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商旅心迹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储吉旺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司董事长储吉旺的第九本书。主线是跟随国家最高领导人出访。

作者的商旅足迹遍及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都是繁华的都市,他却没有迷恋于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没有醉心于刺激感官的异国风情,商务之余,却把目光投向挣扎在社会最下层“满面污垢”的“寒民”。

本书文章理念很新,贴近实际,有血有肉,很受国内外读者欢迎。

内容推荐

创业廿五年,畅叙商海心迹;周游五十国,笑谈商旅风云。

本书分十二辑:随国家领导人出访、赴日本参展、参加德国汉诺威首届国际物流展、赴印度参加国际五金展、哈萨克斯坦随笔、赴越南参加中国机械展销会、比利时之行、国外参展随想录、十年攻破南美关、乌克兰之行、西林剪翠、商旅诗抄(2009年以后)。是一本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和经商者可值得借鉴的书。

目录

 沧海横流主沉浮(自序)

 心事浩茫连广宇

辑一 随国家领导人出访

 随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西班牙

 第二次随国家主席胡锦涛赴国外出席工商高峰会议

 第三次随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工商高峰会议

 三次随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工商高峰会议杂感

 第四次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中欧工商高峰会议

 第五次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中欧工商峰会

 随中国贸促会经贸代表团走访东欧三国

 非洲中东之行

辑二 赴日本参展

 感情是一道美味的菜

 难忘那尊武士铜像

 日本人的节俭美德

 日本人的谦让与礼节

 在日本买数码相机

 把产品挤进日本市场

 参观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故居

 送样本艺术面面观

 为什么总对日本人恨

 游京都岚山周总理诗碑有感

辑三 参加德国汉诺威首届国际物流展

 五星红旗在展位上升起

 博览会是学习大课堂

 商人并非都重利

 对待诽谤有秘方

 海德堡的故事

 博览会怕“侵权”

 既做生意又交朋友

 口才——推销的金钥匙

 “真”与“直八”

辑四 赴印度参加国际五金展

 乘坐印度国航班机

 印度孟买一瞥

 印度妇女服饰

 国际五金展出在孟买

 从数字看印度

 贫民窟里的悲哀

 做客A先生家

 游览孟买

 雾里看印度

 参观印度班加罗尔市

 答友人

 参拜佛陀枷雅

 游恒河

辑五 哈萨克斯坦随笔

 顺道新疆行

 雪山下的阳光城

 四到俄罗斯

 机遇决策和风险

 乌兹别克斯坦行三则

辑六 赴越南参加中国机械展销会

 胡志明市印象

 越南——战火中永生

 感受越南

 越南人吃夜宵

 夜游西贡河

 参观原南越总统府

 与越商谈诚信

 掉在地上的硬币

 参观万行寺

 游览湄公河

 真正美丽的国家

辑七 比利时之行

 赴欧途中诗二首

 勤笔耕耘留记忆

 理解才能宽容

 不能折断脊梁骨

 游布鲁塞尔大街

 布鲁塞尔的思考

辑八 国外参展随想录

 留学生处理垃圾

 反倾销让我们清醒

 在德国闹元宵

 科隆展会的衰落

 感受一个文明古国的美

 美国人从中受益

 在美国坐大巴士

 十分公平的收获

 在芝加哥聊人生

辑九 十年打通南美关

 第一次到墨西哥

 墨西哥展会之特色

 不搞低价搞创新

 此生不虚坎昆行

 墨西哥之行感受多

 圣保罗市话今昔

 但悲锡山一花凋

 敢以钻头钻钢板

 三到南美翅膀硬

 南美送茶话友谊

 南美参展有本“经”

 葫芦兵败究其因

 难忘H公司总裁情

 南美展出经验谈

 与南美华侨一席谈

 巴西拾起的记忆

 宁海土鸡飞四国

辑十 乌克兰之行

 590欧元一夜的住宿费

 自己买菜做饭

 微波炉内爆炸声

 乌克兰与莫斯科

 第聂伯河畔的沉思

 闲逛小商品市场

辑十一 西林剪翠

 可祥大师和梁女士

 爱好就是动力

 让石头漂起来

 不要关起门看老婆

 省委书记视察本公司

 读诗词引发创新

 笔记本的启示

 也说上海与孟买

 读佛经开阔胸怀

 签证难堪的反思

 培养耐心戒急躁

 往热闹的地方挤

 生意场上和为贵

 乌鸦、狐狸和狼

 理解和诚信

 桃子、猴子和农夫

 电视剧《战友》播出后

 人民币是人民的

 参展顾客的多与少

 刀不用要生锈

 同行不是冤家

 我需要不断学习

 商人需要五颗心

 寓言和做生意

 魔鬼之城

 戒赌家训不能忘

 美国误机7小时

 生意不怕蚀只怕歇

 身在异国闻地震

 不同的服务理念

 日本人的工作精神

 日本人的节约精神

 十一届ITA年会上的祝酒词

 在日本坐出租车

 抹不去的记忆

 在德国坐地铁

 “这房子是我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

 成功的销售在“满意”

 鸡蛋、挑柴与拉车

 学习维修的窍门

 走近马云李连杰

 世间有两所学校

 鼬鼠、秃鹫和蝙蝠

 管理重在责任心

 找市场与找对象

 学点美国文化

 我的职业和职责

 危机与生意

 我为祖国而骄傲

 生意场上说缘分

 工作着我快乐

 有感于女采购员的口才

 在美国24小时

 百届广交会启示

 参观广州寺院

 谁感动了谁

 因缘和谐促发展

 拔牙植牙记

 在北京中日青年企业家联谊会上的讲话

辑十二 商旅诗抄(2009年以后)

跋:中国商人的痛

试读章节

从罗马转机,2个小时后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我曾三次到过西班牙,这回是第四次了,这里的城市我非常熟悉。记得第一次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国际会展,市中心奥林匹克运动城电视塔独特的建筑艺术让我为之惊叹。

这座电视塔,从空中往下望,活生生像一美女弯着腰,低着头,双手作迎接客人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到来,让所有的宾客都感到无比亲切。

飞机降落机场后,你就会发现这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用硅钢建造的电视塔。再走近,你便可清清楚楚领略“美女”风姿,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艺术雕塑品。

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首先安排我们游览两天,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一天中,我们详尽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又有导游的详尽介绍,可谓大饱眼福。

结识新朋友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是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关系。随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西班牙,让我结识了国内外一批新老朋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商务的机会,也是增进朋友友谊的一次聚会。

英国弗·培根在《论友谊》一书中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其性格是不属于人而属于怪兽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我们代表团所有企业家都十分活跃,相互间十分友好。我很高兴地见到与我两次随同温家宝总理出席欧盟工商高峰会议代表、浙江加利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捷先生。李先生很年轻,思想活跃,好交朋友,而且常常先人后己,非常尊重老人,我与他可谓是忘年之交。我更深刻体会培根的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会得到两次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会分掉一半忧愁。”他真如培根所说的,就是会让你得到两次快乐,为你分担一半忧愁的人。李捷文化高,年纪又轻,心地善良,知识面很宽,业余时间读的书很多,而工作中经历的风雨也不少。这一切铸就他的许多优秀品格。

这次结识的新朋友中,有位年轻温州籍企业家梁阿跑董事长,也让我十分赏识。他企业办得大,但不流露半点强气,待人和气,目光远大,好交朋友。我还认识了一位河北籍企业家张振堂董事长,比我小13岁,为人直爽,他的普通话,夹着浓厚的河北方言,听起来很有味。我们四个情趣相同,十分投合。

我们都认为:办企业一定要回报于社会,不要想只是为子孙后代。子孙后代想不想接我们班看三条:一是有没有执著地爱企业;二是文化底蕴;三是灵气与勤奋精神。没有这三条,硬要他们去接班,那是危险的。

李捷说,办企业其实是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生意即做人,能做好人便能做好生意,你能接触什么样的人,什么档次的人,你能利用好人的资源,你便能做好生意。我说:“做生意赚钱,要凭良心。钱用完了,可以再赚;而一个人的良心完了,无法再弥补。”

我的话得到他们一致的赞同。有道是:“人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每每我们相遇在一起,总有“干杯少”之感,商场上有这样几位朋友,应当说是十分有幸的。

在堂吉诃德骑马的雕像下

我爱好旅游。旅游既能排忧解闷,又让人精神振奋;旅游寄情于山水间,让人心旷神怡;访古寻幽,让人思绪翩翩。旅游就是读一本包罗万象、蕴涵丰富知识的立体的书,凭直观感觉,让你增长无穷的知识;旅游也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最好实践……

这次游西班牙马德里市,导游向我们介绍17世纪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创作的《堂吉诃德》一书的时代背景,他把我们带到堂吉诃德骑马的雕像下,讲述了塞万提斯是如何创作出这部伟大的名著的。

导游说,17世纪的西班牙经济落后,政府无能,作者塞万提斯对社会极为不满,经常发牢骚,结果触犯了当政,被关入牢房。不甘寂寞的塞翁,在牢房里写下自己受冤坐牢的真实感受。通过《堂吉诃德》一书,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西班牙拉曼却地区一位穷乡绅的故事:乡绅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于是骑马出游,幻想借一杆长枪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结果闹尽了笑话,出尽了洋相,吃尽了苦头。作者借此来讽刺当时社会,排遣其内心的愤懑。小说发表后,轰动一时,成为不朽世界名著。

听了导游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介绍,让我忆起少年时对《堂吉诃德》一书的钟爱。我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人生挫折。在困境中,可能一时落魄、受辱、遭贬,千万要挺住,要有坚强的自爱心,用第三只眼来看自己的灵魂,不要沉沦下去,要低下头去反省,如何面对现实,更要抬起头来,重新做人!

我想,成功者不能瞧不起失败者,强者不能欺侮弱者,身陷困境者不能让困难吓倒,只要傲骨在,精神不倒,渡过难关,明天更美好。

P7-8

序言

心事浩茫连广宇——有感于慈善家的心怀

徐志达

吉旺的又一部新作《商旅心迹》问世了,真是可喜可贺!

吉旺是我40多年前的学生,当时他刚升入高中,我教他们俄语,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班主任。他朴实无华,勤奋好学,脑子灵活,思维敏捷,语文成绩突出,担任团支部委员,工作积极,自然成为我的班级工作助手之一。40多年过去了,时空变幻,我们的师生情谊历久弥新,每每为他取得的成就和荣誉欣喜不已。

《商旅心迹》洋洋40万字,主线是跟随国家最高领导人出访。全国的企业家千万计,能够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随从团的一员,出国做生意,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几个月前,我就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稿。有幸作为它的第一个读者,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每一个章节、每一篇,再次进入他那闪亮的心灵世界,触摸他那圣洁而宽广的襟怀,心底里涌动起感情的波澜。

作者的商旅足迹遍及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都是繁华的都市,他却没有迷恋于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没有醉心于刺激感官的异国风情,商务之余,却把目光投向挣扎在社会最下层“满面污垢”的“寒民”。

在印度参展的时候,他实地考察了贫民窟,详细地描写了那里的生活:“住的是破屋,墙壁是用石棉板和铁丝围起来的,棚顶是用旧汽车油布、铁皮、石棉板盖的……男女老少挤在一块,除了几只发亮的眼珠,全是黑的”,“大街边露宿的人,蓬头垢面,漆黑的双脚沾着泥浆,一条破棉毯,直挺挺地躺着”,“海滩上一堆堆粪便”……

你看,他观察得那样仔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强烈的感情!

越南经过多次战争创伤,最近几年才有所恢复,经济建设还刚开始,那里还很落后,人民生活还很苦。作者更是怀着极大的同情感,生活上约束自己。吃自助餐,他不敢多拿食物,怕不合自己胃口浪费掉;洗澡,他不敢把水龙头开大,怕水溢出来浪费;就连餐巾纸他也不敢多拿,节约一张纸也好;浴室里的浴巾也尽量不用,而用自己的。如果越南人买他的产品,他就让利给他们,表示对越南人民的一点心意……

一个外国人来到这块伤痕累累的大地,就把它当作自己的祖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巴塞罗那有过这样动人的一幕——

有一天夜晚,作者和其他企业家代表团成员走在大街上,巴塞罗那的夜晚是非常美丽的,两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七彩霓虹灯闪烁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各种肤色各种衣式比肩接踵,热闹非常。突然他眼前闪过一幕——马路边躺着一个妇女,当时他并不在意,还是随着队伍快步往前走,急急奔赴高级商场。风起处,一片落叶掉在他的脸上,像针刺一样痛,他猛然惊醒,立刻离开队伍,穿过人群,急匆匆去寻找那个可怜的女人……

这时,他对美丽的夜景已经淡漠,高级商场也已经失去魅力,恍恍惚惚,迷迷糊糊,耳边仿佛听见乞讨者的呻吟……他来到一株大榕树下,但见一个妇女穿着破烂的单衣,蜷缩着身体,露着两只脚,瑟瑟发抖,却看不见她的脸孔,像是睡着了。于是他从口袋里摸出几枚硬币,想抛在她的身边,忽然想到这样做会惊动这个“疲惫而饥饿的躯体”,于是就弯腰把硬币轻轻地放在她身边的纸袋里……

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我读到这一幕的时候,怦然心动,这不就是“大慈大悲”之谓吗?

他的善良,他的慈悲,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怜悯,完全出于他的本能。他的著作差不多都是日记体的形式,把当天所见所闻所感的,真真实实地记录下来,所有这些内容完完全全是思想活动的“原生态”,不像其他作家的作品,是经过“加工、润色、提高”的结果,所以根本没有“作秀”的痕迹。也许是传统的教育,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列宁的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了吧,他永远没有忘记自己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穷孩子,他的父辈就是天下“寒民族”的一员。他在本书中又一次地提到那“不堪回首的岁月”,小时候家里很苦,穿草鞋,到学校才可穿布鞋,离家时,“母亲总是用粗糙的手把鞋压一压,又放回书包里,再三嘱咐说,到学校里穿上,不要冻着……”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遭受到一场大灾难,许多人都在吃草根吃树皮,“我离家回学校时,母亲就拣了一块最大的糠饼塞进我的书包……”正因为如此,今天他富了,成了企业家,却永葆本色,并不像有的人,“一阔脸就变”,穷奢极欲,花天酒地,包二奶,泡小蜜。

他认为人有两种财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只有同时拥有这两种财富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他在巴西参观皇宫时就很有感慨:“有钱的人不要像出土文物,这里展出的碎瓦破碗可以让历史学家研究,让游客感叹,而精美绝伦的现代瓷器是无人问津的。我们有的人一有钱,就像挖碎瓦破碗那样,忘记了那些真正辛辛苦苦为你创造财富的人们。”他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或者在文章中写过,“做生意一定凭良心”。试看今天的商场上,多少人在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偷工减料、偷税漏税、官商勾结(黑白勾结)、巧取豪夺、奴役童工、残害民工、克扣工资等等,绝非“极少数”或者是“个别”现象,至于那些贩卖毒品、贩卖儿童妇女、贩卖假药的,更是十恶不赦,罪该万死!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从报纸上读到,在电视上看到那血淋淋的一幕幕……

吉旺,这位慈善家心中想得最多的是国家,是别人,他以报答社会、济贫救苦为己任,这是在“人的野性中”一种高尚而圣洁的灵魂!他说,“我们办企业一定要回报社会,不要只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个人活在世上3万多天最重要的是为社会作贡献”。在他无数次的行善中就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3年前,我在宁海报社担任总编业务顾问时,有一天,记者把一个20多岁的姑娘带到我的办公室。记者说她叫林金莲,宁海越溪乡的。几年前,她的脑血管阻塞,医生说必须赶快开刀,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更不能结婚不能有孩子,动这样的手术需要8万元。她的家境很困难,她的父亲东借西借只筹集到2万元,到哪里去搞6万元啊?一家人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她等死。吉旺得知消息以后,马上派人暗地里送上6万元钱。后来姑娘被送到杭州医院,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很快恢复了健康,不久就结了婚,一年后又有了孩子。她却一直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救了她的命,她到处在寻找这位恩人,后来通过记者才知道是如意公司的当家人。她对我说:“徐老师,听说储总是您的学生,您一定要帮助我见见他,是他救了我的命,救了我们全家的命,我一定要当面向他拜谢!”她说得很激动,眼睛里含着泪水。接着就拿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另一张是孩子坐在童车上的彩照。孩子很可爱,看样子还只有七八个月,大大的眼睛,白白胖胖的,笑得很甜。我马上给如意公司打电话,回答说厂长出国了,厂长不喜欢别人当面向他道谢什么的,林金莲的心意他们会转告厂长的,希望她好好保养身体,这样厂长一定会很高兴的。听了这番话,林金莲非常感动,喃喃地说: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好人!

施恩不图报者,此乃君子也。吉旺行善,从来就不想要别人报答他,而他自己对别人却是“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的。在生活的道路上,在办企业的过程中,凡是支持过他、帮助过他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他都牢牢地记在心底,到时一一以“涌泉”报之。他始终认为,公司之所以有今天,十分之七八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个人的智慧和汗水只有十分之二三。任何时候,他都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随温家宝总理出访到意大利,在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有一位外国企业家公开指责中国企业家慈善事业做得很少。霎时间全场寂静无声,中国企业家代表面面相觑,场面十分尴尬。吉旺“嚯”地站了起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量的事实驳斥了这种谬论,维护了祖国的荣誉,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不过,发言的这位企业家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事实上在中国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的确不多,捐献于公益事业和救济贫穷,无论是人数或是金额,远远不及其他国家。吉旺在墨西哥听说那里的企业家经常要搞些慈善事业,就很有感触,他想到了自己的国家,“我们还有许多穷人,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救济……”

重情重义,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人一旦弃情忘义,见利妄为,就很有可能冲破道德最底线——丧失人格,背弃良知,甚至于出卖灵魂。这样的人难道我们还见得少吗?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洗礼”。

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吉旺就有一本很难念的经。他常常收到许许多多的求助信,每次出差回来他的办公桌上就有一大叠。他曾经对我说,对贫苦人他的确很同情,也非常愿意帮助他们,但如果都要他帮助,怎么承受得了?这是一个慈善家的肺腑之言!我想他已是尽责尽力了,十几年时间他为扶贫帮困、资学助医以及其他的公益事业,捐献了近7000万元之巨,甚至于连他的工资部分也拿了出来。他是多么想建起“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民’俱欢颜”啊!“心事浩茫连广宇”,这正是一个慈善家宽广的胸怀。

壮哉,吉旺!

后记

中国商人的痛

为什么中国商人向国外采购原料和商品时,价格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外商到中国采购原料和商品时,价格会越来越低?一些国家还会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

这需要我们反思。中国商人在赢利的同时,不显露出某种缺失……在无序竞争中,在血淋淋的厮杀中,在割去同行身上肉的同时,有否意识到自己大腿上的肉也慢慢被别人割去?中国商人在痛苦中呻吟……

痛定思痛,我想总会有一天,中国商人会团结起来,以爱国为己任,以诚信赢利为目标,以慈善仁义的心怀,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现代商人。

储吉旺

2010年2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0: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