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是藏传法海中最近涌现出来的优秀著作,其法理宜世与出世,安立着藏传佛教著作史在今天的精神风貌。
《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19世纪西藏著名的学者和大成就者佐钦巴珠仁波切的著作。
《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阐述最基础的佛法知识。
第7世佐钦法王旦增·龙多尼玛仁波切出生于1974年,根据大成就者拥丹贡布大堪布的预言和阿江多丹上师的清净显现,被认定为第6世佐钦法王向秋多吉的转世活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巴珠仁波切 |
出版社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普贤上师言教》是藏传法海中最近涌现出来的优秀著作,其法理宜世与出世,安立着藏传佛教著作史在今天的精神风貌。 《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19世纪西藏著名的学者和大成就者佐钦巴珠仁波切的著作。 《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阐述最基础的佛法知识。 第7世佐钦法王旦增·龙多尼玛仁波切出生于1974年,根据大成就者拥丹贡布大堪布的预言和阿江多丹上师的清净显现,被认定为第6世佐钦法王向秋多吉的转世活佛…… 内容推荐 《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19世纪西藏著名的学者和大成就者佐钦巴珠仁波切的著作。巴珠仁波切1808年出生于今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的扎曲卡,他天生具有超凡的悟性和智慧,幼小时便无勤通达文字的读写及解义。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一生著作极丰,尤其是所作诗歌独树一帜,被誉为雪域著名诗学家。慈悲、学识和才华在当时几乎无人能超越,教授弟子不分贵贱。弟子遍及西藏的村村落落。 《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阐述最基础的佛法知识。书中不仅仅讲述佛法知识,而且讲述了人间的道义,告诫人们要弃恶从善、互相帮助、和平友爱相处,共建幸福快乐家园。行文间有西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这本著作的特点是简明易懂、雅俗共赏。行文优雅流畅,读来朗朗上口。加上作者卓越的学识和见解,使得此书不仅简明易懂,而且意义深刻。此书是巴珠仁波切在佐钦的闭关山洞中写成的,一经问世,遍为风行。从古老的德格印经院用手工木刻制版印刷开始,据估计已流通了十几万册。如今藏文版本一版再版,短短数年发行了几万册,仍然是藏文书籍中最为畅销、适合各层人士阅读的经典著作。十几年前,《普贤上师言教》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和德文,被欧美等国外的诸多学者们广泛研究学习,在国外的影响力日渐深广。 在新世纪之初,这本著作的汉译本经过多次字斟句酌。反复校对,终于完成并定稿。一想到这本重要的经典古籍著作即将能够与广大的汉族读者见面;能在新世纪里给广大读者朋友献上一份厚礼;能够为古籍著作的出版园地里锦上添花;还能将极富特色的藏族文化介绍给其他民族的人民,使得相互之间增进了解,促进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译者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欢欣喜悦。而且籍着书里充满慈悲和智慧的教授,它将净化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智慧,为社会带来和平,为人们带来幸福安乐。这也是作者和译者最美好的愿望。 由于译者的水平实在有限,故虽尽心尽力,亦无法将优美至极的原著翻译得优雅流畅,仅能做到忠于原著,遣词造句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书中如有谬误,乃译者之过,与原著无关。并敬请广大读者帮助指正。 目录 编者语 内容简介 序 共同外加行 暇满难得 寿命无常 轮回过患 因果不虚 解脱利益 依止上师 不共内加行 皈依 发殊胜菩提心 忏悔念修金刚萨□ 积累资粮 上师瑜伽 颇瓦法(往生法) 往生分类 往生修法 往生(颇瓦)仪轨 结文 巴珠仁波切略传 附表 试读章节 如果对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而对其他世间大力天龙等或外道教派无论生起怎样的信心,都不能从轮回和恶趣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真实了知如来的教法和证法的道理,并因此而生起坚定信心的正信者,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此为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2.他圆满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人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若未生于佛出世的光明劫,那么将无有正法的名称。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虽然佛出世,但如果没有宣讲正法,也无有利益,而今佛已三转法轮,所以为佛教正法圆满。虽然佛已宣讲正法,但若佛教隐没,也无有利益,而今佛法住世尚未满期,所以为时间圆满。虽然佛法住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门将无有利益,而今已人佛门,所以为自之缘份圆满。虽然已人佛门,顺缘善知识若未摄受,也不能了知法性,而今善知识已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他圆满。 三有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圆满如来正等觉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未出世之劫称为暗劫。过去的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随后出现一百暗劫;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祗佛出世,随后又有一百边鄙劫;后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祗佛出世,随后有五百暗劫;后于见喜劫中有八十俱神祗佛出世,随后出现七百暗劫;后于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随后此贤劫出现。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干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得知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因此说:”如今此劫是贤妙之劫。”所以将此劫取名为贤劫。从人寿八万岁时拘留逊佛出世至最后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之间有一千尊佛到此世界南赡部洲中央的金刚座现前成就圆满正等觉,转妙法轮,所以是光明劫。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后有一万恶种劫。这样暗劫和明劫交替出现。若遇暗劫,则连三宝之声也没有。尤其是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其他时无有。邬金莲花生大师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泛宣扬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出现密法,将来千万劫过后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相同的文殊师利佛出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这三劫的众生可堪为密法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无有密法,因为众生不能堪为密法法器。”而如今于此贤劫中人寿百岁之时,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所以是光明劫。 虽然佛出世,但若值佛不说法而住于平等定中,则尽管佛已出世,也不会有佛教正法的光明,与佛未出世无有差别。譬如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之后于七七四十九日中未说法,因此梵天、帝释天请求世尊转法轮。不仅如此,如果持教的高僧大德未传讲正法,也很难直接利益众生。例如: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为了救度转生于孤独地狱的母亲,在前往西藏的途中途中,其译师去世而漂泊于康区。因语言不通,而以牧羊为生,最终未能以正法广利众生而圆寂。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听到此事,感慨万分:“呜呼!你们西藏人福德实在太浅薄。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超过美德嘉那尊者的。”边说边合掌流泪。而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三转法轮,为适应所化众生根机而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 虽然佛出世说法,但若圣教住世期圆满、正法已隐没,则与暗劫无有区别。前佛的圣教已圆满,后佛的圣教尚未出现,期间称为圣教空世。除了有因缘福德的刹土中有独觉出世之外,无有讲法、闻法、修行。就如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说,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或名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行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惟持形相期为五百年共有五千年。现在已经到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了,虽已是时世、众生、寿命、见解及烦恼五浊炽盛时期,但教法与证法还没有隐没、尚存于世,所以也具足圣教正法圆满。 圣教虽然住世,但如果自己未入佛门,则自相续不能得到教法和证法。如同太阳出现在世间,但对盲人无有少许利害,或者到了河边而自己不饮水不能解除干渴一样。如果人佛门是为了息灭今生的病魔或者害怕来世恶趣的痛苦,那么虽然已人佛门,法也只能称为救怖之法,人也不可能真正趣人正道。另外,为了追求今生的衣食等利益或者来世人天的乐果,虽然已人佛门,法只能称为善愿之法。如果是因知晓一切轮回无有实义,为求解脱而趣入佛门,这样才能称为人道者或入佛法者。 虽然人了佛门,但善知识若未摄受,也无有利益。如《般若摄颂》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因为佛经浩瀚、圣教数多、所知无有穷尽,所以若未依靠上师的窍诀,就不可能了知摄集诸法的要点而修持。从前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库、鄂、仲三人曾问尊者:”一个修行人要得到解脱和遍知果位,经论教典和上师的窍诀哪一个重要?”“上师的窍诀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能够读诵传讲三藏,也通达了诸法的法相,但如果修行时没有上师窍诀的修法,那么正法和修行人将脱离。”“若将上师窍诀的修法归纳,能否概括为净持三种律仪、勤修三门向善?”“仍有不足。”“这又是为什么呢?””虽然清净守持三律仪戒,但若对轮回未生起厌离,仍然是轮回之因。即使是三门日日夜夜精勤修善,但如果不知回向圆满菩提,那么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念灭尽。虽然具有智德持戒修学等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则一切所为只能成为今生的生计,不可能获得来世之道。”因此上师善知识的摄受非常重要。 这样观察自相续中若圆满具足八闲暇、十圆满共十八种,则可称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此外还有全知法王在《如意宝藏论》中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我们不被这些逆缘所转是非常重要的。P15-17 序言 感谢您选择了西藏人民出版社的产品!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由于它的存在使佛家法溟尤为浩瀚。不仅如此,在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史上,产生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正法拣择,使佛学显得精彩纷呈,更使佛学德慧明了深湛。 《普贤上师言教》是藏传法海中最近涌现出来的优秀著作,其法理宜世与出世,安立着藏传佛教著作史在今天的精神风貌。遮遣安立法抉择精当有致;成办德慈义慧周正安详。鞭辟人里,因因出新,让人觉得兴味不仅于一绪。实为佛学周正法施。恐编者水平有限,误害法脉,为了热忱于藏传佛教文化的读者的阅读安详,特请俱德俱慧的洛扎·朗卡土登群培降参仁波切一密主手持金刚之化身一周全文意,善达藻饰。仅此谢忱! 《普贤上师言教》文,是研究藏传佛教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您是处于理信、浏览抑或审视,其周正法流一定会给您所希望的心得。 编者 2005年9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