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苏叔阳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她走过什么样的历史道路?她拥有哪些独特的文明?她的国民以怎样的方式生活?……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些问题在你读过了《中国读本(青少年版)》之后,就会得出自己的答案。阅读本书,就是您走进中国,走进新世界的一次发现之旅。

岁月风一样地流走,如今,一个贫弱的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全世界都听到了她亲切的问候,都看到了她前行的脚步,重又燃起想更加了解她的强烈的欲望。本书由当代著名剧作家苏叔阳著。

内容推荐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这是一部仅用十几万字就写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普及读物;这是一本全国发行1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这是一个被译成英、德、俄等十余种语言文字的国际化文字。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用优美的语言,既系统、又个性化全面介绍中国历史、自然概貌、民族繁衍、文化形成、生活风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翻天覆地巨大成就的读本。本书由当代著名剧作家苏叔阳著。

目录

引子

第1章 幅员辽阔的家园

 创世神话

 现代中国的疆域和风貌

 和谐相处的民族大家庭

第2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人的先祖哪里来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炎帝、黄帝、蚩尤

第3章 悠久的历史

 上古的原始社会

 历史沿革与概况

 中国历史的几个特点

第4章 古老而义现代的文字

 方块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的优点和历史功绩

第5章 传统的宇宙观、伦理与道德

 传统的宇宙观

 关于理想社会的学说

 传统的伦理和道德价值观

第6章 古老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核心——家庭

 独特的饮食与保健文化

 生活方式的内涵与情趣

第7章 传统的经济文化及其影响

 漫长的商品经济传统

 中国传统的经济文化

第8章 璀璨的文学艺术成就

 璀璨的文学艺术成就

 中国独特的美学观

第9章 优秀的军事文化

 独特的战争哲学

 军事文化中的谋略思想

第10章 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历史上其他的发明与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维及其影响

结语

后记

试读章节

传说,太初之始,宇宙一片空虚,不知何时竟然有了一个小小的气泡。气泡渐渐化作一团烟云,烟云又变化凝聚成为一个球体。球体日增月长,历经无数年,终于成为一个通体红赤的大蛋状物。

这蛋状物里孕育了盘古。经过18000年,他终于从沉睡中醒来,挥动拳脚开始打碎这闷人的混沌。于是,天地开辟了。清而轻的阳气缓缓上升,成为清澈的天宇;浊而重的阴气渐渐下沉,凝为广阔的大地(这“阳”与“阴”的观念也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是阴阳调谐的产物。记住这一点,就又有了一把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被打碎的“蛋壳”升而为群星,降而为矿藏。但此时天地之间的缝隙还不大,盘古还不能伸展他的躯体和四肢。他不愿让天地重新闭合恢复先前的混沌,便双手撑天,两足踏地,用力将天和地分离得更高更远。于是,天,日升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的身躯也以日增一丈的速度成长。又过了18000年,盘古成了身高九万里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天地之间的距离便是九万里,谓之“九重天”。

盘古创造的天地真是灵气十足。盘古高兴,天清气爽;盘古发怒,天就赶紧阴沉起来;盘古嘘气,狂风大作;盘古哭泣,一滴滴泪水化作倾盆大雨;盘古眨眼,天上划过闪电;盘古的鼾声,就是滚滚炸响的雷鸣。

伟大的盘古氏在自己开辟的天地间寂寞地生活了无数年,终于死了。他开天辟地的身躯惊天动地地倒下。他的左眼成为太阳,他的右眼成为月亮;他的头是东岳泰山;他的两只朝天的脚化成层峦叠嶂的西岳华山;他高挺的肚子是俊美的中岳嵩山;他的左臂是南岳衡山,右臂是北岳恒山;他的血管成为江河;他的筋脉成为山梁、道路;他的皮肉成为肥田沃土;他的毛发成为花草树木;他的牙齿和骨骼结成金玉;他的汗水化作甘露,滋润着万物。

今天,我们头顶的天是先祖用身躯撑起的,我们脚踏的地是先祖的血肉之躯。珍爱故土的情感在这远古的一传说中浓浓地表现出来,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新鲜浓厚的情感。

女娲抟泥造人

盘古开辟了天地,但在这天地里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终于他又在孤独中死去。没有了盘古氏的世界,是大寂寞。蛮荒的寂寞不知过了多少岁月,人类的始祖女娲氏终于出现了。

在中国的神话中,女娲氏蛇身人面,是阴柔的母性的形象,来自盘古血肉之躯化成的大地。她不是天神,而是中国人心目中人类的老祖母。她不愿忍耐这寂寞,她要这美好的天地之间布满活泼泼的生灵。于是,她开始按照自己的模样来创造最初的人类。她抟黄土造人,把这些“泥娃娃”放到地上。奇迹出现了,这些“泥娃娃”一落到地上,就生猛地活动起来,动手动脚,顾望四方,开口说话,又唱又笑。他们围在女娲氏身边,用整齐划一、饱含深情的声音叫道:“妈妈!”

女娲高兴极了,便不停手地造人,日夜不息。她疲乏极了,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泥巴点子落到地上,立刻变成人,登上高山、走下峡谷,布满东西南北。

女娲又把人分成男女,使之相配繁衍出无数的后代,渐渐地成为人类,绵延不绝。

女娲补天

中国的创世神话与传说具有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朴素。与先民的生活密切相连。

中国的神话告诉我们盘古开辟的天地,是天圆地方的。天被地上的四根柱子撑起,地被绳子系着吊起。日久天长,天柱开始腐朽;地也绽开了许多裂缝,冒出烈火和臭水。天缝则日夜滴下雨水,崩下冰雹和陨石。

有一年,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发生了战争,共工战败,向天边逃去。祝融紧紧追赶,共工无奈,一头撞向了不周山。那不周山原来是撑天用的四根天柱之一,经共工一撞,顿时折断。于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西北的天空塌了一个大洞,天河的水如’瀑布般流泻到地上,大地也开始摇晃、挤搓,洪水与烈火一齐肆虐。盘踞在中原沼泽中的凶恶的黑龙也趁机跑出来作乱,天地间陷人了无边的灾祸。

人类伟大的母亲女娲不忍儿女和世界陷入如此惨烈的灾祸,就走遍了五湖四海,收集起红黄蓝白黑五色石块,又捡来一堆堆柴草燃起大火冶炼石块。火烧了七天七夜,石块化成石汁,女娲就用它来修补塌陷的天空。她又奔赴大海,捉来一只大龟,斩下它的四脚替代折断的擎天柱。她又斩杀了沼泽里作怪的黑龙,把凶残的野兽赶回森林。她扬起炼石的草灰,洒向涝渍的水域,铺平了原野,天地重又恢复了勃勃的生机,只是西北的天空和东南的地表无法修补成原先的模样,比从前稍稍地倾斜一点。所以,日月星辰都在西天降落,而江河流水都滔滔不尽地奔向东南。P2-5

序言

公元1275年春天,迟到的风终于吹走了,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上空残存的寒气。鸽子在阳光下得意地盘旋,风把它们的鸽哨声吹进威严的皇宫。

皇宫里,元世祖忽必烈正在接见威尼斯富商尼古拉·波罗,他的弟弟玛窦·波罗和他的儿子,21岁的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年),他们走了整整四年才从故乡来到大都。忽必烈对从遥远的意大利赶来觐见他的商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年轻的马可·波罗,让这位蒙古族的中国皇帝分外喜欢。他任命这三个威尼斯商人以客卿身份在元朝供职。马可·波罗不辱使命,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除了在大都应差,还经常奉命巡视各省甚至出使国外。据说他还曾被任命为扬州总管。扬州是当时的大都会、水陆码头。那繁盛的都市生活,给他留下了终生不忘的印象。如今,热情的扬州人为马可·波罗在天宁寺里树立了·纪念碑。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在中国度过了17年,1292年,奉命由海道护送元朝公主阔阔真远嫁宗王波斯汗(即伊尔汗,旭列兀的继承者),得以辗转西归。三年后(公元1295年),回到威尼斯。41岁的马可·波罗凭借从中国带回的金银财宝而成了威尼斯尽人皆知的富豪。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和商业劲敌热内亚的战争,兵败被俘,囚禁在热内亚的监牢中。身处禁锢,往日旅途的见闻和峥嵘的岁月又重现在眼前。于是他向同狱的监友、卢斯第谦诺(Rustlclan0)口授他的见闻,这便是后来的传世之作《东方见闻录》(也译为《马可·波罗行纪》)。

这本监狱里诞生的巨著,一问世就不胫而走,几个月内传遍了意大利,很快地被译成各种文字,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特别是中国持久不衰的兴趣。哥伦布阅读了这本书,带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于1492年出发到中国和印度,却无意中来到了美洲。他简直不能相信上帝会给自己一个这样的玩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固执的旅行家还相信他踏上的大陆是印度,他登陆的岛屿(古巴)是日本。可怜的哥伦布是在马可·波罗的指引下,误打误撞地发现新大陆的。

马可·波罗是第一位游历东方并且留下重要文献的欧洲人。他第一次轻轻揭开了东方特别是中国的面纱,介绍了13世纪强大的大元帝国的风貌和风情,引起西方探索中国魅力的永恒的热情。

岁月风一样地流走,如今,一个贫弱的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全世界都听到了她亲切的问候,都看到了她前行的脚步,重又燃起想更加了解她的强烈的欲望,要比马可·波罗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清晰。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她走过怎样的道路;她悠久的文明都是些什么。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些问题在你读过了本书之后,就会得出自己的答案。阅读本书,就是你走进中国,走进新世界的一次发现之旅。

后记

真的,《中国读本》能有今天的成绩,远超乎我的预想。当初,只是想写得好一些,没有硬伤,立论中肯,叙述平实却也颇有些文采,能让读者摆在书架上,当一本文学读物时常翻翻。没想到十多年后竟然发行了千万册以上,而且走出了国门,以十几种文字在国外行走。这让我兴奋又忐忑,总觉得应当再修订一番,将未说得透彻的,说得晓畅些;说而未尽的,说透些;加些新材料,删些重复处。

其实,修订的事一直在做,现在流行的版本就经过了十几次的修订,个别章节甚至重新写过。然而,仍旧有不尽人意处。主要的问题在于不够简明。以18万字写出中国地理、历史、民族构成,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本来就令我如坐针毡。浩瀚大海,取哪朵浪花道尽汪洋的奥妙,且风姿绰约,有排天巨浪,有温柔细语,当初真的令我神魂颠倒,昼夜难安。当你真的沉醉于中华文明和历史长卷中时,你会难以取舍,删减哪一处都如同摘去你一片心肝脏器,有时会为不得不少说几句而痛苦得泪水潺潺。仿佛对可敬的先贤犯下了不可轻饶的罪过。但为了读者——特别是目前的版本主要是为了青少年的读者——不得不做大量的割爱,仅仅保留那些我以为非说不可的话。

我得老实承认“取其精华”是种大本领。我的本领不大,所以说起历史、哲学,不能“一言以蔽之”,醒人且醒己。简明而又准确,需要老实的态度、精深的学养、过硬的文字功底,难乎哉!难,却又非简明不可,我又给自己戴上了枷锁、镣铐。

这本书的写作让我改变了写作的轨迹,让我始终处在一种探索的迷惘与喜悦交杂的心态中。我常悔自己“少年不努力,老来才知读书少。”说到无论哪一泓知识的湖水,我都不知深浅,想蒙事都无处下嘴。这痛苦随着年岁递增,早失去了当年无知带来的勇气。这次的改版,让我有了次锻炼的机会,想尽量做到简而明,说不清楚的,就闭嘴。

原先为了让国外的读者明了中国历史的哪个朝代对应的世界史的哪个时光,就择其要者写出来。这也表现了我的一个想法: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框架下的不同国家,必也有似与不似、同与不同。这想法起源于1992年底,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时受到的启发。台北博物院大厅有一面墙,镌刻着中外历史年表,让我们一看便知,中国在何时开始滞后于西方,同样,也让人知道中国曾经领先于别人多少岁月。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进程不是链条式的衔接,而是江河般的顺流,无论是战争、灾变、朝代的更迭都是历史本身内部因素的发展的必然。前朝是后代的铺垫,后朝是前代的赓续,二者之间的关联是史家研究的重点之一。这才可以看出历史的规律,得出中国史的特色,与外国的异同,从而更全面地研究和认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走向。我的这一观念在这次修订中没有多少删节,至于准确与否,亟待大家和读者教正。

那些有代表性又为读者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我都放在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叙述,尽量让读者有种感觉,仿佛他们站在高峰俯察历史之河,忽然发现一个有兴味的帆片短樯或是一朵雪浪花,飞身而下,掬而察之。这或许有些浪漫的色彩,但我是以作家的身份写历史,这点小浪漫应当是允许的吧。

何况,我一向以为历史应当有宽容合理的想象和激情。历史有两种,一种是真实而不可复制的历史;一种是以文本或口头传说复述的历史。后者永远不可能道尽或“克隆”前者,即令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回忆,也因为他个人在历史事件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不同,乃至个人立场、观点以及素养的不同,而将真实的历史个人化,不复客观的真实。所有伟大的史学著作,都是真实历史的近似值。史家想象力的合理性决定着对历史复述的真实性的高低。所谓想象力的合理性,窃以为最主要的是对特定历史时代潮流、氛围、历史人物个性、历史事件的因果,尽可能逼近当时的认知。这离开汪洋肆意的想象力是不可能的。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就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科学的历史论断离不开他飞越时空的合理的想象,也得益于他无与伦比的优美文字。

每次修订本书,都引起我对先贤,特别是我们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大师的敬畏之情。无论是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及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还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先贤,我都奉上虔诚的景仰。我以为能够正确地复述他们,就是一步步接近光芒四射的真理和崇高的品格。在他们的时代(就是德国学者雅斯贝斯指出的“文明轴心时代”),他们就对哲学与伦理的核心问题做出了超越时空的思考和回答,对人类的理想世界描绘出美好的蓝图。他们道出了真理,他们是不可超越的。那种急于批判甚至颠覆他们的言行,只是种功利主义的短见。我以为孔子的“述而不作”,含有复述先贤而不自创言说的意思,而不是主张光说不练的“嘴把式”。这自然是我的浅见,但我是以此要求自己能简明复述先贤的。实践告诉我,这是很难很难的。

修订稿将完时,新的黎明正缓缓走来,我凝视淡青色的微熹,清凉的晨风让我醒悟:在无尽的历史中,个人是多么的渺小。假如没有孔子这样伟大的先哲为我们指明道路,我们会在暗夜中长久地行走。人类的伟大哲学家,包括那些神圣的教主:佛陀、穆罕默德、基督,都将思想的力量播撒在后人的心中。我们在如日如月如星辰般灿烂的人类伟大哲学家的真理面前,低下年轻年老的头。我们当然需要创新,但这必须在准确复述先贤的思想,进行科学的梳理的基础上。这是历史的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责任。愿我不再年轻的心,能支撑我为此努力做下去。

世界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来回答天、地、人是怎样形成的。各民族的创世神话虽然各有不同,却也有相似或者相同之处,反映出先民们虽然处在信息不发达的蛮荒时代,有相近的思维。

古希腊的创世神话,流传甚广,是人类共有的文明财富。希腊神话告诉我们“众神之神”宙斯,创造了天地和万物。他的儿子普罗米修斯用湿润的泥土捏成许多和他形似的“泥人”,又把许多动物的“善”与“恶”捏在一起成为心脏,封闭在那些泥人的胸膛。美丽的女神雅典娜可怜那些半活的麻木的“泥人”,便向他们吹去灵动温柔的气息,那些“泥人”便活起来,渐渐布满了大地,这便是人类。此后有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人类,演出无数生与死、爱与恨、恩与仇、善与恶、美与丑、激烈与温馨的活剧,让今人谈起来依旧心潮汹涌。

印度的创世神话说天、地、人形成之前只有“自我”,世上的一切是缘于“自我”而成的。这“自我”便是万能的神,是万物的造主和主宰。

中国的创世神话,则有另一番情趣,表现了蒙昧时期中国的先民那天才的想象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