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新时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黄金阶段,青少年从今往后的各种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人生态度、思维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成人后就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力、戒掉孩子的坏脾气?怎样培养出自信、独立、快乐、勇敢的孩子?该怎么帮孩子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与人格?停止误解、吼叫你的孩子,请理解、宽容孩子,多一次,再多一次!《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由世界知名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带您走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让您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孤僻、害羞、敏感、暴躁、自怨自艾、依赖性强的阴影、读懂孩子的心,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内容推荐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心理研究、儿童的人格形成、培养方面的精华,及其本人名著《自卑与超越》中的部分公认权威内容串连在一起,经过对目前国内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编而成。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将为众多为孩子的负面心理、叛逆行为苦恼的父母、教师提供良好的指导,并通过各种真实可靠的案例提供解答办法,让您更加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引领你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破解孩子的心理、情绪密码。让您从此在教育孩子上不再感到无所适从,进而教养出快乐、自信、独立、勇敢的孩子。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

我们的孩子并非很无知

别忽略了孩子的人格

别总是让生活考验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特别呵护

要当好父母,先学好“个体心理学”

怎样帮孩子打开“陌生社会”的门

第二章 孩子人格的统一

想了解孩子,先看看他的“后背”

惩罚错误,但不要“挖地三尺”

从“夜尿”看出了嫉妒

草率地避开困难,不可取

别用孩子的错误惩罚他

目标下得越早,优秀来得越快

每个孩子都是有待雕琢的璞玉

第三章 超越自卑接近优秀

自卑情结显而易见

不要给孩子自欺欺人的机会

自卑也会带来优越感

越渴望优秀,越能超常发挥

接受孩子“贴合实际的雄心”

不要让孩子失去平衡感

勇敢是超越自卑的第一行动

“坏孩子”也是宝

自卑和优越的源头在哪里

第四章 引导孩子走向优秀

让孩子和社会建立友谊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

处境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情感表现

懒惰的孩子怎么教

善待有“小毛病”的孩子

孩子的毛病大多是家长制造的

第五章 自卑了,哪里说理

完美家长易教出自卑儿童

目标过于高远会引起自卑

冷漠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

孩子怯懦了,我们来帮

让孩子勇于“照镜子”

爱他,就给他归属感

荒谬的“自卑与生俱来”

告诉孩子,“你很棒”

第六章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善的

给予孩子情感依赖

孩子的地位能超过伴侣吗

让“无助”变“有助”

教育孩子要有“性别对待”

第七章 孩子的心理处境

同一环境下的孩子也要因材施教

处在新情境里的孩子的心理

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

变故更容易看清孩子的性格

家长可以适当“视而不见”

无奈的新情境--离异家庭的孩子

孩子对新环境能否适应的测试

第八章 在学校里的孩子

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跳级、留级、更换老师和男女同校

教师的犀利

培养孩子的入学兴趣

智力不是学习好的首要因素

不进步,是孩子心理停滞了

学习能力也能遗传

第九章 在外面的孩子

孩子成长的“危险暗礁”

“不知情表扬”下的自负孩子

让孩子和陌生人说话

大起大落的环境会影响孩子性格

隔辈人的“最爱”会危及孩子

孩子的阅读领域

第十章 青春期的孩子

过于苛刻对孩子没什么好处

青春期了,就想脱离家庭了

假勇敢,真怯懦

把更多的关心留给“胆小鬼”女孩

别避讳跟孩子谈性

辨别性早熟的真假

第十一章 父母和教师的失误和责任

大男孩和小男孩的不同教育

家长和教师的宽容

自信易垮不易建

试读章节

孩子的心理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如果家长能捕捉孩子的心理,并把它作为自己不断思考的问题,那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很幸运。但是许多家长都会把孩子犯的错误和当前所处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只会就事论事,而没有想到是什么才会导致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好像从完整的旋律中抽出一个音符,然后试图脱离组成旋律的其他音符来理解这个音符的意义。这种做法显然欠妥,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发生。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咄咄逼人,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家长可以这样想想,如果儿童做了招致惩罚的事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当然,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不仅对孩子不好,还会给家长带来难堪。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面子和利益问题上考虑,因此当孩子有错误时,惩罚就是对孩子的第一个处理办法。不过,惩罚的手段对孩子往往是弊大于利。

如果孩子经常在一个问题上犯错误,教师或家长就会先人为主地认为他屡教不改。相反,如果这个孩子其他方面表现良好,那么,人们通常会由于这种总体的好印象而不会那么严厉地处置这个犯错误的孩子。不过,这两种情况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源,即在全面理解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探讨这种犯错误的情况是如何发生的。这有点像我们前面比喻的,如果脱离整个旋律的背景来理解某一单个音符的含义,那对这首歌的理解就毫无意义。

如果我们问一个孩子他为什么懒惰,我们很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为孩子不会说出自己懒惰的根本原因。同样,我们也不要期望一个孩子会告诉你他为什么撒谎。就连深谙人性的伟大的苏格拉底都说过一句话:“认识自己是多么地困难!”我们怎么能期望一个孩子能够回答如此复杂的问题?别说是孩子,就连很多心理学家都对类似的问题无法回答。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要想办法认识孩子的整体人格,这个办法不是要去描述孩子做了什么和如何去做,而是要理解孩子对面临的任务所采取的态度。

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有一个13岁的男孩,他有两个妹妹。5岁前,他是家里的独子,并且愉快地度过了这段美好的时光,直到他妹妹出生。当他是独生子的时候,他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乐于满足他的每一个要求。毫无疑问,妈妈非常宠爱他。爸爸脾气好,看到自己的儿子依赖他,他感到高兴。孩子自然对妈妈更为亲近些,因为爸爸是个军官,经常不在家。他的妈妈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她总是试图满足这个既依赖而又固执的儿子的每一个心血来潮的要求。不过,当这个孩子表现出没有教养和胁迫性的态度和动作时,妈妈也经常感到生气。于是,母子关系随之紧张。这首先表现在儿子总是试图支配妈妈,对她专横霸道,发号施令。总之,他总是以各种讨厌的方式随时随地寻求引人注目。

虽然这个孩子给他妈妈制造了很多麻烦,但他的本性并不太坏。妈妈还是依从他令人讨厌的态度和行为,还是帮他整理衣服,辅导功课。这个孩子总是相信,他的妈妈会帮他解决任何他面临的困难。毫无疑问,他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也受到良好的教育。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个孩子在8岁那年,伴随着妹妹的成长,家长把注意力偏移到了妹妹这里。这时候他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使得父母对他难以忍受。他开始自暴自弃,做什么事情都懒散拖沓,常使他妈妈盛怒不已。一旦妈妈没有给他想要的东西,他就扯妈妈的头发,不让妈妈片刻安宁,拧她耳朵,掰她的手指。

虽然这个孩子的行为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批评,但是他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他的妹妹越大,他偏执的性格就更加强烈,他的小妹妹很快就成为他的捉弄目标。虽然他还不至于伤害妹妹,但是他的嫉妒之心是显而易见的。他的恶劣行为开始于他妹妹的诞生,因为从那时开始,妹妹成了家里的关注焦点。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这个孩子由于嫉妒产生了一种心理,他希望用做一些出格的行为来引起家人的关注,于是妹妹就成了他的撒气桶。

从这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或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种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要注意它产生的原因。这里使用“原因”一词时应该小心,因为我们一般不会意识到一个妹妹的出生会是一个哥哥成为问题儿童的原因。但这种情况却经常发生。其原因在于这个哥哥对妹妹出生这件事的态度有问题。自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学因果关系,因为我们绝不能声称,一个孩子的行为之所以变坏,必然是因为另一个孩子的出生。但我们可以肯定,落向地面的石头必然会以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速度下落。而个体心理学所做的研究使我们有权宣称,在心理“下落”方面,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孩子在心理不健全的情况下,诸如嫉妒、自私,这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在起作用。P16-19

序言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会在生活中做出这样的事情:当你不让他出去玩,以外面下雨或者太冷的理由拒绝他的时候,他时不时表现出生气或沮丧失的样子,尖叫或两脚乱踢;有的孩子更让家长头疼,他们经常在半夜12点或者早上6点突然醒来对你说:“我要吃冰淇凌。”而当你用会吃坏肚子为由不让他吃时,他就以苦恼对抗你的反对。

家长经常会觉得,现在的孩子实在太难讨好了。你尽量满足他,给他他所想要的,他不但不领情,还常常无缘无故地大哭;刚刚还赖在地上打滚的孩子,不一刻钟,又跑过来向你撒娇;正在你的怀里撒泼打滚,一会儿又抓你的头发挠你的脸,让你既无奈又无语。

尽管我们不太明白孩子的许多动作和行为,但是一定要记得,孩子在儿童和幼年时期,除了探索自己的身体,并找出自己能做的事之外,他还发现了他身体内潜伏的一种奇怪的因子——即家长所谓的“情绪”,而心理的因素诱发他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

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其实是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具体感知的,他只是靠感觉行事,只有经过多次的经验和教训,他会慢慢地体会到自己不同的情绪及接下来不同的行为表现。当他开始有了这种领悟,你就可以开始教他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家长通常不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更不知道家长也是有情绪的。对于孩子而言,自己的家长是很伟大的,他们需要什么,就从家长那里索取。快乐了,就跟家长在一起亲热;难过了,从家长那里寻求安慰。事实上,孩子害怕你在他们面前显露脆弱的一面,他想像不到你需要什么,但他会尝试一种别的方式,使你恢复原来坚强的样子。

情绪的转变突如其来、难以掌握,但任何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表达方式,你的孩子也不例外。其实孩子的情绪控制是由家长调教的,教孩子控制情绪的首要条件是父母也要有平稳的情绪。当你发觉自己的压力过大,经常发脾气时,就放自己几天假。或即使只是一两个小时的休息,都会让你轻松不少。

《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相对于一般的育儿教子书而言,即使它不能成为你教育孩子成绩上进以及弥补孩子性格缺陷的蓝本,但是它却可以帮你分析孩子情绪和性格的方方面面,从各个方面指引你发掘孩子的情绪和性格。本书不仅汲取了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人格心理方面的精华思想,还采纳了贴合时代的教育孩子情绪的核心观点。根据阿德勒的观点,孩子身上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都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而按照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步骤,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的方向,强化他们的社会情感,重建他们的社会目标,鼓励他们的斗志,努力改变自身,并一步一步将孩子的生活引向正轨。

本书将为众多为孩子的负面心理、叛逆行为而烦恼的父母、教师提供良好的指导,并通过各种真实的案例提供解答办法,让你更加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引领你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破解孩子的心理、情绪密码。让你从此在教育孩子上不再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培养出快乐、自信、独立、勇敢的孩子。

译者

2011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