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主编为刘凤华。
《家畜环境卫生学》主要特色体现在:1.强调教材内部体系的结合作为一门应用型的专业基础课,强调了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环境控制技术的每一项措施都有据可依。2.具有鲜明的时代与科技特色 一是主要内容与“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无公害养殖生产实践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贯彻到养殖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畜牧场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及畜牧场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等方面,力求体现可持续发展和畜禽养殖观念的更新,强调以畜为本、动物福利及相应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二是将标准化的概念引入本教材,按照畜牧业的国家标准对畜牧场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
上篇 家畜环境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家畜环境与应激
第一节 家畜环境的概念
一、家畜的环境广义的家畜环境是指除家畜机体的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表1-1),包括内部环境和外界环境。内部环境指家畜机体的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生存的条件,即组织间液或细胞外液的物理学的(温度、渗透压)、化学的(化学成分、离子浓度、pH值等)、生物学的(体内微生物)因素,家畜的内环境是相对恒定的,生理学上称为“体内平衡”或“内稳态”(homeostasis)。通常所说的家畜环境,一般是指外界环境。家畜的外界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包括空气、土壤、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学特性。人类社会环境是指与动物生活、生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业制度、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畜牧场生产工艺、饲养管理、对家畜的选育和利用、设备条件、技术水平、产品的储运加工等,家畜的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家畜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靠自身的适应机构(包括动员应激机制)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其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但其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变化超出其适应范围时,则体内平衡遭破坏,生产力和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