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中驻足居延海畔,望着湖波粼粼,抚着柔密的芦荡、与游人偶尔摩肩、有鸟雀时而飞过。海子边待久了,有些熟悉和认知,头脑里下意识地闪念出李白的一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与居延海在对视着,在相看着。《相看居延海》作者周玉看到了此前许多未曾看过的景象,看到的是特殊的自然,回潮的是特殊的历史,品味的是特殊的人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相看居延海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玉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数天中驻足居延海畔,望着湖波粼粼,抚着柔密的芦荡、与游人偶尔摩肩、有鸟雀时而飞过。海子边待久了,有些熟悉和认知,头脑里下意识地闪念出李白的一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与居延海在对视着,在相看着。《相看居延海》作者周玉看到了此前许多未曾看过的景象,看到的是特殊的自然,回潮的是特殊的历史,品味的是特殊的人文。 内容推荐 写了些游记性的文章,深感写游记并非易事。不能只是名山大川、风花雪月,表面化的景物描述会使人感到低俗肤浅。即使写风光也当挖掘文化内涵,体认风物地貌的沧桑演进,使人得到珍重环境的启迪。写历史性景物,当准确表达有意义的优秀传统精神,弘扬构建人世和谐的历史借鉴。对风貌的品评欣赏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很多事物的人文寓意都有一定的正负相对性。革命圣地、宗教圣地、历史名城的游览,具有强烈的人类文明意义,须深入挖掘,现场浏览有所感官印象后,要进一步充实内涵型的质感资料,才能使所写的文章读来厚重有物,臻于文明之旅、文化之旅、启迪心灵之旅,才可与人交流。这些实践体会作者周玉在《相看居延海》的写作中有所把握和运用,力求在尽量简短的文字中,多传递些鲜活而准确的信息,做个为旅行者服务的志愿者。 《相看居延海》制作是文字加摄影图片的合璧式,这样的作品可给人更多的信息,是出版物正在探索的一种较前沿的形式。 目录 序言 相看居延海 漫话扬州 李清照故居 中华秀竹 感受庐山 顶礼轩辕 观澜都江堰 风云际会山海关 武当神韵 谷子的乡念 水为魂脉九寨沟 茂林修竹簇兰亭 松花灿烂 延安新绦 易水侠风 澄澈丽江 大漠胡杨 丹东银杏 红山文化遥想 壶口观瀑识黄河 虎园秋暮 回归白垩纪 离宫外八庙 隆中诸葛 品视兵马俑 四野穹庐 天下第一山 吐鲁番葡萄 总统山 云蒸霞蔚红海滩 草地风光 悠然双峰驼 椰寨蕉丛透歌声 奥秘成陵 试读章节 三十年前去过扬州,脑子里留下经久的记忆——城市弥漫着灰色的烟尘,街道很窄,店铺陈旧,东北平原来的人觉得憋屈。去了趟瘦西湖,感到名字很贴切。那是一泓细细的水,湖岸两侧姹紫嫣红,意境很美。只是水道太瘦了,像美人没吃饱,是个蜂腰细腿的饿美人。住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中式楼阁宾馆中,飞檐、斗拱、亭台,感到扬州有不凡的古老传承。匆匆过往,觉得扬州像《红楼梦》中描写的被抄检过的宁国府,虽有富贵气,但正在衰退。 三十年后,辛卯之秋再去扬州。住了几日,感觉来到另一个扬州。古老而又现代,成熟复又青春。似复活了乾隆年间文人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描述的亮丽景象,使人感到沧桑演进的跌宕性。走出扬州后,我对沈阳朋友说,走来走去,感到扬州最休闲,最“中国”,在那里可以看到历史传承的清晰叠印,国人要寻找古老而又新鲜的“风光中国造”,首选当去扬州。 扬州风光的代表作依然是著名的瘦西湖。那湖已抻开了腰,丰满而舒展。扬州人用了十余年时间,花了数十亿投资,扩宽瘦小水道,打造桥栈亭台,培植名贵花草,使残旧陈迹焕然新姿。我参观时正是爽然秋暮,乘画舫,走廊桥,闻笛箫声细细,见湖柳影森森。御码头、五亭桥、冶春园、四桥烟雨、长堤春柳、叶园、徐园、二十四桥等景区,展示了花木美、水色美,像在观看次第展开的国画卷帙。湖堤两侧荷菊覆地,杉柏扬天。那妩媚翠柳,秋来枝叶淡黄,柳丝直垂湖面,游船过去,丝叶拂面,如玉手抚人。 扬州之美,还由于古老园林的撼人名气。个园是个杰出代表。那园坐落于扬州市郊,为清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修建。规模虽小于苏州拙政园,其独特风格为拙政园所不及。拙政园多次易手,拼拼接接,是个大杂烩。扬州的园林遗作则显得专业而统一。黄氏造园,爱竹栽竹,满园老竹,竹叶片片“个”字状,因而园名为“个园”。进园观赏,感到营造的主人不唯爱竹,更爱山石,是个砌石玩石高手。黄老先生独出心裁,园子修得有点皇家味道,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像把北京故宫御花园的湖石堆秀整体搬来。在苏北平原上,片石片金,硬是以不同风格,叠叠垒垒,堆出风格各异的假山来。茂林修竹中,山石磅礴间,小巧庭院,精工檐窗,别致塘池,错落安排。处处建筑都是艺术品,显出主人的超级富有和顶级的园林鉴赏功力。 当观览了何园后,方知扬州有园林群。何园建筑年代较晚,是清末官员何芷所建,其父曾做过两准盐运使。园林保持完整,中西合璧风格,厅堂清新可鉴。其绝美的程度,简短语言难以尽述,被古建筑专家们誉为“晚清第一园”。最奇绝的是座船形的厅堂,四周地面以鹅卵石和小瓦铺成水波浪纹,挂一对楹联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表达着主人的优裕和舒适。 走访了古老东关街后,见识了熙攘生动的平民生活。精美小吃、地道杂货,游人流连街巷,感受到江南福地的特有韵味。街口高竖着“东关古渡”牌坊,记述着京杭运河的悠长岁月。游人们在石阶游廊上望着依然的河水,觉得历史在变幻中凝固着。如此胜境,人脉无比旺盛。盛唐时李白送友人孟浩然去扬州,令这位诗人好生眼热,写出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句子,既表达了他对师长离去的伤感别绪,也宣示了扬州风光悠远的凝聚力和诱惑力。 扬州自然风光之所以声名远播,有赖特殊地理元素的特殊涵养。其位置在我国不南不北、亦南亦北,民俗风物南北兼蓄;地面依托亦江亦河、亦海亦陆,土质肥腴,膏粱之地;气候温和,不旱不涝。植物既有南竹妩媚,又有北松挺拔,南北物种都可栽种;食材养殖水陆兼具,四海美味洋洋大观。踏访城镇乡村,感到卜居此地,真有福气也。P5-8 序言 在《长调雅风》出版后,一些读者朋友鼓励我续写类似的游记散文,觉得这类文章轻松易读,可供消闲。受此友善怂恿,我以辽宁《民心》杂志等刊物为依托,陆续写来,又有了这个集子。 游记是旅行记录。工作旅行、休闲旅行、交友旅行、访亲旅行,等等,都会有观感和心得。把有意义的体会写出来与人们交流,会互有裨益。13世纪威尼斯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蒙古帝国、古印度等地,留下了宝贵记述,《马可·波罗游记》成了研究蒙元史的经典参考。近年来美国作家劳伦斯。贝尔格林(Laurence Bergreen)循着马可的路线又走了一程,觅史寻人,写出了生动可读的《马可·波罗传》。我国16世纪末大游历家徐霞客(公元1587—1641年)一生独游三十年,纵横数万里,留下六十余万字珍贵游记,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地理、民俗、风光的重要资料。我国厉代文化宝库中,游记性的文章多彩缤纷,成为重要的文学积存。历史以来,游记写作形式多样,有的以歌行出现。李白的名作《蜀道难》就是他多次游历蜀道的神来之笔,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绝唱般呐喊。至于近现代,写游记体会成了众多作者、学者的爱好,不断有脍炙人口的文章问世,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或问,何为游记散文?我体会,旅行漫记性的长短文章都可称为游记散文。写品赏美好风光的愉悦,写观览历史遗迹的思索,写职务旅行的考察收获,等等,写得好,写得深入,写出思想火花,都有文化社会价值。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我过去很少写此类文章。围绕文山会海,无暇他顾,难有宽松的旅行安排;写作积习也多是撰写与政务相关的理论文章。年届花甲转岗到二线后,业余时间多了,结合工作调研,与同仁走了些心向往之的地方,激活多年历览的积存记忆,补充了新的品赏资料,转换写作风格,渐渐写起游记来。虽属初涉此道,却也是有感而发的心声记述。在有关游历品赏中,增加了新的见识,常为华夏之美好、世界之多样、人类话动之悠久而欣慰和兴奋。也有不舒心之处。一些美好自然,被造上不伦不类的厅堂,煞了风景;历史名城的恢复再现中,有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编得离奇莫名,湮没有意义的原始信息;重头景区商业化的现象还未得到有效整治。这些都令游人尴尬惶惑,影响了应有的旅行情趣。 写了些游记性的文章,深感写游记并非易事。不能只是名山大川、风花雪月,表面化的景物描述会使人感到低俗肤浅。即使写风光也当挖掘文化内涵,体认风物地貌的沧桑演进,使人得到珍重环境的启迪。写历史性景物,当准确表达有意义的优秀传统精神,弘扬构建人世和谐的历史借鉴。沟谷险滩,戈壁石林,在当地百姓看来,那是他们祖辈受穷的根子,没有什么好看的,埋怨祖上为何选了这样的地方。而今吃饱喝足的人们,蝗虫般飞向这些地貌奇异的地方,如湘西张家界,如河南云台山,如腾格里沙漠,当地人从旅游服务中增加了收入,感受到从穷乡僻壤到旅游胜地转换的甜头。因此,对风貌的品评欣赏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很多事物的人文寓意都有一定的正负相对性。革命圣地、宗教圣地、历史名城的游览,具有强烈的人类文明意义,须深入挖掘,现场浏览有所感官印象后,要进一步充实内涵型的质感资料,才能使所写的文章读来厚重有物,臻于文明之旅、文化之旅、启迪心灵之旅,才可与人交流。这些实践体会我在写作中有所把握和运用,力求在尽量简短的文字中,多传递些鲜活而准确的信息,做个为旅行者服务的志愿者。限于经验和水平,欲作为而有主观局限。这些想法应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也期待朋友们的指点与批评。 本书制作是文字加摄影图片的合璧式,这样的作品可给人更多的信息,是出版物正在探索的一种较前沿的形式。在有关朋友的影响下,我学起摄影,历经数年,渐觉入门。屐履所及,边观览边按动相机快门,积累了一批摄影资料,选取相宜者配合到本书文章中,以求使文字记述得到影像印证和补充,增强美的形象体验。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出版人员勇于创新,试图把本书编成一本文图并茂的书籍。如果有所收获,那是出版社同志的才干和努力补了我的不足,使本书按新潮的编辑装帧形式问世。 本书的出版,得到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辽宁省原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有很深的书法造诣,为本书题写了书名;许多年轻朋友才气相助,用心编辑,为本书添色,在此一并感谢。 周玉 2011年春于沈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