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发展
二 缺乏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共性问题
三 培育办学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办学特色
二 办学特色基本特征的探讨
三 高校办学特色内涵与内容的研究
四 高校办学特色创建的案例研究
五 现有研究的价值及不足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 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新建本科院校的历史溯源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新建本科院校概念的厘清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历史溯源
一 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溯源:清末民初的学堂
二 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溯源:新中国新建的各式学校
第三节 新建本科院校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 中等教育阶段(1949—1977)
二 高等专科教育阶段(1977—1993)
三 本科院校初期阶段
四 “追赶式”发展阶段
五 稳定规模、保障质量、培育特色阶段
第四节 新建本科院校的历史发展特点
一 发展基础的薄弱性
二 发展历程的阶段性
三 发展历程的周期性
四 发展历程的同质性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建本科院校的组织性质及办学特色
第一节 高校及新建本科院校的组织性质
一 高校的组织性质
二 新建本科院校的组织性质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一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二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办学定位盲目攀比
二 服务地方意识缺乏
三 专业设置高度趋同
四 行政色彩相对浓厚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 外部因素
二 内部因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
第一节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一 生物生命周期理论
二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三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对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启示
第二节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培育的阶段分析
一 生成期
二 成长期
三 成熟期
四 变异期
第三节 成熟本科院校
一 成熟和组织成熟期
二 成熟本科院校的内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境)外新兴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乔治布朗学院办学特色的生成路径
一 生成期的办学特色生成路径
二 成长期的办学特色生成路径
三 成熟期的办学特色生成路径
第二节 乔治布朗学院办学特色的启示
一 特色求发展
二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三 强化管理服务职能
四 重视特色课程开发与设计
五 办学依靠教师
六 加强与地方深度合作
第三节 香港科技大学办学特色的生成路径
一 生成期的办学特色生成路径
二 成长期的办学特色生成路径
三 成熟期的办学特色生成路径
第四节 香港科技大学办学特色的启示
一 “小而精”的办学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前提
二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
三 国际化在新兴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 市场化的学校——企业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形成特色的关键
五 善于将办学劣势转化为办学优势是新建本科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核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 乔治布朗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启示小结
二 香港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启示小结
第七章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培育
第一节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培育的原则
一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二 整体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三 与地方相适应
四 体现应用性
五 注重开放性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内部生成路径
一 凝练大学精神
二 建设特色学科
三 建立一支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四 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外部促进机制
一 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三 适度市场竞争机制
第四节 校长在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培育中的作用
一 校长的角色
二 校长的职责
三 充分发挥校长在办学特色培育中的主导作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案例研究:湖北工程学院办学特色培育的实践
第一节 湖北工程学院简介
第二节 湖北工程学院发展阶段分析
一 生成期
二 成长期
三 确立向成熟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目标
四 向成熟本科院校转变的条件分析
第三节 湖北工程学院办学定位
一 生成期:积累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经验,积极谋求开办本科教育
二 成长期:探索本科教育办学规律,办合格高等本科院校
三 向成熟本科院校转型时期: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本科院校
第四节 湖北工程学院大学精神的凝练
一 湖北工程学院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二 “感恩、奉献、求实、创新”的校风
第五节 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一 质量立校
二 人才强校
三 科技兴校
四 开放办校
第六节 改革创新中培育办学特色
一 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三 推进以岗位设置管理为基础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第七节 立足地方,培植社会服务特色
一 明确科技服务定位
二 科技服务凸显特色
三 打造服务新农村建设品牌
第八节 打造孝文化教育品牌
一 利用学科及人才优势开展孝文化研究
二 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支点拓展中国特色文化
三 发挥孝文化的德育功能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 研究内容的创新
三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