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廷敬大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任茂棠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廷敬大传》由任茂棠主编,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 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上世纪末,陈廷敬后人、蜀中隐士陈光美病逝于四川乐山,其孙子陈恩田不负先辈遗训,在国学领域成果非凡,目前是当代跨领域华人学者、著名书法家,著有《大中华赋》、《中南海记》、《清字文》、《乐亭序》、《新重庆赋》等文字作品,目前出任澳大利亚ISTS(国际七三学社)第一届委员会主席。陈廷敬另一支后人出现了著名跨领域经济学家,2011年度阿玛蒂亚-森经济学奖得主陈云博士。陈廷敬家族再次受到海内外的瞩目。

内容推荐

《陈廷敬大传》由任茂棠主编,《陈廷敬大传》作为人物传记,是一部研究清初学术思想的著作,撰写诸章的同仁均遵循着主编拟定与诸作者认可之具体规范进行。通过清初学术史实特征言陈廷敬思想,通过陈廷敬思想中重要之论断展现清初学术之具体风采,笔锋所至,殊途同归于真实意境中,从而揭示了以陈廷敬为代表的清朝重臣名儒学术厚重之内涵。

目录

第一章 从政兼治学的一生

 一、在家庭的培育下成长

 二、考中进士,选庶吉士

 三、从检讨到翰林院掌院学士

 四、逐渐走上从政兼治学之路

 五、出任左都御史和工部、户部、吏部尚书

 六、张汧案的影响

 七、再任左都御史和各部尚书

 八、升文渊阁大学士

 九、学术上的重大成就

第二章 与康熙帝的密切关系

 一、康熙帝的师友

 二、对康熙帝的影响

 三、受康熙帝的特殊封赏、关注和高度赞扬

第三章 经学思想

 一、经学史论

 二、宋代经学要义论

 三、经学与道统论

第四章 社会政治思想

 一、民为邦本的治世理念

 二、礼治法治并用的思想

 三、论吏治之道

第五章 诗词创作

 一、“和声以鸣盛”的台阁体诗

 二、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三、抒发宦情、友情、亲情、乡情的作品

 四、咏史诗、写景诗、咏物诗

 五、诗学渊源

 六、《杜律诗话》

 七、今存词作

 八、诗人陈廷敬“生前显赫,死后寂寞”之原因探讨

第六章 陈廷敬的散文

 一、讲经论史的学术文章

 二、参政议事的公牍文章

 三、繁杂得体的日常文章

第七章 陈廷敬御制图书编撰思想理论

 一、御制文学文章总集编撰思想理论

 二、御制文学诗歌总集编撰思想理论

 三、御制文学百科类书编撰思想理论

 四、国家总志编撰思想理论

第八章 陈氏家族

 一、滥觞与崛起的时期

 二、明清之交的曲折发展

 三、康雍时期的空前兴盛

 四、乾嘉时期的渐次式微

 附录一:陈氏历代进士名录

 附录二:陈氏历代举人名录

 附录三:陈氏历代著述目录

陈廷敬年谱简编

后记

试读章节

陈廷敬在青少年时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最直接的是来自他的母亲张氏、父亲陈昌期和堂兄陈元。

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由于他喜欢读书,学问功底深厚,“文冠一州,名上吏、礼部”,尤其对于经学有较深的研究。据陈廷敬说:其父“为学以穷经为亟,深于《易》、《礼经》,尤好程子《易传》。尝言《曲礼》上下篇当仿学庸,列四子书中。”后来陈廷敬在经学研究上有了很高的成就,是与青少年时期受他父亲的影响分不开的。昌期不仅精于经学,而且主张学以致用。他“自少壮而老,吐辞制行务合经义”,并且还经常向子侄们说:“学者攻应举文字,恒视读书立品为二事,吾所以教汝曹者,以读圣贤书当实存诸心而见之行事”,教导他们以圣贤书的要求来培育自己的道德品行,来指导自己在社会上的一切行动。因为陈昌期读经致用,所以他还“好善乐义”,自己“治家勤俭,以其余稠给乡人”,除了向乡亲捐助谷物之外,还焚烧乡亲们向他借欠的账目单据。由于他善待乡里,百姓们多次请求官府允准为他建祠。虽然因为他本人的阻拦,建祠未能实现,百姓却刻碑三十余处,以表示对他的“怀恩颂义”。昌期因为兄长昌言长期在外为官,便完全负起了教育子侄们的责任。他教育子侄甚严,子侄们“言动略有过错”,就“诃(苛)责终日”。可见,陈昌期倾心教育子侄攻读诗书更胜于陈氏前辈。陈廷敬在青少年时期有这样一位父亲的抚养和培育,不仅在学问上会蒸蒸日上,而且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行,所以在他学问有成并做了高官以后说:“廷敬所兢兢自守至今日者,固皆主上非常之恩,盖亦两大人之教使然也。”这里所说的“两大人”,自然是指的是他的父亲和母亲。

廷敬的母亲张氏,为教育廷敬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她是山西沁水县人,其祖父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张之屏,“累官陕西商洛道左参政”。其父张洪翼,曾考中举人,任过直隶威县知县。因为张氏“少而颖慧特异”,洪翼“奇爱之”,便亲自教授她“四子、《通鉴》及《列女传》诸书”,她“无不背诵,通晓大义,能文工书,道如经生”。嫁到陈家之后,“于家政稍暇,即出书籍,凭几庄诵,非丙夜不归寝,经生好学者亦无以加也”!因为张氏读书博学,便承担起对儿子廷敬的启蒙教育,故廷敬“凡四子书、《毛诗》皆太夫人(张氏)口授以诵”。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张氏教育子女比丈夫陈昌期还要严格。廷敬未请塾师教授之前,张氏对他口授。有了塾师之后,每次下学,张氏“必篝灯督课之,与塾师不少异”。就是在廷敬长大成人并且做官之后,张氏每年都给廷敬写信,“其训戒(诫)尤严于”其父。所以张氏于康熙十七年(1678)逝世后,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的陈廷敬曾“抚胸而恸”地向汪琬说:“廷敬兢兢守官,幸而得荷上异恩,微吾母教不及此!”

P6-7

序言

十年,放到历史的长河中看,仅是一瞬;但在现实社会中,可以做成许多事。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皇城村通过实施“文化旅游业兴村、现代服务业富民、高新技术业强企”发展战略,建成了皇城相府国家5A级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组建并壮大了生机勃勃、前景无限的现代企业集团,由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嬗变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百强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

造就这一翻天覆地巨大进步的原因,可以用古人高度凝炼的六个字来概括: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地利就是皇城得天独厚的地下煤炭资源和地上历史文化资源,人和就是皇城发展过程中效果良好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环境。这三者缺一不可,但作用不同。天时是发展的大背景,地利是发展的资源基础,人和是巨变的关键。皇城的巨变是在党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人才,取其所长为我所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山西省历史学会陈廷敬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就是我们值得信赖的研究人才。研究会成立虽然时间不长,但做了大量颇有意义的工作,已经成功地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各项课题研究正在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成果以“陈廷敬研究丛书”的名义已经开始出版。这对于让世人了解陈廷敬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影响和学术地位,对于深入挖掘并展示皇城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皇城相府景区的文化品位,对于整个皇城楣府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皇城相府是一个历史文化景区,它所依托的是陈氏家族留下的文化遗产。出过“九进士、六翰林”的皇城陈氏是清代北方最著名的文化大家族之一,很有必要系统研究;陈廷敬是陈氏家族最杰出的代表,是皇城相府的灵魂,他在朝任职53年,一生28次升迁,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曾在中央六部中的四个部担任过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主持编修了影响深远的字书巨作——《康熙字典》,以及大量史学、经学、文学典籍,自己也留下大量的诗文作品(大多收录在他的个人文集《午亭文编》之中)。陈廷敬在政治上、学术上的贡献和成就均有待于系统深入地梳理研究,这不仅是皇城相府深度开发的需要,而且对清朝前期的政治、文化、社会史研究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皇城相府集团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陈廷敬研究会的学术研究,也期待着一批又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专著与广大读者见面。

2011年秋

后记

本书由陈廷敬学术研究会七位学者集体编写,分章执笔。从2004年学会会长任茂棠先生提议开始,经任老设计编写体例、写作提纲、组织写作班子、开会讨论后,分章撰写。完成初稿后,又经各章执笔人交互审阅、切磋修正。直至2011年5月份修订完成,历经八个寒暑。图书资料方面,则有赖于山西大学图书馆原副馆长卫庆怀先生,他不辞辛劳,旁搜远引,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成为《大传》成书的坚实基础,功不可没。

由于重要资料在相关章节均需引证,难免略有重复;各章执笔人文风及习惯用语也不尽一致,与个人独撰的专著有别。尚希读者谅解。

谨题一绝:

八年辛苦不寻常,

相国平生细论量。

三晋学人同给力,

再呈硕果助辉煌。

李正民

2011年9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