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育发展报告(2013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由成都教育发展报告编写组编,本报告力求以社会视角和专家立场,记录成都教育改革和发展,描绘成都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和轨迹。《报告》根据年度教育发展的主线,将成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创新、大事要事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系统归纳和梳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了解成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为人们观察我国地方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标本。《报告》搭建了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科研平台,推进了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紧密结合,对于谋划成都未来教育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报告》也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客观反映群众意愿和呼声,反映出成都市探索“学有良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决心。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大家的辛勤努力,把《报告》打造成汇聚统筹城乡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品牌,以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012年是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第一阶段的总结年,也是第二阶段的开局年。《成都教育发展报告(2013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由成都教育发展报告编写组编,聚焦2012年试验区建设,重点介绍了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理论成果、改革举措、实践成效、热点话题。
全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六个一体化”成都模式是成都市教育改革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结晶;“圈层融合”是教育一体化的丰富和发展;“县管校用”是成都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标化提升”是成都实现城乡中小学城乡均衡发展重大工程;成都教育热点透视选取了“国际化”、“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三个群众关心的话题进行分析,揭示了教育热点的普遍现象、内在规律,并提出了具体举措和建议。
《成都教育发展报告(2013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囊括了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来的标志性事件、核心理念、实践举措,为全国各省市教育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也为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2012试验区聚焦
试验区建设形成的“六个一体化”成都模式剖析
一、成都模式产生的背景
二、成都模式的系统构成
三、成都模式的价值体现
四、成都模式带来的成效
五、成都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六、发展展望
附: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一阶段报告
2012教育综合改革
“圈层融合”——成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丰富和发展
一、区县合作:成都市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模式架构
二、教育公平:成都市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基本理念
三、城乡互动:成都市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本质特征
四、市级统筹、以县为主:成都市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实施策略
五、综合创新:成都市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价值意义
六、深化成都教育“圈层融合”的建议
“县管校用”——成都市推进教师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之举
一、“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教育的时代呼唤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内容核心:科学设计“管”和“用”的职能分工
三、“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推进策略:试点先行、市域统筹、区域推进
四、“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实施成效及价值分析:促进教师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标化提升——成都市城乡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重大工程
一、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背景介绍
二、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具体内容
三、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实施要点
四、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成效与价值
五、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展望
职教立法——成都教育立法实现零的突破
一、成都教育立法是教育治理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教育立法成为成都教育立法的突破口
三、<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的特色
四、成都教育立法的启示
2012热点透视
成都教育国际化热透视
一、教育国际化成为“热点词汇”的因素分析
二、教育国际化是成都教育发展的“正能量”
三、成都市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策略
四、2012年成都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进展
五、成都推进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六、深入推进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考
把脉“入园难”、“入园贵”
一、入园难不难?入园贵不贵?
二、大力推进公益性幼儿园:成都市学前教育的“破冰”行动
三、“破冰行动”中的困惑
四、成都学前教育的展望和建议
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热”审视
一、成都市集中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热”的背景
二、成都市集中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热”的主要做法
三、成都市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热”仍然面临巨大压力
四、成都市进一步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热”的政策建议
附录
附录一:2012年度成都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附录二:2012年度成都市区(市)县教育投入情况监测公告
附录三:成都市区(市)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报告(2012)
附录四: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大事记(2009—2012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