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侯应龙编著的《心脏内科新概念(精)》在编写过程中,基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重点突出,如诊断技术篇撰写的重点是诊疗技术的适宜人群、结果判读、临床评价与必要的注意事项;心脏内科疾病与心脏内科相关疾病两篇撰写的重点是上述疾病或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其他内容均为更好理解这些重点内容做必要的铺垫。二是实用性较强,原理简洁、流程清晰、剂量准确,具有较强操作性是本书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三是指导性强,即充分反映国内外医学权威机构最新的文件精神如指南、共识等。四是具有新颖性,反映了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最新进展与观点,较充分地体现本书的“新概念”特色。《心脏内科新概念(精)》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简明实用,是心血管内科及相关学科医师必读的参考书。
由侯应龙编著的《心脏内科新概念(精)》分为三篇共110章,每章为1个专题。第一篇为心脏内科诊断技术,涉及无创、有创及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技术22个专题;第二篇为心脏内科疾病治疗和预防,涉及心血管病的初始预防、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脂异常、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67个专题;第三篇为。心脏内科并存疾病治疗,涉及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妇产科、风湿免疫科、心理、营养、代谢、护理等诸多学科共21个专题。《心脏内科新概念(精)》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简明实用,是心血管内科及相关学科医师必读的参考书。
第一篇 心脏内科诊断技术
第1章 心肌缺血的体表心电图变化及其定位诊断价值
第2章 体表心电图在房室旁道定位中的诊断价值
第3章 体表心电图对心房颤动起源部位的诊断价值
第4章 动态心电图在心电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第5章 置入性心电记录器对心电异常的诊断价值
第6章 运动负荷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第7章 遥测心电图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意义
第8章 无创性心电异常检测对心脏猝死的预测价值
第9章 食管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评价中的价值
第10章 心内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评价中的价值
第11章 心脏电解剖标测技术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价值
第12章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13章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诊断价值
第14章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第15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第16章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第17章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第18章 心肌活性评价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第19章 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还是兼具致病作用
第20章 心肌生物标志物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第21章 BNP与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第22章 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的应用价值
第二篇 心脏内科疾病治疗和预防
第23章 心血管病的初始预防——心血管健康新概念、新目标及新策略
第24章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其一级预防
第25章 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26章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时机和策略
第27章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和策略
第28章 冠心病急诊介入治疗及围术期管理
第29章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与处理
第30章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第31章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第32章 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流程与策略
第33章 微血管病性心绞痛
第34章 变异型心绞痛
第35章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第36章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第37章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第38章 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分层及其意义
第39章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治疗
第40章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本策略
第41章 高血压急症及其处理策略
第42章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
第43章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与处理
第44章 血脂异常的治疗策略
第45章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
第46章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第47章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第48章 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第49章 心力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
第50章 心室辅助装置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第51章 心脏移植在终末期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第52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
第53章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第54章 常见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第55章 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临床和实验证据
第56章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及其治疗
第57章 心房扑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第58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第59章 心房颤动的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
第60章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策略与强度
第61章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策略与疗效
第62章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严重并发症的预防
第63章 游离壁房室旁道的诊断与导管消融治疗
第64章 间隔房室旁道的诊断与导管消融治疗
第65章 心外膜房室旁道的诊断与导管消融治疗
第66章 慢一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导管消融治疗
第67章 非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导管消融治疗
第68章 未成功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第69章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
第70章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与治疗策略
第71章 心室颤动的发生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72章 J波综合征及其临床意义
第73章 交感电风暴及其处理
第74章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源性猝死防治中的价值
第75章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与处理原则
第76章 晕厥的诊断与处理
第77章 心脏起搏治疗适应证
第78章 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第79章 非经典部位心脏起搏及其临床意义
第80章 心脏起搏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价值
第81章 心脏起搏在长PR问期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82章 选择性消融窦房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第83章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第84章 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85章 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86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形式及治疗原则
第87章 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心血管损害及其处理
第88章 主动脉瓣狭窄的经皮瓣膜成形术
第89章 先天性心脏病的经皮封堵术
第三篇 心脏内科并存疾病的治疗
第90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91章 心源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92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第93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第94章 心脏内科病房中的肺栓塞识别与处理
第95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第96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胃一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97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继发性消化道出血的识别与防治
第98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风湿性疾病的治疗策略
第99章 心血管内科中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第100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第101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内分泌疾病的激素替代治疗
第02章 心血管病患者的营养及营养治疗
第103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第104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肥胖症的诊断与防治
第105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酸碱失衡及其处理
第106章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电解质紊乱及其处理
第107章 心血管病患者妊娠与分娩风险评估及处理
第108章 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状况评价
第109章 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第110章 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