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最温暖感动的亲情巨献,世纪初最震撼人心的母爱经典,我们还年轻,她们已老去。青春会流逝,母爱永长存。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语言流畅感人,通过还原湘西大山里的农家生活以及现实人情世态,深情地歌颂着母亲,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母爱悲歌。对于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人群而言,这种具有原生态地域特点的写作显得格外清新别致,令人领略到湘西大山里的朴素风俗民情。而对于人类共通情感——无私母爱的深情礼赞,对母亲为儿女饱受苦难、在现实中苦苦挣扎谋生的追述,感人肺腑,令人深深动容,这种人类共同的崇高情感,无疑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娘》是我省著名作家彭学明的最新散文作品。《娘》用其擅长的散文体,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回忆了自己从幼年直至母亲过世,母亲为儿女付出所有、熬尽血泪的苦难岁月。迫于生活母亲带着儿女两次改嫁。可为维护儿子的成长,母亲毅然决定离婚并不再嫁,单身一人以铁人般的艰苦劳作,抚养起整个家庭。期间经历着自己濒临瘫痪、儿子高考的三次复读等重重磨难,但是母亲以中国妇女特有的吃苦耐劳与牺牲精神,无怨无悔支持儿子一路走出大山。作者以最真诚质朴的情感,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母爱悲歌,深深母爱感人肺腑。而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心与解剖内心的真诚忏悔,无疑也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强烈共鸣。
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顺着田和山,娘背着我,进了寨子。
寨子不大,却有几蔸大古树。枫香树。高高的。有几个人合抱那么大。是秋天了,地下是一大片枫香叶。金红金红的,金黄金黄的。娘踩着落叶,落叶沙沙有声。一只狗从一户人家冲出来,对着娘和我吠。娘顺手从路边的园圃篱笆上抽了根竹条,对着狗挥。被吓退的狗,引出了更多的狗。一个寨子就被狗吵乱了,吠破了。寨子上的人都走出来,认出了娘,亲热地喊娘,心最热的,就手脚很快地走出来,在半路上迎接娘。狗们见主人跟娘是熟人,也懂事而亲热地摇起尾巴来。有的狗远远退到一边,像做{昔事的孩子,默默地望着我们。乡亲们都跟着娘走到了石板路上。边走边跟娘讲话。
走到水井边时,娘把我放下来,洗衣的、洗菜的、挑水的,和一路跟过来的人都围着我转,每个人还喜滋滋地捏我的脸蛋,摸我的鼻子,扯我的耳朵。
嗨,走的时候,抱到手上的,长这么大了,泡儿一样,家云哥米(没)’有福气。寨上人七嘴八舌地议论。
泡儿是山上的一种野果,有两三颗苞谷籽大,红红的,甜甜的,熟透的时候,红得发亮,看得见里面一包红甜水。有点像草莓。比草莓小很多,甜很多。特别熟的,会发黑。是我至今认为最好吃的水果。我们湘西讲长得像泡儿一样,就是讲你长得好看,长得乖,嫩得像熟透的泡儿。
乡亲们讲的家云就是我爹。我娘带我来这个寨子,是找我爹要伙食费的。我尚未生下来,我娘和我爹就脱离了,用城里人的话说,就是离婚了。我娘和我爹脱离后,我爹一分伙食费也米过(米,在我们那就是没的意思。过,就是给的意思。米过,就是没给)。我娘的日子实在糊不下去了,就找我爹来了。
娘从水井里舀了一瓢水喂我,走了一天了,我们都渴了。那是我记忆中吃到的故乡的第一口水。那时候,我是分不出故乡的水有多甜的,长大后,当我第一次回到故乡时,我才知道故乡的水是多么的甜。
有人站在水井边大喊:家云哥!快出来!你儿子来了!嫂子带着你儿子来了!
那个叫家云的爹,早就听见外面的动静了。他家离水井很近。只隔着一丘田。田里的稻子正是金黄。
爹站在门前的阶沿上,目光穿过那层金黄的稻浪,远远地望着我们。稻浪起伏翻滚,爹的心也在起伏翻滚。娘说,你爹是又喜叉怕。
见爹站在那里不动,又喊:家云哥,你还捱什么?还不快来接?(捱,我们读ai,第三声。)
众人都附和:是啊,快来接。
爹就慢慢地走到水井边,笑笑地看看我,又看看我娘,不晓得如何是好。
寨上人说:你还看什么?家云哥,嫂子都把儿养这么大了,你还不快抱下子?
爹傻笑着,在身上搓了搓手,想抱,却米(没)抱。爹局促不安的看看娘,又看了看后面。那是一片竹林。竹林里面掩映着一户人家。那是爹的叔叔婶娘家。人们都晓得,爹是想看他的婶娘和叔叔在不在。爹怕他们不欢喜。尽管竹林的绿色很密很厚,爹还是怕他叔叔婶娘的眼光比竹林还尖还厚。
娘晓得爹的顾虑,指着我爹对我说:喊爹,他是你爹。
我看着爹,“咯咯”地笑。
娘又说:喊爹,喊,爹——
我就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爹。
爹却羞红了脸,还是诚惶诚恐地往后面竹林的屋坎上看。 寨上人就骂我爹:
你还怕什么?你个儿子你不要?快抱屋里去!
是的撒!你到哪里捡这么大个儿子去?抱个人(自己)儿子,还把你吃了?
爹又不安地看了看竹林后面,憋了气,大了胆子,走到背篓边,把我抱了起来。边走边把我亲了叉亲。
记忆中,这是爹唯一的一次亲我。
娘和爹都流下了泪。
进了屋,爹就烧火给我和娘煮饭。文贵二叔到他家拿了两个鸡蛋。那时都穷得卯拖灰,两个鸡蛋,比现在的什么盛大宴会都珍贵。寨上人也挑水的帮着挑水,烧火的帮着烧火,洗菜的帮着洗菜。边看着我边跟我娘讲话。他们很久米(没)见我娘了,心里很是亲热。见我娘把我养了这么大,我还如此可爱,他们心生感激。我们那个寨子,一个寨子都是家务堂(家族)和亲戚。P1-3
在这里只有一位母亲平凡而又顽强的爱,在她面前,所有的伟大与永恒都黯然失色。这位从历史和现实中悄然走来的娘,是所有中国母亲的代表。不但会感动文坛,也会感动中国。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陈忠实
作品真实反映了上个世纪一个湘西女人的艰辛生活和一个儿子的真切情感。一个湘西女人坚韧博大的品质,一个儿子痛彻心扉的追悔,一幅湘西多彩美丽的画卷,都扑面而来,直抵人心,充满了精神的张力和艺术的震撼。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贾平凹
一种久违的悲伤与敬畏——人性中最无私的那一部分和人性中最隐秘的那一部分,都在作品里裸露出来,悲怆难忘。大山深处无声埋葬的逝者,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过失,无不在一次次回想中肃然动容,让人思索。向《娘》和所有中国母亲深深致敬!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阿来
这是一曲献给母亲的赞歌与哀歌。一道道铺满辛酸的生活沟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日常细节,刻绘成既贫穷卑微又伟大高尚、既弱小平凡又强悍坚韧的雕像。审省与追悔,思吟和婉唱,忏悔痛彻心底,愧疚无边无际……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炜
《娘》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作品,比感动更重要的是忏悔。这本来自灵魂深处的忏悔录,不仅有作者对娘的忏悔,更有作者对生活的忏悔,对自己的忏悔。如今,当大家都在作品里和生活中装饰和伪饰自己时,这种解剖灵魂、撕开自己的忏悔,尤为可贵。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刘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