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斯大林格勒战役
分类
作者 (英)杰弗里·罗伯茨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在广泛查阅战时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作者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战时外交政策的了解和在外交方面的专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激烈战况,并对其历史意义做了全面评述。对军事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妨阅读下此书。

内容推荐

本书具有双重目的:第一,为读者提供一个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其历史意义的全面评述;第二,对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大量文学作品进行概括、总结与鉴评。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场战役能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品比其他任何战役的相关作品都多。本书使用的主要资料来源都在正文以及书尾阅读指南中用引文作了说明。同时,作者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战时外交政策的了解和在外交方面的专长对本书的撰写也不无裨益。

目录

导言 世纪之战

灭绝战 德军对苏战役(1941—1942年)

希特勒的石油梦 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1942年4—8月)

围攻态势 斯大林格勒(1942年9—10月)

红色战神 苏军获胜,德军战败(1942年11月—1943年2月)

后果 通向柏林的复仇之路(1943—1945年)

斯大林格勒传奇 改变历史的战役(1945—2000年)

结论 改写历史的战役?

附录

军事术语

人物介绍

其他读物指南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的确,德军最初的进攻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虽然苏联在边境上也驻扎了同样强大的部队。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势,他们准备不足,惊惶失措,无法承受德军的强大攻势。第一天,德军就消灭了大部分苏联空军。7月3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将军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役再有两周就可取胜。”在3周时间内,苏军就伤亡75万人。损失坦克1万余辆、飞机4 000余架。在3个月的时间内,德军就占领了基辅,对列宁格勒形成合围之势。并做好进攻莫斯科的准备。到1941年底,苏联在战斗中损失了200个师,死伤、失踪或被俘人数达到430万。这一数字可谓触目惊心。

到1941年秋季,苏联已处于崩溃和失败的边缘。1941年10月。德中央集团军群集中了70多个师近100万军队、1700辆坦克、1.4万门大炮和近1000架飞机,向莫斯科发动了“台风行动”。这次行动使德军前突到距苏联首都不到20英里处。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伟大的转折点之一——德国军队没能成功攻陷莫斯科,整个东线的地面进攻也暂时停止。12月5日,苏军在莫斯科正面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反击,迫使德中央集团军群开始撤退。为此,希特勒迅速发布了停止撤退的命令,从而稳定了德军战线。1942年1月,斯大林命令整个东线发动全面反攻,其作战目的是消灭德中央集团军群,击退入侵的德军部队。2月,斯大林号召红军“把1942年作为最后击溃德国法西斯部队、从纳粹匪徒手中解放苏-联国土的关键一年”。但是,此时苏军的反击却停了下来,德军也被迫从占领的莫斯科市郊阵地向后撤退了40-50英里,不过,同东线的其他地方一样,他们在这里仍然控制着1941年所征服的几乎所有地区。在莫斯科正面,苏联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术性战役,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但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成功实施战略反击。这场战役的胜利宣告德国仅靠一场闪电战征服苏联的野心彻底破灭了。

德军入侵苏联的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这个代号是为了纪念神圣的罗马皇帝弗雷德里希一世(红胡子),他领导了12世纪的十字军远征,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基督教圣地。根据纳粹宣传,德军的苏联战役也具有同样的性质。纳粹宣称。德国进攻苏联是先机制敌,防患未然,德国正在发动一场神圣的战争,讨伐对欧洲文明构成威胁的邪恶的帝国。

就纳粹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而言,它们从根本上反对共产党,把苏联政权视作威胁欧洲文明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者的化身。还有一点也是真实的:拥有世界最强大武装部队的苏联被认为是德国统治欧洲大陆的一个战略威胁。当时的情况与一些作家的观点正好相反,斯大林根本就没有计划或打算进攻德国。直到德国入侵的那一天,苏联还在恪守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毫无疑问,战争的企图和决定都是希特勒单方面作出的。

德国独裁者入侵苏联的决定是他一生中作出的最重大决定,也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纳粹政权的最终垮台。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一直都在讨论希特勒此举的动机和决定“巴巴罗萨行动”的复杂过程。实际上,事情发生的大概过程极其简单、一目了然。

1939年8月,希特勒与斯大林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从而确保其东部侧翼在德军通过波兰与英、法两国交战之前不受到攻击。当时。波兰与德国因所谓的“波兰走廊”事件而发生了争端,波兰受到来自德国的威胁。“波兰走廊”是一狭长地带,是波兰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但它却把东普鲁士与德国主体部分分开,波兰政府通过这条“走廊”控制着德国港口城市但泽。早在1939年4月,希特勒就决定入侵和占领波兰以解决这一争端。由于英、法两国都依照合约保证帮助波兰抵御德国的进攻,所以希特勒只好抛开对苏联布尔什维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敌视,设法与斯大林达成了一个协议。

希特勒的打算与斯大林的想法不谋而合,一方面,斯大林担心,保护波兰有可能把苏联卷人战争,而英、法两国则作壁上观,待苏德两败俱伤后从中渔利。另一方面。希特勒也提出要与苏联分享战争果实,包括给予苏联占领波兰东部和控制波罗的海诸国的权利。1939年8月23日,苏德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其中就包括这个秘密交易。条约规定,苏联对德国保持中立,作为回报,苏联将获得对东欧政治上和领土上的控制权。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从而引发了一场最终席卷了几乎整个世界的战争。当时,苏联根据承诺保持中立,但9月17日,苏联也加入对波兰的进攻并占领了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前沙皇帝国的土地,20世纪20年代以来,莫斯科一直宣称对其拥有主权。随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被相继并入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势力范围之内。在苏联实施对外扩张计划的过程中。遭到的唯一抵抗来自芬兰。芬兰拒绝接受莫斯科的控制。结果,1939年12月,苏联开始进攻芬兰,从而拉开了所谓“冬季战争”的序幕。至1940年3月。苏联迫使芬兰接受和平条款,但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约4万人阵亡。在芬兰人的英勇抵抗下,素有英勇善战美誉的红军颜面扫地。在整个苏芬冲突过程中,德国尽管曾为芬兰和其他国家向苏联求过情,却还是保持了严格的中立。

P20-22

序言

本书具有双重目的:第一,为读者提供一个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其历史意义的全面评述;第二,对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大量文学作品进行概括、总结与鉴评。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场战役能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品比其他任何战役的相关作品都多。本书使用的主要资料来源都在正文以及书尾阅读指南中用引文作了说明。同时,我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战时外交政策的了解和在外交方面的专长对本书的撰写也不无裨益。

我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兴趣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和60年代在伦敦度过的孩童时期。我是在伦敦东南部的德特福特长大的,此处是英国遭到轰炸最严重的地方,战后,那里遗留了许多被炸的废墟、废弃的防空掩体和混凝土水池。使人们睹物思旧,常常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战役。此外还有大量的家庭故事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我家居住的公寓区在1944年6月被一枚VI型导弹击毁,直到战后才得到重建,我就是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的。这场战争似乎没有那么久远,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它的书籍。一开始阅读的是一些关于战斗场面的连环画册,后来则逐渐阅读了大量的重要资料。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投降的一幅图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得是从小学课本里看到的。这幅照片与斯大林格勒巷战和苏联红军战士在大草原上行军的几幅照片并排在一起,标题是: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撰写本书的起因来自皮尔森教育出版集团人文学科主编希瑟·麦卡勒姆的提议,她认为我应该尝试着仿效理查德·奥弗里,用简洁的文笔写一本关于二战重要事件的当代权威性“故事书”。理查德因其《战争》(2000年出版)一书而声名鹊起。对我来说,二战中没有任何事件能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重要、那样迷人!随着本书调研和写作的深入,我对此更加深信不疑。

在写作过程中,许多读过全部或部分手稿的人都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我受益匪浅。他们是:爱德华·阿克顿、艾伯特·阿克塞尔、迈克尔·卡利、迈克尔·科斯格雷夫、马克·哈里森、罗伯特·瑟维斯和克里斯·沃德。除了提出宝贵意见外,丹尼斯·奥格登始终如一地鼓励我、支持我,还借给我一些非常珍贵的原始资料。大卫·格兰茨热情地为我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苏联文献资料,对此我深表谢意。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斯维特拉娜·弗萝洛娃,她对我在附录中翻译的两份俄文文件进行了认真的校对和审慎的修改。当然,两份文件和本书其他章节中遗留的不当之处都应由我来负责。出于文字上的考虑,有时我故意把“苏联”和“苏联人”写成“俄罗斯”和“俄罗斯人”。占苏联人口大多数的俄罗斯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赢得东线战场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波罗的海(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以及所有其他参加对德战争的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苏联人团体对取得战争的胜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是我与西莉亚·韦斯顿合作的第6本书。对她的智慧和编辑才华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可以这么说,这次我对她的要求近乎苛刻,而她为此作出的贡献比通常情况下更加突出。

如果没有科克大学内部图书馆借书部的帮助,这本书也难以写成。他们为我从英国、爱尔兰和美国图书馆订购了大量的书籍。此外,在写作过程中,在我与迈克尔·科斯格雷夫共同负责的科克大学历史系大学生二战研讨会上,我可以自由发表我的观点,这种特权对本书的创作也同等重要。

谨以本书献给我已故的岳父杰弗里·韦斯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杰弗里拒服兵役并因其信仰遭到监禁。我敢肯定,他会因我献给他这样一本“善于战争的史书”而感到欣慰。

最后谈一下本书引用的有关数字。我的原则是尽量使其准确,便于阅读。但是由于非常准确的统计数字很难获得,甚至有时获得的数字还互相矛盾,因此,我的侧重点是尽量描述战争的场面和规模以及双方付出的代价和伤亡等情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