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永玲编著的《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以西方诠释学中的隐喻理论为切入点,以王阳明的“心”的喻象为基础,重新整合儒、道、释的理论资源,重构出了阳明心学的新谱系。运用诠释学的方法,以喻象为视域,角度具有一定新意;同时运用中西比较的方式,以隐喻认知理论为诠释的背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而言,本书梳理出一个以镜、日、植物等为内容的心学喻象谱系,并揭示它们的思想渊源;同时又从“水”喻、“木”喻、“镜”喻等入手,深入讨论王阳明心学的理论内涵以及修身悟道功夫的方式。整本书思路清楚、主题明确、引述资料翔实,表明作者有较好的科研能力。
《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作者鲍永玲借鉴现代隐喻认知理论,对中国思想传统里的若干喻象体系进行溯源式和扩展式考察,并在儒道释融合的思想背景下重建阳明心学的“家谱”。《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从这种坐标式的文本梳理可绘出大致的“隐喻地图”,阳明心学里的“镜喻”来自老庄和佛教,“植物喻”来自原始儒家;“镜喻”暗示圣愚皆同的“知”,“植物喻”暗示人类共通的“仁”。宋明理学家努力将“镜—知”喻象体系纳入“植物—仁”喻象体系,并试图消弭二者在融合解释“心”之“本体”时产生的裂隙,此趋向在阳明心学里尤为登峰造极。但这种努力在明末清初遭到儒门学者,甚至包括日本古学者(如伊藤仁斋等)等从儒学体系内部的激烈批判和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