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编著的《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本中国风俗习惯研究专著。全书除了绪论外,共分四章,内容包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价值与功能;传统节日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民俗信仰、礼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统节日的田野考察与学术访谈。
本书是由萧放编著的《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简介如下: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想。传统节日是中国人认知天地人生的重要表达与生动实践,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民族精神特性。传统节日是维系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生动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传统节日犹如一江春水,它的流向与民族文化的生命未来息息相关。
绪论 中国人的时间观
第一章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价值与功能
一、中国七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源开掘
三、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以当代中国节日为例
四、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
五、节日传统与社会和谐
六、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七、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由中秋节说起
第二章 传统节日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一、春节庆祝习俗与岁时仪式
二、春节祭祀民俗
三、春节文化内涵的演变
四、春节“四大传统”与春节文化建设
五、元宵灯会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元宵灯会
六、社日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
七、清明节俗与中国人的家族情怀
八、浴佛节俗源流
九、端午节俗的重建与当代意义
十、七夕节俗的演变与复兴
十一、中秋节的历史流变及当代意义
十二、重阳节俗的历史文化意蕴
十三、传统岁时与当代节日的关联——以北京岁时节日为例
十四、传统农业岁时仪式——以江汉稻作区为例
十五、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
第三章 民俗信仰、礼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一、中国传统风俗观
二、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
三、东岳庙与城市社会信仰空间的构建——以北京东岳庙为例
四、城隍庙与城隍神信仰
五、传统社会平民礼俗的文化特征
六、从成年礼的传承变异看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示范意义
七、明清家族共同体组织民俗
八、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
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
第四章 传统节日的田野考察与学术访谈
一、关于传统节日的田野调查
二、关于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访谈
附录一 1983-2003年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研究综述
一、岁时节日论著刊印发表概述
二、岁时节日民俗研究关注的几个问题
三、岁时节日民俗研究的几点思考
附录二 节日全志与民俗地图——读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