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华沉浮录(1)(精)
分类
作者 董桥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英华沉浮录》六卷是董桥1995至1997年在《明报》的专栏文字。这六卷本依内容分集,於每篇文末加上原来写作的日期。

作者说他相信语言文字与时并进。新词汇、新句法反映新事物、新情景,只要自成合理的新意,当可丰富语文的内涵;相信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承载文化之余,往往也会倾覆文化。文化认识的深浅雅俗,决定语文境界之高下清浊。本书是第1卷。

内容推荐

董桥的文字,蕴藉有致,短短的小品,却有悠长的回味,炎炎夏日之中,简直有清心的妙用。六卷本《英华沉浮录》设计精致,有醇厚之感,与董桥的文字相得益彰。

《英华沉浮录》的文章曾引起香港朝野的注意,连上海的报纸也在陆续选刊。作者希望在安装了空调设备的现代书房里,依然会有一盏传统的明灯照亮文稿。新和旧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多少前朝旧宅的深深庭院里,处处是花叶掩映的古树。本书是第1卷。

目录

春寒说酴醾

浏览这样的中英文

“假如人生是一钵樱桃”

杂谈英国名家文章

美女答日:哪里!哪里!

小红被门槛绊倒

他抱着朱红的橘子回来

“列宁是唱什么的?”

“随便她唱吧!”

夜行者的独白

“赶紧掏出我的文化”

“周先生,新华社你管不管?”

性感的品味

银行家的党爸爸

潘金莲孝服底下的红裳

过一个文化的夏季

到外国去读几本书吧

不皱眉头的哲学家

叶道人挥剑砍蕉

不可一日无此君

婉儿退到屏风外念经

文学是这样进步的

叫鲁迅太沉重

饱读诗书太好了

玫瑰香气正浓

“你有没有长的内衣?”

肤浅的文字优越感

零的故事

撕烂《通鉴》包脂麻

菊香书屋里的昏灯

文字是肉做的

密密缝,早早归

听说钱氏故居要拆掉

嚼杨木,梦小山

“我看着舒服”

桂花巷里桂花香

文章不长皱纹

腊月里的玫瑰

“临去秋波那一转”

炉边琐谈

日本首相挖苦清朝大臣

惦念不识字的汪大娘

“老同志,给我看一会儿!”

古书上小故事好玩

留住文字的绿意

流星纪事

“I only put down what I SaW”

老翁带幼孙闲步庭院

《大都》小识

你画他写我来读

来鸿谈文

不看芙蓉争看她

赤裸的民族,赤裸的文化

妹妹跌进山药窖

读钱其琛儿子的文字

吃掉水浒里的好汉

“却道天凉好个秋”

苦雨斋萧寂得像古寺

读查先生在理大的讲稿

木头床主的睡莲

秋日读书笔记

一年沉浮的随想

“是一是二,我佛无说”

云对雨,雪对风

“一枝一叶都含秀”

查词典读小说

《辞源》插图错了等等

看那满壁缥缃

手足勾引,言语调戏

才女这样自负

艳妇急日:药渣、药渣!

香草美人杂钞

“闲人不得索鸭”

黄浦江畔的玉琢岁月

无灯无月也无妨

天气是文字的颜色

假明清笔记四题

怀旧漫兴

给《文人事》写的序

寒夜听雨乱读书

“心思如水银泻地”

书房琐掇

光着屁股求光碟

Kill your darlings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莫斯科的寒夜

试读章节

《阅微草堂笔记》讲鬼故事,说有人赶路遇雨,夜投废寺,颓垣荒草,只有山门可以一栖。黑暗中突然传来女子声音,求赐纸衣一袭。那人怖不敢动,结结巴巴问她是什么因由。鬼泣日:“妾本村女,偶独经此寺,为僧所遮留。妾哭詈不从,怒而见杀。时衣已尽褫,遂被裸埋,今百余年矣!虽在冥途,情有廉耻;身无寸褛,愧见神明,故宁抱沉冤,潜形不出。今幸逢君子,傥取数番彩楮,剪作裙襦,焚之寺门,使幽魂蔽体,便可诉诸地府,再人转轮。惟君哀而垂拯焉。”那人答应了她,事后却无暇再经其地,终于没有给她烧纸衣,害那女鬼茹恨黄泉!

纪晓岚小品文笔很好,故事动听,夜雨灯下当床边书经常翻翻,中文必定进步。最近有读者说我笔下难得一见“被”字,是不是认为被动词组不像中文。我对“被”字的确相当敏感,总不会用,只好少用。纪晓岚这个故事里那句“衣已尽褫,遂被裸埋”,实在用得毫不唐突。整部《阅微草堂笔记》,我注意到只有此处这样用“被”字;可见他也很小心。《红楼梦》里写小红丢了手帕子,贾芸给捡回来,小红禁不住粉面含羞,问道“二爷在哪里拾着的?”贾芸笑道“你过来,我告诉你。”一面说,一面就上来拉她。“那小红臊的转身一跑,却被门槛绊倒。”曹雪芹用“被”字也用得很自然。

“被”是“受”,是“遭”。《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王身亦被十余创”,正是“遭受”也。表示被动之词的“被”字犹言“为”:为他所害,即被他害了。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云:“今有韩信已被某家着人赚的来,将他斩了”,还是很顺。时下常见的“被认为”、“被委任”,我倒觉得不很恰当。《现代汉语辞典》上“被”字的例句说:“解放军到处被(人)尊敬”、“这部书被人借走了一本”,似乎用得都不很好。说解放军到处受人尊敬、这部书给人借走了一本,肯定顺当得多。我渐渐同意了一种说法:形容不太好的事情不妨用“被”:叙述好事避之则吉。女鬼被裸埋;小红被门槛绊倒;项羽被十余创;韩信被人骗走。都不错。黛玉被宝玉追求,纪晓岚的书被人传诵;大将军的英勇事迹被赞扬。都不好。

(1996年5月7自)

他抱着朱红的橘子回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前些日子电视上维他奶车站送别的广告,套的正是朱自清这篇《背影》的情景。那是温馨动人的画面,读过《背影》的人看了,心中都会飘起一丝甜美的哀愁:想起泛黄破旧的岁月,想起油渍斑斑的课本,想起年少的笑声泪影。文学的功能是雕镂社会结构里上层建筑的文化景观,是催化意识形态向智性层面发展的活菌素。而语文教学正是这种雕镂和催化的一道程序。踏花归去马蹄香,文字真的可以教人在轩窗里意识到云起,在苦旱中呼吸到雨来。小学毕业那时候唱的是弘一法师填词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几十年后读到这些句子还是想哭。

《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的Robert和Francesca吃过晚饭之后穿过后园散步到暮色飘下来之前的田野。是夏天,半满的月亮从东边升上来,落日的余辉染得天空一片暗蓝。他问她说:你说这是草原还是牧场?她说:我想是牧场;那些牛把草都啃得短短的。他仰望长空,喃喃念出两行诗:“The silver apples of the moon/The golden apples of the sun”。她回过头来看他,一脸妩媚的喜悦:“W B Yeats,The Song of Wandering Aengus”。“对。好东西。叶慈。写实,经济,感性,优美,神妙。正合我的爱尔兰情怀。”他说。她想起她教过她的美国学生念叶慈。她发现他用短短五个形容词就把叶慈的风格说全了。她有点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月色里的叶慈吹起她心中一丝甜美的哀愁。都说《廊桥遗梦》是廉价的伤感;都说电脑世纪容不下离愁了:都说朱自清清华园的荷塘再也闻不到荷香,月色已经朦胧。真的吗?P14-19

序言

六十年代读完书我到新加坡住了一年。玫瑰园一位邻居俞老师是教书先生,五十岁光景,清癯儒雅,说话抑扬顿挫,国语标准极了,老花眼镜从早到晚挂在胸前晃来晃去,短袖衬衫浆洗得干净硬挺,天多热风多大油亮一头花白头发总也不乱。俞家客厅挂着俞平伯一幅小中堂,工楷抄录杜工部《秋兴》一首。俞老师说他和俞平伯同姓不同乡,早年在北平上过俞先生的课,胜利后南来前夕求俞先生写了这幅字。俞老师在一家中学教国文,平日谈天爱谈白话文言夹杂为文的窍门,爱谈英文小说对话译成中文的难处。交往熟了俞老师给我看过他的几本笔记簿,密密麻麻记了许多中文英文的病句和佳译,说是将来退休很想写一本《书海沉浮录》。

七十年代我去了几趟新加坡每一趟都去看望俞老师,退了休他和俞太太都苍老了许多,老说身体多病,精神不济,想写点文章都没法写了。八十年代我再去,玫瑰园俞家应门的是一对日本夫妇,说俞先生年前过世,俞太太回台湾跟女儿女婿住,房子卖给他们了。九十年代《明报》要我开专栏写些读中文读英文的心得,我想起俞老师也想起他的《书海沉浮录》,索性改“书海”为“英华”做了栏名念纪这位客地相逢的旧邻居。《英华沉浮录》一写好几年,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四日写到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先是老朋友潘耀明在明报出版社替我一本一本结集出版出了十卷小书。卖得似乎不错,老潘索性出了十卷盒装本,袖珍简便,轻巧可喜,台湾远流出版社看了喜欢,公元两千年依内容重新编成六册一套书,谈阅读谈文物谈文化谈语文谈人物分门类分得清楚,还挑选六个篇名做了书名:《天气是文字的颜色》、《红了文化,绿了文明》、《竹雕笔筒辩证法》、《锻句练字是礼貌》、《给自己的笔进补》和《酒肉岁月太匆匆》。真是匆匆,明年二○一二年一月我满七十岁,知交胡洪侠从我几十年来写的一千八百多篇文章选了七十篇编出一部《董桥七十》,香港版归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大陆版归北京海豚出版社出版。香港牛津一九九八年至今替我出版了十几二十种文集,总编辑林道群说还要重出一些旧书为我庆旦,连远流版《英华沉浮录》也要重编重印,嘱我写一篇随笔压卷。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心所欲谁都乐意。不踰矩,不容易。卖文几十年,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忽然都在情理之中,真好。

重印旧作我倒不放心也不情愿,生怕那是踰矩了:旧作难满意,再搬出来让人指指点点未免可笑。前辈鲍耀明先生最近在北京拍卖周作人生前所藏墨迹为香港英华渔人协会筹款,里头一件沈尹默替周作人写的“苦雨斋”匾额我一见倾倒,尺寸不大,大字小字沈先生写得拙,写得稳,写得苍秀,买是买不起了,剪下图录压在书桌玻璃垫下看看过过瘾。周作人一九六一年给鲍先生的信上说,沈尹默写“苦雨斋”匾额原本写了两枚,一枚从前裱好挂在家里,经乱已经散失,这一枚未曾装裱,苦雨斋也改建给儿子住了,匾额用不上,不如送给鲍先生:“此系大约三十年前之物,其时沈君尚未成为海上书家,其字似亦更有其趣,请查阅,未知以为如何?”我的旧文能像沈先生的旧字写得那么好重印我不介意。事实不然:我迟疑是难免的,林道群年轻悟不出我这层顾虑。美国文评家埃德蒙·威尔逊七十岁那年印明信片列明他拒不从命的二十件事:拒绝审读原稿;拒绝依题为文;拒绝写序;拒绝作宣传语句;拒绝做编辑工作;拒绝当文学评审;拒绝开课;拒绝讲学;拒绝演说;拒绝广播拒绝上电视;拒绝参加笔会;拒绝回答问卷;拒绝出席研讨会;拒绝售卖原稿;拒绝送书给图书馆;拒绝为陌生人签书;拒绝名字印上信笺;拒绝提供个人资料;拒绝送照片;拒绝发表文学或其他问题之意见。来信请他做里头任何一件事他只消在相关项目上划勾回复了事。这张卡片挨骂挨了好几年,我原想订一条“拒绝重印旧作”只好作罢。人老了怕热闹怕多事怕应酬不奇怪,高兴了写写文章出出新书蛮好玩,回锅翻炒老东西那是后人的事了。威尔逊七十高龄了还这么孟浪实在过分,吴鲁芹先生说不想从命可以回信婉拒,可以置之不理,犯不着这样粗鲁相待。现代人心急,我的旧信札旧原稿签名本老早让人扔出去拍卖了。也许是电脑普遍,人人打字,我这一代老人文稿还写在原稿纸上,书迷看了好玩争相收去。图书馆里相识的一位书迷乔先生说过不了几年书都存在网上,图书馆里这堆书也许都成废纸,劝我赶紧化身电脑人。

我不甘心,情愿这辈子接着写原稿纸制造古董,印纸本书制造情趣。老派人舍不得老派事,重印我的旧作正是抗拒电子书的壮举,总比都往网上贴要好。昨天晚上老穆来我家谈天,他说出版社还翻得出我的旧作去重印,可见谷仓丰盈,年年有余,好兆头,怨什么!记得玫瑰园俞老师家里藏着一幅吴青霞的《游鱼图》,说是五尾鲤鱼五福临门,年年春节都拿出来挂在厅堂上讨吉利。俞老师说早年他的老师朱自清家里也收着一幅明朝人画的《游鱼图》扇页,朱自清说画得真讨喜:“兴许朱老师也在讨个吉利!”这两天北京泰和嘉成拍卖行在拍中国字画,看图录我看中张大千一幅小小的《游鱼图》,是钱君匋先生旧藏。钱先生八十年代来香港我请他吃过饭,前辈和气又有趣,画画、刻印、写字样样了不起,还设计过许多老上海书籍封面。钱先生眼尖,张大千笔法这样调皮的遣兴小品最难得,技法比齐白石娴熟多了。我打电话请谭然替我安排电话试拍,几经竞价竟然归我了,不贵,是个好兆头。游鱼沉浮,从心所欲,十足老民国游戏笔墨的风情,我看了心中又静又闲:《英华沉浮录》重印不重印出版社定夺,我不管,省心。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24:46