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英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安徒生之后最具世界影响的童话作家。
他的童话故事是诗和童话的结晶,罕见的优美动人:“在英国文学中找不出能够与它们相媲美的童话。”
他的名字——奥斯卡·王尔德——和“唯美”这个词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个动人的词汇中凝结着他一生的追求。
读王尔德的童话,不论对成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次心灵净化的历程。
《快乐王子:王尔德唯美童话故事》与《镜中书:达·芬奇哲理故事》、《原来如此:吉卜林自然动物故事》共同组成“大师传世经典美绘”系列,十分适合学生及经典童话故事的爱好者阅读与收藏,并可作为学生阅读课、品德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辅助读物,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文学与美学素养。
《快乐王子:王尔德唯美童话故事》是王尔德童话的一个全新插图重译本。《快乐王子:王尔德唯美童话故事》收入王尔德最经典的、也是唯一传世的9篇童话中的8篇,这些童话可与安徒生童话中的佳作媲美,堪称世界童话宝库中的精品。
王尔德的作品优美典雅,流传甚广,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译者很好地传达了其作品唯美的特质,并修正了之前全译本中的一些误译和疏漏之处,在用词遣句方面考虑到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更增加了这部名著的可读性。
插图作者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插图优美高雅,细腻传神,与文字相得益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夜莺与玫瑰
“她答应过我,如果我送她红玫瑰,她就会和我跳舞,”年轻的学生叹了口气,“可是我找遍了整座花园,却连一朵红玫瑰也没看到。”
夜莺正躲在橡树上的巢里栖息,听到年轻人的话,她好奇地透过树叶向下张望。
“整个花园里居然没有一朵红玫瑰!”年轻的学生伤心透顶,俊秀的眼里涌满泪水,“幸福啊幸福!竞离不开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我读了那么多年书,懂得那么多哲学的奥秘,难道就因为少了一朵红玫瑰,我的人生竟会被毁掉了吗?”
“看来我终于找到一个懂得真爱的人了,”夜莺欣喜地说,“我曾夜复一夜地向星星歌唱他的传说,尽管我不知道是否真会有人这么痴情。而他终于出现了。他的头发是风信子花一样的暗紫,他的双唇红得像他梦寐以求的玫瑰,可是你看他的脸,却被激情折磨得如此苍白,他紧锁的眉梢里,好像盛满了忧愁。”
“王子明晚要举办舞会,”年轻的学生喃喃地说,“我的爱人一定会去。如果我能有一朵红玫瑰,我就能搂着她共舞到天亮。她的头会依偎在我肩上,她的小手可以被我紧紧握住。可我又该上哪儿去找那朵红玫瑰呢?我只能心痛地看着她从身边走过,对我置之不理。我不过是个痴心的傻子啊!”
“这真是个有情人哪,”夜莺叹道,“我吟唱着的甜蜜,正是他遭受着的苦痛。爱是多么神奇的东西!它比璀璨的翡翠和猫眼石更昂贵,珍珠和石榴石换不了它,市集上也无从寻觅它的踪影。爱情啊,没法从商人那儿买到,又怎能用世俗的黄金来衡量!”
“乐师们会在乐廊里弹奏出动人的乐曲,”年轻的学生说,“而我的公主会随着竖琴和小提琴的乐声翩翩起舞。她的舞姿轻盈如燕,脚尖轻拂过地面。身穿华服的贵族们,会簇拥着她起舞。但她是不会和我跳舞的,因为我没有红玫瑰送给她啊!”他猛地扑倒在草地上,手捂住脸,痛哭起来。
“那个人为什么哭呢?”一条绿色的小蜥蜴从这里经过,竖起尾巴惊异地问道。
“奇怪,哭什么呢?”一只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的蝴蝶说。
“是啊,有什么事值得这样伤心呢?”一朵温柔的雏菊用细小的声音,对邻居窃窃私语。
“因为他想要一朵红玫瑰。”夜莺说。
“只为了一朵红玫瑰?”大伙齐声叫嚷,“用不着吧!”
喜欢冷嘲热讽的小蜥蜴放声大笑起来。
只有夜莺知晓学生心里的忧伤,她静静地栖在橡树上,为这爱情的玄秘而出神。
突然,她张开褐色的翅膀,嗖地向天空飞去。她像一道影子,掠过了茂密的树林和花园。
夜莺发现草地中央耸立着一棵美丽的玫瑰树,她一路飞了过去,落在一根纤细的玫瑰花枝上。
“给我一朵红玫瑰,”她恳求道,“我会为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但是玫瑰树摇摇头。
“我的玫瑰花都是白色的,”它答道,“白得如同大海的泡沫,甚至胜过高山上的皑皑积雪。你还是去找找我的兄弟吧,他住在古老的日晷那里,也许他会有你想要的东西。”
于是夜莺一路飞到古老的日晷旁,找到了那棵玫瑰树。
“给我一朵红玫瑰,”她恳求道,“我会为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但是玫瑰树摇摇头。
“我的玫瑰是黄色的,”它答道,“黄得如同琥珀宝座上的美人鱼的秀发,甚至比在草原上盛开的、还未及被采摘的水仙花还要明艳。你去找找我的兄弟吧,他长在一位苦读的学生窗前,也许他会有你想要的东西。”
于是夜莺一路飞到学生的窗边,找到了那棵玫瑰树。
“给我一朵红玫瑰,”她恳求道,“我会为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但是玫瑰树摇摇头。
“我的玫瑰是红色的,”它答道,“红得像鸽子的足尖,甚至比在海底洞穴中舞动的珊瑚枝还要红艳。但是寒冬冻僵了我的血脉,严霜打去了我的蓓蕾,风暴摧折了我的枝丫,今年我是开不出_一朵玫瑰花了。”
“可我只要一朵红玫瑰,”夜莺着急地叫道,“一朵红玫瑰呀!难道就没办法开出这么一朵吗?”
“办法是有一个,”玫瑰树答道,“但是这个办法太可怕了,我不敢告诉你。”
“告诉我吧,”夜莺说,“我不害怕。”
“如果你真的需要一朵红玫瑰,”玫瑰树说,“你必须等到月亮升起的时候,用你美妙的歌声催开一朵花来,而且只有你心中的鲜血才能将它染红。你必须给我唱整晚的歌,同时要把胸脯顶住我的一根尖刺,花刺要深深扎入你的心脏,才能将你的生命之血引人我的血管中,变成我的血。”
“用生命来换取一朵红玫瑰,这代价实在大啊,”夜莺叹道,“对世间的生灵来讲,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呢?只有活着才能在翠绿的山野里徜徉,朝看太阳神驾着黄金战车带来白昼,夕睹月亮女神赶着珍珠马车带来黑夜:日夜的变换让人心醉。山楂果的气息如此芬芳,还有那山谷里星星点点的风铃草和山丘上满山遍野的石南花。看到这一切,才能感到生命是多么珍贵!可是爱情啊,爱情比生命更美好!而且,一颗鸟儿的心又怎能和人的心相提并论呢?”
于是,她张开褐色的翅膀,嗖地飞上天去。她像一道影子,掠过了茂密的树林和花园。
年轻的学生仍然躺在那片草地上,俊秀的眼睛里泪光依稀可见。
“你要振作一点,”夜莺叫道,“快振作起来吧!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红玫瑰的。我要在月光下用我的歌声把它催生出来,然后用我的血将它染红。我别无他求,只求你付出真爱,把它当做对我的回报。哲学固然充满智慧,但是爱情的智慧却胜过哲学;权力也许力量强大,但爱情的力量却超越了权力。只有爱情的翅膀和躯体才会像火焰般燃烧,只有爱情的双唇才会像蜜糖一样甜美,也只有爱情的气息才会像乳香一样醉人。”
学生循声仰望着夜莺,但他听不懂夜莺在说些什么,因为他只了解那些书本上的事情,又怎能听懂一只小鸟用心的诉说。
但是橡树听得懂,他悲哀极了,因为他是那么喜欢这只一直以他的树枝为家的小生灵。
“在你离别的时候,再为我唱支歌吧,”他哀伤地低语道,“没有你,我会感到很孤独的。” 于是夜莺对着橡树开始吟唱,歌声悠扬,仿佛银壶里沸腾的水声。
P19-24
在开始谈论王尔德童话的时候,值得先提一提德国诗人席勒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小的时候,童话故事教导我的,要远远超过真实生活告诉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王尔德童话,开始教导中国孩子的时间最早,影响也最大。它初版于1888年,在二十余年后就来到了中国,不仅教给当时的人们做人的道理,还启蒙了当时的中国作家怎样写现代童话。为中国现代童话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的叶圣陶,他的童话就是在王尔德童话的直接影响和启悟下创作出来的。
奥斯卡·王尔德出生在一个有着很高文化教养的家庭,家学深厚。他父母的家就像是文化沙龙,常有文人进进出出,这对他后来走上文学道路影响很大。他从小就才华横溢,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在剧本创作上赢得了声名。而在写童话时,他的境况已与文学创作声名鹊起时大不相同。那已是在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之后,这时的他,已经深谙了人世间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对生活也已经看得比较透彻。正如牛津大学出版的《儿童文学指南》一书所指出的:“王尔德的童话深受安徒生的影响,他对生活的尖锐看法,与安徒生如出一辙。”
王尔德写童话,是秉持着“唯美”的文学主张,即心灵要美、内容要美、语言要美的“三美”主张来创作的,并坚决抵制“为金钱而艺术”。而王尔德的童话之所以影响巨大,生命力持久,则一定是与他对生活“有很尖锐的看法”有关。他不过是用童话这种从他导师罗斯金(童话名作《金河王》的作者)那里继承来的文体形式,“以一种远离现实的方式来反映当代生活”(王尔德本人语)而已。
王尔德的童话数量不算多,共计九篇,但却都想象力丰富,文辞优美动人,结构精巧,表现出了他欢快的幽默感。王尔德的好友谢拉尔德在《王尔德传》中对它们的评价是:“在英国文学中找不出能够与它们相媲美的童话。”这些童话中,在中国传播最广的是《快乐王子》和《巨人的花园》(英文原名为《自私的巨人》,最早被巴金译成《巨人的花园》),由于它们被反复收入各种选本,自然也就成了普及率最高的作品。《儿童文学指南》一书在评介王尔德及其作品的时候,也首先提到了这两篇。这其中前者被作家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确实精妙绝伦,美丽无比,同时也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的严正控诉状”(英格拉比:《王尔德论》);后者则最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
王尔德的童话中普遍流露出他对人类的失望。在好几篇童话里,他都写到花草、树木、鸟兽都比人类要善良,要有人情味。它们不自私,不处处采取实用主义。王尔德作品中对孩子的赞美、对弱者的关爱是十分动人的。春天只愿意与孩子同在——王尔德用这样的童话构想来表现草木、花鸟比人类自身对孩子更有爱心,更有同情心,更懂得孩子对人类未来的意义和价值。巨人死去时“身上盖满白花”,这白花是纯洁、天真、活泼的孩子向终于不再自私的巨人表示的一种感激和敬意,从而更强化了作品所赞美和所批判的主题。
读王尔德童话时,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童话的诗意化、诗性构思。他是把童话当做诗来写的。童话的通体诗化,这也是王尔德对童话文体的一个贡献。
王尔德自己曾表白,他本无意于给孩子写作品,“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儿童,而是为了18岁到80岁的充满童真的人”。不过他曾把自己的童话读给孩子们听,这也是事实。本不是专为儿童所写的童话,却永远活在了儿童世界中,这正说明了不朽就蕴涵在这些童话作品的字里行间。
韦苇
于浙江师范大学丽泽湖畔
善良是最美好的品性。保持童真的人都愿意相信善良,也向往大团圆的结局。而王尔德留给我们的这些童话,却很少有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般的完美结局。他的童话,在华美的背后,直指残酷的现实:爱与哀愁,生存与死亡,真诚与虚伪,善与恶,贪婪与奉献,无私与冷漠,这些互相对立的人性总在不停地抗争,深刻而令人忧伤。就如王尔德自己所说的,真正美的东西总会让人流泪。
《快乐王子》里的那座快乐王子像,在小燕子的帮助下,倾其所有去帮助穷人。最后,王子献出了身上所有的宝石和金叶,变得又瞎又丑,而小燕子爱王子的善良无私,不惜舍身相陪。燕子临死前的一吻,吻碎了王子悲伤的铅心,天使把破碎的铅心和燕子的尸体带回天堂,王尔德在此借上帝之口评论说:爱心与友谊,这确是人间最宝贵的两样东西。
王尔德在《夜莺与玫瑰》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歌颂了一只小夜莺,她相信爱情的至高无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穷学生换取一朵爱的玫瑰。她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自己的胸脯用力顶在玫瑰的尖刺上,换取了鲜红的生命之血……这样金子般的赤诚之心,却并没有打动那位穷学生,意外的结局让人感觉万般悲凉。理想之美在现实面前是不是总如此不堪一击?情感与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王尔德似乎已给出了他的答案。
王尔德喜爱孩子,认为孩子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巨人的花园》中的那座花园,因为失去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变得枯寂而寒冷——当自私的巨人觉悟到这一点,欢迎孩子们重新来到他的花园时,他的花园才重现了生机盎然的美景。故事里那位小男孩,应该是天使的化身,为了感谢巨人的转变,他将年老的巨人带离了人间。故事的结尾非常唯美:巨人躺在花园里,身上盖满白‘花,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这样的死亡场景,没有丝毫阴郁,反而是令人神往的“芳草春已碧,人间四月天”。
《忠诚的朋友》语言机智俏皮,深刻嘲讽了自私吝啬的磨坊主。他打着友谊至上的旗号,不断诱惑憨厚耿直的小汉斯为他付出,自己却从来不予任何回报。他反复承诺要送给汉斯的那辆小推车,就像一个美丽虚幻的泡泡,映出了磨坊主虚伪自私的嘴脸。
《了不起的火箭》同样充满了俏皮的讽喻。有一个非常神气的火箭烟火,总感觉自己身怀绝技、高人一等,总盼着能一鸣惊人、轰动全世界。最后他终于被点燃,但却不是作为烟火,而是作为柴火。故事通过大量对话,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现实中那些自命不凡、经常妄想的人。
王尔德的童话世界中也有王子与公主,只不过他们颠覆了传统童话中千篇一律的形象。《少年国王》中的小国王,是一个王室孤儿,从小被牧羊人收养。这位裹着粗羊皮外套的牧羊少年被突然接回王宫,成为王位的继承人。面对王宫内的华服美器,他起初也沉醉其中,直到三个如同现实般真实的梦唤醒了他——这些宝物中都承载着穷苦百姓的憔悴、辛劳和鲜血。在加冕典礼上,他毅然丢弃珠宝和华服,穿回了原来的粗布衣。
《公主的生日》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矮人的故事。小矮人因为小公主扔给他的一朵玫瑰花,而陷入了对她的深深迷恋,当最后他从镜子中发现了真相后,心碎而亡。其实,迷恋是人人都有过的体会,孩子会迷恋一种玩具、一条用久了的毛巾,或者是妈妈的声音、味道: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同样充满迷恋,人们会迷恋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甚至一段回忆,这种迷恋往往是辛酸伴随着快乐,沉醉伴随着伤痛。故事里花了大量篇幅描述种种迷恋,国王对已逝的王后的迷恋、丑陋的小矮人对高傲的公主的迷恋等,在讽刺了奢靡腐败的上流社会的同时,它也能勾起读者内心深处对于迷恋的共鸣。人生在世,没有经历过这样一种激情,恐怕算不上真正地活过。
最后一篇《星孩儿》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星孩儿的身世离奇,是樵夫从森林中拾来的。他自恃貌美,看不起穷人,冷酷无情地对待小动物,甚至不愿和装扮成乞丐的母亲相认。在他赶走自己的母亲后,容貌突然变得奇丑无比。在故事的后半篇里,星孩儿历经千辛万苦去找寻自己的母亲,在坎坷的旅途中,他经过无数波折和艰辛,逐渐意识到了善良的品行是多么可贵,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最后,在他帮助了原来瞧不起的麻风病人和小兔子后,重新恢复了英俊的面貌,原来那麻风病人和乞丐就是他的父母——国王和王后。王尔德童话中贯穿始终的善与恶的冲突和对抗在此又一次得以体现。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往往张得很大,总是希望把一切好的东西纳为己有,心情时刻被琐碎的得失所牵动,不能平静。希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些童话,重新感受那份缘于心灵深处的感动,重新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心里静静地扎根、发芽,去相信爱,去相信真诚,去相信美好,让我们的孩子在心灵萌芽的时候,也去感受这种美好的天性,去感受人性中真正的至美。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阅读王尔德的童话,就是一次对灵魂最好的审视与洗礼。
姚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