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编著的《天才少女侯逸凡》内容简介:侯逸凡,国际象棋女棋手。1994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兴化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小时候就有一些男孩子的脾气,而在下棋上有着天才的头脑。在刚刚5岁时,大孩子教她学跳棋,她一学会就将那些大孩子全部打败。后来,家长便带她去学棋。她学过各种棋,因为觉得国际象棋棋子最好看,所以特别喜欢国际象棋。侯逸凡学了国际象棋不久便能赢下许多大她许多的棋手。7岁时师她从国际象棋教练童渊明。良好的棋感加上系统的训练,侯逸凡棋艺长进迅速。9岁进入国家队后,侯逸凡的天才成分逐渐被发掘出来。此后经常参加全国比赛甚至世界比赛,战绩突出,被誉为“天才少女”。有人戏称,有侯逸凡参加的比赛,别人就只有争亚军的份了。侯逸凡创造了很多世界纪录。12岁获得女子特级大师称号,14岁晋升男子特级大师,16岁夺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并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棋后,17岁在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中成功卫冕。
刘玮编著的《天才少女侯逸凡》内容介绍:侯逸凡,中国女子国际象棋队队员。1999年学下国际象棋,2003年进入中国国际象棋队。2008年晋升男子国际特级大师,是历史上晋升男子特级大师最年轻的女棋手;2010年获得世界女子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棋后;2011年成功卫冕,成为历史上两夺世界冠军的最年轻棋手。2012年在第十届直布罗陀国际象棋公开赛中,战胜尤迪特·波尔加,打破后者20年来在慢棋比赛中对女棋手不败的神话,并获得该赛事亚军。她下棋思路清晰,棋风充满霸气,被誉为“天才少女”。
《天才少女侯逸凡》是一本介绍侯逸凡的成长历程书籍。
2010年12月24日,西方人迎来的又一个圣诞平安夜。
就在这一天,来自东方中国的一位16岁少女侯逸凡,正开始她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举动——冲击国际象棋世界棋后! 这是一个世界棋坛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一个创造国象奇迹的日子。新一届国际象棋世界女子锦标赛的最后决战,正在地处欧亚交汇的土耳其南部一个小镇——安塔基亚精彩上演,并将诞生新一届的世界棋后。
这场决战的对手是两位中国姑娘侯逸凡和阮露斐。作为侯逸凡所效力俱乐部——齐鲁晚报棋院的领队,我也亲临现场为小姑娘助阵。
早晨,多日来一直天气晴朗的安塔基亚,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小雨。这是否预示着两位东方姑娘的战斗,也一定波澜起伏,惊心动魄?
从12月3日抵达这里,侯逸凡和阮露斐已在这座异国小城待了整整二十天,连现场带队的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都觉得时间太过漫长了。但新的世界棋后的诞生,注定是要经过漫长历练和等待的。
侯逸凡,这位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虽然已经在棋盘上纵横驰骋,久经沙场,获得了大大小小的无数冠军,但唯独缺少了这一份量最重的世锦赛桂冠。就在上一届世锦赛上,14岁的侯逸凡就曾闯进决赛,震惊了整个国际棋坛。而今天,各方面都日臻成熟的侯逸凡,又一次进入到冠亚军争夺战中。她,自然比谁都渴望戴上那顶梦寐以求的棋后皇冠!
阮露斐,这位已经考取美国名牌高校、正准备全身心投入学业的女孩,本来是抱着锻炼的目的来到世锦赛的。也许连她自己都不相信会淘汰那么多顶尖高手,一路幸运地走到现在。打到这个份上,阮露斐对这个棋后的期盼,比起自己的小师妹侯逸凡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已经23岁的她,将来未必还有机会参加如此高规格比赛了。
在先后淘汰世界冠军诸宸、欧洲冠军拉诺、等级分排名第一的科内鲁之后,几乎谁都认为侯逸凡将轻松拿到本届世锦赛的桂冠。无形中,这也给了孩童时期就早已成名的侯逸凡极大压力,以至于小姑娘到了决赛阶段后,每天晚上都睡不着,需要靠陪伴而来的妈妈不停按摩,才能小眯上一会儿。
同样,阮露斐的晋级之路也令人惊叹。她全部依靠快棋加赛,先后淘汰了上届冠军科斯坚纽克、印度名将哈利卡、中国好手赵雪等,非常顽强地杀人到决赛中。
作为两位姑娘曾经的教练、也是我创业国际象棋项目的搭档——齐鲁晚报棋院国象总教练童渊铭,对自己的这两个徒弟都给予了很高评价,“两个姑娘特点不同,一个重攻(侯逸凡),一个善守(阮露斐),都是不可多得的国象天才”。从比赛之初就在国内家中一直关注着自己徒弟决战的童教头,此时的激动心情,也是可想而知。
说起童渊铭,这位当年亲自培养侯逸凡、并挖掘出其巨大潜力的神奇教头,在侯逸凡出征之前,就预言自己的爱徒一定会笑到最后。只是让他稍感意外的是,他当年在江苏带过的另一个徒弟阮露斐,也神奇地进入到这次世锦赛的决赛中,“这的确是个意外,阮露斐在离开一线投身学业后:{还能如此神勇,也说明了这个姑娘难得的顽强。”
面对都是自己徒弟的无情厮杀,童渊铭甚至一度在网上不敢看两人比赛的棋谱,“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俩谁输棋我都不好受,谁夺了冠我都高兴。”
同样,两位国家队的教练叶江川、余少腾在欣喜之余,也是矛盾重重,不知道该帮助谁来准备棋。
此时对叶江川来说,实际上可以提前庆祝胜利了,因为无论侯逸凡称后还是阮露斐夺冠,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了。作为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和国家队总教练的叶江川,已经是功德圆满,只是无论从感情上还是国象事业发展上,老叶似乎也希望年龄更小的侯逸凡能够上演奇迹。
这不仅因为侯逸凡是他在国家队亲自带的选手,就像当年助力谢军四夺世界棋后一样,更重要的是,侯逸凡如果夺冠,将创造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国际棋坛将诞生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世界棋后。这对中国乃至世界女子国象的未来,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凹盘慢棋的较量,无疑考验着两位棋手的技术、体力和心理。之前,侯逸凡与阮露斐曾多次交手,结果两人互有胜负,战绩相当。两次大赛交锋都是侯逸凡执白选择了西班牙开局,结果两人各获得一次胜利。
这次世锦赛上,阮露斐都是靠加赛快棋晋级,所以她似乎并不抗拒加赛,选择的战术也以防守为主。第一盘比赛,执白先行的侯逸凡挺进王兵,阮露斐没有选择对王兵而改走了卡罗康防御,这似乎有点出乎侯逸凡的预料。天才少女在开局阶段就频频陷入长考,白棋拥有了不错的中心,而黑棋则拥有双象。
中局阶段,阮露斐欲打开中心,想让双象较大地发挥作用,并在第24回合走出一步非常激烈的着法。事实上,这步棋走得有点欠妥,使得局面复杂更不利于自己。只是侯逸凡在开局阶段的用时颇多,没能在时间的压力下选择出最佳的应对着法,两人在经过一系列棋子兑换后,形成双车五兵对阵车马象三兵的局面,最后在第73回合时签下“和”约。
第二盘,执黑后行的侯逸凡以擅长的西西里防御对阵阮露斐的王兵开局。进入中局后阮露斐掌握主动权,子力协调且占据要点,白棋开始大举反攻,黑棋的大斜线看起来也很虚弱。
此时,侯逸凡主动兑掉皇后并奉送一兵,阮露斐未能看清此后的变化,她放慢了进攻节奏,在兑后吃兵获利之后,棋盘上却是风云突变。黑棋针对白棋线和底线的弱点走出有力反击,白棋不仅被迫送还多兵,局面上也陷入了被动。
残局阶段,阮露斐本来还有守和的机会,但此前一直被认为“残局功夫偏弱”的侯逸凡,却展现出良好的残局功夫。她通过果断弃兵调整好车的位置,牢牢掌握了主动,至第60回合,眼见无法阻止黑方小兵升变,阮露斐只好认输。
1.5:0.5,两盘慢棋结束后,侯逸凡领先了对手1分,将主动权掌握到自己手中。后面的两盘比赛,她只要再赢一盘或者全部下成平手,都将获得最后的冠军。
后两盘比赛开始了,两位姑娘都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屡屡上演真刀真枪的肉搏战,这让人对她们的比赛也充满了期待。但没有想到的是,身经百战的侯逸凡,却遭到了阮露斐的顽强阻击。领先的侯逸凡放不下心理包袱,两盘比赛都是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接连出现失误,最后被阮露斐追成了平手……
四盘慢棋未分胜负,两人只能通过加赛继续战斗。四盘快棋的加赛在当地时间12月24日上午九点正式打响,全世界棋迷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安塔基亚这个小镇上。 对这场期待已久的决战,16岁的侯逸凡已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她不怕惊涛骇浪,不畏艰难险阻,正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回想这次征战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小丫头此时激动的心情,始终难以抚平……P22-25
听到我的老朋友、也是为国象事业做出极大贡献的刘玮要出一本侯逸凡的书,我自然很高兴,也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次见到侯逸凡,是在她九岁的那年。当时,山东齐鲁晚报搞了一个国际象棋的活动,邀请我去跟一些少年棋手下车轮赛。记得在现场的有二三十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给我每一招棋都往腰眼儿里塞的感觉,很有韧劲和战斗力。车轮战结束之后,我就向主办活动的刘玮打听小女孩的情况,刘玮告诉我她叫侯逸凡,江苏来的,在山东跟童渊铭学棋两年多了,刚拿到世界少儿赛冠军。我说这孩子很有潜力,得加紧培养。
那时候,我跟操盘齐鲁晚报棋院的刘玮已经有多年交情了,因为山东的国象事业就是他一手搞起来的,所以我们彼此之间也非常熟悉。看到有这么好的苗子,我就跟刘玮和童渊铭商量,准备把侯逸凡弄到北京的国家集训队去训练。刘玮和童渊铭都很支持这件事。没过多久,小女孩就调到国家集训队。之前国家队从来没接收过这么小的孩子,鉴于侯逸凡年龄太小,生活无法自理,家庭条件也不富裕,集训队就特别挤出一个床位,让侯逸凡母亲也跟着一起过来照顾她。当时队里的很多人还颇有微辞,觉得给侯逸凡的待遇太特殊了。但我觉得这孩子潜力巨大,早晚肯定能冒出来,所以坚持给她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在破格把侯逸凡调入国家队后,我对她的日常训练特别关注,一有空就亲自给她指导,而且经常一盘棋一盘棋地向她讲具体的招法。训练期间,她给我的突出印象就是特别用功,一点就通,很有灵性,计算能力也很强,所以进步特别快。
在长期的严格训练中,小姑娘的棋力慢慢得到了提升。以后,我又安排余少腾等国家队的教练带她,而且经常让队里的男棋手陪她下棋,以提高她的综合棋力。
对于侯逸凡棋路的特点,我认为她求胜的欲望很强,属于攻杀型棋手,在棋盘上所表现的,就是积极进攻和勇于搏杀。这一点她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其积极进取的风格很让人欣赏,凡是与她过招的棋手,常常因为抵挡不住她凌厉的攻势而败下阵来。
与棋盘上勇猛搏杀不同的是,生活中的侯逸凡具有很温和的性格,对谁都很客气也有礼貌,而且办事很沉稳。虽然已经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她却一直非常谦虚,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这样,从不骄傲自满。侯逸凡现在也是个明星了,但一直表现得很安静,更没有一点架子,特别讨人喜欢。据我了解,她很爱学习,平时没事儿就看书,因为训练和比赛时间的紧张,她也基本没有太多空余时间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侯逸凡学棋和参加比赛的过程,可以说都是非常顺利的,从山东队到国家队可谓一路畅通,一直按一条正确的轨迹行走。她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刷新纪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侯逸凡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她自身很高的天赋,二是教练的悉心帮助,三是她后天的勤奋努力,四是各方面物质条件的满足。
应该说,在侯逸凡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她所效力俱乐部负责人的刘玮,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这不仅表现在他对侯逸凡从小到山东学棋的学费全免,还包括她日后成长的物质帮助和参赛资金的提供等,并在很多方面配合国家队为侯逸凡的崛起提供了帮助。
第一次接触刘玮,是在1998年济南首届全国棋王棋后赛上,那时他还是一名体育记者,业余时间搞了一个国象俱乐部。后来他帮助将要参加世界冠军赛的谢军在济南组织了一个热身赛,我也去了。之后他引进了在国象界教棋Lli较有名的童渊铭,从培养孩子开始,填补了山东棋类项目的一个发展空白,并开始组建队伍,举办比赛,尤其在国象市场的推广上大展拳脚,做得风生水起。 刘玮是个有热情、能“折腾”、有韧性、有事业心的人,对中国国际象棋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在担任国家队总教练期间,曾多次在世界大赛前带队到山东沂蒙山进行封闭训练,这都是由刘玮来安排的,其训练效果和以后比赛取得的好成绩,都证明了我们集训的成效。
在2003年时我有了创建中国国际象棋职业联赛的想法,跟热心此事的刘玮一拍即合,并得到他所在单位齐鲁晚报、大众报业集团领导的支持。2004年我们开始做联赛筹划,利用当时在济南举行全国团体赛的机会,召集各队教练领队开会,就国象联赛事宜征求各方意见,并制定了犬致的比赛方案。会上刘玮山了很多好点子,尤其对比赛最重要的冠名赞助给予了承诺,这使得联赛很快地向前推进。在国家棋牌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的支持以及各省市队伍的共同意愿下,国象联赛终于诞生了,而且一办就是五年,都由刘玮率领的齐鲁晚报棋院总承办,并拉到了山东火炬集团作冠名,保证了联赛运营的资金。回想起来,前五年联赛确实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起步阶段,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和刘玮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成功,包括像侯逸凡等一批年轻人,都通过联赛迅速成长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刘玮对中国国象联赛的贡献,甚至能用“居功至伟”这个词来形容,我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这一观点。借此,我也再一次表达对刘玮的感谢。
如今,我们中国的国际象棋发展形势是越来越好,除了很多尖子棋手,其训练环境、比赛经费和外事活动的联络组织也越来越完善,不排除以后还会有棋手达到侯逸凡这样的高度。但成功的道路并非一条,后人也没必要去复制侯逸凡的成长之路。对于她的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提供条件,全力打造,助力她称霸世界女子国象的同时,也要不断向男子顶尖棋手发起挑战。
希望这本书能够弘扬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中国国际象棋后起之秀的成长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侯逸凡的确是一个天才,也是个奇才,但天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谓“天才在左,付出在右”,侯逸凡的成功除了天赋,更是努力进取而来,也包含着很多人的付出。国际象棋运动千变万化,发展也是无止境的,我希望侯逸凡能一直保持对国际象棋的热爱,并为之继续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挖掘自身的天分和潜力,为国象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十年前的一天,童渊铭把一个江苏来的小女孩领到我面前,叙说着她的奇特——与之过招的齐鲁晚报棋院五六位男棋手都败下阵来。这个厉害的小女孩就是侯逸凡,那年她只有7岁。
这是一个巧合,还是一种缘分?当我支持童教练留下女孩并给予倾力的经济帮助时,并没有想到她日后会给我世界冠军的回报——就像之前资助赵骏、赵雪等小棋手外出比赛一样。我这样做的目的,其实都是出于公益之心的自然行动。也许恰恰是这种没有功利的公益之心,才培养出像侯逸凡这样的棋界栋梁,成就了山东国际象棋的辉煌。
从侯逸凡9岁在希腊世界少儿赛夺冠,到16岁赴土耳其世锦赛封后,我都在现场目睹了她夺取世界冠军的过程;从2001年来山东学棋起步,到2011年蝉联世界棋后走向巅峰,侯逸凡效力齐鲁的11年间,也成为我耕耘棋坛的一个见证。多年的配合让我们的感情弥足珍贵,也给我们留下一段难忘的情结。
也许真如童渊铭说的,“几十年才出这么一个天才”。侯逸凡天资聪慧加上自己的勤奋,成为她腾飞的基础;但她的成长同样凝聚了齐鲁晚报、童渊铭和我的心血,也离不开她的父母、叶江川、国家队以及众多幕后英雄的倾力帮助。正如叶江川所说的,“天才在左,付出在右”,侯逸凡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她自己的付出,也是很多人共同的付出。
从最小的棋协大师、国家大师、国际棋联大师,到最小的国际大师、女子特级大师、男子特级大师;从最小的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到屡获十佳运动员、体坛风云人物、劳伦赛大奖;从全国个人赛、甲级联赛、亚运会折桂,到世团赛、世智会、世锦赛称雄,侯逸凡一直在不停地创造着一个个纪录,尤其是2012年直布罗陀大赛上击败“外星人”小波尔加并赢下三位超2700分的顶尖男棋手,更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侯逸凡该拿的都拿了,她在18岁成人之前,已经完成了一个棋手几乎所有的冠军和梦想,无论侯逸凡本人还是我们俱乐部,都已经没有了遗憾。在侯逸凡的培养输送上,可以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她的成功也成为我一生的荣耀。在2012年中国国象甲级联赛开幕式上,当侯逸凡端着酒杯跑过来向我敬酒并表达自己的感谢时,我竞然一时无语,眼睛突然湿润了……
到该总结的时候了,我突然萌发了为侯逸凡出一本书的念头。这本书既是记录侯逸凡的成长,也为回忆自己的一段足迹。多年的见证让我太了解这位女孩了,所以此书几乎是一气呵成的,笔耕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多教育和启迪。侯逸凡是从山东冒出来的,是俱乐部体制下的受益者,也是齐鲁晚报棋院潜心市场化运作成功的产物。我们不靠国家和政府投资也能培养出世界冠军,我们不仅输送了侯逸凡,还有『、祥志、赵骏、温阳等特级大师,以及围棋的谢赫、周睿羊、江维杰、范廷钰等一个个顶尖棋手。这让齐鲁晚报棋院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棋坛的翘楚,甚至成为举国体制的中国体育下一步改革发展的借鉴。
回想我们棋院十多年发展,可谓一路跋涉,艰苦卓绝。我们没花国家一分钱完全自我造血,却也培养输送了40多位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我们更因为众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在此,也向多年来支持我和齐鲁晚报棋院发展的火炬地产、三箭集团、中烟集团、贵和购物、玲珑轮胎、格力电器、钱江摩托、鲁抗制药、中国联通、景芝酒业、暖倍儿服饰、青岛银行、海氧之家、肯德基等众多企业表达由衷的感谢,并感谢中国棋院、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山东省体育局、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等单位的鼎力相助。
在此寄望告别少女时代的侯逸凡,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管她走到哪里,我和她曾经效力的齐鲁晚报棋院,都是她坚定的支持者。在该书截槁之时,我们筹备已久的欧洲棋类工作站已经成立,并开始组建队伍征战欧洲联赛,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培养新的“侯逸凡”,甚至男子国象世界冠军。我和侯逸凡已经约定,她将和我们俱乐部继续合作,包括到国象中心的欧洲去训练和打联赛,并在中国队支持下攀登新的高峰……我们更希望侯逸凡展开理想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本书图片除本人拍摄之外,还有叶荣光、张晓露、田红卫、孙旗男、李开敏、张伟达、侯逸凡及家人、众辉体育、中国棋院、新华社、中新社、中体在线、新浪、搜狐等媒体提供和转载,在此表达最真挚的感谢!
她的成功除了自身天分,更是努力进取而来。——叶江川
她对国象的吸收能力就像一块海绵,其执着精神让人感动。——童渊铭
她为棋而生,将长时间主宰女子国象舞台。——谢军
中国女棋手的骄傲,小侯击败小波令人振奋。——诸宸
一个幸运的女孩,她的成长之路非常顺。——许昱华
如果让一个人代表中国的崛起,应该是这个小姑娘——纽约时报
谁说女子不如男,侯逸凡改写了世界国象的历史——泰晤士报
她的性格是乐观型,可以忽视那些挫折——凤凰卫视
她对国际象棋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杨澜访谈录
未来留给她的空间,广阔得无以复加——新华社
她的影响力将超越体育领域——人民日报
走市场化之路,天才少女挑火国际象棋——新民晚报
欧洲建立工作站,培养下一个侯逸凡——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