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在日本也叫吴服,听到这个名字,中国人就不禁会想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没错,正是当时日本与东吴的商贸往来,将纺织品和制衣经带到了日本。如今,和服作为日本的一个象征,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至于在中国兴起了“汉服热”。但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小争议,其中之一就是“汉服的标准”。那么,如果你想了解和服在日本的发展之路,就去阅读顾申主编的《和服》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服/认知日本系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
作者 | 顾申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和服在日本也叫吴服,听到这个名字,中国人就不禁会想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没错,正是当时日本与东吴的商贸往来,将纺织品和制衣经带到了日本。如今,和服作为日本的一个象征,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至于在中国兴起了“汉服热”。但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小争议,其中之一就是“汉服的标准”。那么,如果你想了解和服在日本的发展之路,就去阅读顾申主编的《和服》吧。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顾申主编的《和服》。《和服》的内容提要如下: 和服是日本的国服,在形成过程中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文化,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和服,根本找不到中国元素的影子。 和服为直线造型,其用布料门幅须36厘米,用直裁法,再经缝合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和服掩盖了日本人体型的不足,而且适合不同体态的人穿着。其与现代西方服饰有根本区别。 和服不分男、女,不分上、下,只按照组合式样的不同分为长着、羽织、襦袢、带、祷、上衣等。也可以这样说,和服各部分是相对独立的。 目录 第一章 走出裸露 神话 基本服装样式 神的光晕 最早的记载 附件1 “藏”与“露” 第二章 韩、唐之风 仿唐 贵族时代 独特审美价值 附件2 平安时代女性之美 第三章 武士与服饰 幕府特色 将素袄与布衣混淆 豪华绚丽 第四章 基本定型 奠基 定型 附件3 江户和服物语 附件4 女人的天性 附件5 女儿节 附件6 七五三节 第五章 费时?费力? 织造旧事 传统印染 穿针引线 日本色彩史 纹样与模样 集体标志 附件7 日本染织工艺历史 第六章 令当代女性退避三舍? 穿法·场合·举止 不可或缺 附件8 着装禁忌 附件9 七夕 第七章 象征符号 和服与绘画 人形和服 典藏传奇 冲击与创新 附件10 写乐是谁? 附件11 和服典藏场馆 附件12 和服材料短缺 附件13 日本和服借重组提升企业价值 附件14 “中国制造”成主流 试读章节 相传,日本神治时期,伊壮诺尊神在进行“祓除之事”时,便要除去身上的上衣、衿、带等,完全赤裸身体。 很多神出生、居住在高天原,在它的下面是一团旋涡状流体。在众神之中,男神伊壮诺尊、女神伊壮冉尊奉命将流体变成土地。男神伊壮诺尊将矛插入流体,待水滴顺其滴下凝结成自凝岛。随后,男神与女神来到岛上进行繁衍。 神祗生出很多后代,一些从阴道出生,一些则从身体各个部位出生,有的甚至从粪便中出来。其中火神从阴道生出,女神伊壮冉尊也因而被烧死。 她的丈夫、男神伊壮诺尊悲伤至极,他来到黄泉,试图寻找女神伊壮冉尊并带她回到阳间。但此时女神身上已爬满蛆虫,因为羞耻和愤怒,她将男神赶出黄泉。男神伊壮诺尊来到河边,清洗身上的死亡污秽,一些神祗便从他的衣服、眼睛、鼻子里出来,天照大神与暴风雨海神素戋鸣尊就包含其中。 男神伊壮诺尊分配天照大神(太阳女神)在高天原统治天界,派遣素戋鸣尊统治海洋。之后,因为素戋鸣尊恣意妄为,遂被赶出高天原。 在此之前,素戋鸣尊前往高天原,看望姐姐天照大神。因为他的提议,两人共同孕育了一些后代,但因为动机,两人激烈争吵。素戋鸣尊便开始折磨姐姐天照大神,他不仅破坏她的天地,还在她居住的宫殿喷洒粪便,并将剥皮的野马扔进小织屋,令野马冲破屋顶。天照大神不得不躲藏在洞穴里,从此世界失去光明,陷入黑暗。 众神希望天照大神重回天界。他们将一面镜子和一条珍贵的项链挂在树上,之后众神围着一位女神跳脱衣舞并不停狂笑。笑声传到天照大神耳朵里,她非常好奇,就出洞窥视。当她看到镜子和项链后,便上前端详。趁这个机会,众神用石头将洞口堵住,天照大神重新出现在天际。之后,素戋鸣尊被驱逐。 他首先来到出云(今天的岛根县),在那里他经历种种磨难。一次,他杀死一只长有8条尾巴、多次吞食小孩的野兽。在野兽的一条尾巴里,他找到一把长剑,并将剑献给姐姐天照大神,以示悔改。 今天,日本皇位的标志就由剑、镜子、珠宝组成。 大国主命是素戋鸣尊之子,他多次平定荒地,成为真正的英雄。因此,他的兄弟、甚至父亲素戋鸣尊非常嫉妒,屡次陷害、谋杀,欲置其于死地,但都以失败告终。 因此,大国主命的子孙遵照天照大神的建议,推举她的后代成为统治者。神武,天照大神的曾曾孙成为日本第一位天皇。 最早在公元7世纪晚期,日本神话开始有文字记载。之后,分别在公元712年和公元720年,出现专门记录神话的书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天武天皇(673—686在位)曾专门下令进行神话记录、整理工作,以便明确王室的神子地位,令王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令人奇怪的是,虽然出于这样的目的,但在行为、道德、产生方式上,神与人并没有明显区别。 在书中,除去多次出现但未作任何解释的土人外,神话中角色都是神或人与神的后裔。因此就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一个日本人都是神的孩子。而且,在日本王室看来,自己就是至高无上的天照大神后裔,绝不会源自素戋鸣尊。 这两本书所记录的故事来自传说,并不是历史真相。但是,对于学者和观察家来说,这是研究古代日本的重要参考资料。 正是它表现出两大家族的对立、斗争,一方是以天照大神家系为代表,另一方则是以素戋鸣尊家系为代表、以出云为基地,这一冲突最终以后者失败而告终。这恰恰还原出历史的本来面目。但出于政治原因,这些神话故事极力否认出云的实力。公元1984年,在出云发现大量青铜器,共有358件,大于当时日本其他地方的古剑总量,暗示出出云的实际力量。 在神话中,很不可思议、特殊的行为事件,例如“剥皮的野马”,都意指现实中的人与事。 这为人们展现出一个独特的古代日本形象:在那里,暴力与死亡共生,冲动、恣意妄为战胜亲情与理智,兄弟相残,父母随意遗弃骨肉。 杀戮似乎极为寻常。相传,大国主命的兄弟曾劈开一棵大树,在缺口处放入楔子,之后,把他推入其中,拔掉楔子,将其夹死。这些残忍的兄弟还将一只受伤野兔扔进盐水,捞起后风干,令其身体起泡,极为痛苦。还有一个故事,讲述一位王子用不可告人之法,在其兄长大解时将其杀死,之后扯下四肢,随意丢弃。 相较于世界各国神话故事,绝不会出现如此残忍的行为。日本神话独特之处就在于:绝不进行善恶的道德判断,绝不谴责、惩罚不合理的行为,绝不进行道德说教。例如,素戋鸣尊虽因恣意妄为而被驱逐,但未被冠以邪恶之名。神与其后代在道德水准上无任何区别。其行为根据不同情况被称赞或否定,而不是普遍真理或原则,这正是今天很多日本评论家所秉承的行为模式。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具有悠久历史。 我们已无法知道日本列岛人类出现的准确时间。一些学者认为,在距今50万年前,日本列岛已有人类活动,一些学者却认为这一时间应为100万年前。事实上,根据考古发现,日本最早人类化石距今仅3万年。因此,学者们普遍接受“距今20万年前日本列岛已有人类”这一观点。 直到15000年前,即最后冰河时期结束之时,日本才通过一些大陆桥与亚洲大陆连接,这其中就包括北方萨哈林岛(库页岛)、西方对马岛、南方琉球群岛。也就是说,如要移居日本并不困难,因此大量移民涌入,首先是距今3万年前的东亚、东南亚移民,之后是14000年前的东北亚移民。 我们难以还原旧石器时代日本人的生活,当时的海岸线早已被海水占据。可以推想,当时的内陆可能比现存的面积大很多。 今天我们能想象的画面,主要是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猎人和采集者。猎人不仅捕杀野猪、鹿,还猎取象、野牛等大型动物;直到旧石器时期的末期,因为气候变暖和人口数量激增,猎物变得非常稀少,采集者开始寻找各种浆果、坚果。 旧石器时代,几个家庭形成一个团体。人数一般在20-150人左右。在这个团体中,儿童养育是头等大事,很多父母在30岁左右相继去世,成人或长寿者就是这些孤儿的监护人。之后人口数量可能逐渐增加,但不会超过2万人。 作为采集者、游动的猎人,很多团体的居住地随季节而变化。但在这其中,有些群体定居下来,专门从事某项职业,因而导致交易产生。约在公元2万年前,黑曜石(即火山玻璃,主要用来制作工具)是主要交易物品,其影响范围达到150公里之广。主要使用水路运输,船很早就已出现。 石器时代的人通常被称为“洞穴居民”,但在这个例子中,洞穴通常为临时居住地,很少用于长期居住。人们通常使用人造居所,呈开放形态。 著名的旧石器时期遗址包括宫城县高森、枥木县星野、长崎县福井洞穴、东京都调布市附近的野川、群马县岩宿、冲绳县港川等。在港川曾出土一具距今170000年的男性遗骸,其身高约155厘米,可以推知较现代标准,日本旧石器时期人类身材矮小,与东亚其他地区同时期人类类似。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考古学者仍习惯于根据混杂神话故事的史料判断考古发现,如《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因此正确史前体系的建立受到阻碍。目前,日本史前史资料有所增加,但仍有很多未解之谜。直到今天,还未明确日本最早人类是智人还是更早的直立人。 根据考证,神话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类似于历史上日本原始社会时期,这个时期人类生活遗址在日本已发现多处,分布极为广泛,北到北海道,南达九州,贯穿整个日本列岛。 在原始社会,日本人采取群居方式,随季节迁徙,狩猎和采集是主要的生产活动。也就在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加工动物皮毛和树叶,用以抵御寒冷,进入“走出裸露”的时期。 P3-9 序言 日出之国 公元印7年,日本摄政的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为使节访问隋朝,从此拉开了中日两国大规模文化交流的序幕。圣德太子在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之国天子致日落之国天子。通常认为,这便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7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将其国名改为“日本”,即“太阳升起的地方”,成为其正式国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日出之国天子致日落之国天子。这个表述不仅让隋炀帝不爽,我堂堂“中央之国”怎么就变成了“日落的地方”?就是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多少也有些不舒服,毕竟日落虽美,却有几分凄凉。经历了一百多年“日落”历史之后的中国,又多了几分额外的敏感。其实这个表述无外乎是日本追求与中国平等交往的一个夙愿,是否也有淡化“倭国”的意愿,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从中日两国的位置而看,就算日本是“日出之国”,日落也远远不会在中国出现,它应该还要往西,一直到另外一个岛国——大西洋上的不列颠王国。而有趣的是,不列颠王国却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 有人说“日不落帝国”已经是落日了,其实不然,你还要向西看,在美洲大陆,还有着一个盎格鲁撒克逊的传人,说着英语的美利坚合众国。或许有人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也要“日落”了,其实还不然,主宰着世界金融体系的“盎格鲁撒克逊家族”,依然掌握着最多的话语权。要看日落,还要向西。在花旗国太平洋的对岸,从上世纪噼代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出之国”正在经历着“失去的20年”。从日出到日落,日本正在经历着一个轮回。 从日出到日落,上面的文字转了地球一圈,牵出了四个国家——中日和英美。如果说世界上的大国,有哪两个结成对子后最相像,恐怕也只有中日和英美了。中美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陆国家,日英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岛国;中日都写汉字,英美都说英语;中日都是儒学与佛教之国,英美都是基督教国家;中国击退了日本的侵略,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等等。 中日和英美这两对“组合”虽然有很多相同,但却有着致命的不同。英美是世界上最牢固的同盟;他们左右着世界格局,建立着包括金融秩序在内的众多国际秩序;他们是西方的代表。中日虽然“一衣带水”,却纷争不断;他们关系脆弱,相互猜疑;他们的“中日友好”,听上去很美,看起来遥远,摸起来什么都不是;他们各自代表着东方。 长期以来,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中日为什么不能结束纷争,而像英美那样结成同盟呢?作为世界上第二和第三经济强国,以及有影响力的地区大国,中日的联合不是能给自身甚至整个东方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吗?经过观察,我发现,虽然中日两国的交往有20噼的历史,然而对于现代的中国人与曰本人而言,双方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彼此都用“过时”、“固有”的眼光看待着对方。“中目友好”大多是官方层面的“秀”,民间了解与沟通的渠道并不畅通。这直接导致了两国官方努力了数十年的“友好成果”,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摩擦而灰飞烟灭,毕竟两国政府谁也无法忽视来自民间的怒火,哪怕这些怒火有时候是非理性和不成熟的。 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的年轻人提起日本,无外乎“侵略者”、“动漫”、“AV女郎”等等少数几个刻板的印象。中国方面对于日本的研究以及出版与日本有关的图书,都远远不及对欧美那么热衷。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居,作为一个特点鲜明,并有着巨大成功经验和惨痛失败教训的国家,无论今后是中国的同盟,还是朋友,抑或是对手甚至敌人,都需要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去深入地了解。这也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初衷。 本套丛书的整体构思来自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为了管理战后的日本,美国政府委托本尼迪克特做一份日本社会和日本国民性的调查分析报告。虽然有人对这本书内容的合理性存在质疑,但自1946年正式出版以来,此书便在美国和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先后印了几十次。 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谦恭温和,崇奉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却又同时具有耽美特征,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灵又顺从灵活,忠诚守信时又出尔反尔,勇敢而怯弱,保守而尚新,如此这般。”这段惟妙惟肖的描述,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菊”代表文,“刀”代表武。本套丛书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尽可能地向读者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的日本。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也愿意为中日的文化交流做一些微薄之力。在《武士》《忍者》相继出版之后,《艺伎》《浮世绘》和《相扑》也陆续和读者见面了。本次推出的三本书,《棋道》《茶道》与《和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三种文化,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但对现代围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日本。虽然在近些年的世界围棋大赛上,韩国和中国的成绩要好于日本,但谁也不能否认,两国在现代围棋上都深受日本的影响。日本围棋讲究棋型,注重围棋的“美感”;韩国围棋讲究搏杀,强调围棋的“胜负”;中国围棋吸收了日韩两国的特点,再一次体现出了“中庸”。那么,如果你想领略围棋之美,就去翻开《棋道》吧。 茶叶同样源自于中国。虽然有人说,茶叶的最早种植国除了中国,还有印度等,但真正将茶叶推广到全世界的,却非中国莫属。而在茶叶传入日本之后,饮茶演化成日本特有的茶道,并最终成为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那么,如果你想了解日本式的“极致”,就去打开《茶道》吧。 和服在日本也叫吴服,听到这个名字,中国人就不禁会想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没错,正是当时日本与东吴的商贸往来,将纺织品和制衣经带到了日本。如今,和服作为日本的一个象征,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至于在中国兴起了“汉服热”。但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小争议,其中之一就是“汉服的标准”。那么,如果你想了解和服在日本的发展之路,就去阅读《和服》吧。 本套丛书如今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愿今后能有更多的相关书籍奉献给读者们。 最后,感谢青岛出版集团董事长孟鸣飞先生和责任编辑杨成舜先生,没有他们的鼓励与帮助就没有这套书的问世。 顾申 2012年3月于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