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经典》由刘德润、刘淙淙编著。
看电影,就是看人生。电影融入了人类的幻想与梦想,是20世纪诞生的最辉煌的艺术。重温日本百年电影经典,就是重温日本近现代风起云涌、悲喜交集的历史;电影中那些或绚烂或悲壮或梦幻的镜头,让我们体验充满悲欢离合的多味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电影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刘德润//刘淙淙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日本电影经典》由刘德润、刘淙淙编著。 看电影,就是看人生。电影融入了人类的幻想与梦想,是20世纪诞生的最辉煌的艺术。重温日本百年电影经典,就是重温日本近现代风起云涌、悲喜交集的历史;电影中那些或绚烂或悲壮或梦幻的镜头,让我们体验充满悲欢离合的多味人生。 内容推荐 《日本电影经典》由刘德润、刘淙淙编著。 《日本电影经典》讲述了: 随着镜头,我们一同去赏云霞,赏樱花,赏流萤,赏红叶……随着镜头,我们侧耳去听潮,听风,听泉,听雨……时而金戈铁马,猛士如云,烽烟四起,断壁残垣;时而竹笛玉箫,歌舞升平,斯人憔悴,如慕如怨。银幕上,百年风云,动荡不已,几度浩劫,灾难空前。银幕下,千年兴衰,山河依旧,新潮汹涌,传统延绵。 日本导演们,充满诗意地描写着感伤之爱,或称之为母爱,并让这种爱与风景、大自然的抒情性相结合。这样,就磨练出了他们细腻的感性。 目录 第一篇 无声电影与第一次电影黄金时代(1910-1938年) 1.《忠臣藏》(1910年) 2.《十字路》(1928年) 3.《飞瀑》(1933年) 4.《浪华悲歌》(1936年) 5.《祗园姐妹》(1936年) 6.《爱怨峡》(1937年) 7.《人情轻如纸气球》(1937年) 第二篇 战争时代的日本电影(1938-1945年) 8.《爱染桂树》(1938-1939年) 9.《马》(1941年) 10.《美好年华》(1944年) 第三篇 战后重新出发(1945-1950年) 11.《我的青春无悔》(1946年) 12.《绿色的山脉》上、下集(1949年) 13.《罗生》(1950年) 14.《拂晓逃兵》(1950年) 15.《待到重逢日》(1950年) 第四篇 第二次电影黄金时代(1951-1960年) 16.《真空地带》(1952年) 17.《西鹤一代女》(1952年) 18《姬百合之塔>(1953年) 19.《雨月物语》(1953年) 20.《东京物语》(1953年) 21.《请问芳名》(1953-1954年)上下集 22.《地狱》(1953年) 23.《七武士》(1954年) 24.《二十四只眼睛》(1954年) 25.《缅甸竖琴》(1956年) 26.《纯爱物语》(1957年) 27.《楢山小调考》(1958年) 28.《大火》(1958年) 29.《板车之歌》(1959年) 30.《野火》(1959年) 第五篇 低谷岁月(1960-1980年) 31.《青春残酷物语》(1960年) 32.《裸岛》(1960年) 33.《宫本武藏》(1961-1965年)1-5集 34.《剖腹》(1962年) 35.《秋刀鱼的味道》(1962年) 36.《日本昆虫记》(1963年) 37.《砂女》(1964年) 38.《饥饿海峡》(1964年) 39.《红胡子医生》(1965年) 40.《雪国》(1965年) 41.《白色巨塔》(1966年) 42.《情死天网岛》(1969年) 43.《男人的烦恼》系列电影(1969-1995年)3集 44.《生死恋》(1971年) 45.《忍川》(1972年) 46.《砂器》(1974年) 47.《伊豆舞女》(1974年) 48.《山打根八号妓院望乡》(1974年) 49.《浮华世家》(1974年)上下集 50.《绝唱》(1975年) 51.《金环蚀》(1975年) 52.《犬神家一族》(1976年) 53.《追捕》(1976年) 54.《幸福的黄手帕》(1977年) 55.《人性的证明》(1977年) 56.《吟公主》(1978年) 57.《啊,野麦岭》(1979年) 58.《银河铁道999))(1979年) 59.《远山的呼唤》(1980年) 60.《影子武士》(1980年) 61.《茨冈之歌》(1980年) 62.《古都》(1980年) 63.《天平之甍》(1980年) 第六篇 走向21世纪(1981年-) 64.《泥河》(1981年) 65.《蒲田进行曲》(1982年) 66.《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年) 67.《战场上的圣诞快乐》(1983年) 68.《W的悲剧》(1984年) 69.《天国车站》(1984年) 70.《乱》(1985年) 71.《龙猫》(1988年) 72.《敦煌》(1988年) 73.《天与地》(1990年) 74.《遥远的落日》(1992年) 75.《情书》(1995年) 76.《谈谈情、跳跳舞》(1996年) 77.《失乐园》(1997年) 78.《焰火》(1998年) 79.《午夜凶铃》(1998年) 80.《铁道员》(1999年) 81.《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 82.《初恋》(2000年) 83.《千与千寻》(2001年) 84.《千年之恋光源氏物语》(2001年) 85.《相约在雨季》 86.《谁也不知道》(2004年) 87.《在世界中心呼唤爱》(2004年) 88.《春雪》(2005年) 89.《日本沉没》(2006年) 90.《只是爱着你》(2006年) 91.《太阳之歌》(2006年) 92.《松子被嫌弃的一生》(2006年) 93.《恋空》(2007年) 94.《入殓师》(2008年) 95.《挪威的森林》(2010年) 试读章节 8.《爱染桂树》 导演 野村浩将 松竹公司出品 1938—1939年 主要演员 田中绢代饰高石胜枝 上原谦饰津村浩三 高石胜枝是一位美丽的女护士,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还带着一个孩子。渐渐地,她和医院院长的公子、诚实的青年医生津村浩三相爱了。本片描写了他们经过了无数误解,终于结为夫妻的浪漫爱情故事。影片充满甜蜜的、常有磕磕绊绊而失之交臂的情节。这部通俗恋爱剧在战争年代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爱染桂树》中的“爱染”,是指津村家祖坟所在地的东京谷中的菩提寺、永法寺中的爱染堂。这里供奉着专司人间男女爱欲烦恼、悲欢离合的神灵“爱染明王”。桂,是指寺院中的那棵桂树。胜枝与浩三曾在这棵喜结连理的树下为爱情而山盟海誓。如今日本各地的爱染堂中,每天都聚集着为祈祷爱情圆满而来的青年男女。 高石胜枝不得不将孩子寄放在姐姐那里,隐瞒了自己结过婚、有孩子的经历。她应聘到一家大医院做护士,住在医院的单身宿舍里。医院规定招聘护士只限于独身女性。因此,她只好将有孩子的事实隐瞒起来。但后来却被同事们发现,闹得尽人皆知。一开始,护士们都责怪她破坏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她难过地将自己不得不一面养育孩子、一面工作的情况和盘托出。这样一来,大家反而全都变得对她十分同情。后来,护士们一致团结起来,开展斗争,反对压制人权的野蛮规定。 本片是战前日本最成功的恋爱电影,在日本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部典型的由误会产生喜剧效果的作品。男女主人公经过许多误会与磨难,终于结为夫妇。影片中的插曲《旅途夜风》也风靡一时: 踏过落花,穿过风雨。 男儿朝人生旅程一路远去。 别哭了,眼泪汪汪的鸟儿啊, 我独自走在比缸山的月光里。 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本片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描写了日本女性的觉醒,与封建雇主般的院长展开了维护正当权利的斗争。 对于我国观众来说,晚年的田中绢代(1909—1977)在《望乡》(1974年)中扮演的阿崎婆又老又丑的可怜形象十分令人难忘。田中绢代3岁时,经营和服店的父亲去世,家里的佣人卷走了父亲所有的资金逃匿,一家人立即陷入贫困之中。早在童年与少女时代,田中绢代便已尝尽了人间辛苦。16岁时。她成为日本最早的女演员之一。田中绢代年轻时扮演了无数催人泪下的恋爱故事的女主角,在全国拥有庞大的影迷群。临死的前一年,她患上脑肿瘤,住进东京御茶水的顺天堂医院。在她住院的70多天里,报纸等媒体每天报道田中绢代的病况,牵动着崇拜者的心。最后,她还是成为不归之客。田中绢代经过50年的努力奋斗,一共出演了250多部电影。她经历了20世纪日本电影史上的各个发展阶段。她获得过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这三个权威大奖。 年轻时,田中绢代曾与导演清水宏(1903—1966)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离婚后一直独身。她死后魂归故里,遗骨埋在故乡山口县下关市。为了便于影迷们吊唁,田中绢代的部分骨灰葬在了东京之南的镰仓圆觉寺。 9.《马》 导演 山本嘉次郎 东宝公司出品 1941年 主要演员 高峰秀子饰小野田阿稻 藤原鸡太饰父亲 竹久千惠子饰母亲 这是东北地方一户贫穷农家中发生的故事。阿稻是一个非常喜欢马的小姑娘,她负责照料着一匹怀孕的马。虽然父母都曾经因生活困难而极力反对她养马,但却被她的热情所感动。于是,全家都开始热心地照料这匹母马。冬天,马生病了,有人说:“一定要让它吃青草。”于是,阿稻跑到很远的地方,从积雪下面挖掘青草背回来喂马。不久之后,阿稻的辛劳有了可喜的结果,母马生下了一匹健壮的小马驹。可是,父亲打算将这匹小马卖掉用以还债。阿稻央求父亲千万不要卖掉小马驹,宁愿自己去当纺织女工挣钱来替父亲还债。阿稻离家进了工厂,拼命工作,为的是让父亲能有钱将小马驹赎回来。 当她从工厂回来时,一匹正在放牧的小马一步步向她走来,在她身上磨蹭亲昵。这正是阿稻日夜想念的心爱的小马。当小马驹长到两岁时,阿稻不得不奉命将它牵到马市上供军队挑选。阿稻的小马不幸被作为军马征购了。心爱的小马离开的那一天,阿稻姑娘拼命地奔跑,一路追赶着运走那匹心爱小马的火车。 正是: 幼驹无辜,赤胸何当赴死地; 少女有泪,徒手哪得挽狂澜。 《马》是高峰秀子少女时代的代表作品,影片描述了一个淳朴感人而又不落窠臼的故事。高峰秀子出色的表演,加上故事中的反战思想,使这部电影获得了空前成功。阿稻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小马上战场,拼命地追赶火车的镜头,让人想起无数的亲人送子弟奔赴侵略战争前线当炮灰的情景。那种依依不舍、生离死别、肝肠寸断的场面至今还深刻地留在无数老一辈日本人的心中。 这部电影作了一个奇特的尝试,由四位摄影师分别担任四季场面的摄影。一年四季的鲜明景色,由于摄影师的个性不同而拍摄得各具特色。 民居、新年雪屋、童谣……本片直接捕捉到了东北地区人们的生活,作为民俗志、风情诗来看,也是十分出色的。 惟高峰秀子(1924—2010)出生于北海道函馆市,日本电影史上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歌星,随笔作家。7岁时开始在电影《母亲》中扮演角色。她的一生,走过了从儿童演员、少女明星、青春偶像到表演艺术家的辉煌道路。1979年退出影坛,专心于写作。 山本嘉次郎(1902—1974)生于东京,庆应大学毕业。他自幼酷爱话剧、电影、西洋歌剧。1921年,登台演出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二年,山本创办“无名演员协会”,开始了演艺生涯。1923年,他正式进入电影界,担任编剧、导演。山本嘉次郎从《马》的拍摄现场就言传身教,培养出了黑泽明这样的国际影坛大师。 P27-31 序言 日本电影小史 拙著《一生必读的日文电影故事》2011年2月已由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那是一部日汉对照的注释读物,对象是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全书共选入了58部日本电影。写完那本书后仍然深感意犹未尽,想再写一部介绍日本电影全貌和历史的书。删除原书中的电影故事日文原文、语法词汇注释和电影日文对白,给我留下了更多自由驰骋的空间。本书是对日本电影百年经典作品的巡礼与赏析。根据这一新标准,对电影进行了重新选择,并且将电影故事与赏析部分进行了较大的改写。新书选取的94部(集)电影,按照年代顺序,将日本电影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电影,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优秀电影,特别是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又深受我国广大观众、青年学生喜爱的电影介绍给更为广泛的读者。重温日本百年电影经典,就是重温日本近现代风起云涌、悲喜交集的历史。书中选入的十余部历史题材的电影,还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古代历史画卷中的几个或绚烂或悲壮或梦幻的场面。 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第二年就被引进日本。尽管最初的电影只是简单短小的纪实片,人类却由此开始进入了造星时代、造梦时代。电影将文学、舞台表演、美术、音乐、特技等融为一体。更重要的是,电影充分融入了人类的幻想与梦想,成为诞生于20世纪的最辉煌的艺术。 一、无声电影与第一次电影黄金时代1910—1938年 1896年11月,日本军火商高桥信治从欧洲进口了电影机,在神户的“神港俱乐部”举行了首场放映。 1898年,日本拍出了自己的电影。如惊险片《地藏妖怪》、《诈尸》,艺术片《艺伎的手舞》、《赏红叶》等。最初的电影被称作“活动写真”,这个名称一直使用到1920年前后。 1903年,东京浅草出现了日本第一家电影院“电气馆”。第二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向中国东北战场派遣了电影摄影班。 1908年,日本拍摄出第一部故事片《本能寺大战》。 1909年,吉泽商会发行了电影杂志《活动写真界》,专门宣传、介绍电影动态,发表电影评论。 1912年,横田商会、吉泽商会等四家电影公司合并为“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简称“日活”,成为日本第一家专业的电影制片公司。它的创立比美国好莱坞公司仅仅晚了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好莱坞电影大量进入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松竹电影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电影表演艺术学校“俳优养成所”,引进好莱坞的明星体制。日本电影进一步商品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艺术水平。 无声电影时代,西方主要是采用字幕进行解说和表现人物对话。而日本的电影院雇用男女配音演员现场配音、解说。电影主题歌也由配音演员现场演唱。他们被称为“辩士”或“活辩”(活动写真辩士)。辩士身着西洋礼服,男“辩士”还头戴高高的西洋平顶礼帽。从中世时代起,日本就出现了琵琶法师的说唱艺术,江户时代,“落语”(日本式单口相声)、“讲谈”(日本式评书)等口头表达的艺术达到完美洗练的高度。日本电影院中“辩士”的活跃,有其民族传统与渊源。很多观众不单是来看电影,而是因为成了某某“辩士”的粉丝,反复前来捧场。由于“辩士”出色的配音与演唱,他们会常常收到痴男怨女写来的情书。当时的电影海报上不但要印上演员的剧照,还要印上“辩士”的姓名和照片。 1923年1月8日推出的新年无声电影《船夫小调》(主演栗岛澄子 岩田祐吉),其主题歌低回婉转,缠绵悱恻。每次放映时,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男女辩士齐声合唱,《船夫小调》立即风靡日本:“我是河滩上枯萎的芒草,你也是河滩上枯萎的芒草。在这世上,我们不能开花,两棵枯萎的芒草……” 这一年的9月1日正午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东京所有电影公司几乎都被夷为平地。只有位于关西京都的“日活太秦摄影所”等电影公司还能继续拍摄电影。 日本制作有声电影的尝试始于1902年。河浦谦一曾将同声播放的唱片引进了电影院。1927年,从美国引进了有声电影技术,1931年,出现了加上字幕的电影。1935年,有声电影技术日趋成熟。但由于经费、技术等问题,直到1938年日本还在继续拍摄无声电影。 1920年代,日本的电影年产量已经达到400部,同期上映的外国电影有80—100部,名副其实地迎来了日本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以位于东京银座的“金春馆”、新宿的“武藏野馆”为首的电影院遍布日本城乡各地。 1926年,衣笠真之助导演了日本第一部前卫派电影《疯狂的一页》,1928年拍出的《十字路》走出国门,在欧洲获得广泛好评。 1930年,电影《歼灭》(『擎溅』)问世,纪念日本海大海战25周年。由海军中将小笠原长生的儿子小笠原明峰担任导演。一时间,宣扬军国主义与武士道精神的电影甚嚣尘上。 由于大正时代以来的日本女权运动的影响,日本电影与日本文坛遥相呼应,也开始关注女性的命运。1936—1937年,沟口健二导演了女性三部作《祗园姐妹》、《浪华悲歌》、《爱怨峡》。 二、战争时代的日本电影1938—1945年 这段时期出品的主要是有关战况的新闻片和鼓吹侵略有功的故事片。随着战局的恶化,电影产量逐年下降,到了1945年,只有26部。 侵华战争时期,田坂具隆导演来到中国战场,1938年拍摄了故事片《五个侦察兵》。在军国主义的淫威下,田坂由一个左翼人道主义的电影人转变为侵略战争帮凶。同年,这部电影在同是法西斯国家的意大利获奖。1939年,他又拍摄了故事片《土地与士兵》,在肯定侵略战争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的激烈残酷,日本兵在泥泞中艰难行军,阵亡炮灰的火葬仪式…… 可是,也有龟井文夫这样具有反战思想的导演,1939年拍出了电影《战斗的士兵》。该片没有通过军部审查,不能公开放映,而导演本人也锒铛入狱。电影中没有出现所谓皇军勇敢战斗的镜头,而是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军的坦克在燃烧的大地上横冲直闯、日军疲惫不堪等场面。同时还反映了中国农民顽强的生存状态。电影开始时,没有鼓励士气的口号,只有一句暧昧的字幕:“皇军正在记录历史。”军部审查员与特高警察都认为这句话是在嘲讽。 战争时代,也有获得成功的恋爱电影。如1939年,野村浩将导演的《爱染桂树》,吉村公三郎导演的《暖流》,虽然引起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但很快就淹没在军国主义的浪潮之中了。这时,也有电影人将目光投向艰难困苦的农民。如内田吐梦导演的《土地》(1939年)、丰田四郎导演的《大日向村》(1940年)介绍日本长野县贫穷山村的村民移民到中国东北地区的真实故事。这是日本侵华政策的一环,移民“满洲国”,强占中国农民的土地。山本嘉次郎导演了具有反战思想的《马》(1941年)…… 三、战后重新出发1945—1950年 战败投降后,直到1952年,日本的电影产业处于美国占领军的监控之下。那些曾经拍摄过鼓吹侵略战争电影的人被驱逐出电影界。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电影与战后文坛一样,出现了反思军国主义罪恶与暴行、呼吁和平的热潮。 1945年,电影《微风吹拂》中,由并木路子演唱的轻快活泼的主题歌《苹果之歌》很快风靡全国。当时,19岁的并木路子在战争中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她的歌抚慰着人们悲伤的心,慢慢地熨平了战争的创伤。那些身披毛毯、无家可归的人,那些在废墟上徘徊的人,那些挤火车到农村去用衣物与首饰换粮食的人,都在传唱《苹果之歌》:“我亲吻红红的苹果,默默地望着蓝天。苹果虽然一言不发,我能明白苹果的心。苹果呀多么可爱,可爱的苹果……” 战后的民主主义运动中,一批进步电影相继问世,如:黑泽明导演的《我的青春无悔》、今井正导演的《绿色的山脉》…… 四、第二次电影黄金时代1951—1960年 《罗生门》(1951年)、《西鹤一代女》(1952年)等一大批日本电影在国内与国际电影节上相继获奖,迎来了第二个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60年,日本电影年产量547部。 1954年起,大批文学名著被搬上银幕:有岛武郎的《一个女人》、井上靖的《花与波涛》、林芙美子的《流浪记》、田宫虎寅的《足摺岬》、森鸥外的《山椒大夫》、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文学与电影开始步入蜜月时代。畅销小说《请问芳名》开始是在电台广播,拥有无数的热心听众,1953年拍成电影后更是风靡全国。 1958年,日本电影的国内观众人数达到顶峰的十一亿两千七百万人。但从此开始出现急剧衰落。 五、低谷岁月1960--1980年 1960年起,日本电影进入低谷时代,举步维艰。1963年的电影观众滑落到1958年的半数以下,累计只有五亿人次。1971年,公开放映的电影只有367部。其主要原因是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1953年,日本就开始了电视广播。1959年,皇太子明仁与美智子皇太子妃殿下的结婚典礼通过电视直播,使得电视机供不应求。1964年,‘日本举办了第39届东京奥运会,电视机普及到全国城乡的每个家庭,电影市场进一步萎缩。 “低谷岁月”里,日本的色情电影生意兴隆。早在1959年,新东宝电影公司的社长大藏贡就提出了所谓的“粉红色电影”的路线。一些电影人不得不开始拍摄三级片以维持生计,脱衣舞女郎一条小百合主演的电影曾风靡一时。 “低谷岁月”的含义,主要是指日本电影在电视传媒的冲击下,票房收入锐减。而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拍出了不少具有高度艺术水平、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这些电影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得大奖,永留史册,如《裸岛》、《剖腹》、《砂女》、《红胡子医生》、《替身武士》、《茨冈之歌》等。 更多的电影人不去走“粉红色电影”路线,而是努力拼搏,坚持走堂堂正道。1960年,导演大岛渚将法国电影的新浪潮手法引进了日本。 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有分别根据山崎丰子的《浮华世家》、石川达三的《金环蚀》改编的同名电影。这两部电影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继问世,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地针砭日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政界与财界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腐败与黑幕。这两部电影所揭露出来的日本社会的丑恶现象,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特别是1980年前后,一批优秀的日本电影走上中国银幕,在中国观众中掀起了狂热浪潮,如《追捕》、《生死恋》、《望乡》、《吟公主》等。高仓健、中野良子、栗原小卷等演员成为中国观众心中耀眼的明星。 六、走向21世纪1981—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电影泡沫经济崩溃,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等电影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日本电影界迎来了后现代主义时代。电影人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力图创新。各国电影界出现的“模仿”、“恶搞”等手法,都不能使电影真正冲出困境,走上新路。一批日本新导演历尽艰辛,逐步冲破了旧的束缚,开拓出电影的新天地。日本电影逐步适应了电视、互联网时代的环境,磨练出求得生存的能力,走出低谷,稳步发展。首先,减轻出资方风险的制作委员会方式稳定地扎下了根。曾经是对手关系的“电影”与“电视”,以媒体组合的形式紧密结合,增添了强大的宣传力量。新形势要求电影人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在掌握观众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制作。只有那些出自人内心真情的作品,才能打动人,这才是电影和一切艺术的真正出路。 电影还有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走向世界。 中日合作拍摄了故事片《望乡之星》(1982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年)、《敦煌》(1988年)、《天地英雄》(2003年)、《暖》(2006年)、《千里走单骑》(2005年)等,获得两国人民的好评,也在国际上取得成功。 日美合作拍摄了《虎!虎!虎!》(1970年)、《艺伎回忆录》(2005年)、《硫黄岛家书》(2006年)等电影,较为客观地回顾历史,反思战争,向西方介绍日本传统文化。 可是,1998年东映公司耗资15亿日元炮制出一部右翼电影《尊严——命运的瞬间》。电影中,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公然叫嚣:那场给亚太地区各国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的侵略战争是“自卫之战”,“解放亚洲之战”。这部电影的出现绝非偶然,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未散,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绝不能放松警惕。 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对电影业带来了直接影响。不少电影院、制片公司纷纷关门歇业。 七、新偶像电影 高仓健、栗原小卷、中野良子等日本影星是老一辈中国观众心中的偶像。2000年前后,日本银幕上出现了一大批新偶像,他们富于时代气息的青春靓丽形象与气质,超凡脱俗的演技,博得国内外广大年轻影迷的认同与追捧。中山美穗、竹内结子、广末凉子、玉木宏、柏原崇、宫崎葵、常盘贵子、木村拓哉、新垣结衣、黑木明纱等人则成为新一代中国青年热爱的新偶像。 20世纪90年代,日本电影的年产量始终徘徊在200部左右。1994年开始,长期以来不断减少的电影院数量开始缓慢回升,到1998年,电影院达到1988家。同时,1996年,电影年产量达到289部,但观众人数只有一亿一千九百五十八万人次。1998年,增加到一亿五千万人次。 经过不懈努力,“2006年度日本电影票房收入的市场比率时隔21年终于超过了外国电影。”人们认为,日本电影真的开始复苏了。 从上世纪后半叶起,除了号称电影皇帝的黑泽明、大岛渚等老一代导演继续谱写着辉煌之外,一大批年轻导演、演员迅速成长起来。1980年代以来,活跃在影坛的著名导演有山田洋次、今村昌平、北野武、岩井俊二、河濑直美等。 值得注目的是宫崎骏等人的漫画电影。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与人物形象,反思、批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缺陷,关怀人类的未来。拥有从儿童,直到青壮年、老年人的广泛观众。日本的漫画电影不但走向了世界,还成功地与现代传媒与市场结合,成为日本影坛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日本电影界的影片发行部数稳定在超过400部的水平上,票房收入也达到1000亿日元前后。”“2008年的观众动员人数为一亿六千零四十九万人。” 日本电影与世界电影浪潮一起同步发展。日本近代文坛上的各种流派都与电影发展史同步,相辅相成。国外的各种流派都在日本电影中留下了影响和痕迹。日本电影也吸收了不少欧洲、美国元素。黑泽明的《乱》是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的移植翻版,’《七武士》明显具有好莱坞影片的商业特色。山田洋次的《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都脱胎于美国电影与小说。 日本电影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那就是传统美、女性美、自然美。特别是日本民族敏锐而丰富的感性,通过视觉与听觉,细腻地感受,把握着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与人们内心的丰富感情。日本电影导演增村保造(1924—1986)上世纪50年代在意大利留学时,曾用意大利语写过《日本电影史》。他说:“日本导演们,充满诗意地描写着感伤之爱,或称之为母爱,并让这种爱与风景、大自然的抒情性相结合。这样,就磨炼出了他们细腻的感性。”“可以得出结论说:日本电影具有诗意之美,它不是那种外向的男性气质,而是女性的,富于感情的素质所形成的特色。”他还反复强调日本电影的“宿命论,热爱自然,残虐性,细腻的美感,神秘主义,还有表现这一切的不紧不慢的时间感觉”。 随着镜头,我们一同去赏云霞,赏樱花,赏流萤,赏红叶…… 随着镜头,我们侧耳去听潮,听风,听泉,听雨…… 青山如黛,飞瀑如练,红叶如燃,白雪如梦。 莺飞,鹤鸣,细雨,落樱。 遥望海天:潮涨潮落,水天一色,云舒云卷,姿态万千。 俯瞰群山:层层叠翠,古道蜿蜒,小桥流水,篁竹声喧。 时而金戈铁马,猛士如云,烽烟四起,断壁残垣。 时而竹笛玉箫,歌舞升平,斯人憔悴,如慕如怨。 银幕上:百年风云,动荡不已,几度浩劫,灾难空前。 银幕下:千年兴衰,山河依旧,新潮汹涌,传统绵延。 本书资料提供:田中富子,宇野雄二,杨超,胡瑞祥,尚学艳。 感谢青岛出版社,感谢杨成舜编辑为本书的策划、出版而付出的长期不懈的辛勤努力。 欢迎广大读者、同行提出批评与宝贵意见。 刘德润 2010年7月一稿 2011年4月二稿于牧野古乡 赐教处:电子邮箱liude302@yah00.com.cn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