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归来,与井深大在东京相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马上要结束时,盛田昭夫的领导派他出差办事,地点正好是他的家乡名古屋。他临走时和同事们开玩笑说:“伙伴们再见了,我不会再回来了。”
当时有一个中尉十分生气,他以为盛田昭夫会做逃兵,真的一去不返.他大声地说:“盛田中尉,如果你不回来的话,就是一个逃兵,会被判为临阵脱逃的罪名!”
盛田昭夫不以为然,他淡淡地说:“当这场战争结束时,已经不存在临阵脱逃这个罪名了。”
盛田昭夫很快办完了领导交代的事,顺道回到家中探望父母。在家里的最初几星期里,盛田昭夫接到了一封邀请信,原来,他曾经的老师服部教授到了东京工业大学物理系,正在协助相关部门创立一个特别的学校,专门招收那些因为战争而中断了学业的理科学生,但授课的老师却奇缺,急切之下服部教授想到了自己的爱徒盛田昭夫,力邀他去他那里当老师。盛田昭夫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样一来他可以继续搞物理,还可以到东京去。更重要的是,战后日本的全部军事编制都被废除了,作为职业军人的盛田昭夫就有可能脱下军装,在东京找到其他的感兴趣的工作,而且父母亲都同意盛田昭夫去教书。
到了东京后,盛田昭夫一边在学校教书,一边搞自己的研究。一天夜里,感到有点孤单的盛田昭夫躺在床上,再次想起了井深大,想起他曾鼓励自己的话,他非常想见到井深大。他虽然知道井深大在东京,但战后的东京还是一片狼藉,想要在偌大的东京找一个人难如登天。
不过,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有缘的人注定会相逢。这一天的早上,盛田昭夫正在看报纸,他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则消息:近日,担任早稻田大学理工科目的井深大讲师,将一般的家用收音机进行了加工,这样便可以听到短波广播了。
这个消息解决了连日来盛田昭夫的难题,于是盛田昭夫很快就通过报纸联系上了井深大。在交往的信件中盛田昭夫得知,井深大正在筹建一家公司,并真诚地邀请盛田昭夫参加,盛田昭夫想都没想马上回信表示同意。
当盛田昭夫快马加鞭地赶到井深大所组建的公司时,着实吃惊不小。井深大和他的朋友在东京所开设的公司叫“东京通信研究所”,那是一间坐落在废墟中的小公司,硬件设备十分简陋,窗户上没有玻璃,只有几块用来遮挡风雨的木板钉在上面。房间里面也寒酸得很,只有几张桌椅和一些仪器设备,但站在屋里的井深大和他的几位朋友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神情,这些深深地感染了盛田昭夫。
井深大对此十分乐观,他信心满满地对盛田昭夫说:“现在我们的条件确实很简陋,但是我相信这一切很快会好转起来的。”井深大的勇气让盛田昭夫非常敬佩,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公司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影响到他,他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情愿的神情,相反,他倒是充满了热情,详细地向井深大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对公司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态度十分真挚,让井深大万分感动,他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久别重逢,两人热烈地讨论着公司以后的发展。在交谈中,盛田昭夫了解到,井深大的公司并不是一开始就做收音机业务的。井深大的那些同事对他在这里开办公司并不看好,一是公司的账簿上分文没有,大家的食宿无法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还没有明确的目标。最初,有人提议做高尔夫球场的生意,因为战后很多大型的娱乐设施被损坏,人们需要用娱乐来抚平战争带来的慌乱。还有人提出做零售业,这是基于战后的食品紧缺而提出的概念,但是井深大思前想后,觉得这些提议都不妥。最后,公司的人一致决定要生产电器。就这样,这些人通力合作,终于研制出了一台简单的电饭煲,不过这台电饭煲还有很多尚需改进的地方,因为它做出的饭不是太硬就是太软,根本不能投放市场。在经过了一番改进后,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后来,又有人出了一个点子,就是做电热坐垫,原理很简单,就是把电线放到坐垫里,通过电达到加热的效果。大家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于是就各自将坐垫带回家,请自己的家人帮忙缝制。本来大家对这种坐垫没抱多大信心,没想到这种电热坐垫一上市竟受到了居民的大力欢迎,引起了一股购买的热潮。这一次的成功给井深大等人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不过,正当公司的其他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井深大却把大家聚到一起开了一个会议,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看好了收音机业务,打算在收音机业务上做一番事情。这个会议对于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为他们日后的合作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井深大对盛田昭夫说,自己设计了一个短波转换器,再加上真空管和其他装置,把它们组装在一个盒子里,再将这个盒子连接到收音机上,就可以收听到短波电台了。井深大的话引起了盛田昭夫的一连串疑问,当他昕到井深大不用仪器测量数据就能生产出符合规格的探测仪时,不由好奇地问:“如果不用仪器测量,如何能测量出准确的数据呢?”井深大说:“我们靠耳朵就行了。”这更是吊起了盛田昭夫的胃口,要知道探测仪是一种非常精密的仪器,如果不用测量仪器只用耳朵的话,怎么可能制作出符合规格的探测仪呢?
对于盛田昭夫的疑问,井深大解释说:“我们靠的可不是普通人的耳朵,我们雇用了一批毕业于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他们是专业人士,对声音极为敏感,在测量的过程中只要配上1000个音叉就没问题了。”
听到这里,盛田昭夫已无法按捺住心中的兴奋之情,他立刻对井深大说:“井深君,请让我加人你的公司吧!”井深大也很兴奋,握紧盛田昭夫的手说:“热烈欢迎,盛田君,我一直相信你是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欢迎你加入我们。不过公司现在还开不出薪水,你可要多多谅解。”盛田昭夫说:“不用给我开薪水,我现在在学校里教书,一有时间我就过来帮忙。”
此后,除了在学校上课,盛田昭夫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到了井深大的公司,两个人不但在技术上互相交流切磋,还常对公司、人生、国家进行探讨,他们的友谊因此也变得越来越深厚。
相比较而言,井深大在技术上更有优势,他对技术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而盛田昭夫,可能由于幼时父亲刻意的培养,对于经营之道更为擅长,当然,这与他后天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P15-18
第一篇 盛田昭夫的成长
第一章 天赐的礼物——盛田家的第15代掌门人
生下来就是老板
盛田家的“长子式教育”
与留声机结缘
以最差的成绩进入中学
第二章 结识井深大,艰难创业
在战争中读大学
战争归来,与井深大在东京相遇
创业第一步:放弃继承权
梦想第一步——创建东京通信工业公司
第三章 目光长远,打响索尼品牌
晶体管专利的签订
索尼王国的诞生
不跟随潮流,而是引导潮流
第四章 SONY巧克力事件与常驻美国
一块巧克力引发的商标争夺战
宁可放弃巨额订单也要维护SONY商标
试水国际市场
第五章 新锐评论——学历无用论
结婚和找工作一生仅有一次的时代过去了
人尽其才——代笔的高野
学历无用论的诞生
学历=能力吗
第六章 Walkman随身听的奇迹
开天辟地“Walkman”
抓住通信民营化的机遇
第七章 左膀右臂——岩间和夫和大贺典雄
妹夫岩间和夫
岩间和夫的卓识远见——CCD小子
盛田昭夫苦劝十年的人——大贺典雄
售出全世界第一张CD
第八章 财界总理——物美价廉无罪
反驳“日本异质论”
学术界刮来“盛田昭夫风”
第九章 开拓新领域,勇闯好莱坞
开拓新领域,好莱坞的空降兵
产业融合——索尼进军电影业的理论基础
第十章 悠然日落——永远的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黯然引退
一生挚友井深大的离去
艰难和病魔抗争
在最后的日子里
第二篇 盛田昭夫的商道
第十一章 创新永远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以新求胜,才能使企业保持竞争力
创意永无止境,从细微处入手
创意在先,执行力更重要
想得到一棵健康的移栽树,就要先“曲根”
树立一个目标,调动人才的创造力
第十二章 创造市场,引领新潮流
逆转思维是销售要掌握的技巧
质量和信誉第一,要在逆境中看到希望
不拘泥于常规,敢于突破
想要走向世界,先要打造可以走向世界的人才
革新,除了技术革新外还有市场的革新
第十三章 好东西不一定好卖,最重要的是在人们眼里是否值得
准确定位产品的消费者
机遇青睐拥有宏观经济观念的领导
第十四章 学历无用,不拘一格降人才
舍得放权,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
好的领导,懂得惜才不要深究员工的过错
用什么样的人才,便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以兴趣育人,使员工获得最好发展
第十五章 对待同样的事情,盛田昭夫的独到之处
让会议成为工作的助推器
独具匠心,亲力亲为
发挥集体的智慧更有效率
对待犯错误的员工,宽容和严厉应该并重
第十六章 让全体员工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不因为过失而开除员工
不要向雇员表示你是一个艺术家
必须保持对研究、开发和服务的投资
国家的强大,小节见真谤
对员工负责任,是企业的义务
第十七章 永不言败,永不放弃,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永不言败,平静下蕴藏着勃勃生机
别人可以,你当然没问题!
从问题中寻找答案
第十八章 不为小利所动,要有大视野和长远目标
目光长远,不为蝇头小利所动
实现长远目标,不能只依靠个人力量
唯有掌握制定技术规格的权力,才是市场的头号赢家
第十九章 盈利才是硬道理
商战中,竞争力决定得失
企业要想成功,要自上而下地追求卓越
第二十章 不仅要会赚钱,更要会用钱
学会经营,需要的投资绝不吝啬
舍得必要投入,换来长远发展
只搞研究并不足以保持公司的繁荣
质量与信誉是最坚强的力量
第二十一章 索尼精神——我们是一家人
领导风格决定企业精神
一山能容二虎,合作伙伴的信赖
生产产品的车间比工人的家还舒服
各得其所,员工与企业共进退
敢于讲真话,敢于接受不同的意见
必须搞清楚如何使用新员工
称雄天下,要让所有人因你而幸福
第三篇 盛田昭夫的智慧
第二十二章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尽力去帮助
从朋友的质量中可以得知一个人的价值
第二十三章 像激光一样专注于工作
不要对细节放松警惕
想要脱颖而出,就要专注
始终专注于问题的本质,才能解决好问题
第二十四章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先学会尊重他人
你必须拥有正义感
第二十五章 一定要有归零的心态、开放的胸怀
宽容让人如浴春风
人们不可能也不希望死守过去
会玩的人才会更成功
第二十六章 如果没有“赠品”,就赠送笑容
不同的世界,相同的笑容
要用心去招待客人
勤俭节约,钱要用在刀刃上
第二十七章 奋斗不止,世上无事不可为
不要奢望成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世上无事不可为
困难中包含着新的机遇
第二十八章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比别人多付出
与强者合作,谋求自身发展
经验指引发展的脚步
不畏艰辛才能解决好问题
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丧失勇气
人都是有潜能可挖的
抓住每个发展机遇
盛田昭夫语录
盛田昭夫大事记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先生,在日本已经成为一个神话式的人物,许多年轻人将他当作膜拜的偶像。索尼这个世界著名品牌给他带来了举世无比的荣耀。然而,很多人对他当初所经受的艰辛却不甚了解——他在塑造自己独一无二但并非完全日本化的角色时,是如何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抗争的。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盛田昭夫是日本最耀眼,也是最具个人魅力的首席执行官,他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企业家,与西方的诸多企业家关系亲密,足迹遍及全球,能从容应对各种文化氛围。
盛田昭夫先生一手创办了索尼公司,他一生都对日本实业怀有极大的激情,自始至终都在为索尼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他在企业的管理方法、东西方管理之间的差异和比较,以及社会交往中的处世哲学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一些政治经济敏感话题的观点。许多经济界人士都对他的坦诚直率和卓越远见钦佩不已,同时盛田昭夫先生也获得了许多世界政治领袖人物的赞赏。
作为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家,盛田昭夫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际商场上的风云人物,他素有“国际经营者”的美誉。盛田昭夫曾三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在英国获得了“阿尔伯特奖章”。“阿尔伯特奖章”仅授予过居里夫人、爱迪生、丘吉尔等世界著名人物。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盛田昭夫的成功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索尼公司奇迹的发生也绝不是偶然的。
盛田昭夫相信只有依靠创新的技术才能生产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但仅凭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销售更为关键,只有将产品卖出去;才能获得事业上的发展;同时,还要将公司的产品全面普及到社会中,让人们了解产品的功用,这样就可以吸引潜在的购买者了。
他认为,产品制造商不能仅从当前的消费偏好出发。许多消费者虽然尚未购买一种产品,但是他们拥有潜在需求,因此只有领先于时代,才能成功地去引导消费者购买新产品。
索尼公司有一个销售原则,那就是用新产品将公众消费吸引过来。随着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因此,要想在市场中取得主导地位,必须要不断创新。现在,一种新产品在面世后只能在市场中活跃三个月左右,随后,其他公司就会模仿这种新产品。
索尼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地畅销,可谓是家喻户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盛田昭夫。以独特、创新的经营理念,使一个籍籍无名的日本小工厂发展成为一家世界知名的国际巨头企业。
在美国人和欧洲人眼里,盛田昭夫与他们曾经打过交道的典型日本商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盛田昭夫既没有传统日本人那样沉默寡言,也没有过分的张扬,他既不冷漠无情,也没有令人觉得高深莫测。相反,他就如同一部马力十足的发动机,他对社交情有独钟,在很多场合,他都是以热情主动、幽默风趣的绅士风度展示于人,令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意。
盛田昭夫先生超乎常人的思维、卓越的创新意识,以及他创业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但为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誉,更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书细致地讲述了盛田昭夫先生的成长和创业经历,以及他从商数十年的经营之道,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创新源自洞见:盛田昭夫的商道公开课》详细讲述了盛田昭夫的成长和创业经历,以及他从商数十年的经营之道。盛田昭夫超乎常人的思维、卓越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少启示和感悟。
《创新源自洞见:盛田昭夫的商道公开课》由兰涛编著。
盛田昭夫,日本实业家、索尼公司创办人。盛田昭夫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新思维,他的“无论何时何地,甚至在户外都能欣赏最爱音乐”的想法,创造了极为成功的Walkman“随身听”品牌,从此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盛田昭夫是出色的企业家,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有很多人追从,他总是漂亮地发布号令。但是,只有索尼这个舞台,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领导者的天赋,开发了他潜在的能力,使他成为让世界永远记住的企业家。
兰涛编著的《创新源自洞见:盛田昭夫的商道公开课》细致地讲述了盛田昭夫先生的成长和创业经历,以及他从商数十年的经营之道,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