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又是从微观改革开始并逐级扩展的。
《走出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困境(县乡村治理体制反思与改革)》包括总体思路、村治变迁、乡镇改革、县政转型共四部分内客,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乡村治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实现乡村治理体制的结构性转换的总体思路,并探讨这一思路下“强村、精乡、筒县”——总体改革走向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走出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困境(县乡村治理体制反思与改革)》中还汇集了关于乡镇改革的一些不同的观点,以及实践中的改革经验。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农民负担沉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久治不愈的“痼疾”,在一些地区造成民怨沸腾,以至于新世纪初中央痛下决心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但税费改革并不能解决造成农民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农村治理体制问题。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求进行县乡村治理体制改革。面对农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怎样评估现有体制,又怎样重新构造乡村治理体制,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走出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困境(县乡村治理体制反思与改革)》包括总体思路、村治变迁、乡镇改革、县政转型共四部分内客,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乡村治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实现乡村治理体制的结构性转换的总体思路,并探讨这一思路下“强村、精乡、筒县”——总体改革走向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走出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困境(县乡村治理体制反思与改革)》中还汇集了关于乡镇改革的一些不同的观点,以及实践中的改革经验。这对于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乡村治理体制的改革和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总体思路
第一章 强村、精乡、简县: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走向
一、基层治理弱化: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强村:增强村的财力和自治能力
三、精乡:变乡级政权为派出机构
四、简县:精简机构与建立责任政府
第二章 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
第三章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报告
一、当前农村政治问题突出,存在严重的治理性困境
二、体制性原因
三、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构想及政策建议
二、村治变迁
第四章 村治的变迁与国家建设
一、1949年以前的村治:国家为什么要进入乡村及其尝试
二、建国30年的村政改造
三、村民自治: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重构
第五章 从村治到乡政:乡村管理的第二次制度创新
一、村管理体制变迁及第一次制度创新
二、乡政与村治的脱节及第二次制度创新
三、乡镇改革
第六章 精乡扩镇、乡派镇治
一、我国的历史沿革
二、现阶段乡级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三、精乡扩镇、乡派镇治:乡级改革的基本思路
四、现有乡镇体制改革的实验与限度
五、国外农村基层建制的特点及演变
第七章 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
一、乡镇体制的历史变迁
二、现行乡镇体制的困境
三、重构乡镇自治体制
第八章 “乡政自治”:另一种乡镇改革思路
引言
一、困扰乡镇政府的一些问题
二、针对这些问题人们提出的改革思路
三、县、乡、村关系:体制性冲突
四、对当前几种流行的改革思路的简单评价
五、“第三领域”中的乡镇政府
六、“官民合作”:历史根据与现代治理的要求
七、“乡政自治”:最好的改革选择
结语
第九章 乡镇机构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令人担忧的倾向
二、乡镇机构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三、一个思路
第十章 乡镇财政与乡村治理
一、2001年红城乡政府收入结构
二、2001年红城乡支出结构
三、对乡镇收入与支出的分析
四、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五、乡村治理
第十一章 机构改革基础上的乡镇民主选举
一、乡镇视域中的民主选举
二、H镇的基本状况
三、选举改革的背景与基础
四、H镇机构改革基础上的选举
五、乡镇场域的机构、选举与治理
第十二章 纛目标责任制:行政主控型的乡村治理及绩效
一、乡域治理的社会构成及权力体制
二、目标责任制:行政化的权力运作
三、讨论与思考
四、县政转型
第十二章 机构精简:县比乡镇更迫切
一、机构膨胀县比乡镇更明显
二、人员膨胀,县比乡镇更严重
三、县乡管理费用激增县比乡镇的比重更大
四、县乡机构与人员膨胀的直接后果
五、小结
第十四章 县乡执政方式转型与农村治理体系重构
一、雨县及北乡的基本状况
二、北乡党委“先锋队建设”综合试点
三、雨县县级党代表常任制度试点
四、县级党代表常任制的绩效及其解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