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人物具代表性,故事性强,且历史人物形象丰满、完整,既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又具有馆藏、收藏价值。
本书是图说二十五史风云人物的先秦部分,打开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定的时期,领略夏禹、商汤、周武王、晋文公、伍子胥、孙膑、晏婴、吴起、张仪等历史英雄的别样风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国诸侯(最新双色畅销版)/图说二十五史风云人物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石坚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所选人物具代表性,故事性强,且历史人物形象丰满、完整,既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又具有馆藏、收藏价值。 本书是图说二十五史风云人物的先秦部分,打开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定的时期,领略夏禹、商汤、周武王、晋文公、伍子胥、孙膑、晏婴、吴起、张仪等历史英雄的别样风采。 内容推荐 先秦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传说夏朝有两万诸侯,商代有三千诸侯,周朝初期约有八百诸侯。随着周朝的衰落,受封的诸侯相互征战,数目越来越少,势力越来越大,著名的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国统一后,郡县制确立,大国诸侯的政治格局最后终结。 目录 王图霸业篇 夏禹 九州大同,天下一体 洪水滔天,死而不甘 子继父志,疏江导河 管理九州,造福人民 商汤 顺天应人一举灭夏 夏桀残暴,商汤兴起 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除其羽翼,攻入夏都 武丁 中兴商朝建不世伟业 民间历练,求贤访能 武丁托梦,傅说辅政 征服四方,走向鼎盛 商纣王 荒淫无道自焚而死 天生神力,得继大统 宠幸妲己,败坏朝纲 害妻杀子,天理难容 周武王 子继父业讨伐商纣 文王图治,周国兴起 积极备战,重用口口尚 牧野大战,攻陷朝歌 周厉王 最终引发了国人暴动 国势衰微,主贪臣昏 山川之利,与民逐之 堵塞言路,自取其祸 郑庄公 开春秋五霸之先河 幽王丧国,郑国崛起 巩固王位,强化王权 脱颖而出,稳坐霸王 晋文公 挟制周天子以令诸侯 流亡生涯,苦尽甘来 不计前嫌,为我所用 尊王攘夷,终成霸业 楚庄王 敢死之师问鼎中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重言轻国,晋楚相争 督率死士,纵横中原 勾践 三千越甲可吞吴 天命无常,有德者王 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春秋霸主,越甲吞吴 将帅风云篇 司马穰苴 三军立威舍我其谁 斩杀庄贾,阵前立威 战场立功,爱兵如子 司马兵法,富国强兵 伍子胥 伐楚攻越英雄尽白头 潜出昭关,一夜白头 子胥鞭尸,恨犹难平 忠言逆耳,头悬国门 孙武 使吴国称霸于诸侯 执掌帅印,东征西讨 顺应时机,击败强楚 辞官隐居,精研兵法 孙膑 胜无遗算两败庞涓 多才招忌,装疯脱身 围魏救赵,增兵减灶 《孙膑兵法》,名扬天下 吴起 鲁魏楚三国挂帅 杀妻释疑,大败齐军 西河郡守,支撑魏国 治军有道,振兴楚国 白起 纵横天下的野战将军 击溃联军,再战上党 长平之战,坑杀赵卒 拒不受命,引恨而亡 王翦 素有智勇将军的美称 智勇将军,大破赵军 临危受命,平定国乱 南征北讨,不世之功 政坛纵横篇 周公 为国操劳毫无私心 武王托孤,不负厚望 周公教子,商子讲道 治国能臣,功在天下 管仲 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 千古一朋,管鲍相知 投奔英主,出任齐相 富国强兵,不世之业 晏婴 齐国宰相名扬诸侯 一生严谨,知人善任 智杀三士,以除后患 晏子使楚,勇斗楚王 范蠡 激流勇退开创陶朱事业 效忠越王,同甘共苦 治军有方,积蓄力量 一代巨贾,三散其财 苏秦 使秦国不敢兵出函谷关 落魄至极,发愤图强 合纵六国,共抗强秦 百足之虫,僵而不死 张仪 为秦国霸业打下了基础 连横之策,说服魏国 拉拢楚国,不计安危 瓦解合纵,振兴大秦 蔺相如 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完壁归赵,不辱使命 智勇双全,威震敌国 高风亮节,愧煞廉颇 巾帼传奇篇 妲己 败坏了商汤数百年的基业 迷惑纣王,日日宣淫 陷害忠良,倒行逆施 天地难容,灰飞烟灭 褒姒 自古红颜多祸水 倾国之女,命不该绝 冷妻逐子,终博一笑 国破家亡,自缢而死 骊姬 亡国之女必亡国 贵子降生,不知其父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走投无路,姐妹投井 夏姬 风流美人更风流 不甘寂寞,追新求异 风流夏姬,淫乱宫中 美人私奔,音讯皆无 许穆夫人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远嫁许国,思家心切 归国赴难,风雨无阻 安民复国,万古流芳 西施 泛舟于西子湖上 山清水秀,地杰人灵 灭吴之日,完婚之时 沉鱼之容,抵兵百万 子楚夫人 天生淫乱咎由自取 先为吕妇,再待子楚 贵为太后,旧情复燃 淫乱后宫,作乱被幽 名流风采篇 白圭 号称天下治生祖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掌握时机,当机立断 面向大众,薄利多销 老子 提倡无为而治的道家鼻祖 守藏之史,乐在其中 老子出关,半月成书 效法自然,返璞归真 孔子 万世师表仅此一家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游历各国,反对苛政 因材施教,弟子三千 孟子 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母三迁,终成大器 理喻邹国,仁德之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庄子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拒绝入仕,自由生活 庄周梦蝶,自有高见 内圣外王,至德之世 屈原 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人当道,壮志难酬 丹心可鉴,敢问苍天 国破家亡,投江而死 试读章节 洪水滔天,死而不甘 禹,原本姓姒,又称大禹,后世称他夏禹。大禹出生在我国西羌一带,后迁到嵩山下,他是夏后氏部落的领袖。 大禹治水的故事,基本上是尽人皆知的。这个故事之所以会流传得这么广,完全是因为大禹治水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禹是黄帝的第四代孙,他的曾祖父名昌意,他的祖父名颛顼,他的父亲名鲧。 黄帝死了以后,颛顼继承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之职。 帝正妃嫘祖所生之子取名昌意,昌意被分封到了若水之后,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后来生了颛顼。 颛顼是一个性格沉稳而富有谋略的人,他的德行十分高尚,为人谦恭。 颛顼15岁时就能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他被封于高阳,因此,史书又称他为“高阳氏”。 黄帝临死时,将帝位传给了有圣德的年仅20岁的颛顼。颛顼继承部落联盟首领之职以后,百姓们生活稳定,四方归服。 颛顼活到了98岁,在现代社会也是高寿的人。他在位长达78年之久。颛顼死后葬于濮阳鲋鱼山之阳,他心爱的九个妃嫔死后安葬在了鱼山之阴。 颛顼的儿子名穷蝉,颛顼没有让他继承部落联盟首领之职,而是选择了喾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 喾是黄帝正妃嫘祖大儿子玄嚣的孙子。传说帝喾出生时就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喾不但品德高尚,而且聪明能干,被封于高辛,因此又称“高辛帝”。 帝喾继承帝位后,时刻不忘勤俭爱民,以仁爱治天下,使得天下归一。 帝喾一共娶了四个妃子。正妃邰姜生子弃,弃就是周朝的始祖;第二个妃子名有娥简狄生子契,契就是商朝始祖;第三个妃子陈丰庆都生子放勋,放勋就是尧;第四个妃子訾氏常仪生子叫挚。挚继承部落联盟首领之职以后荒淫无道,不得民心,仅仅当了九年皇帝就让位于尧。 年仅21岁的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建都乎阳(今山西临汾),人称赤帝。 帝尧是一位宽厚仁慈、深得民心的帝王,人们都说接近他能感到太阳一样温暖,远望他就像云霞一样灿烂。 尧认为舜非常有德行,不但禅位于他,还将女儿娥皇、女英下嫁给他做妻子。 尧禅位28年以后,118岁时去世,葬于济阴城阳。尧去世的消息传出来以后,百姓们非常悲痛,就像他们的亲生父母死了一样。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滔天的洪水,不但包围了高山,而且吞没了丘陵。平原成了汪洋,庄稼都被淹没了。百姓们房屋被冲毁了,只好逃离故土,难以维持生计。华夏大地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尧为了战胜可怕的洪水、解除百姓们所受的疾苦,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理洪水一事。四方部落首领认为鲧才能出众,是治理洪水的最佳人选。 四方部落首领说:“鲧是最适合的人选,你应该让他试一试!”尧当时勉强同意了。鲧奉命治水九年,勤勉不息,但鲧治理洪水的方法只是不断用土挡。他不断造堤筑坝,四处堵截洪水,结果洪水不但冲毁了堤坝,反而越闹越凶。鲧治水九年,不但劳民伤财,而且一事无成。 舜接替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考察鲧治水的情况。舜认为鲧治水多年,没有取得成效是因为鲧办事不力,下令处死鲧,鲧在行刑时,高呼:“我治水无功,理应受死,但现在大水未治,我死而不甘!” 子继父志,疏江导河 鲧治水失败以后被杀,他有个儿子叫禹。禹是一个性情仁厚和善、机智勤劳的人。禹不但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谦恭好问,他路过十家以上村庄的时候,都会到村子里求教,如果村民向他讲述了有益的话,他马上就会拜谢。 年仅18岁的禹上书舜帝,想完成父亲在世时没完成的事业——治理洪水。 舜帝正苦于没有人能治理洪水,接到禹的上书后非常高兴。有的大臣却不相信禹,给舜提意见说:“禹只是个小孩子,他怎么能治理洪水呢?再说要是他还用他父亲的那套办法,不是越治越糟糕吗?” 舜觉得大臣说的话有道理,但是既然没有别的人愿意去治水,舜想让禹试一试,便让禹上朝。 舜在宫廷接见了禹,舜探问他治水的方法。禹说:“先父治水,我了解他用的是堙障法,就是用土木石头把水堵住的方法,那是不行的。现在我用疏导的方法,就是放水。我们把水疏导通开,最后叫它流人大海,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方法。” 舜和众大臣听了禹的陈述,都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就任命禹负责治理洪水,派一个叫应龙的人协助他。 禹接受了治理洪水的任务以后,丝毫不敢懈怠,马上和应龙率领大批能工巧匠开始治水的工作。他到达洪灾严重的地区,经过实地考察,在总结父亲治水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积极完善治水的方法,一改过去堵截的旧法,他们在那里开凿河道,让洪水一直流向东方的大海。 禹率人开凿龙门山,设法把挡住黄河的障碍打通,使龙门山分跨在黄河的东西两岸,看起来像两扇门,让洪水从悬崖峭壁间直流而下。人们给这个地方取名叫龙门。 在龙门下游的地方,又有一座很大的山挡住了黄河的水路。禹率众人将山凿成三段,使河水分流而过好像通过,三道门,后来这里就被叫做三门峡。 禹治理洪水,亲自拿着畚箕铲子,冒着大风大雨,走在治水队伍的前面,带领着九州的人民,疏江导河。功夫不负有心人,禹终于战胜了洪水。P4-6 序言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一词最早仅用“史”字代表。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字相似,指的是事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意指“史”为记事者,即“史官”,由此引申为被史官记录的事,换言之,即所有被文字记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有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之句。这里的“历”指经历、历法,即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历”与“史”连用,相当于在事件当中加入了时间的概念。这样一来,“历史”一词就具有了今天的含义。 在中国,公认的“正史”是二十四史,但二十四史只写到了明朝崇祯17年(公元1644年)。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更愿意将《清史稿》列入二十五史,或者将二者都列入正史,则为二十六史。《二十五史风云人物》采用的是将《清史稿》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的说法。 二十五史是我国历代官修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下止清朝宣统四年(公元1912年),用本纪、列传等统一体裁进行编写。二十五史中,除第一部《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二十五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包括: 《史记》(汉·司马迁)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晋书》(唐·房玄龄等)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陈书》(唐·姚思廉) 《北齐书》(唐·李百药) 《隋书》(唐·魏征等) 《北史》(唐·李延寿)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辽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清史稿》(近代·赵尔巽等) 《汉书》(汉·班固) 《三国志》(晋·陈寿) 《宋书》(南朝梁·沈约) 《梁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宋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本指二十四史,引申开来就是可信的历史, 《二十五史风云人物》正是“可信的历史”的“身体力行”者。它不带主观色彩,只是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客观地评价历史功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十五史风云人物》共分八册: 1.大国诸侯——国人智慧在先秦已达巅峰 2.汉室江山——孕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王朝 3.三分归晋——群英荟萃下的名士风流 4.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5.两宋兴衰——忠臣良将舍生忘死保江山 6.铁骑突进——天下无敌的中国游牧骑兵 7.朱家天下——唯明朝人最具血性与气节 8.满清王朝——八旗子弟铁与血的挽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