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非常三国(1800年经典商话公元184-公元280)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童伟宏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对一个领袖人物而言,“全局胸怀”这种品质能力是互相PK的一门功课。

全局胸怀就是要有理念、有眼光。对于一个组织的领导人来说,无论是割据一方的军政头面人物,还是企业之类经济实体的核心管理者,是否具有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种纵观全局、容纳通盘的个人能力,无疑是事关成败、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展示了一位大老板--曹操对避居自己门下的另一位未来老板--刘备的一场眼光和心胸的测试。

刘备为了装作胸无大志,就在自家园子里种上大头菜。而世事洞明的曹操一眼看出刘备是当时真正的英雄,就借着青梅成熟,邀刘备烫酒小叙。二人在推杯换盏之际,历数了当时的局面中值得关注的几个人物,从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和刘景升、益州刘彰与刘季玉、江东孙策,以及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刘备一直拿他们支应着曹操,但全被曹操PASS掉了。

最后曹操和盘托出了答案。曹操几乎扪着刘备的心口窝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话除了直接表达了曹操自己的豪情壮志,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我也有配得上这副心胸的眼量,真正拥有未来的人物,也就是你我之间的角逐了。

这话一出,把刘备惊得筷子也握不住,掉到了地上,还以为自己依照傀儡皇?的“衣带诏”所密谋的反曹行动泄露了,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借惊雷把内心失态遮掩了过去。

后来有人分析,曹操不说话,但曹操心里很有数;刘备也是不说话,但心里确实没有数。这个“有数”“没数”的区别是曹、刘二人当时心态的最大真实,“没数”正是刘备掉筷子下意识里的原因--他心里没底,所以经曹操这么一诈,心里的虚就露了出来。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还没有找到占据根据地的韬略,而非没有占根据地的愿望。曹操的“有数”则不仅表现在明了各块根据地的虚实,做东宴请刘备的大赢家心态,甚至还在于他窥测出刘备虎雏无爪、有心乏谋的雄心和心虚。所以才有后来的表现,刘备接连两次占据徐州,但又相继放弃,既出于自知此地并非立足之地的考虑,深知曹操不允许他占住脚也是重要原因。

曹、刘这场盘点时局的对话,表现出他们所共有的全局意识:论眼光,识破威风一时的各路豪杰的要害是一种“卓识”,洞见未来将会出现曹、刘对峙格局更称得上富于“远见”。曹操和刘备,一个明知故问,一个装作糊涂,在智商上打了个平手。从另一方面来看,论胸怀,曹操对刘备的态度从收留、安抚,到发给五万人马放走(此举更可能出于安抚已掌握在瓮中的汉室小皇帝),表现出识人应势、大器?容、掌控大局的气度,而刘备的韬光养晦、能忍善变,同样表现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情商表现上全都属于一流水准。

说眼光,论胸怀,那其实是无处不在。但要真下个定义,反而有些不可言传。如果有人问它究竟是什么,是智力?是情感?是想像?似乎很难作出准确回答,这就说明很有必要探究这个管理的最基本问题。

这里有个故事。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呢?”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他的?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面两个人的老板。

这三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是站在同一个起点,但他们判断事物的内在尺度却相当不同。唐太宗《帝范》里说:“取法乎上,乃得其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从上面这个充满教喻的故事里,可以说明一个人的理想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命运。同样可以推论到,一个企业的目标就会决定它的事业前景。因此,老板们只有把握好行业的制高点,才能成为有能力领导企业员工的人。明白地说,有没有眼光、心胸,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当老板。

李嘉诚22岁时在香港创立了长江塑胶厂,“长江”一名,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

P47-49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在书中指出,无论是政权竞争,还是企业竞争,都必大道归一,归到商业的逻辑上来。对这样的观点,我完全同意。对于历史,包括三国史,有政治的、文化的、哲学的等各式各样的解释,唯独少有依照商业逻辑的解释。我本人也逐渐认识到,商业的逻辑是适用于一切人类实践的共同逻辑。政治实践更不例外。对此信与不信的朋友,都请读读这本书。

——著名政治学者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刘军宁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和别具一格的风格,对中国经济现实中的系列问题做了自己独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颇有针对性和开启人们思考的价值。“文如其人”,见书如见其人,决非夸张之词。

——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南存辉

看三国不是看热闹,而是要把握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潮流其实就是把握历史背后那悠远深长的中华文明。在书中,作者以极具洞察力的市场眼光、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和独特的解读方式,纵横古今中外,巧妙地将现代社会商战策略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穿插合并讲述,同时准确并有说服力地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人性和规律”,无疑是值得一读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翻译 畅销书《克林顿和我的一生》作者 美国环太平洋商贸集团(美国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 Andy Fan(安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本书讲述的各路英雄纵横捭阖的故事,也是童伟宏先生心中的英雄世界。在今天社会转型和剧烈动荡的时代,作者正是想从英雄的三国故事中,找到中国人创业创新的一些基因密码,为当下无数处于求职难、创业难、成才难迷茫中的年轻人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很乐意为您推荐这本书。

——畅销书《21岁当总裁》作者 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思阳

后记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当本书即将付梓的时候,正值吴宇森执导的《赤壁》(上)高调上映。我也禁不住走进久违的影院。我知道我在做的这一件事情,需要有一个气场和情绪的延续,或者说需要有一个现实的支撑点,否则我们所作的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很显然,这个支撑点不是电影院,也不是一部关于三国的电影。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面对天下大势、家国大业,每个男人骨子里的英雄主义情结都会被唤醒,这是男人责任感的体现,也可能跟我们成长的时代有关。

英雄梦,是一个几乎令所有男人热血沸腾的字眼。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曾经说过:“我是一位天才吗?……六岁时,我想当厨师。七岁时,我想当拿破仑。从此,我的雄心壮志一直不停地增长,就像我对各种伟大事物的狂热迷恋一样。”达利的话,可谓道尽了天下男人的这种灵魂的需求和生命的信仰。

我与吴宇森有一点相似,我们都在做着一个关于三国的英雄梦,且十年如一日。所不同的是,吴宇森力图用一柄锈蚀斑斑的长剑慢慢复原的特写镜头,以视角化方式传达出一种“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意境,复现一个古典诗词中描述的那种回肠荡气而又令人惋叹的英雄豪杰时代;而我则试图从三国故事中解读出关于人才关于现代MBA的林林总总。吴宇森借由电影、造梦工厂、雄厚的资金去打造这个英雄的演义,而我则是从书堆中、从史料里、从由古及今的小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独自跋涉……

我们殊途同归,同归于一个梦想,就像赤壁上的一滴水,我们可以有多种方式去感知,诗人读出了大海,历史学家读出了血泪,生物学家读出了它的基因成分,在我的书稿中,它是一滴关于人才的水,一滴化作了MBA的水。

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应该追溯到2004年。那一年我正在筹办我的婚礼,婚姻作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我也当然未能免俗,希望婚礼能够办得更有创意、更特别一些,籍此表达我对婚姻的珍视。于是就有了我的一本著作——《男左女右》,这本书是由我和欧阳佳分工共同完成的,书分为两部分,“一个人的思想”部分由我来完成,“一个人的风景”部分由欧阳佳完成。正如我在《一个人的思想》的跋中写到:“如果将人生比作是一次旅行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我在某一段旅行过程中的收获”。我寄希望于通过这本书,将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思考作一次梳理和总结。

“商话三国——关于三国时代的MBA式解读”是《男左女右》“一个人的思想”部分中的最后一个章节,在本书写作时我几乎不作改动就把它作为“三国集团·经营篇”的文字。

在写作“关于三国时代的MBA式解读”的时候,我总觉得意犹未尽,特别是之后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大红大紫,让我常常有独立成书的创作冲动。但是之后几年发生的许多事情,总让我无法静下心来。特别是2004年底参与投资《度假旅游》期刊,这是一次信息不对称的合作,最后以我的黯然出局而告终。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极大击垮了我的创业信心,使我“从一个‘思想守望者’到‘文化商人’的战略转型”的人生规划几乎破灭,还深深地影响到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生活,至今我心存愧疚。

当然期间也有许多快乐。2006年6月6日,我的女儿童童来到这个世界,女儿的到来是上苍送给我的最美妙的礼物,她如同一缕晨光一扫我几年来的阴霾,给了我许多振作的勇气。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再蹒跚学步……看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让我深切体味到为人父母的幸福和喜悦。

转眼间就来到2008年。

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年份,但这一年似乎并不平静,南方雪灾,股市暴跌,汶川大地震,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危机……这一年来,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和我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而惟一不变的是我的三国梦,我的英雄梦。

因为职业缘故,我在浙江省某省级科研机构从事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方面的研究,这样的工作或者说这样一份职业,能让我在日常工作和课题研究之外,将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古今中外,三国便就是我的一个投射点。从儿时的喜欢到后来作一些职业上的考量,三国这一个历史的漩涡也一直在我心中激荡,或者说1700多年来一直在中国人的心中激荡,虽然明白故事演义和正史的三国还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喜欢历史演义,因为历史演义中有他们的梦想。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是靠梦想活着的,至少梦想会照亮现实,就像火炬的传递,让我们为之兴奋,为之奋斗。

从梦想的闪烁到MBA式的解读,这是我的写作轨迹。这些年读史热和三国热俨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背后折射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其实质还是一种激烈的社会竞争现状,求职难、创业难、成才更难。三国热的背后其实就是谋略之热,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但是我们还在三国中寻梦。

当历史进入公元2000年前后,我们身处时代的变革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诸葛亮、曹操和周瑜。至少我们身上都有他们的因子,那么换一种眼光来看,对三国时势用一种MBA式的解读,便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身处的浙江这一块热土,独特的地理和人文历史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创业背景,为我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样本资源。在这一块当初吴国的版图里,在这一块创业、创新的热土上,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冲动,在创造着个人和全民的历史。尤其是我从事人才研究工作之后,更是时时感受到创业创新之风扑面而来,因为这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唯有创新才能发展的社会。

一个风云际会的英雄时代,不应该只在蓦然回首时发几声感叹。对时代大势的把握,不应该只在谋略和方法论上做功课,虽然这也非常重要。

也必须说明,对三国的MBA式解读,只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但又恰好跟我的“职业”不谋而合。做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把它坚持做下去,像许三多那样怀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因为我知道,“是非成败转头空”,不去做可能永远是空,但是你去做了,你就会觉得,你的身后是历史,而你的前面是未来,当你站在惊涛拍岸的赤壁之上时,一部更为宏伟的史诗正徐徐展开。

这本书从最初的筹划到具体的写作直至今日的付梓出版同样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好友金华年先生为本书立意,好友丁伟先生为本书文字统稿,好友郎遥远先生为本书策划了精彩的书名,还有浙江省委党校俞鼎起先生,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先生,自由撰稿人常诚先生,本书编辑倪钦霞小姐,版式设计赵勤先生……在此就不一一鸣谢了。但我必须要感谢浙江省人事厅乐益民先生、袁中伟先生、蒋文潮先生、毛瑞福先生、夏春胜先生,他们是我行政上的领导,更是思想上的长者,如果没有他们倡导的大气、开放、宽容的学术思想环境,我想我是很难完成这个书稿的。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人才学家吴江先生,先生并没有因为我的学识之浅薄,身份之卑微,欣然为本书作了精彩的序言。我深知先生之所以愿意作序,绝不是因为我的书有特殊之处,而是感于我这本“初入职场年轻人的第一本管理书”的写作定位,体现了一个人才学专家对青年人如何就业、如何创业、如何成才的殷切希望和关怀。

同样让我感动的还有著名政治学者、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先生,先生作为年轻一代政治学者的领军人物,数十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无论是其策划的《公共论丛》、《民主译丛》、《公共译丛》、《政治思潮丛书》,还是《民主·共和·宪政》、《权力现象》和《保守主义》等著作,无不体现一个学者的睿智和良心。尽管时过数月,先生鼓励的话还谆谆在耳:拜读大作,才知道你像你的名字一样,是一个thinkbig的人。希望你能像看待三国人物一样看待自己,依照商道评估自己,依照大道归一设计自己。希望你做的,能与你的眼界相匹配,不仅是一个想大事的人,而且成为一个做大事的人。让我倍感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责任。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翻译、畅销书《克林顿和我的一生》作者、美国环太平洋商贸集团(美国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安迪(AndyFan)先生;美女总裁,《21岁当总裁》作者、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思阳小姐也为本书作了推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们,应建民先生、徐露辉先生、麻晓莉女士、童素娟女士、毛永刚先生,我为自己能成为这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中一员,一个快乐的集体中一分子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在思想之路上,我们同行,并且相互温暖。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女儿,是她让我明白,快乐永远是生活生命的主题。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女儿,作为她两周岁的生日礼物,愿她快乐成长。

2008年7—11月写于杭州

目录

序 一个男人心中的英雄梦

自序 大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智慧

前言 历史是智慧之母

第一章 三国集团◎经营篇

 1.分合之美:诸侯蜂起与当代企业创业投资冲动

①历史的“分合之美”

②“分合之美”的经济解读

 2.刘备集团:政治黑马的崛起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①“空手道大师”刘备和中小企业的创业困境

②刘备成功秘诀与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道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与企业盲目扩张的悲剧

 3.曹操集团:“废汉立魏”与国有企业转制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力游戏的商学分析

②“废汉立魏”的历史必然与国有企业改制思路

 4.孙权集团:鼎立东吴与家族企业的权力交接

①赤壁之战与企业的“利合”状态

②创业与守业:家族企业如何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

第二章 三国老板◎领袖篇

 1.全局胸怀:领袖对决的必修课

 2.百折不挠:领导力的最坚强表现

 3.冒险精神:必须挥出的双刃剑

 4.沟通艺术:不要让坦言者受伤害

 5.创新激情: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6.决断能力:“有谋无断”种下失败祸根

第三章 三国博弈◎战略篇

 1.战略策划:生存还是毁灭的出发点

 2.战略目标: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3.战略决策:决断能力是战略关键

 4.战略竞争:联合才能占据制高点

 5.战略发展:适应变局方能长青

第四章 三国猎头◎人才篇

 1.网罗人才:事业是一场人才争夺战

 2.爱惜人才:不要让人才哭泣

 3.了解人才:发现所长,用人所长

 4.选拔人才:营造后浪推前浪态势

 5.培养人才:考验的是培养者自身

 6.考核人才:“慧眼”要有量化指标

 7.激励人才:体现独特核心价值

 8.打磨人才:给人才学习成长机会

 9.留住人才:人才可流动而不可流失

第五章 三国体制◎组织篇

 1.经营机制:别开生面的生存之道

 2.企业运作:内部治理力避“窝里斗”

 3.企业创新:善于抓住机遇之手

 4.关系网络:借力使力不费力

 5.授权与执行力:小杠杆,大作用

第六章 三国胜经◎竞争篇

 1.胜战计:创造强势,以势取胜

 2.敌战计:直接对抗,有胆有识

 3.攻战计:主动出击,占尽先机

 4.混战计:蒙蔽对手,乱中取胜

 5.并战计:相持不下,以逸待劳

 6.败战计:失利求存,仍能翻身

后记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序言

大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智慧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在短短的30年间以狂飙突进的方式走过了西方社会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发展。

伴随着这一历程的则是文化上的复兴,随着国民自信心的增强,整个民族开始回溯历史,开始走入历史深处,来寻找可以指导现实的历史智慧。无论是由于丹引发的孔子热、易中天的三国热、还是阎崇年的清史热,都表明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振兴姿态。

三国时代同样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政治政权的跌宕起伏为各路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伟大舞台。无论是英雄还是枭雄,无论是王侯还是布衣,都能够在这个舞台上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三国时代也是一个人才密度和智慧含量最高的时代,一部《三国演义》,道尽?多少?臣武将的千古风流。

历史是什么?历史不是对过去史实的堆砌,而是现实和过去之间的对话,在探寻历史真相的背后,留下的是思考者的心路足迹。恰恰是这种独特的心路足迹,对既往史实的个性化评说,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黑洞,领略到历史的无穷魅力。《非常三国——1800年经典商话》正是我对这段历史所作的浅显的“非常”思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时空的距离上历史慢慢地离我们远去,但在思想的距离上我们却在慢慢地靠近。

历史首先是思想史,今人总是以今人的视角、思想和观念去理解逝去的历史,?而获取那些在历史中存在的传统智慧,借此服务于现实。尽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三国时代的那些人那些事已经远去,但依然还有思想上的力量让我们莫名感动,值得我们思索。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我也经常从历史中找寻管理智慧之道,其中自然少不了三国历史。在今天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到来之时,我们身边的无数企业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企业一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剧烈动荡的年代渴望英雄,需要英雄,在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纷纷推出“救市”举措时,同样需要我们研究学者发挥“批判的武器”作用,用掌握的经?管理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也正是基于如此朴素的想法,我很愿意将我这些年对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近距离观察的一些心得体会,借助《非常三国——1800年经典商话》出版的机会表达出来,以期对企业管理者有些启发和帮助,并与同好者交流。

1.不要做明星而要做寿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管是政治、军事还是商业领域,总有太多的明星,唯独缺少寿星。三国时代,是一个明星璀璨的时代: 董卓、吕布、丁原、袁绍、袁术等一个个政治军事明星如流星般滑过夜空,但总是刹那即逝,没有几个最终能够善终、能够成为笑到最后的寿星。所以,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而言,三国时代最重要的启示在于: 如何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式的企业,取得稳健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甘于瞬间的辉煌、做短暂的明星。从1978年到2008年,在这短短的30年间,在每一个产业大跃进的阶段,我们都可以发现很多如同明星般迅速崛起的企业,但现在回头看,能够活下来、活得好的已经屈指可数。因此,深入地研究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大政权的成败得失,可以为我们企业的持久经营提供必要的历史智慧。

2.战略与战术的问题。哈伯特曾言: 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战略?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向,而战术则是实现战略的途径和方法。战略的实现需要战术上的累加,而战术的效用和价值则取决于其和战略的同向性。一个企业,如果战略方向正确,那么战术上的失败仅仅是短期的,而不是致命的,相反,如果战略方向上错误了,即便在战术上实现了99次的正确,那么它也会失败在第100次上。刘备在实施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之前,在军事战术上屡战屡败,只能东奔西走、颠沛流离,而当他采纳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之后,终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占得先机,站稳了脚跟,有了和曹魏、东吴政权鼎足而立的资本。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美誉的?布,在军事战术上绝对是一员骁将,但在政治战略上却是一个十足的近视眼,所以最终落得下邳殒命的结局。结合企业经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战术上的失误并不可怕,那是发现机会、尝试机会所必须付出的试错成本,可怕的是战略上的错误,一次战略上的严重失误足以断送99次战术成功所取得的发展成果。在此次方兴未艾的西方金融危机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倒下了4家,其中包括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雷曼兄弟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也最终成为了次贷危机的牺牲品。158年苦心经营起来的商业帝国,在一夕之间坍塌,其根源就在于自身战略?的严重失误,其决策者把整个企业的战略重心放在了脱离经济学基本常识的次贷产品上。最终泡沫破灭了,从而自尝苦果。

3.进攻与防守。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如同一个杰出的将军,既要懂得进攻,更要懂得防守。在三国时代,孙吴政权在进攻与防守关系的处理上是比较成功的。在军阀割据的初期,中原大地一片混战,孙坚孙策父子俩浑水摸鱼,频繁进攻,打下了大大的一片疆土,为以后的孙权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而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在整体的战略上基本上就处于“守势”。相反,蜀国则是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不断的进攻,结果在种消耗战中成为了最早亡国的政权。企业经营也一样,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在战略上要以攻为守,在这时候,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在市场大势出现拐点,宏观经济陷入萧条的时候,则要以守为攻,要准备收缩战线、维持现金流准备过冬,而不是一味的盲目进攻。道理很简单,当经济景气的时候,企业之间的竞争比的是谁的地盘扩张快、比谁的赚钱速度快;而当经济形势恶劣的时候,比的则是谁活的久,谁的亏钱速度慢。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在死去,而你能够成为笑到最后的人,你就是最终的胜利者。马云有句话很有意思: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发现机会,而是否定机会。很多机背后其实是陷阱,尽管它笼罩着机会的光芒。我们的很多企业家,习惯于在好年景大把大把地赚钱,而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耐不住寂寞,开始了盲目的冲动性投资,最终走向了死亡。

4.英雄只能是一时的,只有团队才有可能是一世或永远的。孤胆英雄不可靠,一个企业的持久发展依靠的还是团队的协作。在三国时代的三个政权中,最?是曹魏集团完成了天下一统。其根源就在于曹魏集团依靠的是一个团队在作战,而不像最先灭掉的蜀国集团那样依靠几个孤胆英雄在苦撑残局。在蜀国集团里,谋略方面依靠的只是诸葛亮,军事方面则依靠张飞、赵云、关羽等少数几员虎将。这些人就其个人能力而言,都堪称人中豪杰,但英雄总会老去,英雄也总有人性的弱点,也会犯致命的错误,正如关羽一时大意失了荆州,一世英雄也就成了刀下之鬼。当这些英雄要么老去要么死去的时候,蜀国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人才枯竭局面。相反,不管是孙吴集团还是曹魏集团都是文臣武将人才辈出?局面?政权上的香火就在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新陈代谢中得以延续。所以,一个企业家,要想打造成百年老店式的企业,依靠的绝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个优势互补的企业团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失其鹿,天下分崩离析;群雄割据,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最终天下归一。政治政权如此,经济产业也是如此,都要经历一个嬗变——重整的过程。以互联网产业为例,今天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并不是和传统产业相对立的,相反是一个共荣共生的关系。它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传统产业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阿里巴巴就是通过打通传统产业之间在信息、资金等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盲点和障碍,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效率,并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新经济泡沫阶段,互联网企业的市场价值被投机资金所推动,成为了概念炒作的符号,而当泡沫破灭、尘埃落定之时,它的真正价值就取决于它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功能上。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去研究另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真心希望我的这些心得体会以及我在本书中阐述的观点能够为当下处在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些思考,能够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如何择业、如何看待职场政治、如何成才有一些启迪,果真能这样,那我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是为序。

2008年11月

内容推荐

看三国不是看热闹,而是要把握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潮流其实就是把握历史背后那悠远深长的中华文明。在《非常三国——1800年经典商话》一书中,作者童伟宏以极具洞察力的市场眼光、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和独特的解读方式,纵横古今中外,巧妙地将现代社会商战策略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穿插合并讲述,同时准确并有说服力地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人性和规律”。《非常三国——1800年经典商话》无疑是值得一读的。

编辑推荐

历史是什么?历史不是对过去史实的堆砌,而是现实和过去之间的对话,在探寻历史真相的背后,留下的是思考者的心路足迹。恰恰是这种独特的心路足迹,对既往史实的个性化评说,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黑洞,领略到历史的无穷魅力。《非常三国——1800年经典商话》正是作者童伟宏对这段历史所作的浅显的“非常”思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