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往事杂忆/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韩国研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延静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关于《往事杂忆》书名。收录延静编著的《往事杂忆》中的文章,题材宽泛,内容多样,但第一篇《半岛杂忆》是主要部分。我们曾在朝鲜半岛工作二十多年,先后任职于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和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在那里遇到的人物、经历的事件和游览的风光,印象深刻,终生难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半岛的人、事、景作了回忆,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国人物,他们的事迹与半岛密切相关。本书第二篇《生活随感》中,不少文章也是回忆性质的,有儿时记趣,有老年感受,有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名人的回忆。考虑到这些,我们以为,本书以《往事杂忆》为书名较为合适。书中的第三篇《旅游见闻》,实际上是本书的附录。

内容推荐

关于文章的排序。延静编著的《往事杂忆》中文章内容涉及方面很多,难以归纳有序排列,故而现在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成书。这样做或许使读者感到有些杂乱和跳跃,但我们又想,也许正因为如此,阅读《往事杂忆》时可能会感到几份轻松和随意,而不致因被固定的内容和题材所束缚而感到枯燥。

目录

第一篇 半岛杂忆

 又见野菊花

 卢泰愚中国寻根

 一位韩国女性的中国情结

 又想起黄秉泰

 空中桥梁

 共同的音乐家

 忆朝鲜几位老领导人

 飞机上的李肇星

 朝美和解路漫漫

 和平之岛

 又见到李洪九

 怀念吴学谦

 权丙铉一家

 李明博赴灾区

 金永南其人其事

 早餐会的回忆

 许嘉璐印象

 韩国国会一瞥

 海滨小城即景

 离不开汉字

 美味参鸡汤

 酸辣可口的泡菜

 宗教能量有多大

 见过博斯沃思几面

 冷面——我的最爱

 官邸做客

 韩服的学问

 民族服饰的魅力

 济州岛石趣

 余音未了

 敬天爱人金大中

 金日成与中国

 使团夫人聚会忆趣

 一墙之隔的邻居

 琳琅满目话义卖

 首尔攀高

 喜看朝鲜足球

 走进SK大厦

 总统的女儿

 赏花遇雨

 我与金汉圭会长

 虎年话虎

 《孔子》何以热播韩国

 特色韩果

 书艺之花

 异国好友马尔彩拉

 忆玄峻极

 克莱柯,嫁到韩国的美国女性

 我的翻译朋友

 延续一面之缘

 又到香山红叶时——忆韩念龙二三事

 忆外交前辈黄华

 中国情

 多彩人生焦志敏

 回望与《东亚日报》交往

 从金泳三“裸捐”说起

 雷洁琼印象

 亲和大度李岚清

 金钟泌其人

 学者外长韩升州

 罗豪才的韩国情结

 酷爱京剧的韩国大使

 老教授的风骨

 老朋友孙柱焕

第二篇 生活随感

 老年心境

 龙虾美味在盱眙

 扬州两把刀

 公园的差异

 父亲的等待

 照相位置的思考

 吃枣怀旧

 绿水江

 新闻的尺度

 杨洁篪喜爱京剧

 海迪,体好吗

 缩短的距离

 上海的气魄

 婚礼话今昔

 根在中国

 乐在其中

 名人荟萃

 戏楼之最

 在哪儿过冬

 春江水暖鸭先知

 难得平常心

 老年的欣慰

 老北京话

 偶遇陈铎

 我的京剧情缘

 爱心无尽——怀念季羡林先生

 栗花沟

 高铁的“诱惑”

 海的城市

 生日思母

 叔父的书缘

 唱戏养生

 通州并不远

 登广州塔

 勿被金牌迷住眼

 我的读书乐趣

 老年邻居

 永葆一颗童心

 世界如此多彩——介绍一套旅游丛书

 八十怎么过

 哈尔滨掠影

 也说生活节奏

 玉簪

 难得淡定

 北戴河往事

 饭馆食客一瞥

 秋色

 又听《渔光曲》

第三篇 旅游见闻

 台湾街景

 听邓丽君

 知本过夜

 台湾观海

 绿荫小街

 樱桃熟了

 多伦多之夏

 在多伦多乘车

 小院遐想

 魁北克晚餐

 观鲸记

 爱德华王子岛记游

 广场之异用

 游加拿大干岛湖

 读《清秀佳人》

 莫斯科的色彩

 墓园艺术

 白夜之趣

 莫斯科地铁“迷路”

 如老友相会——拜访笔友姚船

试读章节

时隔15年,我又来到平壤,在驱车去妙香山的路上,我又看到了野菊花。它长在笔直的柏油路的两侧,粉红、雪白、淡黄的花头,在秋风中摇曳.好像在迎接过往的客人。下得车来,站在半人高的野菊花前,仔细观赏。它不是那样娇艳,但朴实无华;它并非亭亭玉立,但格外坚毅挺拔。一字排开的野菊花.像尽职的守卫者,整齐地站在路的两旁。

我第一次看到野菊花,是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我第一次去平壤,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工作。一次,我与同事乘车前往开城,那是两百多公里的路程,当时还是沙石路面,车子过后扬起薄薄的沙尘。时令已到深秋,树叶开始变黄,但我透过车窗仍然看到,路旁排列整齐的花朵,在寒风中向我们点头致意。停车休息时.我细心察看,花朵不大,花瓣细碎,似菊非菊,沿着公路两侧伸展开去,让彩色铺满路面。身边的同事告诉我,这就是野菊花.专门生长在路的两旁。从此,它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我爱菊花,它在初冬开放,但我更爱野菊花,它除严冬外一年中都可看到。菊花虽然傲寒,但多为人工栽培,室内欣赏,而野菊花终年生长在野外,无人浇灌,不管烈日当头,还是疾风暴雨.它都巍然屹立在路旁。在朝鲜的几年,我每次外出,路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单独采一株拿在手上,花小、叶微、茎细,显得有点孤独单薄,但当它几株、十几株或几十株连成一片时,就会把一幅斑斓的画卷展现在你的面前。

离开朝鲜后,我再没有看到过野菊花。20世纪90年代初,中韩建交后,我到首尔中国大使馆任职。没想到的是,一次驱车去釜山途中,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我又一次看到路旁的野菊花。惊喜之余,下车观赏,它仍像多年前我看到的,一排排矗立在路的两侧,淡雅的颜色,挺拔的身姿,好像还飘出一缕清香。我不禁摘了几个花朵,小心地夹在随身的书中。

朝鲜半岛南北的野菊花.引起我连绵的思绪。半岛人们是爱花的.特别是金达莱。春寒料峭,树木还光秃秃.但在原野上,在岩石缝隙间-就可以看到绽放的粉红色的金达莱了。半岛人们常常以不畏严寒.最先开放的金达莱比喻自己的坚毅顽强性格,或作诗或作歌来赞美它。但我也发现.半岛人们同样喜爱野菊花,这不仅因为它生长在半岛南北方,更因为它花期长.身姿挺拔,色彩斑斓,显示着坚韧不屈的性格。金大中就不止一次称赞它看似柔弱.其实十分坚强。首尔还有一家商厦名字就叫“野菊花”,每日顾客盈门,我有时也光顾那里,吸引我的不仅是五光十色的商品,还有那淡雅而韵味无穷的店名。

现在,我又来到了平壤,而且在去妙香山的路上.又看到了野菊花,几十年的往事一下涌上心头。我直至退休没有离开过朝鲜半岛,我爱金达莱,我爱野菊花,我更爱那里的人们。P3-4

序言

本书收集了我们夫妇近四年来写的散文、随笔、杂文,共130余篇,大多曾在香港《大公报》大公园副刊和内地报纸副刊上发表过。为便于读者阅读,仅作几点说明。

关于《往事杂忆》书名。收录本书中的文章,题材宽泛,内容多样,但第一篇《半岛杂忆》是主要部分。我们曾在朝鲜半岛工作二十多年,先后任职于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和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在那里遇到的人物、经历的事件和游览的风光,印象深刻,终生难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半岛的人、事、景作了回忆,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国人物,他们的事迹与半岛密切相关。本书第二篇《生活随感》中,不少文章也是回忆性质的,有儿时记趣,有老年感受,有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名人的回忆。考虑到这些,我们以为,本书以《往事杂忆》为书名较为合适。书中的第三篇《旅游见闻》,实际上是本书的附录。

关于文章的排序。书中文章内容涉及方面很多,难以归纳有序排列,故而现在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成书。这样做或许使读者感到有些杂乱和跳跃,但我们又想,也许正因为如此,阅读时可能会感到几份轻松和随意,而不致因被固定的内容和题材所束缚而感到枯燥。

我们夫妇在外交部工作四十余年,文章记录了我们的足迹,通过阅读可以不同程度地窥测到我们的成长、经历、性格和爱好。书中的文章没有注明哪一篇是谁写的,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哪一篇出自男性之手,哪一篇又是出自女性之手。出于共同的爱好,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既有个人分工,又有相互合作,常常互为对方文章的第一读者,实际上这本书是我们两人的共同成果。

2012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我们仅以此书纪念这个日子。如果读者阅读本书之后,能在了解朝鲜半岛方面增加一些知识,开阔一些眼界,我们也就感到满足了。

这本书出版要感谢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院长牛林杰、副院长刘宝全的鼎立支持,也要感谢山东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不过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有些文章还发表了一些看法,谬误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

2011年11月8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