣的,惩罚饲养这头牛的农民,罚他做两个月的苦力。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这个农民10下。又在乡里举行考核,成绩优秀的,给予赏赐,成绩低劣的,笞打30下。”这表明秦律作为秦统治者的意志的体现,全面贯彻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制体系。 统一度量衡 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秦始皇对货币、度量衡以及文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秦统一全国之初,六国的货币依然在局部地区流通,与当时的统一局面很不适应。为此,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使用的旧币,统一使用两种货币。一种是黄金,称为上币;一种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称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币制的统一,有利于商品交换,便于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圆形方孔的秦朝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不相同、重量差别很大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朝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钱币形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也相当混乱。它给地区间的商业来往造成很大困难,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便于朝廷收取赋税。秦统一中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对度量衡制度进行改革。现存秦朝的铜权及方升,刻有当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的诏书,就是这次改革的遗物。 统一文字 我们的汉字里,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象形字就是从图画里脱胎而来的。如“羊”字,最早是画一只整羊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那么细致的画,便仅画个羊头来代替。再后来,画羊脑袋还嫌麻烦,就将线条进一步简化,终于创造了“羊”字。羊头上的两点便是羊角,下面的三横一竖,就是羊的脸孔的模样。从画整羊到创造“羊”字,是个漫长的过程,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的产生、演变的历史。字的读音、意义、形体固定后,人们的交流就有了一个工具。 我国汉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白西周末年以来,逐渐出现文字分歧的现象。到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的割据越来越严重,每个诸侯国的文字都不相同,文字分歧的现象更加严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以秦的字体为规范,对六国文字加以整理,将复杂的大篆改为小篆。秦朝使所有人都写同一种文字,不仅使当时通行的小篆、隶书两种主要书体规范化,便于政策法令的推行,而且由于隶书的推广及流行,终于为汉字新书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是汉字发展转折的时代,对我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 延伸阅读 三公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更好地统治国家,开始设立三公。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持军事。汉承秦制,也设三公。到了西汉后期,三公分别改名为司徒、司空、司马。这是中央最高官职,权力很大。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任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00多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宣告终止。 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往往也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惭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也是这样。 世代忠良 秦能统一六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良将迭出,其中蒙氏家族和王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 蒙氏家族 三代惠良 蒙氏的先祖是齐国人。蒙恬祖父蒙骜,由齐国来到秦国,从客卿开始逐渐走上当官的道路,后来一直做到上卿这个官职,秦始皇的高祖父秦昭王、祖父孝文王、父亲庄襄王都由他辅佐过。蒙骜富有军事才能,为秦国统领秦军征讨各国,军功卓著。秦昭王时讨伐齐国,庄襄王时攻打韩国、赵国,还有魏国,蒙骜都是主要将领之一。秦王赢政即位以后,蒙骜以四朝老臣的身份,继续活跃在秦国军队东进侵攻韩、魏两国的战场上,死于秦王政七年(前240)。蒙武是蒙骜的儿子,在秦王赢政当政时期出任秦国将军,在攻灭楚国的战争中,蒙武先配合青年将军李信攻打楚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出任老将王翦的副将,随王翦击杀楚军大将项燕,平定楚国,继续南下,战功赫赫。 蒙恬和蒙毅是蒙武的儿子,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京城最高行政长官)。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蒙恬奉命率领30万军队北上反击匈奴,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后来又主持修建万里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现在中国西部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中国东北辽宁境内),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对防御北方的匈奴骚扰起了积极作用。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三代都是秦国的大将,而蒙毅却是文官,位至上卿。兄弟二人很受秦始皇的器重,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氏兄弟,常用蒙毅作为内谋。朝中的大臣都不敢与蒙氏兄弟争宠。一门忠烈含冤而死 当年赵高还是中车府令的时候,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审理。蒙毅依法判赵高死罪,但秦始皇却因为赵高为人机敏,从而饶恕了他。此后,赵高就非常记恨蒙毅,总是寻找机会报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会稽巡游时,在路上病倒,于是派蒙毅回咸阳向山川之神祈祷。但蒙毅去后不久,秦始皇便在沙丘病死了。赵高和李斯联合制造假诏书,命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蒙恬自尽。扶苏不辩真假,自杀身亡。当蒙毅返回时,赵高怂恿秦二世胡亥把正在代州的蒙毅捉住。扶苏自杀后,胡亥有意释放蒙氏兄弟,继续起用。然而,蒙恬与李斯是政敌,蒙毅与赵高有私仇,在消灭蒙氏的问题上,李、赵二人利害一致。李斯和赵高担心蒙氏一旦复权,将会威胁自己的权力地位,对胡亥的继承问题也会留下隐患,他们极力反对此事。赵高对胡亥说:“臣下听说先帝早就有意举贤立陛下为太子,而蒙毅反对。蒙毅知贤而阻断,使太子经久不得立,是为臣不忠而惑乱主上。以臣下之见,对于这样的乱臣,不如诛杀以免将来生乱。”胡亥不得不打消起用蒙氏的念头,继续囚禁蒙氏兄弟。扶苏的长子子婴进谏要保护忠良,但是胡亥不听,最后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蒙毅杀死,然后又派人去杀蒙恬。蒙恬再次请求使者给他申诉的机会,但使者没有答应,蒙恬只好含恨服毒自尽。P1-6 序言 历来秦汉并称,“秦”是指秦朝,“汉”是指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这一时代,是中国封建时代大一统王朝形成和确定时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征战,秦王赢政终于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秦始皇为了实现“天下一统”的宏愿,在位期间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以及道路的宽度,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中一直被各朝各代的帝王沿用,所以,他不只是秦王朝的“始皇帝”,也是中国2000年封建王朝的“始皇帝”。他为了保证自己的帝国不被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了30多万劳力,在中国北部修筑了绵延5000多公里长的长城;他还为自己修筑了被后世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庞大陵墓…… 秦朝虽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推动了民族的融合,但是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而且自秦始皇开始,秦朝的统治就很暴虐,苛捐杂税非常严重,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暴政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终于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并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纷纷响应,直接造成了秦朝三世而亡的结局。本想帝位世代沿袭,最后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在亡秦的诸多武装力量中,势力最大的是刘邦和项羽。经过几年的楚汉之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最后自刎乌江。而刘邦却于公元前206年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但到了西汉王朝后期,由于统治不力,导致王莽篡权、绿林赤眉起义,国家又陷入了一片混乱。直到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国家才又重新趋于稳定。而这前后所谓的“西汉”、“东汉”在历史上也被统称为“汉”。 汉代整个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西汉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以后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帝王——汉武帝刘彻,他在位期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他还派遣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从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进一步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相邻中亚诸国的交往,这条通道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虽然汉朝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也有所增益,而且在施政方面还以秦朝速亡为鉴,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文景之治”、“武帝盛世”、“昭宣中兴”都是汉朝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但是到了东汉后期,由于皇帝的无能以及外戚和宦官的专权,汉王朝逐渐走向没落,于是历史开始进入另一个著名时期——三国。 秦汉时期因为战争比较多,因此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将领,秦朝初年三代忠良蒙氏和王氏家族为秦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三杰也对楚汉之争中刘邦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西汉中期的卫青等人经过多年的征战,击退了北匈奴的进攻,并最终把匈奴的势力赶出了中原。 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在汉代经长期融合,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同时也由此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以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和巩固为突出标志的文化建设,更是对后来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规范性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以及数学方面的《九章算术》,医学方面的《黄帝内经》等,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蔡伦的造纸术,则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这个阶段,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道教则从本土源起。秦汉文化的高度繁荣发达建立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基础之上,是秦汉大一统政治生活在文化领域的必然反映。如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使中国古代史学建树达到辉煌高峰,就是这方面很有说服力的典型例子。同时,这一历史事实也昭示人们: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如此辉煌,如此灿烂,其实是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形态(偏安时期文化“点”的深化与大一统时期文化“面”的拓展)共同作用、互为弥补的产物。 这一时代,英雄辈出,历史事件风起云涌。班固将带你走入这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注:本书部分章节内容采自《后汉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