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乾(1911-2002),贵州安顺人,日本士官学校出身。曾任军中基层干部,官至九十四军参谋长、贵州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兼副司令等职。国民党兵败大陆后一度滞留香港,1952年迁台,担任蔡氏集团顾问,并被选为贵州同乡会理事长。1993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98年回乡落户,2002年病逝。
郑丽榕记录的《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讲述了南京守卫战详情,何应钦、谷正伦与蒋介石的关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法乾先生访问记录/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郑丽榕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法乾(1911-2002),贵州安顺人,日本士官学校出身。曾任军中基层干部,官至九十四军参谋长、贵州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兼副司令等职。国民党兵败大陆后一度滞留香港,1952年迁台,担任蔡氏集团顾问,并被选为贵州同乡会理事长。1993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98年回乡落户,2002年病逝。 郑丽榕记录的《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讲述了南京守卫战详情,何应钦、谷正伦与蒋介石的关系。 内容推荐 郑丽榕记录的《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由此可以一窥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大事。他只身前往日本求学,亲历日本军国民教育。回国后在军队任职,历经南京守卫战、抗战胜利后接收上海天津、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自贵州撤守等重大事件,尤其对于何应钦、谷正伦等与蒋介石的关系。《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叙述翔实,具有研究参考价值。 目录 弁言 一、学经历简介 二、家世与童年生活 三、北上天津求学 (1)九十余天长途跋涉 (2)在汇文小学与南开中学 (3)加入中国国民党 (4)参加龙潭战役 四、只身东渡考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曲折的旅程 (2)进陆军士官学校前的生活 (3)陆军士官学校 (4)在日生活拾趣 五、抗战前之回忆 (1)返国由连长当起 (2)在江西“剿共”总部 (3)调任南京宪兵训练所 (4)宪兵特务营营长 六、抗战点滴 (1)南京保卫战 (2)返回贵州 (3)缴械九十三军 (4)代理都(匀)独(山)警备司令 (5)更换美式装备及光复桂林 七、胜利后的(接收及“剿共”)复员工作 (1)上海天津的受降 (2)收编华北伪军问题 (3)姚村战役 八、枪杀刘伯龙始末 (1)黔省情势告急 (2)刘伯龙滥杀无辜 (3)刘伯龙违抗军令 (4)请示层峰决定杀刘 (5)晴隆擒龙 (6)刘伯龙的变态心理 (7)评萧开训《谷正伦杀刘伯龙的经过》一文 (8)来台后余波 九、贵州撤守前的回忆 (1)谷正伦的眼泪 (2)“卢汉变节” (3)因缘际会离开大陆 (4)家眷先到香港经过 十、在台湾 (1)服务军人之友社 (2)担任蔡家企业顾问 (3)台湾贵州同乡会 (4)其他 十一、答问 (1)民初贵州经济 (2)对早期贵州军人的印象 (3)蒋、何、谷三人关系与谷、何二家之崛起 (4)散兵游勇的问题 (5)军事教育 (6)贵州的鸦片 (7)贵州的金砖 (8)谷正伦与贵州撤退 (9)对中国国民党的看法 附录一宪兵与首都保卫战 一、前言 二、抗战初期宪兵之概况 三、唐生智就任首都防卫司令长官 四、代理国民政府暨各院部留守主任 附录二赵健民(共军入黔时之政委)著《普安会议》中有关 刘伯龙与中共联络经过 后记 试读章节 (3)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是个实施军国民教育的国家,而陆军士官学校正为武士道精神的中心,社会上一般人对士官生都十分尊敬,毕业典礼时天皇也亲自参加,颁授证书,所以士官学校的训练非常严格。没进过士官受训的军事干部,绝对无法升到中上阶级,至多当到上尉。而士官毕业者,则可升至少将,担任师团长;至于少将以上之军人,一定要进过陆军大学。 他们对于年龄区别甚严:高中毕业生年满廿岁者参加士官学校入学考,考取后分发部队,从上等兵当起,再升为下士、中士,八个月后回到学校受正式教育,二十三岁左右毕业,担任准尉见习官,约五至八年后升为校官,升为上校时已四五十岁。 我们中国就非如此,像黄埔一期生,只受了五六个月训练,所以后来委员长送他们到日本进修,怕给日本人当笑话,规定上、中校通通改为挂中尉领章,进各兵科学校。 士官学校分为步、骑、炮、工、辎各科,中国学生原本与日本人一同上课,后来日人以后勤(即辎重)为机密,故将中国学生单独成立中华学生队,同时辎重兵科亦不招收中国学生,但其他上课方式则没有差异。 考取士官学校后,我被派到盛冈县骑兵二十四联队入伍,至今仍保存着当时的照片。在此之前,我毫无骑马经验,大马难骑,而军事训练又十分严格:天天清晨五点钟起床刷马,再吃早餐,接着演习。骑了半个多月,意外发生了,我由山上摔下,左手骨折,一下子起不来。日本班长以马鞭打我,我还是起不来。没有办法,送到医院,才知骨折了。那时军医开刀不用麻醉,由两个人拉着我,把折断的骨扳过来,住了大概一个多月。在医院也看到另一个学生跌断腿骨,开刀时痛得嘶叫,父母在外面等,手术完已死了。这都可证明日本军事训练非常严格。我在联队中由上等兵升下士,再升中士,八个月后回到士官学校。 联队训练期满返校后,士官生所受的教育全以作战为主,每天都有野外演习。 士官学校一般生活和我们差不多,特别的是他们比较注重机会教育,时时刻刻不忘培养学生军人武德。例如尚在联队时,每天中午一定要与联队长在偕行社(军官俱乐部)共餐,利用吃饭时间,使学生受到军事干部各种熏陶。返校受教育后,也须与队长一同用餐。我们中国学生则同中华学生队队长在一起,同时吃饭时顺便报告重要事情。此外,礼拜天上午八时至下午五时间准许外出,外出前要严格检查仪表,服装、皮鞋通通要弄干净,合乎标准才准外出。生活极其严谨、规律,衣服上四个口袋所装物品也有规定。至于晚上睡觉时,袜子、裤子、衬衫所放位置,排列顺序,也都有定制,以备紧急集合时易于取用。 关于日人的军国民教育,我曾住在日人家庭,亲睹其国民军事化的生活习惯。我们常喊这类口号,却光说不练,日本人倒真彻底执行,由小做起。例如,他们从小起,凡是外出前一定要大声说:“我现在要出去了!”归来后一开门,又大声说:“我现在回来了”,这是一种规律生活养成。依今天民主社会的标准来看,或许不同意日本人的军国民教育,以为是帝国主义侵略作风,但我觉得,在一般人民行为规范上,这些规律的教育很好。 有人问我:“日本长期侵略我们,我们的军事却大部分学习日本,像保定军校完全仿行日本军事教育,而民初大多数军事干部亦多留学日本,自抗战前些年起,才设了德国教官。日本军校为何要招收中国学生、培养中国军人?” 我以为这是日本的深谋远虑,但最后却适得其反。日本的侵华动机并非始于田中奏折,可能早在明治维新初期即存有此心,因为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日本力量才刚起步,无力并吞中国;但日俄战争后,日本战胜而加强了侵华野心,既无法鲸吞,就采蚕食主义,其军校招收中国学生,即为蚕食的方式之一,目的在培养亲日派,训练时并时时鼓励中国军人个人英雄思想,以制造中国的分裂。 不料中国人的民族心并不是那么易于消灭的,以我们那一期八十余位中国同学而言,后来成为汉奸的只有二三人,多数人返国后成为抗日分子,可见日本是收到了反效果。蒋中正先生是士官学校第十期备补生学生,不过实际上他并未接受士官学校的教育,只在炮兵联队接受人伍训练就回国了。张群和蒋先生同期,何应钦为十一期,他们都是反日的。 P17-20 序言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从建所至今,几十年来共采写和出版了二百余种“口述历史”。近代史所的学者制定了严格的口述史操作规范,并进行采访和撰写,使类似史料层面的“回忆录”和“纪实”,上升为可供专业人员研究的“口述历史”。他们的访问对象涉及当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请其自述生平,为现代史研究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口述记录。 九州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是上述二百余种“口述历史”的精选集,也是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的重点引进出版项目。本系列以简体字出版,对原书注文体例和文字错误进行了必要的订正。原版本的丛书弁言和前言,介绍了该丛书的缘起、价值和意义等情况,简体版将其主要内容附于书前。 该书访谈对象的某些政治立场、观点和看法,我们并不认同,但为了保留史料,便于参考研究,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对文中对我党我军的诬蔑性语句和称谓进行了中性处理,内容仍保留原貌;个别之处,有所节略;对于文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后使用的“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对于文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后的台湾当局及相关机构、职务等,加以引号。本系列图书供近现代史专业读者参考使用,望读者在阅读时注意辨析书中的一些内容。 九州出版社 2011年6月 后记 张法乾先生,贵州安顺人,是台北贵州同乡会的会长。因为云贵研究的需要,我有幸不时向张先生请教。几次谈话之后,发觉张先生的经历及见闻有详为记录存真的必要,因此征得张先生的同意,并借本所口述史之便,进一步展开正式访问。计先后谈话十次,得约六万余字。读者阅读之后,必定感到张先生言简意赅,其留学日本的经验十分珍贵,抗战初期唐生智主张坚守南京的不切实际,一九四九年大陆撤守前云贵政局的混乱令人叹息……张先生所述,堪称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位见证者。又张先生谈何应钦、谷正伦与蒋中正的关系,观察人微,更是引人人胜。 本书出版过程中,曾蒙刘风翰、吕芳上二先生审稿,刘先生与张法乾先生有袍泽之谊,对军中资料尤多补充。许雪姬、沈怀玉、潘光哲三先生分别校读一通,最后由潘光哲先生编定索引,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张朋园谨启 一九九二年元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