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由生民无疆所著,畅销书作家成君忆作序推荐的好看的历史书,颠覆你印象中的“西方文明”。
西方自古就比中国强吗?西方一直就是那么文明吗?看过本书,你才明白,原来“西方文明”曾被“专家们”精心包装过。
本书部分文字在“天涯论坛”发表后,被网友誉为“超级神帖”,引发网友激烈争论。
凤凰、新浪、腾讯、网易等国内众多网络媒体竞相关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生民无疆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由生民无疆所著,畅销书作家成君忆作序推荐的好看的历史书,颠覆你印象中的“西方文明”。 西方自古就比中国强吗?西方一直就是那么文明吗?看过本书,你才明白,原来“西方文明”曾被“专家们”精心包装过。 本书部分文字在“天涯论坛”发表后,被网友誉为“超级神帖”,引发网友激烈争论。 凤凰、新浪、腾讯、网易等国内众多网络媒体竞相关注! 内容推荐 《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由生民无疆所著,西方已明显强于我们两个世纪,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始终优于我们。事实上,近2500年来,我们至少在前2000年绝对领先于西方。 历史是一块山地,不是平面,更非直线。院士的父母也许是文盲,富豪的儿女可能沦为乞丐。因贫困而怪罪祖宗,那叫无能;辱骂祖宗,则是不肖。强者之路,是以赶超为目的,应认真研究强者,并挺直腰板、不卑不亢地学习强者,以实现自身的真正强大,而不是以奴才心态,卑微地模仿,并一味美化强者。 《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西方文明的独特视角,透过这一视角,相信大家会对西方文明有个全面了解,并对我们自己的文明怀有敬意! 目录 第1章 子虚乌有的“古希腊文明” / 7 村庄联合体 / 9 愚昧、野蛮、封闭 / 10 希腊经济发达吗? / 13 繁荣的“东方” / 15 希腊化还是波斯化? / 17 希腊拿什么搞科研 / 20 希腊科研无目的? / 22 拷贝来的希腊“学说” / 23 值得玩味的“巧合” / 25 智慧来自东方 / 26 莫把评书当历史 / 29 依依惜别原始社会 / 32 苏格拉底为什么“反民主” / 36 第2章 独裁与野蛮的古罗马 / 39 罗马议会的悲喜剧 / 40 “八旗子弟”的天堂 / 43 武夫的黄金时代 / 45 罗马的“海军” / 46 赤字外贸的工商业 / 47 “自治”的“城市” / 50 罗马城:古今第一的“休闲城市” / 52 罗马的教育:“军事训练” / 54 罗马的科技:“成就很少” / 57 可怜又可嫌的东罗马 / 58 人性澌灭的时代 / 61 血腥刺鼻的罗马法 / 63 第3章 中世纪:文盲武夫的时代 / 67 日耳曼人走出丛林 / 68 大师白描中世纪 / 70 田园牧歌时代 / 73 文盲时代 / 75 无国都时代 / 78 细胞裂变时代 / 80 神权时代 / 83 无货币时代 / 86 十字军东征与全盘“阿化” / 88 披裹羊毛学经商 / 90 西方的经济强国 / 94 第4章 海洋文明——血腥扑鼻的伪概念 / 97 西欧:阿拉伯海盗的乐园 / 99 肩扛十字学海盗 / 102 寻找“软柿子” / 105 阿拉伯人:欧洲海盗的师傅 / 108 暴富暴穷的黑帮老大 / 111 英国:民间海盗转向国家海盗 / 115 法国:醒得晚动作快的海盗 / 119 真实的海洋文明 / 122 中国的海洋文明 / 128 “海洋文明”与“怀柔来远” / 133 “海洋文明”带给中国什么 / 138 第5章 商业文明——端着刀枪做生意 / 143 儒家重农也重商 / 144 宋朝:“成熟的资本主义” / 146 不比不知道 / 149 哥伦布交换 / 151 “哈洋族”缺少饿肚子 / 153 欧洲人的新农庄 / 158 暴发前夕的英法工商业 / 162 仗剑经商,强买强卖 / 163 法国:变革与工商业 / 170 中英自由贸易 / 173 数字游戏与“商业文明”的启示 / 177 第6章 科技文明与“李约瑟难题” / 181 希腊文化无需“复兴” / 182 天上掉下个牛顿 / 183 “文艺复兴”与阿拉伯学派 / 184 拜师学艺 / 186 再说牛顿 / 189 文艺复兴:复兴的是文艺 / 190 宗教改革的价值 / 193 战争与掠夺: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 195 启蒙运动:让欧洲穿越时空 / 198 天问时代 / 201 莫名其妙的“李约瑟难题” / 204 明清: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 205 启示:高科技不如烧火棍 / 211 第7章 神主与民主 / 215 契约是怎样炼成的 / 216 契约社会 / 219 家族制度与族权 / 222 欧洲人的“奴性” / 227 欧洲的女权 / 231 英国革命:贵族圈子的游戏 / 235 18世纪:伏尔泰的世纪 / 238 血腥之下无民主 / 240 跌跌撞撞向民主 / 242 中国的“专制”史 / 247 儒学功罪千秋评 / 254 第8章 结语:对外开放的条件 / 261 试读章节 来到古希腊,你会看到,人们光着脚板满街跑,斯巴达人更是光着屁股到处晃悠。文明一点的雅典人,也就是将一块布裹在或披在身上。部落内部,大事小事商量着办,共同祭祖,共同对敌,夺得战利品人人有份。虽有贫富之分,但总体来看,一幅原始共产主义风貌。 说它原始,最典型的,反映在婚姻问题上。 “哈洋族”以雅典一夫一妻制作为文明的象征,殊不知,这源于雅典禁止它的成员与外界通婚。在小小的雅典,男男女女只能内部消化,要想确保阴阳平衡,唯有强制推行一个萝卜一个坑,认可亲兄弟姐妹结婚。 希腊人的婚姻,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雅典的女人,青春期过后,14岁左右必须嫁人,一般是嫁给30岁左右的男人。同父异母的男女结合、堂兄弟娶堂姐妹、亲侄女嫁给亲叔伯,统统被社会广泛认可。而在斯巴达,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一样可以结婚生子。因为畸形儿太多了,斯巴达有了一个规矩:消灭畸形儿合情、合理、合法。 代表“希腊化”成就的国家托勒密王室,将这一传统保持的最为彻底: 托勒密一世的女儿阿尔西诺埃二世,先是嫁给她在马其顿的同父异母兄弟“雷电”托勒密,双方翻脸后,跑到埃及,嫁给她另一个同父异母兄弟托勒密二世,当上了埃及王后。后来这对国王王后被尊为“姐弟神”,她死后,还被托勒密王国奉为女神。 托勒密三世的女儿阿尔西诺埃三世,嫁给了她同父同母的哥哥托勒密四世,成为埃及王后。 托勒密五世的女儿克莱奥帕特拉二世,先与她同父同母的哥哥托勒密六世结婚,接着又嫁给她同父同母的弟弟托勒密八世,再接着,托勒密八世又娶了她的女儿克莱奥帕特拉三世,她仍然是她弟弟的王后。 这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婚俗,托勒密王室一直坚持到王国灭亡。克莱奥帕特拉七世——中国人熟知的“埃及艳后”,就由她的父王许配给她的亲弟弟托勒密十三世。 正宗的“希腊王国”——马其顿王国,自然也是这种婚姻制度。马其顿王德莫特里乌斯二世娶他的亲妹妹为妻;“父贵者”密特里达泰斯六世,先杀兄后弑母,再迎娶他的亲姐姐。 如此繁衍出来的希腊人,智商能够高到哪里去,只能去问动物学家;这样的统治者,能否“化”百姓,只能去问政治学家、社会学家。 希腊化国家亲兄弟姐妹结婚,正是在认真建设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里:“法律准许兄弟姐妹同居,如果抽签决定而且特尔斐的神示也表示同意的话”,男人“可以同任何女人相处,除了女儿和母亲,女儿的女儿以及母亲的母亲。至于女人,同样可以和任何男人相处,只除了儿子、父亲,或父亲的父亲和儿子的儿子”,但必须是得到“治理者的准许”和祭司的祷告后,才能干这事儿,否则就是“苟合”,是“不合法的、亵渎神明的”,生下的孩子当然是“私生子”,“是愚昧和淫乱的产物”。柏拉图还要求:只有优秀的男人、女人才够格结婚,并且必须在限定的时间交配、生子,孩子出生后便被国家收养,不得让父母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但,不知希腊化国家是否严格落实。 如此野蛮的“婚姻法”,是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吗?至少中国不是这样。西周之《礼》说:“系之以姓而弗别……虽百世而昏姻不相通者,周道然也。”“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诸如此类的法律法规、民风民俗,拥塞中国古代文献。 别看在当今雅典名气很大。它的公民文化素质却低得一塌糊涂。在雅典,工匠是奴隶,画师是奴隶,医生是奴隶,连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是奴隶!所有需要文化的工作,离开了奴隶玩不转。《探寻古希腊文明》一书说:雅典的“学校的出现始于公元前6世纪末。男童6、7岁开始上学,学费相当低,因为教师工资低。大多数教师是奴隶,有时为自由人,教长通常为自由人”。奴隶所从事的,自然是最下贱、高贵者所不为的工作。到了“希腊化”时代,希腊人建立了真正的国家,政府也没有举办任何教育机构,教育活动纯属个人行为。 也许,有不少希腊人想读书,但买不起纸和笔。当时的中国人用便宜的竹简,希腊人没想到这一点,昂贵的皮纸被发明与否不得而知,而埃及的纸草纸贵得吓死人。据《探寻古希腊文明》说:“一卷草纸的成本似乎相当于一两天的工资(盖为一名劳工的6天工资)”,一个作业本得花掉一家人两天的生活费,难怪“草纸遗存主要在埃及,其他地方少有发现”,甚至拥有埃及的波斯帝国也只是“留下了成千上万的泥版文书”。 P10-11 序言 相传法国有谚语曰:“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因为憧憬想进来,城里的人因为厌倦想出去。”1947年,钱钟书先生因之而写作小说《围城》,以机智与幽默的文字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很多人开始发现,“围城”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 事实上,小到我们各自的人生,大到我们共有的家园,都有可能成为一座进退失据的“围城”。因为这种“围城”似的心态,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快乐生活。在许多不幸福的男人眼里,老婆总是别人的好,反之亦然。家乡的美总是要别人来发现,在这种美被发现之前,许多人早已怀着对远方的向往,远走高飞。几乎每一座城市的社会文化,都会遭到来自市民们的极端恶评,例如上海女人总是瞧不起上海男人,说他们“女里女气”;武汉男人总在指责武汉女人,说她们“恶燥”,却无视她们敢做敢当的壮烈之美。而在哈洋一族的学者们眼里,外国的月亮总是比中国的圆。 1840年的中国似乎也是一座“围城”。鸦片战争的失利,使得向以“天朝大国”自诩的中国人开始丧失文化上的自信。到了1872年,根据容闳的倡议,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实指望这些孩子能师夷长技,学成后归来报效国家。孰知幼童们登上大洋彼岸,立时便遭遇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并深以拖在脑后的长辫子为耻辱。从小学到中学,幼童们使用的都是西方的教材,他们的人生观因此变得西化,并开始对“四书五经”产生强烈的反感和质疑。与此同时,西式教育也在登陆中国,并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私塾和书院。当此时也,一方面是朝廷的专制和腐败,一方面是西式教育的民主思潮,便催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自兹以来,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士在时代的洪流中崭露头角,也有许多崇洋媚外的“哈洋族”在中间推波助澜。 革命斗士的爱国之志自是令人敬佩,但“哈洋族”的上下其手却无疑会挫伤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些“哈洋族”总是习惯于鼓吹西方的文明,而对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则是极尽质疑、讽刺、挖苦之能事。某些“哈洋族”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几乎到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他们习惯于用一种叫做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对待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们不做研究,或者在做研究之前就已经有了主观的定论——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等待批判的材料,但事实上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真相。时至今日,在中国学生的教科书里,依然充斥着大量的“哈洋族”课文,并因此培养出了“哈二代”、“哈三代”、“哈四代”,岂不令人叹息! 直到有一天看到网友“生民无疆”的文章,顿时便有了所见略同之感。我所谓“哈洋族”,“生民无疆”先生则谓之“洋奴”,在激扬文字之间,尽兴挥洒他的爱国之情。尤其是当他遭到“哈洋族”的围攻时,他的反击显得那么从容而又漂亮。 例如,他这样讽刺那些“哈洋族”:“天下竟有这样的人,一旦别人称赞他妈漂亮,他就骂人,而且高呼他妈从来就丑陋无比——尽管他妈很漂亮,年轻时是天下第一的大美人。” 例如,他又调侃说:“洋人适当地贬低一下别人的文化,美化一下自家的祖宗,这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不必过于较真。但是作为中国的学者,明知对方在说假话,还要拿着鸡毛当令箭,那就不好理解了。” 例如,他又说:“因为今天落后,就骂自己的祖宗的人,首先是缺德欠教养,第二是缺骨头欠揍。” 和“生民无疆”一样,我也爱我的妈妈,她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妈妈。她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却因为时乖命蹇陷入了一时的窘境。按照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所有不尊重母亲的人子都堪称不肖。由是而观中国,不肖子孙可谓多矣! “生民无疆”又说到自号黎明老人的吴虞。吴虞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后来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章,猛烈抨击儒家学说和他所谓的“封建礼教”,被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和“启蒙思想家”。为了与家族划清界限,他辱骂自己的父亲是“老贼”,亲手痛揍自己的父亲,与父母分割家产。事实上,他不仅是一个不肖的儿子,也是一个顽劣的父亲,宁可花钱娶小老婆、逛妓院,也不给自己的儿女用于上学。“父子有亲”、“长幼有序”的家族文化,被他老人家立时摧毁得面目全非。 而今“生民无疆”将他的文章整理成书,名之曰《包装出的“西方文明”》,却少了许多风发的义气,多了一些现实的理性。他又邀请我为之作“推荐序”,我亦感慨良久,思绪万千,不知从何“序”起。在这个寒气侵骨的冬夜,我的思绪从一座“围城”游离到另一座“围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的“围城”,许多人的“围城”,我们这个国家的“围城”……于是遥想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陷在围城困境之中,或痛哭,或沉思,或疾呼,或革命,在左右冲突之中寻求着出路。生民如此多难,心中怎不悲悯! 人性本善,没有人愿意做不肖的子孙。世间万象,皆是事出有因。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到哪里才能找到围城困境的解决之道呢?“生民无疆”说:“我坚信《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我则以为,救世主与我们每个人同在,他不在外面,不在某个外国人或者某个权威学者那里,而在我们各自的心中。 感谢“生民无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心良苦的历史读本,让我们能够得以破除对西洋文明的迷信。或许就在那一破之间,真理之光忽然照耀我们眼前的迷雾,让我们在恍然大悟中找到那种原来如此的释然和解脱。 成君忆 2011年12月12日于旅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