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叔同/大家精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罗斌冰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叫李叔同,但最后他却叫弘一法师,是真正能将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自出家始,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26年只一领纳衣,青灰相间,补丁224处,被后代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潜心修为,并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世修为向世人揭示佛门的真谛。

如此华美人生,却是如此平静佛心,超然物外。李叔同,我们永恒的弘一大师,把一生修为的盛德淡然在菩提树下。通过这本《李叔同》,我们可以看见,弘一大师涅槃相:大慈悲,自在菩萨。本书由罗斌冰著。

内容推荐

《李叔同》是《大家精要》中一册,由专门从事某一方面研究且有丰硕成果的专家学者撰写,即所谓“专家写大家”。

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曾游学日本。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成就显著。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人之一,是中国舞美艺术的开拓者。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自成一家。他还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词曲大家,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中国现代广告第一人。为中国之现代艺术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我们永恒的弘一大师,把一生修为的盛德淡然在菩提树下。通过这本《李叔同》,我们可以看见,弘一大师涅槃相:大慈悲,自在菩萨。本书由罗斌冰著。

目录

第1章 翩翩少年成长路

 一、家有贤达义善父

 二、惟母是慈兄当父

 三、贯学博才少年时

第2章 破碎河山谁收拾

 一、二十文章惊海内

 二、大举图张公学后

 三、为谁惆怅为谁颦

 四、治学兴国涉东瀛

第3章 一花一草孤芳洁

 一、桃李不言画春秋

 二、西子湖畔写因缘

 三、恭心明志书淡泊

 四、天水宁静以致远

第4章 自律自达亦自善

 一、苦界梵行无虚浮

 二、广善济世护生画

 三、无上清凉重晚晴

 四、地藏真子南山孤

第5章 我心明月澄皎洁

 一、念佛救国慈悲心

 二、若欲了时无了时

 三、悲欣交集大觉悟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1895年,16岁的李叔同完成家馆学习后,进入天津城西北文昌宫侧的辅仁书院学习八股制艺,当时便以才华横溢而闻名。

就李叔同的性情而言,他对八股时文之类本无兴趣,但对于出身进士之门的他来说,父亲的功名既是一种荣光,也是一种压力和注定于他的义务。千年以来的学而优则仕似乎才是传统读书人的正道,才能宏达志愿、光耀门楣。叔同知道母亲和二哥对他的期望,文熙要掌管家业主事家族兴旺,而以他名满津门的才华,他也就理所应当通过科举博得光明仕途。

李叔同从小博览古籍经典,他和很多读书人一样,心中有种明明德而达济天下的理想,这在他日后的许多作为中包括一些诗文里都可以看到,更包括他出家成为弘一法师后关于“爱国”和“念佛”的诸多言论和行为。所以从另一方面来看,叔同学习八股文和日后多次的乡试应考也是他自觉自愿的。

辅仁书院的性质近似于官办的地方学府,以准备考课为主。每月考课两次,分别由官方和掌教命题评阅,成绩优异者,依等级发予奖银以督其学。以李叔同的资质和从小养成的做事必认真的性格,他很快便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书院考课的时候,所发试卷每人一份,均已印好方格。时文的写作有着严谨的格式,文字必须写于方格之内,要求书写齐整干净。作文之时,李叔同每感思如泉涌,尺寸之间书难尽意,便常常一格之中,夹写两字。由是此因,同学间常称之为“李双行”。

李叔同成婚后,曾以童生身份在天津参加县学科试,应试的学名为李文涛。依制,凡未正式入县学(地级官方学府)的人,无论年纪大小皆称童生,只有进入县学学习才能取得科举晋身的资格。能过县学科试者即称生员,俗称秀才。叔同进入辅仁书院即是为县学的入学科试做准备。县学科试分初试与复试,考试的内容以儒学为主,兼及策问。在策问《论废八股兴学论》的叙述中,叔同写道:

昔时八股之兴,以其阐发圣贤之义理,可以使人共明孝悌之大原。至今时则以词藻为先,以声调为尚,于圣贤之义理毫无关系。胸无名理,出而治兵所以无一谋。是此革旧章,变新制,国家又乌能振乎?虽然,新制者何?亦在于通达时务而已。时务莫要于策论。策论者何?亦策论夫天文地理机汽算学而已。允若兹,则策谕兴而八股废,将文教于以修,则武教亦于以备。

这样的行文尽管洋洋洒洒,却也表达了李叔同对八股文只为应试的陈旧空乏的不满,科试的结果可想而知。次年春,他同样留下了两篇议论时政的文字。一篇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借题发挥痛斥朝廷里的不学无术之辈误国辱君。这篇较之前的作文,行文酣畅淋漓,笔力已多雄劲之气:

然而我中国之大臣,其少也不读一书,不知一物,以受搜检。抱八股八韵,谓极宇宙之文;守高头讲章,谓穷天人之奥,是其在家时已忝然无耻也。即其仕也,不学军旅而敢于掌兵;不谙会计而敢于理财;不习法律则敢于司李。瞽聋跛疾,老而不死;年逾耄颐,犹恋栈豆。接见西官,僳僳变色,听言若闻雷,睹颜若谈虎……

叔同的另一篇《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论》,详论兴矿强国之策,建议由各省绅商公议成立矿学会,资助士子出洋留学矿务,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举措:一是习矿师,遣士留学,培养自己的矿业人才;二是集商本,发行股票,诚募民间资金;三是弭事端,严督矿务管理;四是征税科,因时因地随宜立法征税,以酌盈剂虚。他明确指出“事之济否,首在得人”,强调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他在结文处写道:

盖以士为四民之首,人之所以待士者重,则士之所以自待者益不可轻。士习端而后乡党视为仪型,风俗由之表率。务令以孝悌为本,才能为末;器识为先,文艺为后。  不知道是李叔同的文思过于超前了,还是故步自封的考官们有意阻挡,以他少年便有如此才华和见识,但依然名落孙山。

其实李叔同在10岁左右便已经参加过童生应试,现在天津大悲禅院里便保留有他当时参加天津县童生试的两份科举试卷。这两份试卷是1964年叔同学生林子青撰写《李叔同年谱序言》时,叔同的侄子李圣章送给他做研究之用的。后来大悲禅院建李叔同纪念馆,林子青又通过李叔同孙女李莉娟捐赠给大悲禅院,一直珍藏至今。

1902年秋天和1903年秋天,李叔同在上海期间分别前往杭州和开封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依然未果。

李叔同的这两次应试,有他依然希望图强民生光耀家族的志向,但他始终徒有大抱负而不懂通俗时务之变通。不管这两次科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未能如愿,科试的结果对他未能进入仕途的影响并不大。李叔同是不懂政治亦不参与政治的人,他的维新变法理念仅是一个读书人的理想,或者说是他从小以来效学父亲善为天下、成长过程里效学千古明贤的理想,更或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爱国心肠使然。他所醉心的始终是他的艺术,或者说他在这时以及将来的爱国行为里,他所能表现出的也是在艺术上之行为。P14-17

序言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中国近百年来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其品行成就令人高山仰止。

他是中国现代书法第一人,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然天成。

他是中国话剧第一人,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他是中国裸体写生教学第一人,最早将西洋绘画思想引进到中国,是中国广告画、中国油画和木刻的先驱。

他是中国用五线谱作曲第一人,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中国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他的篆刻独树一帜,至今仍为诸多学习者膜拜。他“二十文章惊海内”,他的诗词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成一格。他的很多各类作品风靡至今,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他还是杰出的教育家,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艺术大家……

他叫李叔同,但最后他却叫弘一法师,是真正能将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自出家始,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26年只一领纳衣,青灰相间,补丁224处,被后代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潜心修为,并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世修为向世人揭示佛门的真谛。他的讲演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慢慢领悟”。

如此华美人生,却是如此平静佛心,超然物外。李叔同,我们永恒的弘一大师,把一生修为的盛德淡然在菩提树下。我们可以看见,弘一大师涅槃相:大慈悲,自在菩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8: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