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色记忆--七里坪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夏红胜//黄解林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七里坪镇位于红安县北部,大别山南麓,方圆百余里,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她孕育了鄂豫皖地区最初的革命胚芽,她燃起了农民革命运动的熊熊火炬:在这块土地上,黄麻起义的战斗序幕酝酿揭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初创形成,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诞生、重建!

夏红胜、黄解林撰写的《红色记忆--七里坪》是一本开发、宣传七里坪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书籍。

内容推荐

夏红胜、黄解林撰写的《红色记忆--七里坪》是一本开发、宣传七里坪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书籍,主要内容是上篇:红色景点略揽;中篇:红色史料链接;下篇:红色历史回眸。《红色记忆--七里坪》中图文并茂,介绍了七里坪的革命旧址、遗址、遗迹、发生在七里坪的革命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史料的挖掘,以“红色文化研究”为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读物。

目录

引言:红色摇篮——七里坪

话说七里坪

上篇·红色景点略揽

长胜街

秦绍勤烈士就义处纪念碑

七里坪工会旧址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旧址

红军中西药局旧址

郑位三生平陈列展览

列宁市经济公社旧址

列宁市苏维埃政府合作社饭堂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纪念馆

列宁市邮政局旧址

列宁市杨殷街遗迹

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

黄麻起义会议和起义总指挥部、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事委员会旧址(模型)

国共合作谈判处旧址

南一门遗址

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

列宁市列宁小学旧址

七里坪革命纪念馆

光浩门遗址

列宁市彭湃街遗迹

中共七里坪区委会旧址

张国焘旧居

黄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鄂豫皖特区政治保卫局旧址

黑洼红军烈士殉难纪念地

七里坪柳林河战斗遗迹

七里坪战役遗址

七里坪革命烈士纪念碑

国民党黄安县党部第三分部旧址

七里区防务会旧址

九月暴动指挥部遗址

清水塘会议遗址

红军招募处旧址

徐向前旧居

红军缝衣厂旧址

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彭杨军政学校旧址

中共红安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中央鄂豫皖中央分局黄才畈会议旧址

熊家咀兵工厂旧址

毛咀屋红军兵工厂旧址

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重建地

中共鄂豫皖省委会、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军部医院旧址

中共鄂豫皖省委会旧址

潘家河战斗遗址

中共鄂东北道委会、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中共鄂豫皖省委会、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沈泽民旧居

中共鄂东北道委会旧址

红军洞

红二十八军新兵营招兵处旧址

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八军总医院遗址

抗日干部训练班旧址

刘伯承、邓小平旧居

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旧址

紫云区大屠杀遗址

平头岭大血案遗址

开国将军故居

秦基伟将军故居

刘昌毅将军故居

徐深吉将军故居

甘思和将军故居

张竭诚将军故居

闵学胜将军故居

陈美藻将军故居

邹国厚将军故居

郑国仲将军故居

袁克服将军故居

程儒珍将军故居

殷国洪将军故居

程启文将军故居

戴克林将军故居

戴克明将军故居

张天恕将军故居

赵鹤亭将军故居

秦光远将军故居

中篇·红色史料链接

七里坪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名录

黄麻起义会议参加人员

黄麻起义主要领导组成人员

中共鄂豫皖特委、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鄂豫皖边特区

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组成人员

中共鄂豫皖边临时特别委员会、鄂豫皖边临时革命军事

委员会主要领导组成人员

中共鄂豫皖特别委员会、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要

领导组成人员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要领导组成人员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重建时主要组成人员

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后主要领导组成人员

鄂豫皖省委新产生的主要组成人员

红二十八军改编后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主要组成人员

抗日军政学校主要组成人员

新四军第四支队军政委员会主要组成人员

中共鄂豫皖特委主要组成人员

在七里坪战斗过的鄂豫皖边籍授衔将军

在七里坪战斗过的客籍著名将领

从七里坪走出的红军队伍中产生的将领人数

从七里坪走出的红军在长征会师前后的情况

被错杀的红二十八军创建者——高敬亭

高敬亭将军背景材料

一颗值一万大洋的头颅

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

叶挺陪他吃最后一顿饭

黄埔精英搏杀:七里坪之战

与之对阵的鄂豫皖红四方面军

从七里坪走出的三支红军部队发展历程

从七里坪走出的红四方面军

从七里坪走出的红二十五军

从七里坪走出的红二十八军

下篇·红色历史回眸

七里坪光辉的历程——革命史料摘编

一九二一年

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年

一九三一年

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八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六年

一九四七年

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张国焘回忆录中记述的七里坪

鲁迅未能如愿的鄂豫皖探访

陈赓战斗在鄂豫皖

鲁迅请陈赓到家里做客

鲁迅未能完成的心愿

从红安走出的红二十五军

两首经典红军歌曲同出一个故乡

金黄沁香的《八月桂花遍地开》

军歌嘹亮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大别山璀璨的明珠——天台山

自然景观钟灵毓秀

宗教文化历史悠久

千年古兵寨鄂豫雄关

沈泽民与红安天台山

沈泽民住过的山洞——“泽民洞”

沈泽民墓地

红色历史名震中原

附录

陈昌浩起伏的人生

开国元帅——徐向前

毛泽东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说徐向前是孵化和

带大四方面军的“母鸡”

徐向前元帅生前的肺腑之言

习近平副主席视察革命苏区红安七里坪纪实

后记

试读章节

当我们来到长胜街南大门处,可看到149号私人住房右侧门房山墙上的“列宁市杨殷街”六个墨笔大字。1930年2月,中共鄂豫边特委为纪念著名烈士杨殷而将此街命名为“杨殷街”,街名为郑位三亲笔书写。在国民党占领时期,当地群众用泥巴将字迹覆盖。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将泥巴去掉,字迹仍完好无损。

杨殷烈士生于1893年,广东香山县人,1923年入党,是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1927年12月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1928年在中共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候补委员,并任中央军事部部长。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8月30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

这里是长胜街景观的止点。镌刻在南门楼上的“长胜街”三个大字,是出自我县已故著名书法家刘永瑞的手笔。

现在的长胜街已成为拍摄电影和电视片的外景基地,《五更寒》、《风雪大别山》、《挺进中原》、《大别山上红旗飘》、《黄麻惊雷》、《大进攻序曲》、《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影视片都在这里选景摄制。

走出长胜街南门,继续沿街南行东拐,就来到了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旧址原为寺院,清代建筑。法庭旧址内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审判厅、合议厅、警备室。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直指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地主阶级等反动势力。这些反动势力则怀恨刚刚成立的农民协会,对其主要成员进行暗杀和残害。土豪劣绅的反革命行为激起了广大农民的愤恨,纷纷要求省、县两级政府和党部、农协予以严惩。

1927年3月,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要负责人董必武,根据各地农民组织指控土豪劣绅种种罪恶的诉状,领导起草了《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和《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暂行条例》,于3月18日向全省公布,依法对破坏农民运动的反动分子予以惩治。4月24日成立了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紧接着,黄安县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黄安县临时革命法庭、七里坪革命法庭相继成立。

七里坪革命法庭首任庭长为张南一。张南一审理的第一案就是判决他的亲舅舅,给了反动势力当头一击。随后,七里坪革命法庭报请县审判委员会批准,又枪决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4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的嚣张气焰,保护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7年,汪精卫叛变革命,张南~被敌人抓捕活埋,七里坪革命法庭被迫停止活动。1931年11月黄安战役告捷,为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将黄安改名为红安,又成立了红安县革命法庭,法庭仍设在原七里坪革命法庭内,法庭主席由时任红安中心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闵丹桂兼任。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后,革命法庭机关撤出七里坪。

2002年,中国法学会组织专家及学者现场考察后认为,七里坪革命法庭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基层革命法庭,阂丹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女法官。

在长胜街南门外的和平街东侧中段,是黄麻起义会议和起义总指挥部遗址所在地。遗址原为庙宇,名为文昌宫。1927年9月,党的“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后,中共黄安县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决定9月在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七里坪地区率先举行秋收暴动,同时计划决定在黄安地区举行规模更大的武装暴动,会议责成戴克敏代表特委起草武装暴动的报告和计划。

11月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文昌宫召开黄麻两县党团会议,传达省委关于组织黄麻暴动的指示,立即成立黄麻暴动总指挥部。11月11日,各路起义队伍数万人云集七里坪举行誓师大会。

11月13日,在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下,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和农民义勇队3万余人,在黄陂、麻城、光山等各县区农民武装配合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14日凌晨一举攻下黄安县城,活捉了国民党县长及反动军政人员,取得了起义的胜利。黄安县首次获得解放,七里坪也因此成为黄麻起义的发源地而载入史册。

文昌宫遗址又是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事委员会所在地。1930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派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七里坪。时值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在即,曾中生在文昌宫召开原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中共黄安、麻城等县负责人紧急会议,撤销京汉特区行动委员会,建立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事委员会,制订了针对国民党军队“围剿”鄂豫皖苏区的斗争方针和行动计划。曾中生在这里坐镇指挥,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

文昌宫始称“南庙”,由灵宫殿、文昌殿、佛殿、钟鼓楼和两个天井组成,建于清朝,坐东朝西,琉璃瓦面,面积561平方米。1919年兴办新学时,在这里开办了黄安县第二高等国民小学,是全县仅有的两所高等小学之一。1925年改为平民学校(后迁至列宁小学)。

抗日战争初期,文昌宫被日军烧毁,现在看到的房屋图片是根据当地人的回忆绘制的。

紧邻七里坪镇人民政府南院墙外,有一栋小平房面阔三问,一厅两房,原为抗战初期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的地方。P26-31

序言

七里坪镇位于红安县北部,大别山南麓,方圆百余里,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她孕育了鄂豫皖地区最初的革命胚芽,她燃起了农民革命运动的熊熊火炬:在这块土地上,黄麻起义的战斗序幕酝酿揭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初创形成,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诞生、重建!

七里坪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从黄麻起义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从三年艰苦游击到八年英勇抗战,直到最后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在艰苦漫长的战斗岁月里,七里坪人民紧跟党走,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始终将武装斗争的革命旗帜高高举起!

七里坪这块肥沃的土地,哺育了郑位三、秦基伟等46位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和16位开国将军,创造了有名的“一要三不要”(不要家、不要命、不要钱、只要革命)和“一图两不图”(不图名、不图利、只图奉献)的牺牲精神,浸透了烈士的汗水和鲜血,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摇篮。她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永远镶嵌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永载史册,与日月同辉,与千秋共存!

后记

近几年,随着国内红色旅游业的兴起,慕名来到七里坪参观的游客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红安县文物局副局长黄解林同志生前编写了此书初稿,后由文物局长夏红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多次审读、修改、编辑而成。

本书重点解读了七里坪城区及近郊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在战争年代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很多内容是在经过考证后第一次公开的,为了让游客对七里坪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乃至中国革命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有较全面的认识,在编写中增加了相关史料链接部分。内容力求短小精练,突出重点亮点。为了方便游客解读,景点内容是按参观景点路线顺序编写的。

编写本书得到了红安县宣传部、党史、文化等部门领导、专家及同仁、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原宣传部副部长胡耿同志为本书题写书名,对内容作出详实修改,县党史办主任周少怀、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周晓冬、县劳动保障局工会主席叶仲豪、县文物局党支部书记肖万斌、县文物局原业务股长黄树生等同志均对此书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历史留下的史料不祥,加之编者水平有限,该书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7月1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3: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