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
清朝末年,一名杭州普通的钱庄伙计,竟然一跃而成为同治光绪年间全国最大的钱庄“阜康钱庄”的主人。此人便是闻名中外商界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由此,编者集结了本书,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各位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赵凡禹 |
出版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 清朝末年,一名杭州普通的钱庄伙计,竟然一跃而成为同治光绪年间全国最大的钱庄“阜康钱庄”的主人。此人便是闻名中外商界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由此,编者集结了本书,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各位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 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由此,编者集结了本书,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各位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目录 上篇 做官要学曾国藩 第1章 曾国藩其人 晚清重臣生于蛮夷之地 他的降生充满神话色彩 千金易得,知己难寻 名师如人生的指路明灯 修身养性,研学朱子 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2章 曾国藩的功名之心 立志是成功的基石 诗书文章展露雄心 少年得志,考中进士 为官清廉无炭敬 以身作则,道守戒律 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斗胆直谏犯天颜 第3章 曾国藩的官场座右铭 尽忠诚乃为官之本 勤奋是护官之符 谨言慎行是官场操守 为官不可有傲气 宦海中要保持清醒 大树底下好乘凉 把公事当成自己的事 小心驶得万年船 第4章 曾国藩的官场晋升秘笈 曾国藩升官有道 做事缓慢未必全是毛病 做官必须戒骄戒躁 受重用署理两江 第5章 曾国藩的官场进退之智 识时务者为俊杰 裁撤湘军为避嫌 筹建水师保湘军 羽翼未丰莫轻动 不可锋芒毕露 识大局才能知进退 该出手时就出手 关键时刻敢抗上 忠心是晋升之梯 激流勇退大智慧 第6章 曾国藩的处世之道 诚信乃立身之本 严于律己重声誉 乡居生活悟玄机 眼光要放长远 能屈能伸大丈夫 励精图治整军务 谨言慎行方长久 处世不可有傲气 处事稳健有耐心 凡事要亲身人局 做事要脚踏实地 不把事情做绝 遇事以忍让为高 第7章 曾国藩与人合作的智慧 联合志同道合的人打天下 把人脉做广,路越走越宽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真诚最能打动人 借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 让别人下得了台 第8章 曾国藩百折不挠的精神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重整旗鼓,编练水师 整饬革新,再度操劳 第9章 曾国藩的识人智慧 以形观骨,以骨观德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姿容相貌,尽观个性 相人之要,情态为先 早眉晚须,勿失于呆 以音观识,以声观形 以气观志,以色观人 第10章 曾国藩的用人智慧 设下天罗地网,人才尽为我用 选人重要,育人更重要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驾驭人才要恩威并济 治军严明才能拢住人心 让能者上、庸者下 施恩是要讲究技巧的 伯乐相识千里马 重用有才能的人 忠肝义胆江忠源 春风怒号罗泽南 为国求才不避嫌 选择接班人要慎重 曾国藩生平大事年表 下篇 经商要学胡雪岩 第11章 胡雪岩其人 钱庄里的“胡大人” 识人做事,需要眼光 第12章 胡雪岩发迹的轨迹 援手王蒋引末路 投桃收李 献计何桂清 承发宝钞,孤注一掷 旗开京城奠鸿基 涉险献粮,情动左宗棠 献计左宗棠 第13章 做生意就要放大胆子 大商人就要有大气魄 商场有商场的规则 接收太平军存款 “归顺”抑或“投靠” 一笔意外的军饷 关键时刻敢于自己掏腰包 抓住时机,做官家的生意 想得开,放得下 第14章 做生意就是做人脉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 用心栽花,培育官场势力 投资人脉,编织网络 人脉就是财富的通途 人抬人,结交江湖势力 交情和义气就是资本 有钱大家赚,做大商场势力 第15章 帮助别人就是为自己铺路 助人要有助人的手段 替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分忧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帮人帮到实处 你吃肉来我喝汤 第16章 让能人为自己打拼 能用人是最大的能耐 指挥千军万马,不如用好一人 用人的长处 笼络人心五要诀 以宽容之心对待下属 智者、勇者、贪者、愚者 恩威并济.收服悍匪 舍得花钱揽人才 第17章 紧紧守住“信誉”二字 答应别人的事就必须做到 说话算数才能吃得开 信义第一,金钱第二 作出的承诺要兑现 靠信义经商,招天下财富 第18章 放宽肚皮装气,咬定牙根吃亏 能忍耐、肯等待 做人要经得起折磨 边打边拉,营构洋场势力 智就是通权时变 勇就是决断 仁就是取舍 强就是有所守 发展积著之理 善假时机,顺应天理 与胡雪岩相关的人物志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曾玉屏生有三子。曾麟书排行老大,老二早年夭折,老三曾骥云没有儿子,传宗接代的希望就寄托在曾麟书身上。已育有一女的长媳再次怀孕后。一向不信占卜的曾玉屏,迫不及待地请算命先生卜筮男女,不料卜了个女孩。他急得焚香告祖、求神许愿,只求生个男婴。 嘉庆十六年(1811年)十月十一日,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当时湖南地方俗称的行政区名,相当于乡、镇——白杨坪,一株苍老巨大的白果树覆盖着一处不大的院落。 清晨,一位须发皆白的古稀老人迟疑地推开房门,抬起头不解地看着天空。漫天雾气,喷簿欲出的朝日把她的微曦透人层层晨雾,秋木瑟瑟,红叶满地。老人习惯地拿起扫帚,慢慢地打扫落叶。猛抬头,看见一条巨蛇从房子上蜿蜒进人院落。老人不禁一惊,定神一看,原来是房后白果树旁的那株老藤攀缘着白果树,将藤身盘过正房,进入了院落。一刹之间,老人想起醒前做的一梦: 云遮雾罩,阴霾满天。雾气之中,一条巨大的蟒蛇在空中盘旋。呼地一下降至院子上空,盘旋一周,慢慢将巨大的蛇头探人房门。大蟒双目闪光,浑身黝黑。嘴里吐出血红的信子,嘶嘶有声。老人吓得猛然醒来,却是一场惊梦,浑身冷汗。再无睡意。于是,他披衣下床,听了听,金鸡唱晓。但老人心里七上八下。打开房门,犹觉似梦非梦。适才藤影一晃,梦境与现实油然相连,更是心惊肉跳。 老人正在左右狐疑,西厢房里传出“哇——哇——”的婴儿哭声。随之,“呀”的一声,房门开处,老伴颤悠悠地走过来说:“孙子媳妇生了,是个胖崽!” 老人慌忙随老伴进人西屋。红烛光下,孙媳妇抱着初生的婴儿。婴儿头脸正大,双目似睡似醒,肤色光亮晶莹,在昏黄烛光里,犹似梦中的蟒身之光。老人浑身打了个寒战:“这事怪了,此子莫非巨蟒转世!” 于是,老人把刚才的梦境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得心里直发虚,不知是福是祸。 原来,这位古稀老人是曾国藩的曾祖父曾竞希。此种梦兆生贵子之事。史不绝书,真假难辨。而彼时彼刻,毋宁说是曾氏家族对这一男孩无限希冀的幻化。这一男孩正是曾国藩。 老人见子孙们个个狐疑不定,便欢天喜地地说:“当年郭子仪出生时。他的爷爷也梦见大蟒临门,郭子仪还不是成了唐朝兵马大元帅,成了大富大贵的名臣名将。今天蟒蛇进入我曾家门,崽伢子正好降生,这不分明又是一个郭子仪降生吗?我们曾家的发达,要应在此子身上了!” 老头子如醉如痴,曾家子孙又是极孝顺的,老爷子既然说是蟒蛇转世、郭子仪再生,自然无人敢提反对意见。加上此子出世,曾家四世同堂,当年曾祖竟希公七十岁、祖父玉屏三十七岁、.父亲麟书二十一岁,祖孙都还少壮。于是,全家欢天喜地,杀鸡炖米,热烈庆祝四世长孙的降生,盼望他为曾家耀祖光宗。 大家借着初升的秋阳,看着盘绕在大白果树上的那株古藤,屈曲盘旋,仿佛真是一条蠕动的怪蟒。 此后,巨蟒降生曾家的传说沸沸扬扬,流传在那古老神秘的高嵋山麓,流传于湘乡、衡阳偏僻的山村中。 转世之说在古老封建的国家里,太一般了!帝王们都说自己是真龙天子,也就是金龙转世,受命于天。皇后、皇妃自然都说自己是凤凰转世了。文臣都说是文曲星、太白星下界;武将就说是武曲星、白虎星下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是一百零八个星宿下界;连平常百姓,男的说是牛郎星、女的则是织女星、是七仙女。“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是人都是星,都是转世来的。这个虚幻的理论自然也适合曾国藩,一点也不奇怪。 曾国藩四岁那年,七十四岁的曾竟希没有看到吉梦成真便离开了人世。而他留下的梦却给曾国藩的一生罩上了神秘的色彩。有人说,曾家后宅有株古树被一苍藤所缠已经枯槁,曾国藩出生后,树滋藤荣,又活了过来,垂荫竟致一亩。特别是苍藤形状矫若屈蟠,鳞片层层,与曾竞希梦中所见十分相像。其后,曾国藩得志顺遂时,此藤便枝繁叶茂;失意困厄时,此藤便枯槁凋零,这是由于曾国藩乃巨蟒投胎,与此灵藤相应。连曾国藩后半生所患的百医不治的牛皮癣,也被看作是巨蟒“鳞体”的根据。 曾国藩自幼即知这个蟒蛇的故事,但他只当作故事听,并没有把故事同自己连在一起;但他又朦胧觉得自己似乎不凡,将来能做大官,这多是从家里人和乡里人对他另眼相看的目光中悟出来的。 关于曾国藩是蟒蛇转世的传说,从别的故事中还可以得到印证。有一年,他人私塾读书,整天埋在“子日”“诗云”里,非常烦闷。正月十六到了。乡下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母亲带他去外婆家,大早舅舅就划船来接,他如小鸟放出笼。高兴极了!于是同母亲、妹妹上了小船,小船慢悠悠地在江上划行。夫气好极了!初春的阳光照耀着湘东群山,竹树苍翠,山岩青黄斑驳。曾国藩时而看着远去的山峦,数着峰顶;时而伏在船边,数着游鱼。水草青青,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突然,母亲一声尖叫:“蛇!”小船随着母亲的叫声一个歪斜,专注着江水的曾国藩“扑通”一声掉进江水里。母亲和舅舅大惊失色,急得要跳水救人,却见孩子抱着一根木头稳稳地浮在水上。舅舅把船轻轻划过去,伸过船桨把曾国藩拉到船上。母亲睁大眼睛说:“刚才明明是一条大蟒蛇游过来的,怎么会是一个木棒!” 这件事传开,又成了曾国藩“巨蟒转世”的根据。 曾国藩长了一身的牛皮癣也成为他是“蟒蛇转世”的根据。曾国藩的满身蛇皮癣疥,被人说成是蟒蛇的鳞片,初时尚无多大痛痒,三十五岁之后,癣疥一天天严重,奇痒无比。曾国藩或坐或卧,皆不断抓挠,煞像个猢狲。曾国藩终生有个围棋癖,他一边下棋,一边抓背挠腿,只见皮屑飞扬,一局下来,周围地上、棋盘桌案上到处是皮屑,像下了阵小雪。 再者,曾国藩最爱吃鸡,却又莫名其妙地最怕鸡毛。当时的紧急公文,信封口处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鸡毛令箭。曾国藩见了这种信,总是毛骨悚然。如见蛇蝎,要别人代为取掉鸡毛,才敢拆读。一次,他到上海阅兵,登上阅兵台,猛见台上有一把鸡毛掸子,他看了吓得直往后退,差一点摔下台去。他急令人拿走掸子,才胆颤心惊地入座。旧时有云:“焚鸡毛,修蛇巨虺闻气即死,蛟蜃之类,亦畏此气。”曾国藩怕鸡毛,也被人理解为他是蟒蛇所变。 老人梦蟒和后园古藤二者可以联系,古藤盘环如蟒,老人终日与古藤相伴,在古藤下休憩,古藤高大,覆盖了住房,梦到巨蟒人室,实则是古藤在老人脑里的影像。 有了“巨蟒转世”的流言之后,接下来的事更容易因循附会。癣疥之疾在旧中国很普遍,既难治好,又易传染,曾国藩的一身癣疥正好与“巨蟒转世”相附会.牛皮癣便成了蟒鳞片。 怕鸡毛并非莫名其妙,有皮肤病的人见到毛皮、毛发,包括鸡鸭毛、兽毛等就害怕,科学称皮肤过敏症,也是一种恐怖病,犹如恐水症、广场恐惧症、高空恐惧症一样。实际上,蟒蛇类动物恰恰不惧鸡毛,蛇以鸟、鼠为主要食物,见了就会吞下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在江水上看见蟒蛇是曾母看走了眼,把一根水中的木头看成是蟒蛇,是因为曾母脑中充满儿子是“蟒蛇转世”的神话,故容易误视。 从某种角度来说,“巨蟒转世”无论是真是假都是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一般人眼里,高官显宦都不是凡人。曾国藩官做得大,地位十分显赫,这就需要通过典故来将其神化。拥护他的人要神化他,南方多蛇,神化蛇精,容易以蛇精比附;北方多虎,多以虎比附。附会者本可以说曾国藩是龙转世,但龙是天子的专利,他们自不敢说是龙转世,那是犯皇帝的大忌。反对他的人也容易接受他是“巨蟒转世”之神话,巨蟒大蛇凶恶无状,曾国藩及其湘军杀人如麻,恰似恶蟒.甚于毒蛇,以巨蟒比附,恰如其分。而太平天国的起义也是以宗教面目出现,他们宣称自己是天帝、基督、天兵天将下凡,宣布自己是天主救世,要斩杀人间的妖精。清政府是“清妖”,皇帝是妖头,大臣们都是妖精,那么曾国藩是“蛇妖转世”,正好是他们斩杀的对象,自己承认了岂不更好!P5-7 序言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谥号“文正”。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中国有句老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方面,曾国藩被称为清朝最后一位理学大师,他崇尚程朱理学,把理学运用得从容自如。在治家方面,他充分秉承了祖父星冈公的治家手段,并在星冈公的基础上,将曾家的家风、传统发扬光大,后来,他提出了著名的“曾家八宝饭”这一曾家的家规。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个人努力之外,外部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曾国藩应该算是时代的宠儿,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惶恐不安,使清朝大臣战战兢兢,但它却成就了曾国藩,让他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的为官哲学让他稳如泰山,他的处世之道让他泰然自若。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间游刃有余,终得善终。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着谜一般的人生。他一介儒生,昂然傲立于湘楚之间,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不容抹杀的一笔。他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圣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毛泽东曾说,他一生中只佩服过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曾国藩。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书》中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并称其为“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学习的楷模。 胡光墉(1823年~1885年),安徽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商界的一个传奇,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内事业崛起,创造了近代中国金融史的一个奇迹。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整个中国的社会和经济_直处于内困(太平天国起义)、外扰(西方列强入侵)的夹击中。胡雪岩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他理解了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平定内乱和抵抗外患中最显赫的几位人物。有了这两大优势,胡雪岩就能开风气、占地利、享天时,逐一己之利。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倚靠何桂清、王有龄的发展期。第二个时期是事业高峰期,这个时期的起起伏伏也是与左宗棠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的。 在左宗棠收复西北、成就不朽功绩之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支店达二十多处,遍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他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建功,获布政使衔,戴红顶、穿黄马褂——历数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穿黄马褂的,唯胡雪岩一人而已。 胡雪岩官场上遇合之奇,固然令人赞叹,但他与“江湖人物”的来往更令人拍案惊奇。他结交江南第一大帮“漕帮”的首脑,凭着他过人的见识、敦厚重义的性格与运筹帷幄的才能获得敬重,以致漕帮上下破格称之为“小爷叔”。 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由此,我们集结了本书,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各位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编者 2010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启超 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 ——鲁迅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胡雪岩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