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伟大的,绝不仅仅是让被爱的对方免受伤害,而是让他学会坚强。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收养,她极富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收养人的喜爱,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友谊。《绿山墙的安妮》问世至今,已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持续发行五千多万册,是一本世界公认的不朽经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绿山墙的安妮(超值彩绘全本)/经典口袋书趣味小书房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加)露西·蒙哥马利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爱是伟大的,绝不仅仅是让被爱的对方免受伤害,而是让他学会坚强。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收养,她极富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收养人的喜爱,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友谊。《绿山墙的安妮》问世至今,已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持续发行五千多万册,是一本世界公认的不朽经典。 内容推荐 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俩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小安妮天真热情,充满了各种浪漫的幻想。但正因为这些奇特的幻想,安妮给自己惹来一连串的麻烦,她总在不停地闯祸。但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下,小安妮渐渐成为了绿山墙农舍最快乐的小主人…… 目录 第1章 蕾切尔·林德太太大吃一惊 第2章 马修·卡斯波特大吃一惊 第3章 玛丽拉·卡斯波特大吃一惊 第4章 绿山墙的早晨 第5章 安妮的身世 第6章 玛丽拉的决定 第7章 安妮的祷告词 第8章 新生活的开始 第9章 蕾切尔·林德太太惊恐万分 第10章 安妮的道歉 第11章 安妮对主日学校的印象 第12章 关于友谊的誓言 第13章 期待中的喜悦 第14章 安妮的招供 第15章 小学校里的大风波 第16章 黛安娜的不幸遭遇 第17章 新的生活乐趣 第18章 安妮大显身手 第19章 乐极生悲的音乐会 第20章 想象力惹的祸 第21章 另类调味品 第22章 安妮应邀做客 第23章 一次注定失败的打赌 第24章 幢憬中的音乐会 第25章 马修的圣诞礼物 第26章 故事会的成立 第27章 虚荣心的惩罚 第28章 百合少女遭遇不幸 第29章 值得纪念的日子 第30章 “女王班”的成立 第31章 小溪和河流的交汇处 第32章 发榜的日子 第33章 旅馆音乐会 第34章 女王学院的一名女生 第35章 女王学院的冬天 第36章 荣誉和梦想 第37章 死神降临 第38章 峰回路转 试读章节 第1章 蕾切尔·林德太太大吃一惊 安维利大街向下斜伸进山谷的地方,就是林德先生的农庄。这个小小的庄园四周长满了梢树和野生的花草,一条小溪从树林中蜿蜒流过,一路奔腾欢唱,但当它流经林德家门前时,变得悄无声息。也许它是有意压低了自己的声音,因为它也知道林德太太目光之敏锐。如果自己不注重点儿体面与礼节,有可能会遭到林德太太的指责。 此时,林德太太端坐在窗前,正用犀利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领地。在这一片天地中,无论是小溪还是顽童,只要有任何出格的举动或声音,她都会不满地皱起眉头,想办法探个究竟。 安维利村的主妇们谈起林德太太都满怀敬畏。一方面,林德太太是教会救助协会和对外传教辅助团的支持者之一,有力地协助着主日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她还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地坐在窗前做针线活,最厉害的一次,竟一口气缝了十六床棉被。而在这段时间里,从对面那条蜿蜒曲折的大路上经过的人一个都没有逃过她的眼睛。虽然安维利人大都关注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但像林德太太这样的真不多,她能在密切注意乡邻一举一动的同时,还把家里家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普通人往往会顾此失彼。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和煦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林德太太又像往常一样坐在窗前做针线活儿。屋外斜坡上的果园里,果树已经绽开了粉红的花蕾,成群结队的蜜蜂围着花丛上下飞舞,发出嗡嗡的振翅声。一个瘦小、温和的男人正在谷仓后面的小丘上种着晚播的芜菁,他是这个农庄的主人托马斯·林德,但安维利的人们都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他为“蕾切尔‘林德的丈夫”。 忽然,林德太太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活,惊奇地注视着窗外: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卡斯波特身穿有白色硬领的礼服,赶着栗色母马拉的轻便马车,正不慌不忙地穿过山谷。看样子,他要走一段很远的路呢,这可是太奇怪了!就在前天傍晚,在威廉·布莱尔的店里,林德太太还听马修跟彼特·莫里森德说,他要在这两天种芜菁呢。现在是午后三点半左右,正是干活的最好时间,马修为什么要出门呢?他要到哪儿去呢? 林德太太的好兴致就这么被破坏了。她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却毫无头绪。如果今天从路上走过的是别人,林德太太只要稍加分析,便能对他的行踪猜个八九不离十。可马修不同,他性格内向,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平日里也难得出门。所以林德太太真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不好好待在家里种芜菁,而悠然自得地在路上晃荡。 “这件事一定得弄清楚!假如是芜菁种子不够,要去城里买的话,马修没必要打扮得这么隆重;如果是玛丽拉病了,马修去请大夫,他也不会这么不慌不忙;马修又从不会探亲访友……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我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林德太太在一番分析后作出了决定,“不行,我喝完茶就去绿山墙农舍找玛丽拉,一定得把这件事儿弄清楚!” 林德太太说到做到,下午喝完了茶,她便出发去绿山墙农舍。卡斯波特兄妹住的绿山墙农舍离林德家不远,只有四分之一英里,但因为是山路,所以走起来并不近。马修·卡斯波特的父亲和马修一样内向腼腆,当年创建绿山墙农舍时,尽可能地选择了这块偏僻幽静的地方。但林德太太一直认为,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生活,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情。 “马修一家都是怪人,竟然会住在这么闭塞的地方!”林德太太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不停地抱怨。这条路的两边长满了野玫瑰,路上还印着雨天马车经过后留下的车辙印。“怪不得马修和玛丽拉的性格也那么古怪,人不能总和树做伴啊!我看这兄妹俩自己还觉得挺不错的呢,人总是什么都能适应!我可不行,天天看着这些树会把我闷死的。” 在嘟囔声中,林德太太已经跨进了绿山墙农舍的后院。院子里一边是枝繁叶茂的柳树,另一边是高大整齐的杨树。地上非常干净,看不到一块碎石或者一根枯枝。即使是挑剔的林德太太也暗自点头,她喜欢和自己一样仔细勤快的人,而玛丽拉正是如此。 林德太太轻轻敲了敲厨房的门,得到准许后便走了进去。绿山墙农舍的厨房异常干净整齐,甚至是太干净了一些,简直就像好久不用的客厅。房间的东、西两面墙上都有窗户,从向西的窗户可以看到后院的景色,一抹六月的阳光温暖地照进来。而向东的窗户则被错综纠结的葡萄藤染成了绿色,从葡萄藤的缝隙中看去,樱桃树正盛开着白色的花朵,远处山谷中的白桦树在风中摇曳生姿。 玛丽拉一般更喜欢坐在东面的窗前,这儿可以避开阳光。对她来说,夏日的阳光总有些轻佻和放肆,而生活本来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今天,她照例地坐在葡萄藤的阴影里,手里织着东西,身后的桌上已经摆好了餐具。 林德太太一眼就看见,桌上摆放着三个盘子,而盘子里盛着的是些家常食物——只有酸苹果酱和一些蛋糕。看来,马修会带回来一个客人,但这个客人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那么,马修的白领礼服和栗色母马拉的车又怎么解释呢?林德太太实在弄不明白,安静的绿山墙农舍里究竟要发生什么怪事儿呢? “欢迎你,蕾切尔!”玛丽拉快活的声音打断了林德太太的思路,“今天晚上天气真好!快来坐下,你家里人都好吧?” 玛丽拉是个瘦高个女人,不管是面容还是体型都缺乏女性的柔美。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在脑后盘成一个结实的发髻,用两只发卡别起来。从神情上看,她眼界狭窄,思维刻板而又僵硬,事实也正是如此。幸好她嘴唇的形状比较美,并且略带几分幽默,这些许冲淡了她给人的严厉感觉。玛丽拉和林德太太性格完全不同,但也许正因为如此,她们才会相处融洽,以至于可以成为朋友。“我家里人都挺好的!”林德太太马上直奔主题,“不过,你没事儿吧?我今天见到马修出远门了,以为你身体不舒服,他去请医生了呢!” 玛丽拉微微一笑,她早已料到林德太太的来意。马修破例出门,一定会引起林德太太的好奇心,她肯定会来探个究竟。 “啊,不是。虽然我昨天有点儿头痛,但马修可不是为这事儿出门的。”玛丽拉解释道,“我们从新斯科舍的孤儿院里领养了一个男孩儿,他乘坐的火车今天晚上就到。马修去布莱特河车站接他了。” 林德太太一下子愣住了,整整五秒钟说不出话来。如果玛丽拉告诉她马修去接一只来自澳大利亚的袋鼠,她也不会如此吃惊。她知道,玛丽拉是绝对不可能和她开玩笑的,但她还是有些怀疑。 “你在和我开玩笑吧,玛丽拉?”林德太太缓过神来,疑惑地追问。 “不,这是真的。”玛丽拉平心静气地回答道。那口气和神情仿佛这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简直和农庄每年都要按时播种收获一样司空见惯。 林德太太感到自己的精神大为震动,她脑海里涌现出的每一个句子都带上了惊叹号。一个男孩!玛丽拉和马修竟然要领养一个男孩!从一家孤儿院领养!这个世界简直是乱套了!天哪,她今后不会再对任何事感到吃惊了!绝对不会! “你们怎么突然想到要去领养一个男孩呢?”林德太太继续追问。这两个人竟然没有征求她的意见,就作出了这么让人吃惊的决定,她怎么能说出赞同的话呢! “哦,事实上,这件事我们已经盘算了整整一个冬天了。”玛丽拉微微笑着,耐心地解释道,“圣诞节前几天,亚历山大·斯潘塞的妻子到这儿来,说她打算到霍普敦的孤儿院去领养一个女孩。斯潘塞太太的表妹住在那边,所以斯潘塞太太对那儿的情况很了解。从那时起,我和马修就经常盘算这件事儿,我们是不是也领养一个男孩子。你知道,马修已经六十岁了,手脚没以前灵便,心脏也不大好。可如果我们要雇个人帮忙,也不是很容易,只能找那些毛手毛脚的法国小男孩。而这些小毛孩子,一旦学到点儿本事,就离开这儿到龙虾罐头厂找工作,或者干脆跑到美国去找活干了。” 玛丽拉停了一下,看了看林德太太的脸色,继续说:“所以我们就想趁斯潘塞太太去领养女孩时,让她帮忙找一个十岁左右聪明可靠的男孩。我们慢慢调教,让他帮着干些活儿。当然,我们也打算送他上学,好好培养他。上星期我听说斯潘塞太太去领养女孩了,就让她哥哥罗伯特·斯潘塞住在卡莫迪的家人捎信给她。今天收到她的电报,说他们坐今天下午五点半的火车到。所以,你就看到马修驾着马车出门了,他就是去接那个孩子。” 蕾切尔·林德一向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现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她便开始有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了:“玛丽拉,坦白地说,我认为你们在干一件傻事。收养孩子可是太危险了!你们竟然想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弄到家里!他的性格怎么样?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们一概都不知道!如果你们事先征求一下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我会说想都不要想这种事!遗憾的是你们没有这么做。你们肯定没有看见上星期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说小岛西边的一对夫妇从孤儿院领养了一个男孩儿。你猜怎么着?那孩子半夜放火烧了房子——而且是故意的!那对可怜的夫妇差点儿被烧死在床上。我还听说,一个被领养的孩子有喝生鸡蛋的毛病,怎么都改不掉!” 林德太太的劝告让人心惊胆战,可是玛丽拉仍然镇定地做着针线活,似乎并没有生气或震惊,也许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一番教诲。等林德太太说完,玛丽拉才心平气和地说:“蕾切尔,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曾经顾虑过。但我能看出来,马修是下了决心要领养一个孩子,我又有什么办法呢!马修很少会固执己见,所以他一旦犟起来,我就不得不顺着他些。至于说到冒险,世间有什么事是可以不冒一点儿险的呢?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会出种种问题。新斯科舍孤儿院离我们这儿不远,那个孩子不会和我们有太大差别的。” “既然你坚持,我也不多说了,”林德太太有些不满地说,“但愿这事儿能有个圆满的结局。谁知道这孩子会不会把绿山墙农舍烧个精光呢?说不定,他还会往井里下毒药——听说在新布伦瑞克就有过这样的事情,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往全家喝水的井里投毒,结果全家都死了。这事儿好像还是个女孩子干的。” “我们从没想过要领养女孩儿,”玛丽拉说,似乎只有女孩子才会做出投毒这样恶毒的事儿,男孩子则不会,“我真不明白,斯潘塞太太怎么会想到收养一个女孩儿。她一旦心血来潮,都有可能收养整个孤儿院的孤儿。” 林德太太很想看看马修带回来的孤儿,可是按玛丽拉的估计,马修他们两个小时后才能回来。林德太太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件事引发的轰动,就决定先到罗伯特·贝尔家去告诉他们这个新闻。 送走了林德太太,玛丽拉才稍稍松了口气。她并不是林德太太所看见的那么心平气和,此时,一阵阵疑虑逐渐浮上她的心头。 “绿山墙农舍将会有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子了,这真是不可思议!”林德太太一走出院门便不由得脱口而出,“我不是在做梦吧?自打有了绿山墙农舍,还从没有孩子在里面住过呢!在农场建起来的时候,马修和玛丽拉都已经长大了。可怜的孩子,我真替他担心呢!马修和玛丽拉对养育孩子是一窍不通的。” 林德太太唠唠叨叨地说着,路边的野玫瑰在风中点着头。如果林德太太看到那个正在布莱特河车站等候马修的孩子,她一定会更加吃惊。 P1-7 序言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作者用细腻而优美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女孩——安妮。 安妮是一个孤女,她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从此不得不寄人篱下,辗转在不同的家庭和孤儿院中,直到十一岁时,命运之神忽然眷顾了她,她阴差阳错地被绿山墙农舍的卡斯波特兄妹收养。 但是,这个命运的转机却是充满戏剧性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本想领养一个男孩,以帮助马修干活,可因为经办人的失误,送来的却是小女孩安妮。并且,这小女孩还不是玛丽拉喜欢的类型。对新生活充满了渴望的安妮迅速爱上了绿山墙农舍和它周围的一切,但玛丽拉并不想收养安妮,这让安妮在短短的时间里从满怀欣喜沉入绝望的深渊。而读者也在此过程中对这个满头红发、一脸雀斑的小姑娘倾注了自己的同情和爱怜。小安妮从此是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呢?她在绿山墙农舍的生活是不是一帆风顺?故事就从这儿展开。 这是一本足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们获得心灵感悟的书,而它最适合的读者是正处于成长期的女孩子,她们完全可以把书中的安妮当做一个贴心的女伴、一个灵魂的知音,就像安妮在遇见好友黛安娜之前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当做朋友一样。 安妮真正的“母亲”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她1874年出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克里夫顿,两岁时母亲病逝,父亲再婚,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蒙哥马利自幼喜爱文学,1904年春天开始创作《绿山墙的安妮》,两年后完成。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作品。直到1917年,此书才得以问世,没想到立即成为畅销书。蒙哥马利因此备受瞩目,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到爱德华王子岛,希望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了?”马克·吐温也来信赞叹:“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于是,蒙哥马利陆续创作了安妮系列的其他作品,如《花季的安妮》、《小岛上的安妮》等。1942年,蒙哥马利因病逝世,葬于爱德华王子岛上。 安妮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读者的喜爱,并成为一个经典的形象呢? 首先,是安妮对生活的热爱。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女孩,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很小时就开始照料几对双胞胎,受着别人的冷眼和嘲弄,还遭到辱骂和虐待,按理说应该对生活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对人充满警惕和敌意,可安妮不是。她依然全身心地渴望着亲情与友情,热烈地爱着这个世界的一切,让自己和万物产生一种深刻的联系,让世界因自己而变得美丽。就如她对玛丽拉说的:“我喜欢给各种东西起名字,哪怕只是一棵天竺葵,这样感觉它们像一个人——一个朋友。我觉得,如果只叫它天竺葵,而不叫一个独属于它的名字的话,它也会伤心的,这就像别人总叫你‘女士’而不是叫你的名字一样。”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你所看见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这是世故的成年人所缺乏的,也是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因此,安妮会成为她同龄人的心灵朋友。 其次,是安妮的性格。纯良的品行和教育的缺失让安妮的性格比一般孩子更为率真热烈,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悟力使她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所以当林德太太对她出言不逊时,她会歇斯底里地反抗;在吉尔伯特嘲笑她的红头发时,她发誓要讨厌这个男孩一辈子。纯真的本性使她能够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悖逆之处以及别人身上的不足,而热烈的性格使她很难容忍这些瑕疵,以至于古板而严谨的玛丽拉也不得不承认这孩子说的有道理,从而逐渐被安妮所影响。总之,按玛丽拉的话来说,安妮简直就是用“活力、火焰和露水”造就出来的,她对人生的快乐和痛苦的感受是普通人的三倍。这样一个纯粹而热烈的小生命,不能不让人由衷地喜欢。 此外,安妮闯祸的本事也不得不让人惊叹,而她喋喋不休的唠叨则既让人头痛又让人忍俊不禁。她闯了多少祸、惹了多少麻烦啊!把止痛药当香草精放进蛋糕做另类调味品;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瓶染发剂,结果把头发染成了绿色,而不得不剪掉;热情招待黛安娜喝葡萄酒喝到酩酊大醉;扮演百合少女差点被淹死……是的,她从来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她新犯的错误层出不穷!可是,这不正是每个孩子的成长所必经的历程吗?而且也是我们长大后最珍贵而美好的记忆! 《绿山墙的安妮》问世至今已经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持续发行五千多万册,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书中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安妮让人过目难忘,而与她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玛丽拉、马修、黛安娜、林德太太等人也各具特色,让人不由得产生亲近之情。《绿山墙的安妮》语言清新流畅,描写人物内心情感时细腻委婉,描写自然景物时空灵优美,让人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促使人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打量周围的一切,从而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如此值得珍惜和留恋。 由于本书的世界性影响,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国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去探访安妮的足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去感受安妮的喜怒哀乐,去领略爱德华王子岛的魅力吧! 书评(媒体评论) 他们总是嘲笑我说一些大人的话。 可有了大人的想法,不用大人的话来表达怎么行呢? ——安妮 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从没有人能把童年生活描写得如此甜美可爱! ——马克·吐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